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多篇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多篇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多篇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1

麥豆應該是因嚮往佛峪以及刀幣的神祕而來到奶奶家的,只是他不僅帶來了對未知的渴求,更帶來了一身的刺。

這種刺扎向了同伴,當南瓜花被一掃而光的時候,當小朋友熱情的找他玩而順便拿起他玩具的時候;這種刺也扎向了長輩,當奶奶搖搖晃晃的為他鋪牀的時候,當面對沒有電視台信號、沒有WIFI網絡的時候。

而一起過來的爸爸對這樣的麥豆是有着些許不滿的,但他撇了撇嘴,淡淡的一句話,就剩下無可奈何了。而這一身的刺是誰賦予的呢?當然,是我們做父母的。

麥豆是在蜜罐中長大的,放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壞了,用奶奶的話,他在家裏大人們面前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小皇帝。家長用物質財富裝點了孩子罩衣的華美,更在罩衣的裏面加了一層強化的盔甲,生怕哪一天有幾粒灰塵把自己的寶貝兒子砸了個跟頭。

而那尖鋭的刺也是每次在孩子遇到危機時,例如打架、摔了跟頭,作為大人不斷幫忙的結果,怕他委屈了出頭、怕他累着出了力。

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人的慾望是越來越大的,即使小孩子也不例外。

在鋒利的刺不斷尖鋭的過程中,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是受害者。因為,你會在電視裏、網絡上甚至現實生活中,看到有孩子咒罵着自己的母親,有孩子撕咬着自己的奶奶,有孩子用木棍敲擊着自己的爺爺。而毒瘤的源頭不是別人,始作俑者正是我們家長自己。

難道我們不知道這樣嬌慣、溺愛不好嗎?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明白事理的。之所以有種種情況,是因為以愛為名,行懶惰之事,您看的沒錯,就是懶惰。

或許你也為此正在委屈着,我廢寢忘食地工作,給他提供了優質的物質環境,我每天一日三餐變着花樣,為的就是他可以多吃一口,我還懶惰嗎?答案是肯定的!這裏的懶惰指的是你是否願意多思考,在孩子出現狀況的時候,你是否願意多一點耐心,願意反覆練習實踐,尋找一條屬於孩子的康莊大道。

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太懶了,我們喜歡使用粗暴的語言或毆打,讓孩子顫慄不已,不敢説、不敢做;我們願意使用物質的財富、温柔的語言或過於謙卑的態度,讓小皇帝可以舒一時之氣,肆意妄為;或者我們更願意,給他們買“飛機、大炮”,讓他們在虛擬的世界中獲得一時的快樂,從而忘乎所以,更加迷失了自己成長的航線。

我們為他們搭建了一層厚厚的殼,遮蔽了外面的風雨襲擊,但同時也掩蓋了孩子本身的堅韌、自信、誠信和責任。就像麥豆一樣,當殼被別脱下,整個身體就像裸着一樣,或噴出怒火,燃燒身邊的一切,或掩面而泣,悲憤世間的不公。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2

上個週六讓朋友脅迫“被請”陪他看了一場電影《麥豆的夏天》,原因是他孩子班上家委會組織集體看了《麥豆的夏天》,嫂子陪着去的,據説哭了個稀里嘩啦,這兩天反覆絮叨討論孩子的教育“思路”,還產生了一點點“衝突”,“命令”他今天去看《麥豆的夏天》。因此就有了我這個偽專業影迷陪同。

電影看完了,坐在車裏。我陷入了一種深深的回憶與思考。

電影描述了麥豆回到一個四面環山、風景秀麗的小山村度暑假,孩子們的放縱、盡情的玩耍,烤魚、烤薯條、藏貓貓、逮蠍子、佛峪探寶,在這中間孩子們演繹着一些再普通不過的衝突。這使我回憶起我的童年,漿水泉、王府池、礦坑、東流水是我們戲水的場所。夜晚,段店鐵路旁、大楊莊、十六裏河……有我們捉蟋蟀的身影,大佛頭、千佛山、四里山有我們攀登的足跡。

那些年,暑假的早晨,小朋友們一起想着稀奇古怪的點子來玩,傍晚總是迎着夕陽的餘輝回家。當年最具威脅的一句話:不和你玩了!玩,童年天性的真諦,玩中的鍛鍊,玩中的領悟,玩中的友情,玩中的創造,玩中的發現。在《麥豆的夏天》中,玩貫穿於整個劇情的始終,這是該劇把握最好的一點。

現國產兒童電影無非兩大類:一是説教,二是虛幻。《麥豆的夏天》的脱俗在於它玩的真,玩於生活之中。藏貓貓這場戲,小不點蹲於水缸中的煎熬,二坡與羊羣的戲耍,狗蛋在樹上的自信,麥豆找不到小朋友回家去的坦然,以至於觸碰了玩的底線,犯了眾怒,“不和賴皮玩!”。但是,玩中的一個創意——足球網使麥豆和小朋友又走到了一起。然而家中的一片狼藉,灑得滿地的棒米,自由自在享受着大餐的雞羣,頭頂沾着羽毛散發臭味的雞屎。奶奶氣憤之極訓斥“你這熊孩子!”兒童心理、兒童動作、兒童語言,兒童戲的一波三折真的需大讚!

《麥豆的夏天》讓我觸動軟肋的是麥豆與翠翠去城裏的一場戲。麥豆的衝動去城裏抓藥,與翠翠去城裏找父親拿學費,讓兩人結伴而行。兩人享受着大自然中美妙的山巒、古村落、清泉流水和鮮豔的花朵。山崖上的村落“拐彎抹角”、磨盤輔路的神奇使他們陶醉。然而故事從翠翠見了爸爸鬥轉,完全是主觀視角的感觸,整場戲麥豆沒有一句台詞,翠翠見了爸爸的親熱,地攤上的一碗肉絲麪,一句“爸爸你也要注意身體”,父女分別時,父親的含淚遙望,翠翠戀父的淚水使麥豆默默地流下了淚水。此場戲讓我眼眶中的淚水流了下來,可能與我有個可愛的女兒有關吧。

片中的主題歌可能是近些年來詞曲最動聽、最耐人尋味的一首,她像一股清泉滋潤着為人父母的心靈。我在網上下載後,反覆聽了多遍,還轉發給了許多朋友。詞曲作者的良苦與整個片子主題融為一體。曲調優美動聽,但透露着點點淡淡的哀傷與強烈的嚮往。“快快回到我的家”表達了兒童內心的呼喚與無奈。家在哪?“青山綠水環繞着她,頭頂藍天白雲在腳下,魚兒鳥兒與我貪玩耍,知了螞蚱任你抓,遍野處處開滿鮮花”。這不就是美麗的大自然嗎!這是人類繁衍、生存、發展的地方。這是人類智慧產生的地方,這是給兒童帶來歡樂、智慧和成長的地方。

該片還有一點值得點讚的地方,就是將教育思考隱現在玩的過程中,沒有生硬的説教,孩子看了新奇好玩,可能會理解友誼、理解愛,理解愛的付出。我們家長看了更多的是思考和回憶,是不是我們曾經未呈現的夢應該在孩子身上實現?對孩子們的期望值是否是太高了?我們管得是不是太多了?同時對社會的一些思潮產生了疑問:什麼是起跑線?什麼是素質教育?

當然該片也有他不足的地方,個別成年演員表現缺少生活化,做作、不自然,在兒童演員純真表演映照下有些相形失色。但瑕不掩瑜。電影《麥豆的夏天》可稱之是國內近些年來少有的兒童電影的佳作。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3

大山中蒼蒼鳥韻伴隨藍藍天空中飄飄蕩蕩翩翩朵朵白雲,山間山澗潺潺流水奏作天籟之音,自由而秀麗的另一個世界在整部電影中通過各式各樣的長鏡頭在我們眼前呈現,城市裏成長的麥豆短短的暑假鄉行已經從飯桌上被強制安排好。

其實他是抗拒的:沒有網絡的生活如同失去意義、對其他同齡孩子的奇怪稱呼、穿着土氣的鄉下朋友同樣土裏土氣的話語,還要忍受他們各種各樣在他眼中粗魯且不守規則的行為……

於是衝突不可避免地,甚至近似於程式化地多次發生,然後又是常規地重複和好。

這不僅僅是電影設置的情景,在我們的小小童年中不也常常會有朋友間的矛盾出現嗎?短短的矛盾不總是“擁抱後和解”嗎?我們的友情就是這樣一路慢慢走過來的吧。我曾和一個朋友對罵而後追打,但最後我們在打架時共同破壞了教室的玻璃,一同賠償此物後重歸於好。本來我以為我可能會與他“不説話一輩子”的。

於是在一次次的“決裂”與和好中,麥豆得到了真正的成長,雖然友誼的不堅定曾讓他執拗到不肯去認錯與他們同遊,只敢偷偷地跟在他們的身後,去那個他慕名已久的地方。

但當他真正遇到了生命危險的時候,還是狗蛋那些朋友救了他。友情帶給他的歡樂在此刻達到了頂峯。

朋友的可貴可見一斑。

在此期間,他一直在不停的犯錯:因為貪玩將雞網拿作球網,讓雞逃出生天,於是奶奶家裏變得一片狼藉,稻穀灑得滿地,哪裏都有沾着羽毛散發着臭味的雞屎,奶奶回來後氣憤至極;為了博得朋友好感而率領他們去烤薯條,最後因為沒有把火熄乾淨而燒了親戚家預備過冬的柴火;又因為身材瘦弱,奶奶便去山裏為他採藥,在回來的路上崴傷了腳,幾乎不能下牀

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裏,麥豆學會了感恩,為了給奶奶治病而徒步與翠翠去到縣城買藥,翠翠則是去工地探望她的父親,她的父親請了這兩個孩子兩碗自己平常不會去買的'麪條……

在成長中的麥豆被這樣簡單的情感打動,在回鄉的大巴上默默流淚,親情帶給他的震撼遠遠超出了他曾經的設想。

親人的摯愛可見一斑。

於是在這樣一個夏天,麥豆,這個從城市來,在這山鄉中發生了變化,他不再那樣的自私、任性而又不知感恩排斥一切,而是變得知恩圖報、不任性而為、以情為重的一個孩子。

以此夏為界,他開始珍惜生命中每一個可愛的朋友、敬愛的親人。

在這個山中已與世隔絕的快樂小鄉,朋友的友情,親人的親情,改變了一個因鋼筋水泥混凝土而隔絕世界的男孩。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4

我是和八歲的女兒一起看《麥豆的夏天》的,看完了,我是一種久違的親切,她是一種陌生的新奇。我看到了自己野生的童年,她知道了遊戲有不一樣的玩法。

一不小心就會把這部電影的主題簡單化為城市嬌生慣養的熊孩子接受鄉村生活改造這樣的俗套。影片中的確呈現了城市對鄉村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無人機、Ipad,當麥豆帶着這些先進裝備出現在鄉村小夥伴面前的時候,無法遮蔽的城鄉差別讓麥豆的虛榮心着實膨脹了一下。但是麥豆不僅帶來了城市的高科技,也帶來了城市病。他每天宅在房間裏打遊戲,不願意出門玩耍。城市小孩兒對虛擬遊戲世界的依賴造成了不接地氣兒的營養不良,以至於奶奶要滿山遍野地尋找仙草給孫子補養身體。麥豆生長的那個城市在影片中沒有出現一次,但是這個城市始終作為鄉村的對立面,用缺乏養分的灰色反襯着充滿活力的綠色。

“快快回到我的家,青山綠水環繞着她,快快快回到我的家,知了螞蚱任你抓……”當馬和平導演親自創作歌詞的主題曲一遍又一遍在心中唱起縈繞不去的時候,我的感受告訴我的理性《麥豆的夏天》並不是一部用田園生活簡單粗暴地批判都市文明的電影。下河摸魚、翻石頭抓蠍子、就地取材烤薯條……,這部電影其實一直述説着一個樸素的道理——大自然是孩子們真正的家。這才是那麼多娃娃看過試映都從心底裏喜歡它的真正原因吧。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小時候幾乎沒有去過鄉村。到現在還常常五穀不分。但是《麥豆的夏天》卻讓我想起自己在城市長大的温暖的童年。沿街走上幾里路捉槐樹上的“吊死鬼”回家餵雞;在四里山上野炊嚇壞了巡山的老大爺;把雨後的小水坑變成有島嶼和船隻的大海……,鋼筋水泥的夾縫裏其實同樣野趣橫生,大自然其實無處不在。

帶女兒走了許多地方,無論天南海北,一灣可以戲水的池塘、一片能夠打滾兒的草地、一棵允許攀爬的大樹就足以讓她戀戀不捨。哪裏管這個地方是名揚天下還是名不見經傳。所以走來走去,女兒最喜歡去的還是近郊朋友家的農場,每次到了那裏,所有孩子都象出籠的鶯雀盡情飛去,大人們也樂得在鳥語花香中享受浮生半日閒。《麥豆的夏天》是一部懂孩子的電影。它提醒我們時不時給孩子們一點撒野的機會,讓太陽曬得黢黑,讓樹枝刮破衣裳,讓臉上沾滿泥水,讓童年在青山綠水間生機勃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gwg3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