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多篇】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多篇】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多篇】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後感 篇一

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承認,是這個書名吸引了我,“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那麼美麗的名字,一看到就愛不釋手。青春,誰沒有?相對於自己的青春,我更想知道別人的青春是怎麼過的,是轟轟烈烈,還是平庸無比?是充滿了憂鬱,壓抑,哀愁的美麗憂傷?還是充滿了“有木有,鴨梨,奇葩”等網絡術語的瀟灑呢?

就這樣,我帶着滿懷期待,用了兩天的時間去讀完了它,讀完之後,我沒有被這個完美的結局渲染了,反而帶着淡淡的憂傷,眼睛還帶着點濕意,我在想,怎麼我的“林靜”還沒有出現?我妒忌鄭微,就這樣,在第一次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鑽進了死衚衕裏。固執地認為每個女生都應該有一個林靜守護着。還沒出現只是還沒發現或者還沒遇到而已。

鄭微和林靜是青梅竹馬,嫁給林靜是鄭微從小到大的夢想,未來跟隨林靜,鄭微考到了林靜所在學校的那個城市,可是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預算的,林靜的爸爸竟然是鄭微媽媽的初戀情人,他們兩臨老才決定要相守下半輩子,為了這事搞得滿城風雨,最後以林靜爸爸逝世而告終,林靜這時丟下鄭微出國留學。到他們再次相遇之前,卻出現了一個陳孝正,在這一段中,很記得有這樣一段獨白:“她現在覺得,青春有什麼用,她恨不得一夜之間跟他一同白頭,頃刻就白髮蒼蒼,到那時塵埃落定,一切都有了結局,便才是真正的天長地久,再也沒有未知的未來和變故,再也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把他們分開。”可是,儘管陳孝正許了鄭微一個未來,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他終究是現實而理性的。或許,這也是後來鄭微選擇林靜的一個原因吧。

女孩子都愛做夢,我也沒有例外,在看完這本書的後幾天,思緒一直在漂浮在那個林靜身上,第二次看這本書時已經是隔了一段好長的時間了,對於喜歡的書,我都有重温的習慣。第二次看完之後,我注意到了微微身邊的阮阮,我只想説,我愛煞了這個渾身散發着江浙水鄉柔軟氣息的姑娘。我太心疼這個角色了。每一次她的出現在我內心裏都有一次轟動,她對愛情的執着感動了我,我一直都覺得,一段愛情,如果女生愛上了,就註定要輸了。阮阮她明知道這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卻一直沒有放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阮阮嫁給吳江那個片段的一段話:“有沒有別的伴娘像鄭微一樣,當新娘子在婚禮進行曲中挽着父親的手臂走向紅地毯的盡頭,她站在新娘的身後,心潮澎湃,眼眶潮濕。世界上還會有比阮阮更加美麗的新娘嗎?到場的親友都對年輕有為的新郎讚不絕口,只有鄭微覺得他太過於幸運,他只見了六面,就娶回了世界上最最好的女人。”看完這段話,我覺得我心裏的某個地方被觸動了,很想哭。可惜,這個美麗而優雅的女孩最後死了,這也是我對這本書不滿的地方,我覺得他不應該死,而應該“死後重生”,在她的那段愛情死了以後,她比所有人都活得精彩。但雖然不滿,還是很慶幸,阮阮在死的時候,她仍然對愛情是滿懷希望的。而且在整本書裏,她對愛情是別無選擇的。有時候,我在想,她的死是預示着青春的不朽,還是愛情本來就是美好的?

生怕漏掉某個細節,我反覆地看了好幾遍,每次看完之後都有不同的體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青春,但不可避免的是,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受很多傷,會哭泣悲傷,會覺得痛。許多事情,總是在經歷過後才明白。痛過了,便堅強了;跨過了,便成熟了;傻過了,便懂得了適時的珍惜與放棄。總是在失去了什麼,才能學會珍惜什麼;總是在碰了壁,才能學會改變什麼,放棄什麼;總是在疼過之後,才能學會做一個全新的自己。在細讀之下,我從那個死衚衕裏鑽出來了。在鄭微的世界裏,我想,應該很多人都很疑惑的,是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都會被陳孝正所迷惑,然後在以為青春死掉了的時候遇上林靜?而我的答案是:鄭微是幸運的!假若歐陽倩不是同性戀,而恰好喜歡上了陳孝正,那麼陳孝正為了權力一定會和歐陽倩在一起。假如林靜不是一個專情的人,或者他會懷恨鄭微的媽媽拆散了他的家庭,那麼他還會不會回到鄭微身邊呢?所以説鄭微是幸運的。

曾在唐扶搖的《我只是難過不能陪你一起老》這本書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其實你我擁有的都是這樣的淡青春,沒有兵荒馬亂,沒有動盪不安,沒有生離死別不外乎遇到這些人,經歷這些事,走過同樣的年月,錯過該錯過的人。

在最後,微微嫁給了林靜,所以,阿正便成了鄭微那個該錯過的人。很多人都認為他配不上鄭微,我覺得,他沒有錯,只是他的出生比別人差點,這不是他能選擇的。不可否認,在沒有知道結局時,我也是認為最後鄭微應該和陳孝正在一起的。但是到最後,我覺得,只有林靜才配得起鄭微。

在這本書中,我受益匪淺。我覺得,在大學裏愛情只是被當成了一種需要。因為大學裏面的正是青春期的少男與少女,愛情在這裏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但不知何時起,大學生感情氾濫。各大媒體的批評是愈演愈烈。現在大學生的情感裏面夾雜了大多的功利、慾望、放縱在裏面。每年畢業時,情侶們最後一頓飯,最後一次擁抱,最後一次親吻,然後轉身離開,踏上各自的旅途,從此把這段感情遺忘,就像從來沒有發生一樣。而書中的鄭微,她也選擇了最初和最後的愛情。

我覺得真正的愛情,是在能愛的時候,懂得珍惜,是在無法愛的時候,懂得放手。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後感 篇二

《致青春》又名《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作家辛夷塢創作的一部青春小説。之前,被改編成電影《致青春》。我是先看的電影,很喜歡電影裏面的女主角。但電影有時過於重視場景、畫面。所以,一般的情況下,我都會再看看小説。因為文字給人帶來的細膩和觸動,會讓你在腦中形成自己的光影。

這一兩年,是憶青春的高峯年。《那些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80後的人可能都有看過。故事也許不同,男女主人公也各有各樣,但結局一樣。青春,衝動、敏感、熱烈、絕對、不計後果、天下無敵。

就像書中,鄭微在十八歲的時候對美麗動人的阮阮説:“我是誰啊,我天下無敵的玉面小飛龍,有什麼我得不到?”,處處氾濫着、洋溢着青春的真實和活力。而不論是鄭微、林靜、陳孝正的依賴和痛苦;亦或是柯景騰和沈佳宜看到對方幸福時的祝福。每個人都各有各的青春,各有各的幸福。

轉眼間,匆匆的少年就成了三十多歲的大叔大嬸了,回憶或不肯回憶都已無法阻止。

20xx年春節,我參加了兩次同學聚會。見到了十幾年沒見到的好些人。感覺所有的男生都幽默風趣,所有的女生都靚麗柔美。

高中聚會,大家90%的時間是懷舊!回憶當年青葱歲月中無限的笑點以及笑點背後若有若無的感悟!我能理解大家不談現狀的顧慮,能覺察出曾經熟悉的每天爭搶着吃別人飯盒中好吃的東西的同窗因久久未曾聯絡的疏離。我也有着與大家一樣的想要放棄所有的世俗和等級,回到那時唯一的判斷——“男生”、“女生”、“好看的女生”。

而正月初五的大學同學聚會大家更多的談論的是現狀,現狀的工作,現狀的生活,現在的家庭和孩子。大家畢業於相同的專業,很多同學現在都是同行,所以在工作和事業上可聊的會比高中同學更多一些。

與大學同學的事業近區域、專業同方向不同,自高中畢業之後,大家有着五花八門的價值觀,從事着很多彼此間陌生的行業,短時間內零功利碰撞的捷徑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讀書的日子”。在大學聯考緊箍咒的陪伴下,十七、八歲時在意的,爭取的,躲避的,任性的,現在都能讓人笑出眼淚。這是為數不多的不加思索的發笑與被笑。

兩個聚會,都有個環節,是每個人都談談自己這幾年的狀況。沒來的同學也時髦的發來了視頻祝福。看着遠方的美國的、深圳的各地的同學,真的非常親切!集體捉弄老曹同學的場景,彷彿讓我們一下又回到了高中、大學時光。看着當年的那些照片,回憶起高中、大學時代,感慨無限。

同學就是可以讓人暫時撤防的一羣人!我會想,怎麼以前沒發現大家的可愛。當時我就想:20xx年已經款步而來,給自己一個任務,建立自己的審美體系,讓那些發生在當下的人和事,不需幾年的發酵,及時感悟和檢討。

當然,聚會並不是人人喜歡,有很多在微信微博非常活躍的同學,是從來不參加聚會的。混的不好的,不喜歡;有些混的好的,也不喜歡。

聚還是不聚,其實非常微妙。

馬上又開學了,今年,我家兒子即將成為一年級的國小生了。其實,我有很多很多話想對他説,不過他可能都不感興趣,也可能是根本聽不懂。

那就讓我們再讀一遍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 篇三

這部影片勾起了很多觀眾對青春的美好回憶,也引起了很多的情感共鳴。電影裏展現給觀眾的青春很美好,可結局卻令人唏噓不已。很多人都為影片中人物的命運而歎惜,歎息他們成年後沒有實現年輕時的夢想,沒有做到自己年輕時喜歡的事情,沒有嫁給年輕時相愛的戀人,甚至是變成了自己原本討厭的那類人……

對我們這些早已告別青春的人來説,看罷影片免不了會有諸多的感慨。年輕時總是毫無忌憚地揮霍青春,好像青春永遠都消費不完;但是現在,看着一羣羣血氣方剛的青年才俊,竟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傷感。徹底失去後,終於後悔當初沒有去好好珍惜,人生總是有太多的遺憾!

我並不是一個喜歡多愁善感的人,對一部關於青春的影片何以有如此感慨?或許你會説“年齡的增長並不一定意味着青春不在”,“只要心態年輕,就不會顯老”,我們確實聽過不少諸如此類的話,然而你不覺得這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嗎?難道青春只是一種主觀心態?只要你覺得自己年輕,你就擁有青春?我想,持有這種想法的人真的是患上了妄想症了,如果這種邏輯真的成立的話,那我只需要想着我是如何如何的有錢,我就是一個大富翁了。你能想象一個為了生存而焦頭爛額的中年人能夠真正感受到青春嗎?我認為,青春是具體的、實在的一種存在,它會有開始、有過程,當然也會有結束

青春會綻放在約15—25歲這個特定的花季,會生長在一個像學校這樣特殊的地方,會在一個跟自己年齡相仿的人羣裏(比如同學)爭妍鬥豔,會擁有因一起尋夢而產生的美好的、難忘的、比如學習這類的經歷。在青春裏,我們總有那麼幾個損友,一起悄悄地幹一些讓老師或家長吹鬍子瞪眼的事情;在青春裏,男的會多情女的會懷春;在青春裏,我們總會為一些色彩斑斕的夢想而努力去追逐;在青春裏,我們總有一股初生之犢不怕虎的拗勁;在青春裏,我們總有那麼一點幼稚,就算天塌下來都不怕;在青春裏,我們總是單純直率,愛憎分明。

青春是浪漫的、多夢的,是單純的、快樂的,是率性而為、不計後果的。青春年少時,人會意氣風發,朝氣蓬勃,血氣方剛,鬥志昂揚。

當然,青春裏也會有遺憾,煩惱、焦慮偶爾會讓人少言寡歡,失敗、失戀也會讓人傷心難過。但是青春的真正遺憾是沒有遺憾。因為青春短暫,稍縱即逝,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把青春裏的事情做好。

沒有遺憾的青春不是青春。這樣一想,儘管我的青春裏有許許多多的遺憾,心裏亦可坦然了。現在站在歲月的遠處回首青春,雖然仍碌碌無為,但好在我也曾為了自己的夢想奮鬥過,也曾在學習上、在工作中努力過,也曾和了一幫意氣相投的朋友一起熱血沸騰過,也曾為了愛情傷心流淚過……

原來,我們成年之後失落的東西,大多曾在青春裏擁有過。我們真正應該遺憾的是那種被消費掉的、一無所有的、蒼白的青春!

因為青春是形而上學的,它是一種存在,並且和其它很多事物是有聯繫的,所以青春也不會是靜止不變的,它必然會逝去。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是永恆的,青春也不會永恆,永恆的只是青春的回憶。那些“青春永駐”、“永葆青春”之類的話,道出了我們對逝去的青春的無奈和眷戀,其只不過是我們對被過度消費的青春的懺悔和一廂情願的救贖!既然知道青春是必然要逝去的,那我們還有必要太過於傷感嗎?

在青春已然遠去的日子裏,我們不要老是慨歎歲月匆匆太匆匆,不要老是追悔那些不可倒流的時光,不要老是想着如何為青春祭奠,而是應該去想想怎樣讓青春之後的歲月繼續精彩和燦爛。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後感 篇四

原來大家的青春歲月可以這麼的相近,本以為自己有很多話想説,可是坐在這卻不知道説什麼了。只知道那其中包括了太多我逝去的青春歲月。我們懷戀最多的不再是某個人,某件事,而是我們曾經那樣的勇敢,堅強,執着。因為盡力了,所以才會更懂得相依相伴生活的可貴。

複述全書的故事,並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只是講了一個女大學生鄭微,追初戀情人林靜到大學裏,林靜卻出國去了,然後,就又遇見了另外一個人陳孝正,戀愛,四年的流水賬過來,到畢業,陳孝正又出於現實考慮,也出國去了,留鄭微一個。過了幾年,那兩人卻又都學成回國,輪到女主人公做選擇,糾葛不多久,便悵然收場。可以講,這樣的情節,老套得厲害,編故事的水準,與表現生活的厚度,説到頂,大約也就是青春美少女文學的高度。世界是粉紅的,現實是柔軟的,眼裏斗大的愛情二字,柴米油鹽還都只是背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4o911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