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多篇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多篇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多篇

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根據“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帕米爾高原戍邊的故事和英雄事蹟改編。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觀後感1

影片真實再現了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護國的過程,彰顯出他踐行新時代共產黨員初心使命的責任擔當,同時飽含了新疆電影人對這位“帕米爾雄鷹”的崇敬與不捨,闡述着主創人員對他精神世界的解讀。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匯聚了多位優秀新疆電影人。影片出品人、編劇、總製片人高黃剛曾創作推出《真愛》《塔克拉瑪干的鼓聲》《遠去的牧歌》《崑崙兄弟》《歌聲的翅膀》等多部優秀新疆題材電影,導演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曾執導《歌聲的翅膀》等作品,並憑藉該片先後入圍杜坎達音樂、電影、戲劇節,馬德里國際電影節,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電影節,歐洲日內瓦電影節等多個國際電影節展。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觀後感2

樂於助人是拉齊尼·巴依卡一貫的本色和追求。一年冬天, 提孜那甫鄉突降暴風雪,積雪半米多深。60多歲的牧民尼亞丁被困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口。拉齊尼·巴依卡聞訊後立即招呼 3名村幹部,攜帶急救用品騎馬趕往事發地,經過兩個多小時跋涉終於將奄奄一息的尼亞丁救出。把老人送回家後拉齊尼·巴依卡不辭而別,尼亞丁抹着眼淚説:“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好的人。” 這樣的故事,在拉齊尼·巴依卡巡邊護邊的生涯中還有很多。

2018年,作為護邊員的拉齊尼·巴依卡有了一個新身份——全國人大代表。為更好履行職責,他經常到牧民家走訪,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不足3年,就圍繞羣眾所難所盼提交建議、議案12件,把祖國邊境線上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上,以實際行動踐行着人大代表的神聖使命。兩會結束後, 他還主動宣講兩會精神,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遞到基層一線。

2019年,因長期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中從事高強度工作,拉齊尼·巴依卡的心臟出了問題,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但是他不願 “退役”在家,一如既往為人民服務。2020年4月,拉齊尼·巴依卡經鄉黨委考察進入提孜那甫村村“兩委”班子,他充分利用 熟悉本村情況及自身在羣眾中的威望等優勢,積極帶動全村擁軍 戍邊,得到廣大農牧民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拉齊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不分晝夜給鄉親們運送各種生活物資。他通過微信建立了困難互助羣,24小時保持手機開機,隨時在羣裏詢問大家的需求,一字不落地做好記錄,準備妥當後馬上挨家挨户送去,最大限度服務農牧民羣眾的正常生活。為做好春耕備耕,拉齊尼·巴依卡主動組織農牧民維修了十幾公里的水渠和閘口。高原寒冬,水閘口還結着厚厚的冰,拉齊尼·巴依卡帶頭下到冰冷刺骨的水渠內,將凍住水閘口的冰塊擊碎,修復了破損的渠道,有效保障了農耕備水。

2021年1月4日13時55分許,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教師陳曉琴之子劉晏騫,在喀什大學新泉校區人工湖不慎落水。在該校學習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準備前往食堂打飯路過新泉湖時,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救救孩 子!”,他倆循聲而去,只見湖中央的冰窟中有個身影在掙扎,一旁有人在焦急求救。十萬火急!拉齊尼·巴依卡沒有絲毫猶豫,飛奔而去,第一個衝上冰面營救落水兒童,冰層突然破裂,拉齊尼·巴依卡奮力用雙手托起孩子直到被救起,自己卻沉入水中不幸犧牲,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 41歲。

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生前,拉齊尼·巴依卡常説這句話,他把錚錚誓言寫在內心深處,用青春熱血守護祖國山河,用無懼無畏守護戰友羣眾。英雄雖逝,精神永存。拉齊尼·巴依卡的故事將會永遠傳頌在帕米爾高原的天地之間,傳頌在共和國西陲千里的邊防線上,激勵廣大軍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擁軍、愛民奉獻,同心協力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事業。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觀後感3

過去,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轄區範圍內,邊境線上的護邊員數量很少,點多面廣、防控任務繁重。為此,拉齊尼·巴依卡提議適當提高護邊員待遇、擴大護邊員隊伍、加強邊境管控。

拉齊尼·巴依卡的議案很快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近年來,當地護邊員人數增加,定期輪休倒班、待遇提高,邊境基礎設施也得到極大改善。巡邏線建起了執勤房,護邊員再也不用風餐露宿。巡邏隊配備專業的巡邏車、對講機、望遠鏡和衞星電話,改變了過去“巡邊靠走、通信靠吼”的巡邊方式,邊境管控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拉齊尼·巴依卡還格外關注護邊員的社保和醫療問題,真正讓護邊員隊伍“留得住、守得住”。

2020年6月,拉齊尼·巴依卡正式擔任提孜那甫村村委會委員。為了更好地履職,把民眾心聲帶到兩會,他走遍當地農牧區,關心家鄉建設與發展,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困難。

如今,塔吉克族牧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對生活都充滿信心,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巡邊隊伍。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觀後感4

紅其拉甫邊防連巡邏的目的地是中巴邊境的一條重要通道——號稱“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溝。吾甫浪溝地勢險峻,是全軍唯一一條只能騎犛牛巡邏的邊境線,往返一次要花3個月。路上,巡邏隊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的達阪,需蹚過刺骨的冰河80餘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都是“家常便飯”。如果沒有熟悉當地地形的人作嚮導,巡邏隊根本寸步難行。

一次前往吾甫浪溝巡邏時,拉齊尼·巴依卡擔任嚮導,不料隊伍中途突遇山體滑坡。“那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戰士普合毛回憶道。

那一刻,山上碎石不斷滑落,一塊石頭擊中拉齊尼·巴依卡的額頭,鮮血直流。強忍劇痛,拉齊尼·巴依卡繼續探路2個小時,終於找到一條石壁路,確保官兵們安全通過。

戍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拉齊尼·巴依卡卻始終堅守。他生前曾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各族羣眾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在邊境上更是一天都不能放鬆。”

“他是英雄!他的足跡遍佈了帕米爾。” 上士劉宗鑫一字一句認真地説。接着,他講述了一個拉齊尼·巴依卡與犛牛之間的感人故事:“最刻骨銘心的事是在一次巡邏中,一頭白犛牛踩進水中的石縫裏,腿拔不出來,因用力過猛,腿骨折斷了。這位‘戰士’已不能繼續同行。我們真傷心啊,全都流下了眼淚。”

劉宗鑫停頓了一下,接着説:“在邊防,犛牛就像我們無言的戰友,同樣親密無間。面對受傷的犛牛,拉齊尼·巴依卡給它打針、敷藥、喂料,但它還是站不起來。他抱着白犛牛失聲痛哭,這頭通人性的犛牛流着淚,不停地用頭蹭着拉齊尼·巴依卡的胳膊。拉齊尼·巴依卡撫摩着犛牛的頭無奈地説:‘實在沒有辦法帶你回家了,等你傷好了,一定要自己走回去!’他抱來一大捆草料放在犛牛身邊,邊哭邊回頭,期待白犛牛能好起來,因為它認得回家的路。可當我們巡邏返回再次路過那裏時,這頭白犛牛已經變成了一堆屍骨……”

視頻中,劉宗鑫無意中哼起拉齊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歡的歌曲《懷念戰友》,哼着、哼着,便哽咽了,淚水順着臉頰往下流……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觀後感5

1月4日,2021年開年第4天,氣温驟降。

和嚴寒一起襲來的,是拉齊尼·巴依卡犧牲的噩耗。拉齊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塔吉克族護邊員。這一天,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他,為救一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

一週前,他還興高采烈地上街買了一套嶄新的民族服裝。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這是為兩個月後去北京參加兩會準備的。而這次在喀什大學參加漢語培訓,也是為了在兩會中克服語言障礙,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

令人心痛的是,這套嶄新的服裝,卻永遠地失去了它的主人……

2017年12月,我和同事趙瑞熙專赴海拔4300米的新疆軍區紅其拉甫邊防連,採訪報道連隊官兵衞國戍邊的事蹟,也被連隊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接力護邊的壯舉深深感動。

我一頁一頁地翻閲4年前採訪拉齊尼·巴依卡的筆記,頓時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被譽為“帕米爾雄鷹”的拉齊尼·巴依卡,那個騎在犛牛背上、頭戴塔吉克族氈帽、黝黑臉龐上總是掛着憨厚笑容的護邊員,一次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淚水一次次模糊了我的雙眼……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觀後感6

“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他視巡邊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祖父這種精神是我家的一盞明燈……”

這是拉齊尼·巴依卡創作的詩歌《南湖》,也是他的朋友圈最後一條動態。

視頻中,一個月前剛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顯得非常消瘦、憔悴,與4年前我採訪他時相比,明顯蒼老了許多。老人剛剛給犛牛喂完草料,説話聲音很小。在這之前,兒子拉齊尼·巴依卡心疼他,不讓他乾重活。

通過手機鏡頭,我看到老人身後的景象——從提孜那甫村望出去,遠處皚皚的雪山,便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峯和綿延崎嶇的邊防線。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達888.5公里,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在塔吉克語中,紅其拉甫意為“血染的通道”。這裏常年積雪,平均海拔超過43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風力常年在7級以上,最低氣温達零下40攝氏度,自然環境十分惡劣。

“我年輕的時候,長年累月在外巡邊,拉齊尼·巴依卡主要由他媽媽帶大。”談起自己的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話多了起來。他又一次講起三代人接力護邊的故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觀後感7

新中國成立之初,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給連隊當嚮導巡邊。每次巡邏,他們都會帶上3樣東西:水泥、油漆和饢。饢在路上是乾糧,水在山溝裏隨處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補損壞的地方,用油漆刷新,還要描字,爾後敬禮、宣誓。

“我爸爸巡邊23年。1972年,他年紀大了,走不動了,我就接過‘接力棒’,與連隊官兵一起走了36年。”他的語氣很平靜。實際上,這位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的老人,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在巡邊護邊生涯中,他曾50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98年“八一”前夕,縣領導到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家裏慰問,問他有什麼困難和要求。“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樸實的話語感動着在場的每一個人。第二年,滿頭銀髮的他在黨旗前莊嚴宣誓,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之前,他曾9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

就這樣,兩代人在帕米爾高原樹起一面旗幟,這面旗幟也飄揚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中。

在5個兒女中,拉齊尼·巴依卡無疑是父親的最愛。受父親影響,拉齊尼·巴依卡從小就有當兵的夢想。2001年12月,他如願以償參了軍。在部隊,他的軍事訓練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被評為“優秀士兵”。2004年7月,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也是從那年開始,他接過“接力棒”,沿着父親的足跡,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巡邏嚮導,其間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譽為“帕米爾雄鷹”。

標籤: 觀後感 多篇 花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dr6w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