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觀後感題目精彩多篇

觀後感題目精彩多篇

觀後感題目精彩多篇

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優秀觀後感最新 篇一

2021年感動中國觀後感【篇一】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其中,有這樣一羣融入年輪的追夢人,彷徨時,他們用行動描繪堅定;懷疑時,他們用忠誠表達堅信;迷茫時,他們用擔當書寫堅守。他們的事蹟深深敲擊着廣大黨員幹部的心靈,他們是中國脊樑,是良知,是責任,是偶像。黨員幹部要汲取“感動中國”人物的追夢力量,匯聚成“行動元素”,澆築追夢之路,真正為人民服務。

總有一種力量令人勇往直前。無論是六年堅守扶貧一線,晝夜奮戰超負荷工作的基層幹部張渠偉;還是為孩子們劈柴生火、執鞭上課,用扁擔挑起鄉村未來的80後教師張玉滾;還是無畏戈壁寒暑,無懼野地黃沙的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夢力量,匯聚成忠誠擔當、矢志報國的“行動元素”。

將追夢力量化作為民情懷。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新時代的追夢人要時刻把人民羣眾的利益疾苦記掛在心上,以“民”的心態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張渠偉同志,始終懷揣“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之心,“以天下為己任”的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為民熱血,把羣眾裝在心裏,把扶貧工作扛在肩上。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脱貧、130個貧困村脱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黨員幹部要真正為羣眾謀心謀事,察民情、體民苦、排民憂、解民難。

將追夢力量化作責任擔當。從一名放棄城市就業機會的大學生,到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師。幾十年間,張玉滾用心中的追夢力量詮釋了自身的職業價值和人生追求。張玉滾的一根扁擔,挑起的不僅是學生的課本、文具,更是將孩子們對知識對渴求以及對未來的渴望挑進了大山。張玉滾從平凡到非凡的蝶變,啟示着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強化責任擔當,敬業報國。廣大黨員幹部對待工作要始終保持火熱的“温度”,將“温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滿電”狀態,激情常在線。

將追夢力量化作腳踏實地。每個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是追夢人。正如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於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將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黨員幹部要將為民辦實事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羣眾的需求上,不追求“轟動效應”,多些“細水長流”。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真正把一件件關係民生的事辦出實效。更要從“感動中國”人物中汲取營養,充實追夢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方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2021年感動中國觀後感【篇二】

從6月16日黃文秀同志因公犧牲以來到現在的近半個月時間裏,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在全國各地廣為傳誦、經久不息。可謂,“文”灑扶貧路、“秀”亮新時代。

天之驕子,“文秀”於時。27歲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説她是天之驕子真是毫不為過。“她本可以有很多選擇,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她的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郝海燕滿懷遺憾地説。但她卻義無反顧地考取了選調生,返鄉工作。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業績,不到兩年,她就當上了百色這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市委宣傳部副科長,又令多少人豔羨!但她卻又一次義無反顧地響應號召、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如果説《扶貧從“新手”到“熟路”》以及兩本駐村日記展示了她的文采,那麼在百坭村一年的時間裏她交出的答卷則見證了她的才華: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貧困發生率從23%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百坭村被評為2018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她的感召下,會有越來越多的黃文秀們正走出象牙塔,勇敢堅定地把才華獻給這個偉大的時代。

黨之英才,“文秀”於心。為什麼要選擇返鄉?為什麼要申請派駐?追尋她的人生足跡,我們發現,一切早已註定。2008年,黃文秀考入山西省長治學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在這裏,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背後有紅色老區的基因傳承,也有“求真、求實、求善、求美”的精神感召,還有徐本禹等榜樣的力量感化,更有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真理引力,以及她自己的親身體驗。“沒有政府的扶貧資助,家裏不可能供我上大學。我選擇讀思政專業,選擇加入黨組織,都是發自內心的。”從赤子之心勃發出來的是怎樣一種力量?從後進生到班級前十名,從勤工儉學到發憤讀書,她用“打不死的小強”精神,一步一步踐行着報效鄉梓、黨、祖國和人民的理想信念,義無反顧地行進在自己“心中的長征”路上。現在,她用自己年輕而短暫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忠誠和擔當。

國之棟樑,“文秀”於民。為什麼要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作為來自百色市田陽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姑娘,貧困是她心裏揮之不去的痛。直到2016年,她畢業參加工作後,她的家庭才因卸下了她這個包袱而剛剛脱貧。正是疾“貧”如仇,她才發誓説“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面對重重困難,她以“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的氣概,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堅持運用土辦法入户調查、建檔立卡到認真聽取社情民意、查擺問題,從被懷疑排斥到死纏爛打,從“我還不夠勇敢”到“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户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她筆下這些鬥智鬥勇的扶貧故事,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裏很快樂”。我想,這一定是她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了。這是何等的情懷啊!

黃文秀同志,以優秀的文才展秀於偉大時代,以堅定的政治信仰忠誠於偉大的黨,以堅實的前進步伐奉獻於偉大人民,值得我們學習!

2021年感動中國觀後感【篇三】

2020年5月17日晚8點,《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四川木裏火災中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當地撲火人員、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顧方舟、浙江省嘉興市盲人中醫師朱麗華、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張富清等人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

感動一座城,感動一個國家,也感動了14億中國人,他們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實至名歸。大半生獻給莫高窟的樊錦詩,“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功業凝成糖丸一粒”的顧方舟,載着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劫難,何其偉哉!“逾古稀而不辭,雖千萬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顆心愛國愛港,是美心,更是良心;從不放棄,永不言敗,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

《感動中國》節目被譽為“年度精神史詩”,就在於獲獎者展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精神。無論愛國還是敬業,無論誠信還是友善,無論積極進取還是崇德向善……他們身上的價值追求,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座標,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標識。

看到那一幕幕細節,我們無法不感動。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澳門迴歸祖國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枴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再比如,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回鄉工作的黃文秀,主動選擇當駐村第一書記,從幫村裏引進砂糖橘種植技術,到教村民做電商,帶領貧困户脱貧,可惜壯志未酬——因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每位獲獎者都是可敬的,他們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動了我們,還温暖、鼓舞和啟迪了我們。

我們有理由向他們衷心感謝。“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每位獲獎者都在所處的領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們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讓我們生活的社會更有温度,讓我們更有動力前行。比如朱麗華,她因傷失明,遭遇不幸,但不被命運擺佈,而是自學成為當地盲人中醫師,從事推拿工作30餘年,開創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非常了不起。更可貴的是,朱麗華堅持做慈善,截至目前已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達373萬元。

恰巧,17日是第30個全國助殘日。朱麗華本身是殘疾人,靠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又為殘疾人提供了巨大幫助,不僅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發展,也讓這個社會更美好,可敬可贊。

我們有責任用感奮回饋他們。每位獲獎者身上都藴藏着“精神富礦”,他們用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堅守,詮釋和定義了平凡中的不平凡,那種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特別在當下,更有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面對這場大戰和大考,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舉世矚目。比如,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以及各方面人員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同樣的邏輯是,從獲獎者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我們就更有勇氣走過苦難,走向勝利。

我們也有必要感悟人生。獲獎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點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們永遠無法企及,比如在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的張富清,再比如拿了十個世界冠軍的中國女排。但是,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他們的責任感,他們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義。換言之,我們達不到他們的高度,但可以像他們一樣頑強奮鬥,可以像他們一樣把個體命運與國家需求結合一起。

獲獎者中有一名美國人,名叫潘維廉,1988年起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後來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老外。潘維廉令人感佩之處在於,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他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他帶給我們的啟發是,無論在哪裏,能夠做推動社會進步、推動國際合作的事,就是有價值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是無盡的。”如果説主流媒體發力道德模範宣傳報道,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體現了媒體責任,那麼從中不斷獲取精神的力量,把這種力量融進工作崗位中,則是我輩責任。

2021年感動中國觀後感【篇四】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眼淚濕了眼眶,作為一名支教結束已經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應該向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紮根基層、心繫羣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文秀走了,千千萬萬個文秀還在,每一個青年學子都要承擔起光榮的歷史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時代的洪流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限度將自己投入到祖國偉大建設當中去。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羣眾,擔當起脱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看完黃文秀的視頻,我感慨萬分,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文秀走了,帶着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羣眾的脱貧願望、帶着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羣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裏,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她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着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在今後的支教之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祖國奉獻自我的青春力量。

黃文秀同志勇挑重擔,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我們要學習她身上可貴的精神,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懈奮鬥,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外國語學院劉明晟同學表示,今天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極為感動且備受鼓舞。在此向扶貧先鋒致敬,向第一書記致敬。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投身西部熱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的地方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願望。願加入西部計劃,同志願者們攜手共進,以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脱貧攻堅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紮根西部,融入基層,深入脱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做好扶貧工作,讓國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追求和目標。我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2021年感動中國觀後感【篇五】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剩下的人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39歲的張桂梅選擇了化悲痛為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帶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傳説。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藴含着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户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裏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就是要把一顆愛心融化在羣眾的心田,尤其是對低保户、五保户、殘疾人等弱勢羣

體,要通過日常生活、交往,和他們建立友情,從心底打破隔閡,詳細瞭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意願,在千方百計解決實際困難中,不斷提升羣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着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着入黨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

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説,“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們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做出我們的貢獻。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二

—2012感動中國觀後感

十年,我們一直在芸芸眾生中尋找,尋找那種支撐我們內心的力量。感動從千百年中國傳統當中一路走來,十年,不過是其中短暫的瞬間感動還將沿着未來中國的道路上一路走去,十年不過是又一個起點。

回望過去的歲月,十年有人走了,十年也有人來了。十年有多少個面孔環繞者我們,陪我們走過歲月,走過歷史。就在剛度過的2011年裏頭,我們紀念了很多重大歷史事件,然而我們沉思:“我們是不是走得太快了,我們的心能不能跟上時間的腳步?”回答:“能,因為有一種力量推動着我們,這種力量叫感動。”

雖然每年個人播十個人,但是經過今年的認真觀看,個人感覺在發人深省的方面也滴水不漏。講述的是個人或羣體的感動故事。但是真正的用意是要警醒、告誡、示範給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

從退休幹部楊善洲到那位剛直不阿的公安副部長劉金國,告誡的是那些官員,給廣大身在官位的共產黨員做示範,什麼叫人民公僕。

這其中有一位“最美媽媽”—吳菊萍。危險裹脅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並不比我們高大,但在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有“最美媽媽”,也有“孝女當家”,也有一句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孟佩傑也便是這樣,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着青春朝氣驅趕重重不幸,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幸填滿四千多個日子,然而依舊笑容如花。

這些一切的一切都温暖着我的心房,又如一股股暖流沖刷着我們的心靈。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人,無力去做些什麼感動天地的事,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為別人做點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時,我們雖然不能成為感動中國的人,但一是讓中國感動的人。

相信每一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會更結實一分,就像每一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持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一種力量! 有一種力量叫感動。

春天,是在《感動業巨大收穫感動的季節。在》

季節裏,可以收穫許多讓

為之感動的人和事。核事簡單卻又美麗的舞台上,走上它的人們,事蹟各不相同。有為新的科學家朱光亞,為官清廉的公安戰線楷模劉金國,為

奉獻一生的基層幹部楊善洲,肝膽醫學年屆九十依然工作在手術枱上的醫生吳孟超……

出生命奇蹟的鋼琴師劉偉。身殘志堅的劉

小夥子的獨特讓我為之感動而又敬佩的是自小失去雙臂卻偉,他説過:“我的人生中

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經歷和強大的內心世界讓人記住了他的名字。10歲時因一場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的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兩年後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他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後就

於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

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人;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台,讓世界見證了

男孩的奇蹟。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歎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形的翅膀,激勵。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其實我相信出的努力,奇蹟。我想,真正的感動應該化作

每個人都要有雙隱前行的信心與勇氣,勇往直前。

12年愛心長征,山區麻風病村的台灣愛心人士張平宜,除了劉偉,還有讓我感動的在危急時刻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從成都到高原地區紮根支教的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靠賣羊肉串資助貧困學生的慈善家阿里木。現在社會上有的,讓

感到羞愧看到了醜惡給

刮人們對社會醜惡的痛斥,在袖手旁觀、貪污腐敗、道德淪喪中,的質疑、唾罵、反抗中,仍然有讓

沐浴在美德之中,讓

那樣的醜惡,但看到的國人,在來一陣清風,是人們,讓

學會了拒絕冷漠,用愛心去温暖需要的社會更有人情味。

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

。也許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平凡的人,無力去做,為集體做些,那

感天動地的事情,但也會

感動

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的人。相信每個看了感動的人都會有有像是一次的充電,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也希望可以幫

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力量…

感動中國觀後感最新 篇三

時間是寶貴的,但是現在有多少人在浪費時間,而高尚的人卻覺得時間一分一秒都是珍貴的,都是需要去把握的,所以現在趕緊行動起來吧,學學先進的個人。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1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開始播出了,這一次又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奇、怎樣的感動。

最令我驚奇的是第三個感動人物——阿里帕—阿里馬洪。她是十九個孩子的媽媽,但是這十九個孩子都不是她的親生骨肉。“不是親生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飢寒,全部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在她的家裏,水濃過了血,善良超過了親情。泉水最輕,母愛最真!”世上所有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母愛是最偉大的、無私的。阿里帕—阿里馬洪給我們展示了母愛,她是偉大、無私母愛的典型。他不愧是20--年的感動中國人物!

令我最感動的是陳玉蓉。她的兒子的了一種先天疾病,為了救兒子,她把自己的肝臟移植給兒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為了救兒子,她每天走10公里,七個月一如既往,每餐只吃半個拳頭大的飯糰,走破了四雙鞋子,腳上的老繭長了就剮,剮了又長……終於在20--年11月3日,這對母子在武漢同濟醫院順利地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賦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一位母親,為了救兒子,可以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一個病人在短短7個月內消除脂肪肝,更何況還是重度,堪稱奇蹟!

感動人物的感動事件並非都是都是關於國家大事的,認認真真做那份小事,你也會受感動。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2

“人要追求快樂,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創造快樂,苦中求樂。”

這句話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歲時就要為生計操勞,獨自一人承擔着侍奉母親的重任。

八歲,正是孩子潑皮無賴的時候;八歲,還對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無所知;八歲,卻要支撐家中的生計而四處操勞——是的,她就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傑”。

從八歲到十二歲,整整十二年,四千多個日子裏,都對他的母親不離不棄。

“有媽就有家。”為了把媽媽照顧好,小小的孟佩傑,踩着小板凳,爬上了灶台。年僅八歲的孟佩傑,顯然對一切事物都一無所知。為了方便記憶,加深印象,她還編了一段口訣,“長的是葱,圓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薑,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綠瑩瑩。”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每個兒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盡孝的義務,孟佩傑,則是在孝中盡孝,把“孝順”這一傳統表現的淋漓盡致。

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孟佩傑就是一個典範,她在如飢似渴地讀書學習,同時,她要四處奔波忙碌維持生活。20--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學錄取,因為路途遙遠,她帶上了母親,在大學旁租了一間小屋子。“這樣我就可以不用時刻擔心媽媽的身體。”她很欣慰。

看到這裏,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順,是每個華夏兒女都應該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幾分呢?我有經常幫媽媽分擔家務嗎?我在媽媽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熱水了嗎?我有在媽媽心情煩悶的時候送上一句安慰嗎?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朝氣驅趕?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恍?在艱難中,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一個細節。

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3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默讀着何玥的頒獎詞,她的故事又一次湧上心頭。

比我大三歲的女孩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她的家裏滿滿一面牆都貼着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獎狀。她還讓父母給災區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得了腦瘤的何玥當聽説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回過頭來再看看我們自己,住得寬敞明亮,上學車接車送,在上課時有時還 調皮搗蛋。在下課時有時還為了一個玩具飛盤爭的面紅耳赤,甚至撞倒旁邊的同學。。。這些和12歲的何玥相比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何玥的故事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還 有更多……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4

前天晚上,我和姐姐一起,看《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是每年選十名品質好的人,為他們頒獎。

第一個是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頑強與病魔鬥爭的林俊德、林院士。他被查出癌症晚期的時候,強烈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繼續工作。多麼偉大的一位科學家啊,他將自己寶貴的生命都獻給了他的工作,而連寫遺囑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讓我們為他自豪吧!給他的頒獎詞上寫道: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脱。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第二個是勇於捐獻器官的何玥。在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的時候,她提出,要捐獻自己的器官。她的爸爸把何玥罵了一頓。何玥説,她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終,她的爸爸媽媽含淚同意了。在何玥生前,為了給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經欠下了10萬元的債務。但為了完成女兒的遺願,他們拒絕了器官捐獻的補貼,也從未主動找過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這是一個品格多好的一個家庭啊!我和姐姐都流淚了。給她的頒獎詞上寫道: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還有“綁着”母親上班的陳斌強、變身“民工”的“卧底”局長陳家順、守護“炕頭課堂”的高淑珍、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南海守礁97個月的李文波、執着歸鄉的台灣老兵高秉涵、“爬”上山送醫上門的周月華、艾起、用生命託舉殲—15的羅陽……

最後,我想説: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5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看完感動中國,何玥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玥是一名12歲的國小生,20--年4月,何玥即將國小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説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毅然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説:“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説,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因為這是是何玥最後的心願,一家人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201-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因患腦瘤晚期被確定為腦死亡。她父親根據她生前的意願,將她的腎臟和肝臟進行捐獻。她的兩個腎臟和一個肝臟被分別移植到了兩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體內,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看到這裏,我震驚了,何玥的心靈是如此的美好,在自己病危之時,還在為那些急需器官移植手術的病人着想,“想不到這麼一個小女孩,會有這種勇氣和奉獻精神,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這種決心,常人都是無法接受的,而她,一個僅僅12歲的女生,卻在她去世之後,為世界留下了她的一抹美好的色彩。

小何玥生命的終結,正是另一場生命傳遞的開始,這場人與人之間的傳遞,並沒有失去生命的價值。她以這樣的選擇告訴我們:生命的質量,取決於自己的選擇,即使是死亡來臨,逝去的生命也依然可以延續,依然可以精彩。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最新

感動中國觀後感優秀 篇四

感動中國觀後感優秀範例

導讀: 《感動中國》觀後感_450字 人有七情六慾,當愛匯成長河,我們便會潸然淚下,歷史。.。

人有七情六慾,當愛匯成長河,我們便會潸然淚下,歷史不能磨滅它,時間追不上它,它是愛的延續。

馬蘭,頑強地生長在戈壁,嬌豔欲滴。林院士就在那裏進行核試驗工作。林院士的愛國之心天地可鑑,那天,林院士光榮殉國。在重症監護室中,以為目光炯炯的老爺爺坐在桌子旁,蒼白的手握着鼠標,目不轉睛地盯着電腦屏幕。這正是林院士與死神爭分奪秒的時刻。護士曾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告林院士躺下,現在的身體不適合長期坐着。但林院士堅定地回答:“不,我不能躺下。躺下是病人,坐着就是正常人。”但是在晚上20點15分,林院士含笑告別了大家,告別了人世,永遠離開了我們。他就像馬蘭一樣:縱死終令汗竹香。

一位中學的語文老師。一個普普通通的職業,但卻讓我們從他身上找到孝的足跡。“小時候,媽媽用這條布帶揹着你;長大了你用它揹着媽媽。”陳斌強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每天上班,陳斌強都會帶着母親。看到那一個個象徵着愛的動作,一條布帶將母子緊緊拴在一起,讓我們的心蕩起層層漣漪。為了照顧母親,他受了許多人不為人知的艱辛。“我知道她可能不知道我是她兒子,但我只要她知道這個人對她好,就是我最大的滿足。”百善孝為先,陳斌強的孝令我們的心靈為之一顫:孝更豔倫足可矜。

沿着長河,尋找愛的足跡,它虛無而飄渺,但又讓人覺得温暖而真實。感動你我,感動中國!

遼寧丹東寬甸縣寬甸鎮中心國小五年級:陳曉

感動縈繞_觀《感動中國》有感_450字

如果懷恨是斤斤計較,那感動就是大公無私;如果怨恨是膽小如鼠,那感動就是大義凜然;如果抱怨是嬌生慣養,那感動就是自力更生„„

自從看完《感動中國》以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感動在此刻!那位擁有堅強而又脆弱生命的女孩,她叫何玥,因患上了腦瘤,12歲去世了。診治不好的何玥,要求把別人捐給她的錢再捐給她更需要錢的人,還要求在她死後捐獻器官給醫院。看到這時,我心頭微微一顫,對她敬重的心情油然而生,雖然我和她年齡差不多,但我卻沒有她的勇氣、力量和善良,她做的一切,有的大人或許都做不到,何況一個學生呢?我想你已經化成天使,張開雙翅,是哭着離開的,有太多的不捨,永久成遺憾了,我想你已經化成天使,張開雙翅,是笑着離開的,這短暫的旅程,温暖繽紛,有爸媽疼你的樣子,你去的地方很遠,愛的呼喚已聽不見,雖然閉上了眼,可在人們心中,你永遠微笑着面對一切„„

感動在此刻!在雨中,為別人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在絕望時,為別人送去安慰的話語;在哭泣時,為別人擦去眼角的淚花。我想,感動就在這不知不覺,不聲不響,無聲無息中閃動了。

一個新生兒的降生,讓你感動於他的到來;一個成功人士,讓你感動於他的堅持;一個為人們奉獻的人,讓你感動於他的抉擇。絢麗彩虹,白天黑夜,四季輪迴,這些又怎能不感動?於是,我便讓感動永恆縈繞於心間„„

六年級:方婕妤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裏的一位小女孩的故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動。

她五歲那年,父親因車禍去世,她的母親把她送給了別人領養,在新的生活裏,她不但沒有獲得到幸福,反而讓她的生活變的更加辛苦,她的養母卧病在牀,養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撐起這個家庭,擔當起重任。當別人家的孩子在撒嬌,享受寵愛時,八歲的孟佩傑早已獨自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那時的她個頭沒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無數次卻從未喊過疼,聽着孟佩傑養母含着淚感激地回憶,我腦海裏彷彿浮現出一個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頂着腳尖吃力地拿起鍋鏟翻炒的情景,心裏不由得陣陣痠痛。孟佩傑每天起早貪黑,幫養母穿衣、洗漱、換尿布、喂早飯,然後才安心地一路小跑着上學。晚上回家後,一大堆家務活等着她,服侍養母睡後,她才開始學習功課,那時已經九點了。就這樣,孟佩傑在艱苦的生活中勤奮學習,考上了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由於放心不下養母,她竟下定決心:帶着養母上大學!

命運對待孟佩傑是殘忍的,無情的,而她卻從來沒有抱怨過命運的不公,以燦爛如花的微笑回報這個世界。她面對逆境,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她的存在,成為養母生存的勇氣。當人們對她驚歎不已時,她淡淡地説了一句:“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而現在的我,有時還跟媽媽頂嘴,跟媽媽對着幹,做作業時,還跟媽媽吵架,和孟佩傑比起來,我實在是太慚愧了。父母從小就為我做過許多事,在我生病的時候,是父母一直在我身邊照顧我,是我的疾病快速康復;在我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是父母和我一起攻克難題,帶領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在日常生活中,是父母從小一直給我做飯,洗衣,是我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變成現在的高大陽光少年。我暗下決心:要向這位小女孩學習,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遼寧丹東寬甸縣楊木川中學七年級:佟佳慧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五

從2001年開始,中央電視台就開始製作《感動中國》了。看了這麼多年,發現評選出來的人物和他們的事蹟都有共性。

1、科學家: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忘我工作為國家;

2、醫生:醫術高超,人格高尚,為患者省醫藥費;

3、教師:為教育放棄家庭,放棄前途,堅守在貧困山區;

4、見義勇為者:很多獲獎者為救別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間慈善貢獻者:生活簡樸,心繫慈善公益;

6、警察或軍人:堅守崗位,不顧個人安危;

7、母親:平凡的母愛,但是很偉大;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14頒獎典禮》終於在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台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範文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n5qz1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