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不朽的馬克思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不朽的馬克思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不朽的馬克思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不朽的馬克思》觀後感 篇一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德國西南部的千年古城特里爾。沒有上過國小的馬克思在深受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的父親的指導下接受了啟蒙教育。特里爾中學民主自由的氛圍讓17歲的馬克思就立下了“為人類而工作”的宏大志向。1835年10月,馬克思開啟了他的大學時代,從波恩大學到柏林大學,從一幅刻畫着馬克思最早形象的石板畫到“博士俱樂部”中慷慨激昂的年輕人,奮發讀書,勤于思考,筆耕不輟,不滿23歲的馬克思憑藉一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為了追尋真理,與舊世界的反動勢力作堅決鬥爭,馬克思先後做過《萊茵報》的主筆、《德法年鑑》的主編,在此期間他不但與終身的愛人燕妮結出了愛情的果實,與一生的革命摯友恩格斯開始了偉大的事業,而且在思想上也完成了從唯心主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

19世紀上半葉,風雲激盪的歐洲大陸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馳騁的疆場。從德國到法國,從巴黎到布魯塞爾,從歐洲大陸到大洋的彼岸,馬克思為了革命事業四次被反動政府驅逐,甚至成為沒有任何國籍的“世界的公民”。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把正義者同盟改組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了宣告馬克思主義正式誕生的無產階級戰鬥檄文《共產黨宣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成為1848年歐洲革命中無產者的革命號角!此時,馬克思29歲,恩格斯27歲。

1848年革命失敗後,馬克思流亡到了倫敦。在抵達倫敦後,馬克思立即展開了對救濟各國革命流亡者的工作,和恩格斯一起創辦雜誌總結革命經驗和宣傳革命理論。在倫敦,在艱難困苦的流亡生活中,馬克思潛心研究政治經濟學理論,關心和支持各國工人運動,老朋友恩格斯在經濟上和研究上都給予了馬克思無私的幫助。經過長達數十年辛勤工作,馬克思克服了貧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寫出了政治經濟學鉅著《資本論》。

馬克思沒有偉大的職業,卻用他的哲學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對未來的認知!他一直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莫失莫忘,他就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併為之奮鬥了一生。

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馬克思的精神,我們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開拓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朽的馬克思》觀後感 篇二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為了營造濃厚紀念氛圍,深刻緬懷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不朽功績,重温馬克思的崇高思想,引導我們深入瞭解馬克思生平,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從馬克思的奮鬥經歷中汲取智慧力量,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不朽的馬克思》。該片生動再現馬克思和他的戰友們為人類解放事業奮鬥終生,矢志不渝躬身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的人生畫卷,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進步特別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的深遠影響。

學習馬克思,首先要學習他偉大的人格。馬克思為了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顛沛流離而初心不改、貧病交加而矢志不渝;為了創立科學理論體系,畢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為了改變人民受剝削、受壓迫的命運,滿腔熱情、百折不撓,始終站在革命鬥爭最前沿。

學習馬克思,其次要學習好他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

學習馬克思,再次還要與時俱進抓好運用。與時俱進本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鮮明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要求、新戰略,結合這些新要求,與時俱進地運用好馬克思主義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基本素質。

《不朽的馬克思》觀後感 篇三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站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點,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推出電視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本片分為上下兩集,共100分鐘,於5月3日和5月4日20:00在CCTV1播出。

馬克思離開後,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鉅變中不乏馬克思當年未曾預料的情景,但是人類社會始終沒有偏離馬克思當年為之預設的方向,波浪式地向前發展和進步,這就是為什麼至今人們不但不會忘記馬克思,而且越來越深地為他的偉大人格所折服,被他的精神燈塔所吸引。馬克思特別強調人民在社會主義體系中的價值,認為“歷史活動是羣眾的,隨着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羣眾隊伍的擴大”。在馬克思看來,無產階級和勞動羣眾作為社會歷史的主體,他們的實踐活動構成了價值的評價根據,因此以人民羣眾為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今天的共產黨人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使共產黨和最廣大人民羣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繫,一刻也不脱離羣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無不得益於馬克思“人民至上”的意志傳承和精神教誨。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共產主義是我們的崇高理想。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革命理想高於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今天,站在新的歷史時代回顧馬克思的一生無不令人感動和震撼,我們一定要正確的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新的實踐加以創造性地運用,讓馬克思主義思想永遠常新常青,造福人類。

《不朽的馬克思》觀後感 篇四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中宣部指導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攝製了2集電視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在5月3日開始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我認真的觀看了此紀錄片,感想頗多。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德國西南部的千年古城特里爾。沒有上過國小的馬克思在深受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的父親的指導下接受了啟蒙教育。特里爾中學民主自由的氛圍讓17歲的馬克思就立下了“為人類而工作”的宏大志向。1835年10月,馬克思開啟了他的大學時代,從波恩大學到柏林大學,從一幅刻畫着馬克思最早形象的石板畫到“博士俱樂部”中慷慨激昂的年輕人,奮發讀書,勤于思考,筆耕不輟,不滿23歲的馬克思憑藉一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為了追尋真理,與舊世界的反動勢力作堅決鬥爭,馬克思先後做過《萊茵報》的主筆、《德法年鑑》的主編,在此期間他不但與終身的愛人燕妮結出了愛情的果實,與一生的革命摯友恩格斯開始了偉大的事業,而且在思想上也完成了從唯心主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

19世紀上半葉,風雲激盪的歐洲大陸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馳騁的疆場。從德國到法國,從巴黎到布魯塞爾,從歐洲大陸到大洋的彼岸,馬克思為了革命事業四次被反動政府驅逐,甚至成為沒有任何國籍的“世界的公民”。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把正義者同盟改組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了宣告馬克思主義正式誕生的無產階級戰鬥檄文《共產黨宣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成為1848年歐洲革命中無產者的革命號角!此時,馬克思29歲,恩格斯27歲。

1848年革命失敗後,馬克思流亡到了倫敦。在抵達倫敦後,馬克思立即展開了對救濟各國革命流亡者的工作,和恩格斯一起創辦雜誌總結革命經驗和宣傳革命理論。在倫敦,在艱難困苦的流亡生活中,馬克思潛心研究政治經濟學理論,關心和支持各國工人運動,老朋友恩格斯在經濟上和研究上都給予了馬克思無私的幫助。經過長達數十年辛勤工作,馬克思克服了貧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寫出了政治經濟學鉅著《資本論》。

馬克思沒有偉大的職業,卻用他的哲學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對未來的認知!他一直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莫失莫忘,他就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併為之奮鬥了一生。

作為社區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馬克思的精神,我們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開拓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朽的馬克思》觀後感 篇五

6月13日,通過江蘇先鋒遠程教育系統收看了《不朽的馬克思》,影片講述了馬克思波瀾壯闊的一生。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為為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事業奮鬥過程中創造的偉大業績,他創立的科學理論的精髓和要義及崇高品德、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對人類社會進步特別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的深遠影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生命力,使我們在瞭解馬克思及其理論的同時更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對黨帶領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的認識,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59mg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