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學生觀看《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體會500字多篇

學生觀看《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體會500字多篇

學生觀看《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體會500字多篇

《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1】

從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領袖戲”,但是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領袖們,這回充滿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邊。影片《建國大業》講述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籌備為主線,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風雲歲月。電影的主創雖然集合了老中青三代,但大多數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人。這是我們民族彌足珍貴的一段歷史,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讓各個年齡階段的觀眾知道這段歷史、回顧這段歷史。

唐國強扮演的毛澤東早已被觀眾認可,但這次着力展現的,不是主席的雄才偉略,而是人物的內心情感。唐國強的表演比以往要放鬆,我個人認為也更好看。政治局開會的時候,毛澤東把蠟燭吹滅了,摸着黑繼續開會,他説,留下半支蠟燭晚上還要寫東西呢;七屆二次會議的時候,各位領導從拐角處依次走進會場,每個人的表情都很有看頭,這種細節都很好看。

劉勁扮演的周,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印象。有一場戲,當得知我方沒能保護好受邀參加政協會議的馮玉祥將軍,平時一向親和儒雅的終於大發脾氣,痛罵手下“都是豬腦袋”。的確生氣,但我個人認為,他這麼做還有一個“心機”,先把下屬狠批一頓,毛主席反倒不會再發怒了,目的還是為了保護下屬。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淮海戰役勝利後的那個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領導人終於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場。他們高興得邊喝酒邊高唱《國際歌》,平素領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澤東喝醉了,嘴角掛着微笑歪倒在一邊;周恩來充滿激情地揮舞雙臂做指揮狀,完全不是平時的樣子;劉少奇和朱德緊緊擁抱在一起,讓我也感動的跟着掉下眼淚。

導演的初衷是拍一部羣星獻禮的主旋律大片。作為觀眾,你可以帶任何態度走進電影院。可以是看明星、看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但無論什麼態度,你看完後一定有個共鳴。這個共鳴也許來自演員,沒想到平時那些嘻嘻哈哈的演員能夠在這樣一部電影裏綻放歷史的光彩;更深層一點的共鳴,你會看到這部電影的胸懷,它跟以前的片子比有格局上的改變;再高一層的共鳴可能來自於更年長的人,他們會忽略一切的表象,直接發現這是一部很人性地還原歷史的電影。

《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2】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杰,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裏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着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衞,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能夠説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説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述,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方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佈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向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瞭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説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持續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3】

《建國大業》是國產最牛的獻禮大片。究竟“牛”在何處?且聽在下道來。

一是影片主題牛。《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歎不如。

二是主創陣容牛。《建國大業》雲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明星眾多令導演在後期製作中十分為難“由於參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戲份會被刪除,可我們真是下不了手。”眾多大牌明星難導演為難的同時,多至8位執行導演也有時令眾明星無所適從人。

三是劇情牛: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鬥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鬥,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

四是表現手法牛。《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4】

《建國大業》這部歷史影片,精良的製作、演員陣容強大都是這部影片吸引觀眾眼球的訴求點,為新中國60華誕獻禮也成為這部影片的宣傳口號。前來觀看影片的除了年輕人之外,一些父輩、祖父悲人們也佔了很大的比例。

影片講述了自抗日戰爭後重慶談判到開國大典的國共兩黨的紛爭,影片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內戰上,而是通過對毛澤東和蔣介石的深度刻畫,從兩個人的處境上反映內戰的形式變化,二人的形象都非常飽滿,尤其是蔣介石兒子蔣經國的細分較重,肩負父親給於的重任為了穩定上海物價大義滅親,對孔家的囤積物資行為進行打壓,但是當宋美齡赴美求援被拒,副總統李宗仁分裂國民黨,父子二人心知大勢已去,南京的成羣的白鴿圍繞着父子的沉默盤旋,似乎寓意這戰爭的結束,和平來了,但是不屬於他們。

戰略轉移時的消瘦,毛澤東隨着解放軍的節節勝利逐漸精神飽滿,當北平解放的消息傳來,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喝着高度白酒高唱國際歌,在“英德納雄納爾——”的歌聲中,毛澤東倚着牆壁,回憶起征戰的歲月——抗戰轉內戰,多少苦難終於結束了,表情裏難掩興奮。當最終1949年10月1日的閲兵式上,毛澤東站在檢閲部隊的汽車上,往事再次湧向心頭,一代偉人也留下激動的淚水,為逝去的先烈,也為自身靈魂的解放。

影片除了敍述角度獨特,人物刻畫飽滿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演員陣容了,172位知名演員在150分鐘的影片裏不到一分鐘就有一位明星出現,除了唐國強、張國立等絕對主演外,其他明星的戲份少得可憐。劉燁、王寶強、葛優等演員只有一句台詞,以影帝梁家輝為首的許多演員甚至一句台詞也沒有,影片看外之後才發現演員表上竟然有王學兵,問了問朋友才知道他的角色只是一個小兵,只有一個鏡頭,一閃即過,而我所錯過的明星肯定不止他一個。

整個影片的場面宏大,張弛有度,也穿插着幾許或感動或幽默的鏡頭。記憶最深的有這幾個。第一就是,劉燁飾演的老兵在毛澤東檢閲部隊時向毛澤東敬禮的鏡頭,用最大的力量喊出“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紅軍老戰士向毛委員敬禮”,場面非常感人;第二是毛朱周劉四人酒後高唱國際歌的場面,讓人感慨;第三是宋慶齡在上海一早醒來發現街上躺滿了為了不驚擾市民而就地休息的解放軍戰士,宋慶齡神色莊重,深受感動。幽默的場面也不少,王寶強所在的團奉命解放北平,在北平城門腳下將城門當成地主大院,要求葛優飾演的團長出動炮兵予以摧毀;在議定國旗和國歌的時候,馮鞏扮演的代表連續兩次被人搶了發言權,最後用天津話説了句“我想説的他們已經替我説了”,讓人忍俊不禁;另外範偉飾演的廚師和笑星郭德綱飾演的攝影師也為影片增添了幾分幽默。

影片最後在開國大典的真實影像資料中結束,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偉大的新中國終於成立了,中華兒女歷經苦難終於迎來裏黎明!

《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5】

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我國革命先烈建立屬於中國共產黨自己軍隊的艱難過程。在影片中,有很多我軍將士奮力抗戰的情景,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當時的革命圖景,高度還原了中共建軍大業實施的艱難,充分體現了革命先輩們開創新中國的決心!

有一個片段,讓我潸然淚下:為了死守三河壩不讓敵方錢大鈞帶領他們的軍隊作亂,朱德英勇地帶着僅有三千多名士兵的部隊對抗敵方三萬多訓練有素的士兵。我軍以最快的速度在三河壩處挖好了U形戰壕,全力以赴地對抗敵軍……三河壩的水已淌滿了戰士們的鮮血,戰壕也一片狼藉,所有的戰士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但依舊堅持不曾退縮,堅毅的臉上流露出來的是對和平統一的強烈期盼。阻止錢大鈞破壞三河壩的任務已完成,為了讓主力部隊安全撤離,朱德狠下心來,決定留下兩百名戰士抵擋斷後。父子一起來的,父親留下;兄弟同行的,哥哥留下。戰士們聽完命令後,都不捨骨肉血親分離,直到部隊三營營長蔡晴川踏出第一步,才開始有更多的人蔘加,最後所有戰士都為了自己的家園和親人站了出來……誰不惜命呢?這是人之常情。但所有戰士都堅定地選擇用生命來換取明天的和平,這是那個年代最讓人心酸又動容的特質。經過戰火洗禮的靈魂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把希望留給新生一代,期盼一個新中國的到來!影片中有一句台詞:什麼是倖存者?倖存者就是把別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年輕的革命將領們用鮮血和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和戰爭、失敗和成功中組建軍隊,寫就歷史。難,是真難!苦,是真苦!可是,那個時期的革命先驅,他們渾不在意!而這些無不讓我們肅然起敬。

看完這部影片,我感受到了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這一切,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爭光添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r7el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