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多篇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多篇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多篇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篇1

一代航天人,承載一代夢;一代航天夢,鑄就中華魂。今天,天宮課堂又開講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第二課天宮課堂主要有四個實驗,分別是: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和太空拋物實驗。這些實驗都讓我眼前一亮!之後又介紹了空間科學設施。實驗中最讓我驚喜的一項是“太空”冰雪“實驗”,讓我知道了結晶核顆粒,打破液體,迅速結晶,那雪晶真漂亮,最神奇的是,那雪晶竟是熱的;液橋演示實驗王亞平老師竟然用液體搭了一座橋,真奇妙!水油分離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水有分層現象消失。太空拋物實驗用“頂流”冰墩墩,演示了太空拋物與地面的不同。這也讓我想出了一個問題,冰墩墩是怎麼到太空艙裏的呢?

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回回的科學展示,會由衷的感歎航天科技的威力與神奇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我是01我已出倉,感覺良好”“我是02,我一會兒出倉,感覺良好”“我是零三,我下次出倉,感覺良好!” 我看你們出倉感覺自豪!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篇2

在太空中,有很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天宮課堂》探索太空的奧祕吧!

瞧,葉老師是飄起來了嗎?其實不是,葉老師在演示走路呢!原來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覺一樣,橫着的。這可與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沒有一點要飄起來的樣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來,我們再來看看太空中轉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氣向後轉是不行的,必須要用手臂的力氣,轉身時,右肢要快速旋轉,才能轉過身來,在地球上轉身,只要身子隨着腳向後轉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麼按壓,乒乓球最終都會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讓我們一起跟隨王老師做實驗吧。王老師先把一隻黃色的乒乓球放進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後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沒有浮起來,竟然沉在水裏。真的好奇怪,聽了王老師的講解,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實驗啊,我對太空充滿了嚮往。

我感覺宇航員應該很辛苦,他們肯定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做出了這麼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卻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樣,他們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我要向這些宇航員們學習,將來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奧祕。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篇3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對象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和翟志剛擔任助手,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三個有趣的科學實驗:乒乓球實驗、水膜實驗和泡騰片實驗。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比如同學們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於受到浮力的影響,小球會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將乒乓球浸入水中後,小球卻懸在水中,即使在空中來回旋轉也不會下落。據王亞平解釋,這是因為在空間站內浮力會消失,所以小球不會受浮力影響上浮。

再來説説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水膜實驗。王亞平把水注入金屬圈中,形成一個似凸透鏡的大水球,放入摺紙花,花在水球中綻放開來,令人歎為觀止。這是由於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所以水不會向下流,從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氣泡,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個部分,會形成兩個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亞平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引發我們思考,讓我們積極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祕。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着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遊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着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着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篇4

3月23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並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後,“天宮課堂”第二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例如,太空“冰雪”實驗,演示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天宮課堂”第二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篇5

昨天,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此次太空授課主要面向中國小生,授課中,航天員與地面師生進行了雙向互動交流。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完成太空授課的國家。和芭芭拉·摩根的太空授課相比,中國航天員的此次太空授課不僅單次時間更長,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較大。

如果説,太空授課是一份榮耀,它首先屬於中國的航天事業,證明着中國航天科技的進步。 航天事業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一個盛大的國家場景。建國初期,那麼艱難的條件下,“兩彈一星”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打開局面,浸潤其中的執着、激情、奮鬥,至今還帶給人美好的印象。從神一到神十,中國航天事業“三步走”穩步推進,開啟中國壯麗問天路,使中國人一次又一次共同分享榮耀。中國正處在一個需要高度凝聚共識、匯聚力量,追求進步與發展的時期,中國的航天事業的進步軌跡,幾乎可以説代表着一種純潔、端正、乾淨的精神力量,是國家所積藴的一份獨特的精神財富。 太空授課只是本次“神十”任務的一項內容,只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個片段。

但在這樣的一個時刻,它仍然帶給人們一種特殊的記憶。對很多中國人 來説,對於太空的感受來自書本知識。這一刻,人們從太空行動的旁觀者,變成直接的參與者。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都沒有這樣的機會,現在,人們得以觀摩太空一課,感受新鮮,滿足好奇,獲得人生中難得的體驗。

某種程度上説,航天員是人類邁向太空的直接代表。現在,他們成為太空行動的分享者、傳播者,他們在太空的表現和語言展現活潑生動的一面,人們不僅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也記住了他們的個性。惟其如此,一種從未有過的代入感,也隨着授課進入了太空。 歷史上,人類向太空邁出的第一步,源於軍事競賽——1957年,蘇聯成功將第一顆人造衞星送入太空。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太空行動超越了一種軍事意義,或者國家目的,它實現“人類的一大步”,這個成果屬於世界。

從陸地到海洋和太空,人類向未知領域邁進。而每一次,都代表着人類的文化、科學和技術的進步。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航天技術深刻地改變並且仍在改變人類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航天技術,不僅使人類更加深入地認識自身、地球乃至整個宇宙,而且,正在將人類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太空授課所體現的進步,帶給人的美好感受,是屬於全人類的。

啟示一,航天事業發展成就可以這樣直觀表現。

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在央視對“神十”發射的直播中,屏幕右上角有時會出現“天鏈”字眼,這是表示當時的視頻信號來自“天鏈一號”數據中繼衞星的轉發。神舟天宮組合體運行在距離地面大約340公里的高度,屬於近地軌道航天器,繞地球運行一圈的時間約為90分鐘。一場4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意味着從上課開始到結束,神舟天宮組合體已經圍繞地球飛行了半圈多。以這樣直觀的表現,展示出我國衞星跟蹤與數據中繼傳輸系統的超強能力。

啟示二,團結協作的事情可以做得盡善盡美。

今天的太空授課,是中國第一次,世界第二次。2007年的那一次太空授課,美國女教師摩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國女航天員王亞平的太空授課內容是介紹和演示物理概念,科技含量較高。航天員出身的王亞平,客串起教師來也有模有樣,十分專業,現場表現堪稱完美。這不僅是她個人的努力成果, 整個課程設置和實驗安排也凝聚着我國科普、教育、傳媒、科技等多個領域精英的智慧結晶。

啟示三,科學教育的工作可以做得妙趣橫生。

太空授課吸引的不僅是數千萬中國小生,還有許許多多成年人。很多成年人看完太空授課後説,當年學這些物理知識時,枯燥的課本上缺的就是這些能讓人萌發興趣的科普方式。航天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一場太空授課,讓更多人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這是最有效的科普教育。 舉重若輕的太空授課,不僅展現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展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幽默,更播下了探索未來的火種。

它意味着我們在太空探索中進入了一個更加遊刃有餘的新階段——太空應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開啟新徵程。在我國載人航天第一次應用性飛行——“神十”飛行中,航天工程第一次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 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這一堂探索太空的課程,我們才剛剛開始。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篇6

神奇的太空授課結束了,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太空授課觀後感的作文。

其實這次太空授課給了我無限的啟迪,也增加了我對失重環境的重新認識,在這堂太空物理實驗課上讓我感覺到了時間的短暫,我還意猶未盡“天宮課堂”就結束了。

“太空授課”之稱體重實驗,用兩根一樣的彈簧,彈簧的底端分別固定了兩個質量不一樣的物體,如果在地球上,由於兩個物體質量不同,兩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肯定不一樣,而在太空中兩根彈簧卻是一樣的,接着,王亞平姐姐還向我們展示了太空中專門的質量測量儀,特別的奇妙。

“太空授課”之單擺運動實驗,地面常見的單擺運動在太空中不再呈現往復的單擺運動,而如果給單擺一個很小的力,單擺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圓周運動,這在地面上是實現不了的。

“太空授課”之陀螺運動實驗,陀螺在高速旋轉下會出現“定軸”現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轉的陀螺一樣會有這種現象。

“太空授課”之水膜和水球實驗,一個水滴在太空會變成圓圓小水球,並不會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亞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亞平姐姐將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鋼絲圓環上形成了比較結實的水膜,往水膜裏不斷加水,會形成一個大的水球;將水球裏注入兩個氣泡,氣泡並不會融合在一起;接着將水球裏注入紅色液體,整個水球就變成了非常漂亮的“紅球”。

通過視頻通話在“天宮一號”授課的王亞平姐姐還和地面課堂的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我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熱愛航天。

太空授課觀後感2022篇7

在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王亞平在天宮一號授課的視頻。

剛開始,“武林高手”聶海勝表演了一項輕功:盤腿坐在空中,如有神功。而“大力水手”王亞平用手輕輕一推,聶海勝便在天宮一號中飄來飄去,看起來像在水中游蕩一樣。

看到這裏,我看入迷了,想到如果我以後也是航天員,閒暇之餘在太空中,扔幾粒花生米,悠閒地躺在空中,邊遊邊吃那香脆的花生米,那像魚兒覓食一樣,又好玩又有趣。

我再穿上太空服,拴一個繩子,飄在浩瀚的宇宙中,看着蔚藍的地球,思緒也慢慢“飄”了回去。

這時,王老師正在演示單擺實驗,把我拉回現實之中。只見王老師用手輕輕碰了一下襬,單擺便做起了圓周運動,雖然速度很慢,但好像精力充沛的孩子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一樣。我看到這,好像看見了一個星球繞着恆星公轉的樣子,均勻、圓潤、自在。

接下來,實驗又把我拉回了地球。

只見王老師手裏拿着太空飲用水袋,從裏面擠出一顆晶瑩水珠,笑着説:“為了不讓它飄到儀器上,我們會由獨特的方式消滅它。”説完,便一口吞了那顆可憐的小水珠,引得我們一陣大笑,王老師真幽默!

而我也隨着那可憐的水球進入了太空世界。隨手擠幾滴水,玩似的吃了那些水珠,滑滑嗓子。把太空食品拿出來,一邊吃一邊遊,不時喝一滴漂浮在身邊的水珠,這像神仙過的日子,怎捨得下來呢?我真羨慕他們三個,不僅可以在太空中游玩,還可以為人類做測量工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貢獻。

不過我將來也可以上太空,趕明兒我們中國發展了,人手一個航天飛船,想去哪兒就去哪,我相信,這很快會成為現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o739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