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高一傳統文化觀後感

高一傳統文化觀後感

高一傳統文化觀後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傳統文化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傳統文化觀後感1

“情人節”與“七夕”到底哪個重要

二月十四日,外國是情人節。但在中國,火紅的玫瑰,精緻的巧克力遍佈大街,年輕的戀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贈送禮物來表達愛意;然而七夕呢?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牛郎與織女一年一次的相會,卻被人拋在腦後,人們歡度着外國的節日,卻忽視了中國的節日,這種現象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中國古代文化燦爛奪目,有着外國文化望而不及的價值,但流傳至今的還剩多少?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責任傳承和發揚這種文化。但低頭細想,我們又做到了多少,春節,端午節,中秋,這些傳統的節日所承載的文化,而今只剩下了餐桌上豐盛的宴席。美好的傳説也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甚至我們為了研究自己的文化,還要高價去購買他國的微縮膠捲,

這是為什麼?

就是國為我們忽視了這些文化,我們沒有盡職盡責去保護這些文化。

俗話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保護中國文化我們人人都有責任,我們不能讓中國的璀燦的文化消失在我們手中,洋人都知道搶奪的文化,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能珍惜。隨着時代的進步,流入中國的外洋事物越來越多,但我們不能忘本,我們應該明白哪個更重要。

聯想到我們自己,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更有責任去保護這種文化,想到前兩天歷史老師讓我們蒐集童謠,我們沒有重視,僅僅是把它當成一種作業,卻沒有認識到其實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認識,一種尊重。所以我們接受懲罰,其實這種懲罰使我們更深刻的明白中國的文化急需我們去保護,去傳揚。

傳統文化觀後感2

面對潮來潮去的現代文化,我們有太多的惘然。去年隨風而來的“韓流”席捲中國,一時,韓國眾歌手的唱片專輯在國內盛量發行。其發行量甚至超過最新修訂《新華字典》的兩到三倍。《大長今》的收視率超過了四大名著電視劇中的任何一部。

一股今人狂熱卻又冰涼的風颳過來,它迎面飛來的時候,我的心中泛起波濤洶湧的激情,臉上久已的燥熱被那種清涼所澆滅。等它離開後,心裏變得那麼空虛,臉上千瘡百孔,面目瘡痍,狼耤,狼耤,這種感覺無法讓你生存下去。

精神文化的傳承,現代文化的衝擊,何從?何去?

現在部分學生過分崇尚過“洋節”,要過聖誕節,要過平安夜,可是他們不明白,咱中國人除舊迎新的除夕之夜就是中華民族的平安夜,學習西方,平安夜吃蘋果,説實話,蘋果到處都是,但咱中國藴含親情的餃子,恐怕很難找到吧?

有人過父親節,有人過母親節,我們不否定這種作法,但我們都要清醒地認識到,父親節母親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過這個節日?告訴那麼迷失方向的中國人,每天對父母付出自己的孝心,在外工作能常回家看看,那麼天天都是父母的節日。

咱們有什麼樣的文化,有什麼樣的傳統,有什麼樣的風俗,咱的老祖宗都給咱留下來了這樣那樣的叮囑。咱們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可謂世界一流,可如果你們放下祖宗的東西,仿效別人和你驢脣不對馬嘴的東西,是不是有一點上墳不帶紙——惹老祖宗生氣呢?

傳統文化觀後感3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家家户户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裏面有着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當時全村的鄉親們正在收拾行裝,誰也沒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走過去給了他一點糧食説:“快逃吧!年獸快要來了。”老伯伯笑着説:“婆婆如果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説他,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裏,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於是,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作響,屋內幾根紅蠟燭?狗⒆龐喙?……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光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過年的習俗除了上面所説的外,還有很多,比如:貼窗花,貼年畫,吃餃子,壓歲錢等。我最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過年夜飯,就拿着鞭炮就朝門外奔去。伴隨着我們的歡呼聲,一個個煙花飛到了空中,點亮了美麗的天空。還有一個傳統也是我們最喜歡的了,那就是春節,我們都會收到長輩們給我們的紅包,預示着來年我們都會順順利利的過着每一天。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着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來到。

傳統文化觀後感4

臼打年糕這一傳統習俗在杭嘉湖平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到農曆年底,打年糕便成了一件頭等大事,因為年糕,與“年高”諧音,藴含着“年年登高”的“好口彩”。所以,每家每户都會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並作為新年中走親串户送的傳統禮物。

農村傳統的臼打年糕是一項協作性很強的手藝,單家獨户是打不成年糕的。傳統的臼打年糕現在已經不多見了,但我有幸到外婆家親眼看到過一次。

那天,外婆村上的人聚在一起打年糕。我一聽到這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打年糕的地方。哇,那裏的人真多!有的在篩粉,有的在燒火蒸,有的在打年糕……我找了一個最佳位置,好奇地觀察起了打年糕的過程。一位上了年紀的伯伯把麪粉倒在一隻匾裏,拿來篩子把麪粉篩一遍,然後把篩好的麪粉放到面桶裏。另一位伯伯拿着一隻碗,從面桶裏盛了一碗麪粉,小心翼翼地將麪粉一點點地撒入蒸籠裏,撒了一碗又一碗。撒完麪粉,伯伯拿來一張塑料薄膜把蒸籠蓋上,不一會兒,薄膜鼓起來了。伯伯快速拿走薄膜,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原來是粉蒸熟了。這時,兩位伯伯抬着蒸籠把蒸熟的粉倒入了一個大石臼裏。接着,另外兩位伯伯各拿一把石頭做的大槌子,輪流着你一槌我一槌地打,這時,這些粉就成了一個大團子。過了一會兒,他們停了下來,只見一位伯伯把大團子翻了個身,正在此時,另一位伯伯眼疾手快地朝大團子與石臼之間灑了點水,然後又開始你一槌我一槌地輪流着打。就這樣來回了幾次後,香噴噴的年糕終於打好了。他們把大年糕抬到了一塊板上,切成一條一條的。大家七手八腳地做起來,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塊塊精緻的年糕。有幾塊年糕上還做了幾隻元寶呢!最後,婦女們給年糕點上紅點。

看完打年糕,我對外婆説:“外婆,我看懂了,我也會打年糕了。”外婆笑呵呵地説:“哪那麼容易就會了。這些事看似簡單,做起來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如果不到火候難成年糕,打得不好不僅吃起來不細膩,而且存放時間也不長,容易裂開。”哦,原來打年糕也是一門學問。

我還聽外婆説,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不會打年糕了,因為如今市場上一年四季都有年糕賣。不過買來的年糕雖然白淨,入口潤滑,但美中不足的是,它沒有農村臼打年糕香甜。我想,我要從我做起,學會這門手藝,不能讓這項傳統手藝失傳了,也不能讓這項傳統文化消失了。

傳統文化觀後感5

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直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中,還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

在這麼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還記得去年那個春節,大大小小的街道都掛上了紅紅的大燈籠,家家户户在除夕那天早早的起牀來,吃了早飯便開始將早就買好的對聯、“福”都拿出來,一家人開始貼對聯、貼“福”字。我揉着自己朦朧的雙眼,看着忙碌的大人們,希望自己幫上一點忙,我看見茶几上的幾張“福”字,便拿了一張,用膠布小心翼翼的貼在窗户上。媽媽進來拿東西時,看見了我貼的字,便走了過來,我正等着媽媽誇獎我呢,但媽媽卻將我貼的字撕了下來。我滿腹疑惑的問道:“幹嘛撕下來?我好不容易才粘好的。”媽媽卻將手中的“福”字倒了過來對我説道:“這個福字應該是倒過來貼的,不可以正着貼。”“為什麼?”我更加不解了。“因為倒‘福’,表示‘福到’的意思。”媽媽邊貼邊説“倒福”邊回答道。我這才恍然大悟一般,點了點頭,嘴巴成了圓形,説:“哦~”到了早上八點,就會從屋外傳來一陣一陣的鞭炮聲,原來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啊。等到一大家人都坐在一起準備吃飯時,已經中午十二點過了,長輩們都往我這邊塞着紅包,媽媽提醒我要説謝謝。我連忙對家裏的長輩們一個一個地道謝。就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完了一頓午飯。

到了下午兩三點,我睡過午覺起牀了。一走進廚房,便聽到一種“咕嚕咕嚕”的聲音,我心想:肯定又是爸爸在燒水準備泡茶了。我對着客廳喊道:“爸,你的水燒開了!”爸爸便馬上跑過來,説:“來了來了。”我對爸爸説:“爸,你跑那麼快乾什麼?小心摔一跤。”爸爸卻一邊拿出那套他專用的青花瓷茶具,放入適量的茶葉到茶壺中,對我説:“這個是你不懂了吧,我們中國的茶是很有講究的,茶葉的數量,熱水的多少包括連水的温度也是由要求的,要泡一壺好茶,可真的不容易。你以後真該多瞭解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了,作為一箇中國人,連這點知識都不知道。”我看見爸爸又開始説教了,連忙説道:“知道了,知道了,您專心泡茶,我出去玩一會兒。”

在春節這樣一個熱鬧非凡的節日裏,怎麼可以少得了鞭炮呢?我和幾個約好一起出來玩兒的小夥伴兒們湊了十幾塊錢的零花錢,到小區的商店去買了好多擦炮,一個人拿着幾盒,道一片很大的空地上玩兒,因為大家都是女生,就每次都扔好遠好遠,生怕傷到自己,到了夕陽落山,我才依依不捨地回了家。這頓豐盛的年夜飯吃了好長時間,大人們都在喝酒,我拉了拉媽媽的衣角,對媽媽説:“媽,你真該叫爸爸少喝一點酒了。你看爸爸喝得滿臉通紅。”媽媽聽了之後笑着説:“你還知道關心人了?你爸爸知道輕重,而且有長輩在,他也不好不喝呀。”我點了點頭,有些擔憂地望了望爸爸通紅的臉。

在第二天的夜晚,我隨爸爸出門去了熱鬧的廣場,爸爸帶我去了一個人羣圍着的小鋪,我一看,原來是猜燈謎呀。我積極第去到前排,開始踩。在我答不出時,爸爸在一旁提示我,最後,我得到了一個很小的娃娃作為獎品。經過努力之後的成果,最讓人開心了。

這些便是體現在傳統節日中的傳統文化:燈謎、茶、酒等等。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古代發展而來的,從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中,還體現了古代人民社會中的精彩畫面。這是中華明祖的傳統文化!

標籤: 觀後感 高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7ooln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