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多篇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多篇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多篇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1

我很小就明白大慶有個“鐵人”,但那時不太明白,是一個鐵做的人嗎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明白了“鐵人”是誰,怎樣回事了。

今日,我要好好去看看鐵人的那個時代。鐵人紀念館的門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鐵人王進喜。導遊小姐向我們介紹了鐵人。1959年,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着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期望。這隻除卻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幹5天5夜,大慶第一口油井最終開鑽。在打第二口井時,發生了井噴。為了制服井噴,王進喜顧不上腿傷,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井噴制服了,可他的傷腿已血肉模糊,泥漿把他的手腳燒起了大泡。王進喜和1205隊工人們的英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附近的鄉親們。房東趙大娘看到王隊長累不垮、壓不倒,沒白天沒黑夜地幹,就對住在他家的工人説:“大娘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這麼拼命的人,你們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號就叫開了。

在紀念館我看到了那個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實物,當年的艱苦環境:一望無際的草原,人煙稀少;乾打壘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簡陋;帶大豎道的棉襖;狗皮帽子;沾滿泥漿的衣服和褲子;那個時代鐵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車。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場景,真是震撼啊,那麼大、那麼重的鑽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裝上去的。天寒地凍的情景下王進喜和工人在暴風雪中辛勤工作的場景;王進喜和工人們在施工現場研究問題的場景;開生產會議的場景;國家領導人接見鐵人王進喜的場景。

導遊還説,在油田開發建設過程中,鐵人精神一向是鼓舞石油職工戰勝困難,勇往直前,不斷取得新勝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鐵人精神是大慶油田的傳家寶。“愛國創業我最認真,求實奉獻我最根本!”鐵人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主要包括:“為祖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裏去”,“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幹事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幹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對工作精益求精,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埋頭苦幹的“老黃牛”精神等等。在大慶鐵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曉,深入人心,成為大慶人的共同夢想、信念和行為準則。

“鐵人”不僅僅是一個先進人物的代表,更體現着一種精神。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着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誌,凝縮着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

經過這次參觀,我看到老一輩的艱苦創業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動。鐵人精神激勵着我,我為作為一名大慶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2

今日,媽媽説帶我們去參觀鐵人記念館。當我們到達鐵人記念館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醒目的“鐵人王進喜記念館”8個鎦金大字。

抬眼望去,鐵人記念館沐浴着朝霞的霞光,巍然屹立在這片肥美的土地上。全部記念館雄偉壯觀,氣勢逼人,猶如1座巨大的豐碑在向人們昭示着忘我無畏的鐵人精神。

我上台階的時候,媽媽神祕的對我們説:“你們數1下1共有多少級台階。”“1,2,3……1共4107級台階。”難道它代表着鐵人4107年艱辛的人生歷程?

我心裏猜想着。進了記念館,我們先來到1號展廳,裏面展現了王進喜的童年。他自幼父親雙目失明,童年生活十分艱辛,6歲時趕車百里送羊毛,10歲時放過牛。

在參觀進程中,我體會到了鐵人孳孳不倦的求學精神。由於小時候家裏窮,沒有過上學的經歷,在他參加工作後,就利用工作閒暇時間學習認字,用自我的語言寫日記,1步步地努力提高自我。

鐵人記念館以翔實的史料再現了大慶油田洶湧澎湃的創業歷程,突出反應了大慶油田會戰時期的良好傳統和以鐵人為代表的老1輩石油人的感人業績。

對新時期的我們,應更好的繼承和宏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鐵人記念館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的重要陣地。

對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1步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切實肩負起保護國家石油戰略安全的神聖使命,全力以赴創立百年油田,弄好2次創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回到家,想起老1輩石油工人們的艱辛生活,我1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讓祖國更強大,更繁華。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3

一個人,一座城市。很少有一個人的名字能夠與一座城市息息相關。與大慶息息相關的人的名字就是曾震驚中華大地的王進喜,大家慣稱他為鐵人。而今日,陽光明媚,我們步行去鐵人紀念館。來到鐵人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個金黃的大字:“鐵人紀念館”。共有47個台階,表示鐵人47年的艱苦奮鬥。進入展廳,講解員講述了鐵人王進喜的艱苦生活,因家貧,6歲時用棍子拉着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8歲時給有錢人家放羊。,鐵人1923年出生於甘肅玉門亦金村。1938年他進玉門石油公司當徒工、幹活時被砸傷了腿,被廠主趕出大門,,他作為一個幹雜活的窮工人,多少年裏連鋪蓋卷也沒混上,蓋的是破羊皮,鋪的是稻草。但他説為中國必須要把貧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裏去。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還説: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一天突然發生井噴,寒冬臘月為了壓制井噴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泥漿中充當攪拌機。鐵人的英雄事蹟太多了。經過參觀學習,我要向鐵人學習。學習他頑強不屈勇於創新的精神,學習他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我將來也像鐵人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4

3月20日午時我們紅崗總園領導帶領職工參觀了鐵人紀念館,參觀後大家都覺得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靈魂的震撼。整個參觀過程大家都被鐵人“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愛國、無畏的精神、英雄的事蹟所感動。我們無不由衷地説:在今後的工作中,以鐵人為榜樣,勤奮、刻苦、敬業、創新、求實!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的,鐵人精神曾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如今,飛速發展的中國處於一個與鐵人生前完全不一樣的時代環境,產生於特殊年代的鐵人精神到底離我們這一代有多遠?對於我們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它又藴育着怎樣的內涵?

大慶在創業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氣,對一個國家來講,就要有民氣;對一個羣眾來講,就要有士氣;對一個人來講,就要有志氣。”細細品位這段話的含義,對我觸動很大。是呀,人總得有一種精神,為什麼説一些人死了可他們還活着,而另一些人雖然活着可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死了,這其中的原委就是有的人有一種精神,他雖死猶生,而有的人確如同行屍走肉,雖生猶死。能夠説,鐵人精神就是這種令人雖死猶生的精神,它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羣眾實現自我崇高夢想和奮鬥目標的勢不可擋的意志。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有了它就會前進;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提高的動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我們就應在以下幾方面多下功夫、多動腦筋:一是要加強學習,要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刻和機遇去和書本學,和老職工學,和實踐學。當然學習是件苦差事,這對於從小一步一步走過“獨木橋”的我們來説,是太有體會了,用“往事不堪回首”來形容我覺得並不是言過其辭,可是為什麼我們最終能以勝利者的身份從那個“艱難”時期走過來呢?一句話,就是有一種壓力在敦促我們,它猶如“懸在樑上的繩索”,“刺在身上的尖刀”。這天在社會就業壓力如此之大的環境下,我們走上了如願以償、另人羨慕的崗位,仍然不好忘記給自我施壓,要拿出我們在學生時代學習的那種韌勁、那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沉下來,學進去。正因“人不讀書,不能成才;人不學習,不能生存”。正因僅有學習,才能啟迪心智,淨化思想,陶冶情操,昇華境界;僅有學習才能總結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修養水平;更是正因僅有學習我們才不會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所遺棄,才能永遠做時代的寵兒。二是要慎獨慎行,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我的終身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職責,實實在在為學生做實事、辦好事。對待幼兒要拿出真心、真情。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始終做到“淡薄以明志,寧

靜而致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灑脱、泰然處之。三是要經常自我反省。一個人如果不經常的自我反省,就很難有很大的提高。要經常在工作中從人格上、從道德上、從靈魂深處反省檢討自我,發現不足,及時修正,發奮做到時刻持續清醒的頭腦。四是要求真務實,紮實工作。要立足本職工作,埋頭苦幹,奮發進取,做業務上的尖子,實踐中的實幹家,工作中要講究細、講究實、講究準,講究嚴,講究精,講究新,講究快,僅有這樣才能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鐵人這個神奇的人物,他為我們的前輩、為我們的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們在鐵人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自強、自信、自尊、自律,為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為托幼中心事業完美的明天,儲備學識,儲備能量,抓住機遇,笑迎挑戰,用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風采去描繪更加光彩奪目的畫卷。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5

這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立刻和媽媽、姥姥就去了鐵人紀念館參觀,天空燦爛的陽光撫摸着我們的臉。

進入鐵人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正中間是鐵人紀念館,旁邊是綠油油草地和前頭一面一個的雕像,鐵人紀念館旁邊各有二座雕像。説了半天,還沒説鐵人是誰呢!告訴你吧,就是王進喜爺爺。鐵人紀念館的外面台階也很有學問的,一共是47個灰顏色的台階,王爺爺也活到了47歲,怎樣樣,有意思吧!在鐵人紀念館裏進去一眼就看見了,王爺爺領着一幫戰士們向前去。向左轉,就進入了一個展區。我看見了這樣一個牌子,上方寫道:王進喜6歲拉着盲人父親去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在油礦當童工。王進喜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當我看完這張牌子後,我不禁聯想到了此刻這完美的生活環境,就在這種環境下,卻沒有一個能像王爺爺這樣的人。我想:我長大了爭取也做王爺爺那樣的人才,為祖國做貢獻。他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經常説:“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歲。

鐵人精神享譽中外,歷史彌新,影響同愈深遠。鐵人的形象不僅僅銘刻在人們的腦海裏,還有留在文學、攝影、美術、郵票、展覽和影視作品的記憶中,持續深入形式各異的宣傳。鐵人精神綻放着光芒,她已成為建設企業文化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的思想瑰寶。————

大巴車在平坦舒適的公路上疾馳,我們一行二十多名年輕人懷着崇敬的情緒,很快來到了黑龍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分別看到了王進喜苦難的童年,看到了王進喜當石油工人的喜悦,看到了王進喜帶領石油工人蔘加大會戰的自豪和奉獻情懷,也看到了平凡鐵人的偉人事蹟……眼淚隨着王進喜的成長不斷的變化着,時喜,時悲。當時記不清是身體的自然反應,還是被鐵人的精神所征服,我的心中的肅然起敬冉冉升騰!

我最感動鐵人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在油井井噴時,如不及時堵住井噴,就會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千鈞一髮時刻,王進喜跳進水泥池,用自我的身體攪拌水泥漿。在他的帶領下,工人都跟着跳下去攪拌水泥漿,3。5個小時後,井噴被制止,採油正常運行,這是用汗水和血水換來的成功,更是毅力堅強的證明。我想起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的詩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工作能像他那樣兢兢業業到底有多少?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反思,人都是同樣的人,為什麼差別會那麼大?同樣的工作,為什麼效率就不一樣了?

第二件事情是我在一段視頻中看到的毛主席很自豪的跟一個外國首領的對話,他説,中國有個石油工人,他説,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都要抖三抖。很震撼人心的一句話,表現了毛主席對鐵人的讚賞,同時也證明了石油工人“千淘萬癝隨艱辛,吹盡狂沙如別金”的不屈服精神,為中國人民樹立創業榜樣!

第三件事情是在一張皺綺泛黃的照片上看到王進喜在得病期間跟家人照的第一張全家福,題目為“第一次真愛”,多少個第一次被人忽視,多少個第一次未曾被人記起,多少個第一次被人珍惜!而他的第一次照相卻是最終一次,一份熱,一份光,他卻用這份熱為祖國奉獻了一輩子的光,最終留給家人的時刻卻是屈指可數的記憶!我不由得感歎“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幹”,忽然想起周圍的人和事,生命那麼的短暫、脆弱,人生就那麼一次,好好珍惜正在流逝的日子,在這個期間多做好事善事多麼有好處!

在整個參觀的過程,給我的感觸挺多的。想想此刻的工作,比起昨日的困難,我們自我是多麼微不足道!回首往事,心裏太多慚愧。王進喜的不自輕自賤,沒有把任何人看的比自我優越,沒有盲目的自信,更沒有貶低他人,而是盡心盡力的做好自我的事業,他的品德值得我們去學習,他的那種堅持不代表勝利,可是一向堅持就必須能夠勝利的決心值得我們發揚,他的那句“寧肯少活20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深深敬佩!

人生就如一杯茶,先淡後濃,先濁後清,先苦後甜,失敗和成功都是偶然和必然,只可是成功的人在不斷的給自我找方法,失敗的人在不斷的給自我找藉口,所以我要及時的從失敗中找原因,從原因中找信心,從信心中去發奮,在發奮中找到自我的人生的突破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時好?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昨日之所以區別於這天的事,昨日已經過期,這天正在進行,然而補救昨日的最好辦法是尋求新的措施,不讓昨日一再損失,從此刻開始行動“我創造,我發奮,我成功。“今日不為,何時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k6q8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