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一

夢想,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它承載着人們的信念和希望。它看不見,摸不着,卻能在心中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支撐着我們行走,帶着我們一起“飛翔”,微笑着面對人生。古人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樣的遠大抱負不僅僅是一個夢,更是一種對人生的執着追求。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那麼一個夢,不管它是大是小,它都是人們心中所理想的、期望的。而唯一讓夢想變為現實的就是勇氣和行動。

光陰如梭,時光飛逝,在不知不覺中,我已在樂至調查隊工作了四個春夏秋冬。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我也從一個懵懂青年、調查工作門外漢,成長為單位的業務工作骨幹。在這四年的時間裏,我深切地感到,調查工作沒有顯赫的地位,沒有優厚的待遇,唯有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的無私奉獻,我看到了老一輩調查人在平凡崗位上樂此不疲,心無旁騖,用自己的心血,譜寫出一曲曲服務科學發展的壯麗人生之歌!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埋首調查工作的默默奉獻,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有的只是投身調查實踐的辛勤耕耘。

在這四年的時間裏,我也一直在思索、在尋找,面對日益多樣化的社會環境,作為一名調查工作者,該守望什麼樣的精神家園?該追求什麼樣的理想目標?該體現什麼樣的人生價值?看了《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心中茅塞頓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我們廣大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在調查實踐中,調查數字枯燥但卻有味,調查工作平凡但不平庸,有時為了報表能及時上報,為了數據能真實可靠,為了報告能服務發展,我們常常夙夜在公,節假日加班加點也是常有的事。為了把脈經濟、瞭解民意,我們也需要經常下企業、走農村、訪住户、進市場,這些工作,雖然辛苦,但我們憑藉着對事業的執着、對工作的熱愛,無怨無悔、全身心地投入,我們以樸實的人格、平凡的本色,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書寫着調查小天地、人生大舞台的華彩樂章,鑄就着調查事業科學發展新的輝煌。

為實現偉大中國夢,作為一個年輕的調查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多學習,做孜孜不倦的人。首先是要學習經濟理論和統計調查業務知識,這是幹好統計調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學習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領導的講話精神,這是增強工作針對性的前提;再次是學習計算機知識和統計法律法規知識,這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統計調查數據質量的有效手段;最後,還要多學習人文歷史知識,這是提高我們人文素養,豐富精神世界,做一個心智健全,知識豐富的人的保證。

多思考,做遠見卓識的人。首先,要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發展方向多思考。綜合考慮自身情況,揚長避短,切合實際,找準定位,確立發展目標,進行統籌規劃,避免好高騖遠,脱離實際;其次要對從事的工作多思考。每一項工作,都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只有深入思考、樂於思考,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才能更加富有成效的開展工作;再次,要進行創新思考。我們每一位調查工作者,一定要結合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深入思考,不斷創新,提出更加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使統計調查工作能夠更好的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確保數據質量建立在紮實有效的基礎之上。

多實踐,做知行合一的人。一方面要多承擔工作任務,只有多幹工作,才能有更多的實踐機會,鍛鍊平台。另一方面要主動承擔工作任務。在實際工作中,是主動還是被動,心態是積極還是消極,不僅決定我們工作的成效和質量,也影響着我們的身心健康。主動工作就會心生快樂,天空晴朗;消極工作必然心生茫然,陰雲漫天。

多溝通,做和而不同的人。在實際調查工作中,首先就是與上級多溝通,通過溝通及時瞭解掌握上級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增強把握工作的針對性和主動性。其次是與同事多溝通。老同志經驗足、方法多,是我們學習的最直接和最佳捷徑,多溝通才能快進步。最後是與調查對象多溝通。當前我們面臨着調查對象配合程度越來越低的問題,只有多溝通,多交流,加大感情投入,才能取得調查對象的信任和配合,暢通調查渠道,把數據質量建立在紮實的實地調查基礎之上。

多擔當,做奮發有為的人。多擔當要敢於擔當,這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勁頭。要敢於承擔工作重任,敢於克服工作上的困難。多擔當還要善於擔當,這是一種方法,一種能力,一種智慧。就是要在工作中敏於思考,善於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才能把所承擔的工作做得更好。

今天,中華民族的富強之夢已經翹首可待,人們對精神家園、共同理想的呼喚更加強烈。全社會正凝聚起最廣泛的精神力量,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併為之奮鬥,一個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必將成為現實。

'同心共築中國夢'心得感悟觀後感 篇二

夢想承載希望和未來。“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一經提出就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匯聚起了中華兒女變革中國、富強中國的磅礴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要依靠人民來實現。黨中央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出發,積極迴應人民羣眾的期待訴求,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開闢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四個全面”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呈現出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豐富了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規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是引領實現中國夢的戰略佈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追夢之現實基礎

從提出“小康之家”的偉大構想到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註着我們對“小康社會”夢想追逐的進程,也表明我們追夢圓夢的階段性目標不斷向前邁進,讓這個連接國家、民族和個人的中國夢變得更加前程可期。中國夢貫穿始終的戰略目標依次涵蓋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民生兜底、保障全覆蓋、改革發展成果真正共享的小康社會,是能夠體現全社會意願要求、找尋到最大公約數的小康社會,是實現經濟穩健增長的同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小康社會……其不僅是我們當前建黨百年的奮鬥目標,更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躍。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重要戰略節點的確立實現,就不可能有中國夢的最終實現。

全面深化改革:踐夢之動力方法

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讓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變得生機盎然、活力無限,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隨着追夢圓夢的進程不斷推進,“改革號”巨輪已經駛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矛盾相互交織疊加、錯綜複雜。如何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協調推進各領域各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集聚人民羣眾改革智慧和力量?答案是必須全面深化改革,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強勁動力,匯聚起改革發展馳而不息的正能量。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根本動力。夢想的最終實現,需要正確的方向和科學的引領。要想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還必須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只有全面把握改革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和創新思維,正確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着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加強社會治理的能力、建設生態文明的能力、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能力,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探索對接,全面協調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中國夢之航船才能穿越激流險灘,駛向勝利的彼岸。

全面依法治國:護夢之堅實保障

作為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深刻而廣泛的革命,全面依法治國內嵌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佈局當中,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制度保障。今天,中國的全面發展既要靠改革的力量,又要依靠法治的力量。中國夢的實現既需要改革的內驅動力,又需要法治的鑄基護航。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實現中國夢首先要實現國家富強,只有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能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蓬勃發展,因此,法治是實現國家富強夢的制度基石。在實現民族振興的偉大征程中,要全面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就必須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可以説法治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夢的制度保障。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如何切實維護和保障人民權益,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安全和尊嚴,法治是必由之路。只有強化法治信仰和權威,人人尚法、尊法、用法、護法,社會共識才會不斷增進和達成,各不同利益主體才能求同存異、和諧共處,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始終有牢不可摧的民意之基,始終有破浪前行的勇氣動力。因此,全面依法治國,是歷史和時代賦予的全新責任和使命,也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堅實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圓夢之關鍵所在

偉大的事業需要堅強的領導核心,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切實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才能不斷開創中國夢之新境界。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以黨為中央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對管黨治黨的理論昇華和拓展。歷史使命越光榮,奮鬥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複雜,我們就越要從嚴治黨。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面對新時期“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時刻保持自覺和自省,緊緊抓住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反腐上、制度上“不留死角”、不設“法外之地”,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緊密結合,牢牢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堅持用制度管黨、管權、管吏,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才能真正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團結帶領人民鋭意進取、接續奮鬥,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歷史的嶄新業績。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 篇三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或豪情壯志,或平凡偉大,但都懷着一份希望,一份寄託,一份渴望,一份堅持。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江山秀麗,雖然她幾千年來飽經滄桑,歷經多次風雨洗禮和戰火紛飛,卻孕育了許許多多為了夢想而奮鬥拼搏的仁人志士。他們都胸懷一個個美麗的夢,正是他們對夢想的執着和付出,才使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從落後走向強大,從貧窮走向富裕。

秦王贏政,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始皇帝,他的夢想便是統一六國,實行中央集權,終於在他39歲的時候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奠定了中國領土的疆域。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越王勾踐,為了實現自己重振越國的夢想,他忍辱負重,卧薪嚐膽,和百姓一起上下齊心奮發圖強,最後創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神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在其讀書時便擁有了這樣的夢想。當時他的祖國,他的“母親”正在飽受欺凌。為了這個夢想,他盡忠盡職,嘔心瀝血,默默地付出了一生。終於使中國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港珠澳大橋,被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峯”,也被英國媒體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全長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的總設計師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了這樣一個夢,想要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之間建一座大橋,他和它的團隊歷經重重阻礙,克服各種疑難問題,最終在去年十月二十四號正式通車。

為了實現夢想,五千多年以來,無數的英雄經歷了各種磨難,各種艱辛,但他們依然無所畏懼,奮不顧身,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才創造了今日輝煌燦爛繁榮安定的中國!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我長大了想當一名科研人員。因為科技的發展不僅影響着我們的國力,還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它滲透到了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層面。“天宮二號”在太空遨遊漫步、“遼寧號”航母在大海上威武巡視、一條條高鐵線路在祖國大地上延伸……各種高端機械設備、智能機器人、家用電器、出行工具等等無一不在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每一項發明和創造,最終形成今天多姿多彩的世界。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青少年承載着祖國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必須要為夢想的實現而奮鬥。我們應敢於做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首先,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其次,我們要有良好的興趣愛好,確立明確個人目標;第三,我們要有健康的體魄和持之以恆的做事態度;第四,我們還要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最後,我們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要我們這樣做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中國夢定能實現!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四

夢想要激發力量、鼓勵奮鬥,離不開現實的深厚基礎;夢想要開花結果、落地生根,更有賴於現實的強力支撐。

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主席的重要講話,闡明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徑。

偉大的夢想,源於現實的土壤。中國夢逐漸成形的過程,也是中國不斷髮展前行的過程。上世紀初,愛國學生只能空自發出奧運三問;進步青年只能在小説裏幻想舉辦萬國博覽會。戰亂頻仍、民生凋敝、經濟蕭條,何敢言夢?從新中國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再到新世紀強起來,奧運夢、世博夢終於夢想成真,我們聽到中國夢漸行漸近的鏗鏘足音。

只有通過不斷髮展,才能讓夢想成為現實。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體現在國家物質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上,體現在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等實打實的民生紅利中。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旺盛活力,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這是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礎,讓我們能充滿自信地向着現代化建設目標穩步前行。

我們深知,前行的道路上還存在各種風險挑戰。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成為全球發展新引擎,但環境壓力、資源瓶頸也日益凸顯;整個社會活力湧動,但也要處理好轉型過程中種種難題。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國際地位三個沒有變,中國夢依然在路上。

要解決問題、應對挑戰,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只能始終把發展放在第一要務的位置,以發展解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從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到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從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到保障人民基本權益,不斷夯實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實踐證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就一定能在攻堅克難中,讓中國號巨輪駛向更開闊的水域。

1902年,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這樣描繪他的中國夢: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崑崙絕頂來。實現民族復興,是無數中華兒女的百年夢想,經歷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奮鬥,中國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發展才能自強,實幹才能興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j4dj5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