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永不褪色的“紅旗渠精神”──觀看《紅旗渠》電視劇有感_廉政論壇_南寧紀檢監察網

永不褪色的“紅旗渠精神”──觀看《紅旗渠》電視劇有感_廉政論壇_南寧紀檢監察網

【概述】

永不褪色的“紅旗渠精神”──觀看《紅旗渠》電視劇有感_廉政論壇_南寧紀檢監察網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飛英桀”為你整理了這篇永不褪色的“紅旗渠精神”──觀看《紅旗渠》電視劇有感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2021年秋,新版《紅旗渠》電視劇在中央一台播放熱,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再次讓我熱血沸騰……

記得2017年秋,市委秋季縣處幹部主體班組織去河南學習,我第一次到林州市。那時,深秋的太行東麓,紅葉點綴在蒼翠的羣峯中,一抹流動的綠色飄帶纏繞其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上世紀60年代,在中共林縣縣委的領導下,林縣人民在萬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紅旗渠,徹底改變了世世代代貧窮缺水的命運。林縣人民那段戰天鬥地的奮鬥歷程,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我們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然激勵着廣大幹部羣眾開拓進取、改革創新。

林縣地理環境先天缺水

林縣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據記載,從明朝起至解放前的500多個春秋裏,林縣乾旱300多年,大旱100多年,絕收38次。新中國成立之初統計,林縣550個行政村有307個村人畜吃水困難,羣眾外出取水往往要走上10里路,用掉半天時間。

1954年4月,26歲的楊貴被任命為林縣縣委書記。一次他到百姓家裏,長途跋涉滿頭大汗,這家人還特地端了盆水讓他洗臉,準確地説是一個碗。初來林縣的楊貴洗完臉,順手就把水給倒了,這讓這家人心疼了好半天。事後,楊貴也自責了好一陣子。

因為水貴如油,林縣人民惜之如命,許多山村的農民,平時很少洗臉洗衣服,多在過年過節、趕廟會、走親戚等特殊情況時才洗手洗臉。即使洗臉也往往是全家合用一個盆,舀一點點水,大人洗了小孩洗,洗完了還要把髒水留下來澄清下次再用。

人民自力更生改天換地

1957年,中共林縣二屆二次黨代會作出了《全黨動手,全民動員,苦戰五年,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議,黨代表鄭重宣誓,“頭可斷,血可流,不建設好林縣不罷休”。“引漳入林”工程得到上級批准後,中共林縣縣委於1960年2月決定開工修建紅旗渠。

林縣人民不怕犧牲、傾其所有,在縣委的領導下,歷經10年艱苦奮戰,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鑿出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解決了幾十萬人的吃水和50多萬畝耕地的灌溉問題。

修渠過程中,林縣人民把自力更生精神發揮到了極致。當時“抬槓斷了改做炮錘、手錘,錘把斷了當柴燒石灰。抬筐、車簍壞了就用鐵絲、舊車帶包邊兜底,用破了再編修,直到用爛當柴燒石灰……”據統計,整個紅旗渠建設總投資6865萬元,其中國家資助1025萬元,佔總投資不到15%,其餘全由林縣自籌。

修建紅旗渠時,林縣幹部羣眾每人每天的糧食供應不到一市斤,根本吃不飽。為補充糧食不足,他們上山採野菜,簡單的拌一下便用來充飢。大家始終堅持戰鬥在工地一線,靠的就是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水利科班出身的吳祖太1958年剛來到林縣水利局工作,短時間內拿出了第一本施工藍圖——《林縣“引漳入林”乾渠工程初步施工安排》。1960年3月28日傍晚,在王家莊隧洞工段上,晚飯時,吳祖太聽民工們反映洞壁上出現了裂縫,便把飯碗一推就往洞裏跑,身邊人勸他天已經晚了明天再看不遲,他卻説早一天排除險情好。哪知進洞10分鐘後洞頂就塌方了,吳祖太犧牲時年僅27歲。

紅旗渠修建過程中,有81位幹部羣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人生最輝煌的篇章。

永不褪色的“紅旗渠精神”

如今,紅旗渠風景區已成為5A級風景區,吸引着成千上萬人前來參觀學習,尋找精神動力、源頭活水。紅旗渠紀念館更是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的重要黨性教育基地。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羣眾、依靠人民羣眾,充分發揮了人民羣眾創造歷史和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鑄就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銘記偉大勝利,推進偉大事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當年,廣大黨員幹部在縣委“重新安排林縣山河”的號召下,幹在先、衝在前,湧現出了吳祖太捨身太行、任羊成凌空除險等眾多感人事跡。50多年過去了,當地羣眾依然對這些黨員幹部念念不忘,就是因為他們真正為羣眾辦了實事,謀了福祉。

“紅旗渠精神”是創業時期艱苦奮鬥的典範,更是林州市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特有標籤。今天,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中,作為紀檢監察機關的黨員幹部更應牢記當年在林縣羣眾中流傳的話:“黨員幹部流汗水,我們就不怕流血水;黨員幹部搬石頭,我們就有決心搬山頭。”堅持走羣眾路線,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為人民羣眾辦實事、解憂愁、謀福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v9lp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