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第一書記》觀後感精品多篇

《第一書記》觀後感精品多篇

《第一書記》觀後感精品多篇

書記觀後感 篇一

沈浩,這個名字我在縣委黨校培訓的時候聽説的,並且在縣委組織部組織下我們到了小崗村進行參觀學習,對沈浩同志的事蹟瞭解頗深。今天在鄉組織委員唐詠梅的帶領下,我們大學生村官、掛職書記及各村書記一起到長豐一中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在屏幕中出現時,那所有觀影的人們都安靜了。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乾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也是熟悉的故事。

與以往的宣傳資料不同的是,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己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幹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

影片《第一書記》的原型是小崗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幹部,2004年2月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6年間,他工作出色、羣眾信服,小崗村羣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集體摁手印將他留任。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總是被沈書記簡單而不平凡的一生所深深的打動。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通過看《第一書記》,我深深的明白,要當一個人民羣眾信服的好乾部,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用心做事,沈浩書記對自己人生選擇的崇高責任感和專注於目標心無旁騖的定力,使他能夠用心地去踐行自己的承諾。用心去做事説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需要很強的定力。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選擇,人生的道路本來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選擇本來就很難,選擇後能夠堅定地走下去就更難。能夠用心地去把自己的選擇做到極致、做到一流就更難。沈浩在省財政廳機關工作了十八年,在面臨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鄉到堅苦的農村工作這一選擇時,他也有過思想鬥爭,但當他看到“世界給中國一個機會;中國給世界一個驚喜”的廣告牌和“紅手印”時,他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對沈浩而言“小崗給沈浩一個機會,沈浩給小崗一個驚喜”就是他的選擇。決定去小崗村任職後,他用高度的責任感承擔起了自己的選擇。

二是要敢為人先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永不停滯、永不僵化,敢闖敢試、勇於擔當。要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積極研究新情況,敢於解決新問題,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在更新觀念中理清發展思路、激活發展動力。把發展所需與羣眾所求緊密聯繫在一起,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是要學習沈浩舍小家顧大家的胸懷。沒有博愛的情懷,就不可能在小崗呆上一屆,又一屆。他割捨了老母和妻女的愛,他割捨了他升職的台階,他割捨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後將自己定格在小崗村了。

沈浩同志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不斷地去感悟,去學習,我堅信,沈浩同志的事蹟可以照亮我們不斷為人民服務之路。從目前來説,對於我們大學生村官而言,學習沈浩同志,就是要用沈浩的精神,去做好我們的農村事業,用我們的熱心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為老百姓多做事,多做好事,多做實事。我們的崗位雖小,並不能像沈浩同志那樣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修路建廠,但責任重大,因此,看完《第一書記》之後,我更加立志做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村官。

書記觀後感 篇二

星期天晚上,我們學校的同學都整齊的坐在教學樓前觀看第一書記,這是我們這個學期第一次觀看第一書記。

唐李妹,14歲,家裏還有兩個雙胞胎弟弟,父親已經永遠離開了三個孩子,母親外出打工四年從未回家,姐弟三個住在一間破舊的房子裏相依為命。

姐姐用稚嫩的雙肩撐起了這個家,承擔本不應該屬於她這個年齡的責任,不僅要學習幹家務,還要照顧兩個弟弟。

14歲的年紀,別的孩子都還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享受父母無私給予的愛,可唐李妹儼然成了家裏的大家長,沒有和同齡孩子般歡樂的童年,一顆幼小的心靈下隱藏了多少心事,多少心酸?

唐李妹雖然才有14歲,可卻把弟弟照顧得很好,弟弟對於他的依賴遠遠勝過四年未見過面的母親。

晚飯很簡單,只有一碟青菜,方便麪對於我們來説只是幾元錢而已,可他們卻從未吃過,第一次吃到方便麪,姐弟三個覺得那是很美味的食物。

想想自己,父母每個星期給自己的零用,自己每週又能省上多少錢呢?沒有體會到掙錢的辛苦,只享受父母的關愛,我覺得自己真是太任性了,以後要多關心父母,不要再那麼任性。

書記觀後感 篇三

七月一日,北京下起了小雨。

在去參加電影《第一書記》首映式暨圖書《沈浩日記》首發式的路上,我給自己準備了一包紙巾。根據八個月前在小崗村採訪的經驗,這是有必要的。當時的情景,是媒體同行們集體潸然淚下,不能自已。

早就聽説這部電影從主演到配角都是由知名演員來承擔,首映式也果然星光熠熠。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那被明星吸引的注意力跑了回來,觀影的人們安靜了。

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乾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也是熟悉的故事。

然而也有全新的感受。相對於在採訪過程中聽人描述、查看資料而想象的場景,電影的畫面、聲音等等帶來的,是更直觀具象的衝擊力。比如,影片所呈現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我所見到現在的小崗村的巨大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心血的意義。

《第一書記》觀後感 篇四

五一放假前夕,市委組織部舉辦了為期一天半的全市選派“第一書記”開展“雙聯共建”活動培訓班,真是為我們開展雙聯共建工作下了一場及時雨。

培訓班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任尚顯主持。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叢錫剛首先做了輔導報告,叢部長圍繞為什麼選派“第一書記”開展“雙聯共建”、駐村開展“雙聯共建”要做哪些工作以及怎樣做好這項工作,深刻闡述了選派“第一書記”開展“雙聯共建”活動的重要意義,並就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為我們下一步開展工作指明瞭方向、提出了要求,使我們工作目標更明確、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

培訓班上下發了《村黨支部書記黨務知識ABC》、《“第一書記”農村政策必讀》和《山東組工信息》(第16期),感覺受益匪淺。其中李金峯的駐村日記摘抄更是得到很多啟發。

培訓班還邀請了濱州市鄒平縣韓店鎮波店村黨支部書記晉升同志,章丘市雙山街道三澗溪村黨支部書記高淑貞同志,冠縣清水鎮杜行村黨支部書記路興良同志和全國十大檢察官白雲同志為我們作了紮根農村,獻身服務廣大人民的報告。

幾位的發言各有側重,對我啟發最大的是高淑貞書記的發言。她在自己多年的工作中總結出不少好的經驗和作法。她提到:要“善待尊重前任書記”,“要抓隊伍,黨員會不要局於形式、地點,要和黨員座談”,“要公道處事”,“千萬不要大刀闊斧地幹遺留問題,容易觸及利益問題。敏感問題可以用時間拖,這不是逃避問題,而是用發展的視角去解決”,“‘第一書記’包村的目的是造血,不是輸血”,“要積極主動地去幹事”等等。

在座位上聽着他們各自的發言和講座,感慨頗多:

人的一生的事業,不在乎事的大小,只要你能積極主動地去幹,總會有所收穫,也會樂在其中。而要想幹事、幹成事,定好位是前提,善於摸索和善於學習總結則是必備條件。

這次培訓是對選派“第一書記”和開展“雙聯共建”工作進行一次再動員、再部署、再督促,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會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積極融入,創新思路,因村制宜,發揮優勢,切實做好幫扶工作。

《第一書記》觀後感 篇五

市農業局派駐我縣龍門鎮塘田村第一書記陳獻萍開始在廣西衞視大型公益扶貧節目《第一書記》展風采。這是我縣第一書記第一次上廣西衞視《第一書記》,作為同樣身份的我,能第一時間現場目睹陳獻萍書記的先進事蹟,能不激動嗎?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

當晚,陳獻萍書記帶去了她“養殖大草魚、塘田村改造”等扶貧項目計劃,幫扶、延續了蔡紫陽、蔡子營同學等貧困孩子的讀書夢。第一書記的產業扶貧行動和貧困孩子們的堅強好學品質,感動了在場的觀眾和全家老少,愛心企業家、熱心公益事業人士通過捐贈、魚苗扶持、項目資助等形式,對塘田村進行捐贈和幫助。

電視畫面上,陳獻萍書記“身懷六甲仍駐村”、“‘風水先生’養大魚”、“我的兒子叫‘基層’”等實際舉動和駐村的點點滴滴,表明第一書記是真心為貧困村辦實事、謀發展、留下足跡的,在羣眾心目中樹立了第一書記的良好形象。陳獻萍書記一心為民的愛村情懷,贏得了上至百歲老人、下至國小生們的愛護和好評。她在為我縣“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員贏得了榮譽的同時,也為我縣順利完成“十二五”扶貧攻堅發展規劃弘揚了正能量。

通過學習陳獻萍書記的先進事蹟,對比駐村一年多來所做工作,深深感受到自己作為馬朗村的第一書記,還遠遠不夠。日後仍然得結合馬朗村的村情村貌,充分利用、整合好扶貧、水利、發改、教育、農機等部門力量,在上半年已種植200畝軟枝油茶、270畝超級水稻、建設馬朗村兒童家園等基礎上,加快馬朗新村排水溝、舊供銷社至二級公路路口、福全村文化樓、燈草村環村道路規劃、燈草村三面光水利灌溉工程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而堅定全村3320名村民脱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第一書記》觀後感 篇六

今年七月,所裏組織全體職工和學生去看了《第一書記》,由於很早就知道第一書記的沈浩的事蹟,所以大家都對這部片子報以極大的期待,電影還沒開演就已經坐無虛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

影片最後以女兒的一段告白為結尾。影片結尾時悄悄在看了一下週圍,多數人都有抹眼淚的動作,這不是導演的功勞,也不是編劇或者演員,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因為真實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當然,看完電影后,也會引發大家更深的思考。這就是導演的魅力所在,我想,這部影片對我的教育目的已經達到了。

在120分鐘的時間裏,事先準備的紙巾並沒有派上用場。有落淚卻沒有失聲痛哭,某些細節的處理甚至是幽默的,引發觀者的會心一笑。

電影製片人張暘的觀點印證了我的這一感受。他説,這個電影從一開始創作,就沒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記錄一個真實的人生。沈浩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想做實事,並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他是典範,但不應該被神化。沈浩在小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穫的喜悦。把這些真實地通過電影呈現出來,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觀眾能夠接受的真實的人。因此,電影沒有走苦情的路線,而是一種平實的紀錄風格。這就是真實的力量。真實引起了共鳴,引發了思考。從屏幕上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沈浩,一個感人的沈浩,一個無愧共產黨員稱號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小崗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幹3年。

作為一名選派幹部,他能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實實在在地在那裏幹事創業。我深深被他執着着自己的理想、忠於組織和人民感動了,被他為了農村離家六載顧不上親人感動了,也被他把最後的時間捧給農村 感動了。

當我還回味沈浩媳婦徐帆一句聽似可笑、實際寓意很深的經典台詞“沒坑時蘿蔔在,有坑時蘿蔔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財政廳聯繫業務,他的同事升任省財政廳副廳長,而沈浩感慨“當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當官”。這句感慨不是他無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識到當官的意義不是居高位,不是謀私利,而是為人民做實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蘿蔔,把精力用在邀功爭權,專門比空洞的政績的話,這對社會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沈浩到了小崗,開闢了一個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也為村民帶去了萬世福音。

當小崗村的農民們躊躇滿志的期待來年的春天時,一聲驚雷將所有村民震呆了,整個村子頓時陷入悲愴的'氣氛中。2009年冬天,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縱觀全劇,友情出演的名角雖不及電影《建國大業》多,但能有如此眾多的名角給一個小小的村黨支部書記捧場,可以説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萬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

銀幕上打出演員表,放映廳裏的燈漸漸亮了,有些觀眾大概公務在身,匆匆起來快步退場。我等到銀幕全白才站起來,其間我想,中國確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機會到鳳陽去看看,一來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來看看沈浩帶領小崗人建設了6年的小崗村。

我作為一名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青年,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麼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幹精神,學習他把羣眾的事掛在心上。雖然我也只是一名剛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職工,不能為羣眾謀福造利,但是我認為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這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必須要有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jykrk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