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後感800字多篇【精品多篇】

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後感800字多篇【精品多篇】

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後感800字多篇【精品多篇】

我們走在大路上的心得體會 篇一

近期,由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等共同攝製的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正式上映,該片全景式展現新中國風雨兼程、砥礪前行的偉大曆程,講述中國人民篳路藍縷、砥礪奮進、一路走來的感人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觀影感受尤為強烈,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與凝聚,從黨的成立到新中國的成立再到社會主與制度的建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呈現的那種“敢叫天地換新顏”豪邁氣魄伴隨着國歌聲,每次看到都流出了激動的眼淚,心中油然而生出滿滿自豪感,我是 一箇中國人,我驕傲。

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真正實現了站起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此,沉睡已久的東方雄獅開始醒來,在資本主義歧視和包圍中,英勇志願軍赴朝作戰,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志願軍戰士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換來了祖國的安定發展,他們無愧於“最可愛的人”,讓帝國主義從新認識屹立在東方的巨人。

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真正走上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正確道路,從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全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在三大改造完成後,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了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開啟了發展新篇章。

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奮起博發,鬥志昂揚的建設祖國,體現出了從未有過的激情,在展播的三線建設畫面中,在惡劣的條件下搞發展,搞建設,充分感受上一輩人的辛勤努力,可以説沒有他們的付出絕不會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武漢長江大橋竣工、人造地球衞星發射成功,成昆鐵路通車,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竣工,一系列世紀工程無不顯示出中華兒女敢為人先的勇氣和豪邁。毛主席在水調歌頭 游泳中寫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如此豪情,當屬我中華兒女。

《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後感 篇二

7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彈指一揮間,但在我們黨帶領廣大人民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新中國的成立是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奮鬥犧牲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戰爭取得的結果。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由此,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不破不立,除舊才能布新。 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開展大規模剿匪作戰,鎮壓反革命,掃除黑惡勢力。禁止,剷除邪教,盪滌一切污泥濁水,社會面貌煥然一新。隨着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通過,確立了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新中國跨入了社會主義時期。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看。”寫出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豪邁。從1953年開始,新中國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瀋陽飛機制造廠、洛陽拖拉機廠……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淮河治理、荊江分洪工程、黃河防洪工程等的建成,中國水患頻繁的狀況得到初步改變。在新疆,在東北,農墾部隊為發展經濟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鞏固邊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5年黨中央作出了中國要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為了國家安全,把發展以原子彈、導彈為代表的尖端技術。1960年蘇聯專家撤走後,中國人民奮發圖強,艱難而又堅定地走着自己的路。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1966年10月27日,“兩彈"結合飛行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衞星。1974年,中國核潛艇首艇交付海軍使用。在嘔心瀝血的奮鬥中,許多新中國的開國將帥和老一輩科學家用生命與激情擁抱國家使命,最終凝聚成絢麗的光芒。

應該牢記黨的宏偉歷史,熱愛黨,熱愛人民,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21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奉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後感心得 篇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從樑家河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的夢想,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流動的中國充滿活力,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有夢想就有目標,有希冀才會奮鬥。無論國家、社會還是個人,夢想都是保持生機、激發活力的源泉。猶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20_年新年賀詞中提及,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而今,20_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在這大半年的時光裏,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秉承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始終腳踏實地,努力奔跑,勇敢追夢。

20_年,對於我自己而言,是特別的一年,新的工作崗位,新的人生征程。而對於我的國家而言,也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在這新中國成立_週年之際,深刻地感受到國家的蓬勃發展。_年披荊斬棘,_年風雨兼程。我們將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    _週年華誕。這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新徵程上,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心中懷有夢想、奮力追逐夢想,在平凡而普通的基層崗位上磨鍊意志,努力奮鬥,肩負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今,我們的國家站在新的起點上,在新的征程上,億萬中國人民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拼搏。夢想越是遠大,奮鬥也就越是艱辛。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時,擺在我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鉅、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面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場接力跑,今天的我們只有勇做追夢人,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迎來“放眼崑崙絕頂來”的明天。

《我們走在大路上》專題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四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奮進,我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綜合國力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24集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一個個感人故事和重要歷史事件,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懈奮鬥的不平凡歷程。

我們走在大路上,革命氣勢不可阻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敢教日月換新天,除舊佈新:“銀元之戰”“米糧之戰”“土地改革”、解放婦女、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等,奠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一切為了人民,為人民謀幸福。

我們走在大路上,披荊斬棘奔向前方。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車,淮河治理、荊江分洪工程、黃河防洪工程等項目建成,雖然過程很艱辛曲折,但中國高速發展、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充分證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我們走在大路上,中華兒女奮發圖強。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1966年“兩彈”結合飛行試驗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衞星…許多新中國的開國將帥和老一輩科學家用生命與激情擁抱國家使命。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改革中異軍突起,各行各業湧現出優秀人才,全國上下為祖國發展奮發圖強。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走在大路上,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基層黨員幹部幹部,我們要向革命先輩、向優秀同志學習,除了熟練掌握本職的業務理論,還要努力拓展知識面,不斷提升綜合素質。新時代黨員幹部必須解放思想、開闊視野,以思想上的領先保證行動上的率先,用創新的思路謀劃發展,用創新的精神凝聚力量。

牢記黨的宏偉歷史,熱愛黨,熱愛人民,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黨性修養,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奮鬥。

我們走在大路上的心得體會 篇五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持續奮進,我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綜合國力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24集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雖然才播出9集,但一個個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懈奮鬥譜的不平凡歷程,是一部既讓人全方位瞭解新中國發展,又讓人熱血沸騰的優秀作品。

我們走在大路上,革命氣勢不可阻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敢教日月換新天,除舊佈新:“銀元之戰”、“米糧之戰”、“土地改革”、解放婦女、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等,奠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一切為了人民,為人民謀幸福。

我們走在大路上,披荊斬棘奔向前方。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車,淮河治理、荊江分洪工程、黃河防洪工程等項目建成,雖然過程很艱辛曲折,但中國高速發展、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充分證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我們走在大路上,中華兒女奮發圖強。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1966年 “兩彈”結合飛行試驗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衞星…許多新中國的開國將帥和老一輩科學家用生命與激情擁抱國家使命。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改革中異軍突起,各行各業湧現出優秀人才,全國上下為祖國發展奮發圖強。

通過觀看學習,真切領悟到我們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都是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走在大路上,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中青年幹部,我們要向革命先輩、向優秀同志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用實踐歷練自己,心繫羣眾、為羣眾服務排憂解難,做羣眾暖心的“孃家人”。

《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後感心得 篇六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共產黨領導革命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這首你我耳熟能詳的歌曲,是中國人民矢志戰勝天災人禍,發憤圖強、自力更生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心曲與戰歌,是新中國一段歷史的代表和見證。如今新中國成立_週年大慶之際,大型文獻紀錄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這_年敢教日月換新天和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偉大歷史畫卷,再一次展示在我們面前。

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各個階級各種主義、思潮都嘗試着救亡圖存,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命運問題。最終帶領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局面走出來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後,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兩彈一星”“紅旗渠”“大慶油田”“大飛機C919”“FAST天眼”“港珠澳大橋”……

_年來,我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説明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

回顧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可以看到,我們的每一個輝煌的成就都是戰勝了艱難險阻後取得的。可以預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路上,我們遇到的矛盾和困難只會更大更多。我們要弘揚戰天鬥地不怕犧牲的鬥爭精神,學習科學鬥爭策略,豐富強化鬥爭技巧,讓我們的復興路走的更快更穩。

對於新時代的奮鬥者來説,這部為時代立傳,為歷史存真,為新中國建立國家影像,為國家做歷史典藏的紀錄片,也是一支激昂的凱歌,鼓舞着我們堅定不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道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後感心得 篇七

篳路藍縷_年,砥礪奮進鑄輝煌。9月16日起,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央視黃金時段熱播。該片融宏大敍事與細節展示於一體,全景展現新中國風雨兼程、砥礪前行的偉大曆程,傾情呈現億萬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懈奮鬥譜寫的壯麗史詩,體現出恢宏壯闊的歷史縱深感和鮮明時代感,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團結統一的精神,是愛國主義偉大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中華民族不斷興盛國家走向富強的巨大的前進動力。

我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自清末以來,中國是一個到處被欺侮的國家,中國人更是苦不堪言,被稱為“東亞病夫”,受盡了多少屈辱啊!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中國人受盡了非人的虐待,有苦説不出,有屈報不成,看着那一俱俱冤軀,一條條血河,痛恨、眼淚、氣憤油然而生。心中只有兩個字:報仇!南京的和平居民倒下了,但黨和人民並沒有倒下,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我們的祖國終於強大起來了,它就像一頭雄獅,怒吼般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國家一天天在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天在提高。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今天!

在中國近代史上,孫中山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不僅為謀求和維護祖國統一進行艱苦的鬥爭,而且以其富有創新的國家統一的思想,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政治思想遺產,也給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精神注入新血液。

鄭和,人人皆知,無人不曉。他曾經七次下西洋,既加深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又使中國人民開闊了眼界,增加了亞非各國對中國的瞭解。

在國小,我們學過狼牙山五壯士那種為了祖國的解放,為了消滅敵人,英勇無畏獻身的精神。曾瞭解過邱少云為了戰爭的勝利,為了祖國人民的幸福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的英勇事蹟!也懂得劉胡蘭為百姓,為祖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深刻含義……

想想我們國家所走過的艱難歷程,那是怎樣的不堪回首啊!如今的和平年代,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振興中華,匹夫有責”,依然迴旋在歷史的天空我們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趕超先進國家,壯大國威,國富民強,受盡委屈的歷史不能讓它在我們這一代重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e3yw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