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後感(精選多篇)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後感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後感(精選多篇)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後感

秉性不喜看電視劇,昨晚十分無聊,我在網絡電視回放中無意中斷斷續續地看了前幾集《十送紅軍》。這部電視劇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太血腥、太殘忍、太暴力。不過《十》劇場面很壯觀、化裝很逼真、人物表演也很到位、江南味十足,從藝術上看不失為一部高質量的電視劇,但從人性角度上卻叫人揪心!

《十》劇中的鐘石發是一位老革命、老兵,從年輕時就參加了反清的鬥爭(不是欠他發小的一根辮子嗎?),參加過國民革命軍,應是由舊軍人蔘加紅軍的。他在糊里糊塗中生有四個兒子,全都參加了紅軍,是個革命家庭,小兒子鍾四發大概只有十七八歲。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一方面軍“戰略大轉移”;為掩護中央縱隊,他四個兒子全參加敢死隊,為了給他留下一個根,軍團長(彭還是林?)命令他和他一樣的老紅軍們要從敢死隊裏帶回一個兒子同中央縱隊一起轉移;可他的兒子們全都不是孬種,沒有一個同意跟他走。在尋找和救助兒子的過程中,鍾因有老兵的機敏和過硬的軍事本領,粗略估算被他槍殺的“白匪”不下十人,同時他的三個兒子也在一天之內“犧牲”了。因過度的勞累和悲傷,他暈倒了,在睡夢中還不忘要殺盡“白狗子”為死去的兒子們報仇;鍾無力埋葬兒子三發,又巧合地借了欠一條辮子的發小的半口棺材,他知道無法償還,便發誓要還他發小“一個世界”,我想應是一個“清平世界”,這也許是鍾石發們為此戰鬥的原動力吧!

出來混,終久要還的。作為一個老革命、一個老兵,鍾殺了多少人,我想他自己也不一定弄得清楚,但他三個兒子為了“革命”也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這裏我不討論因果,我想説的是鍾石發們是為什麼參加革命、為什麼槍殺同為中國人的“白狗子”,為窮人?為老百姓?為“信仰”?還是為一個“清平世界”?這也許是那個時代鍾石發們所接受的思想,可我弄不懂!那些被殺的人的親人們難道就不會象你鍾石發一樣為親人的死而傷心、不會夢中叫喊着殺盡“赤匪”?你殺了很多“白狗子”自詡為“英雄”,那些“白匪”殺了你的紅軍兒子不也把自己當作“豪傑”?殺來殺去的,勝利的一方奪取了政權,會不會象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在取得政權的過程中或以後由起義軍的領袖轉變為地主階級集團的代表?而你這些立了汗馬功勞的又大難不死的“英雄”會不會蜕變成新的惡霸、享受新的特權?這些我想大家都懂得!

共和國建立了這麼多年的今天,我們還在宣揚這些血腥的暴力的殘忍的革命鬥爭史,是為了説明現今的政權合法性、還是要説清楚現今政權的來之不易?我不懂!革命是什麼?在古代的意思是變革天命,要改朝換代,今天的意思就是要變革當下合法的政權,建立新的政權。介於此,我覺得,我們今天要宣揚不應還是這些殘酷的革命史,而是我們好的傳統、習慣和文化,是生活在當下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遵循的法律和道德、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是感恩、知恥、平和的生活態度。

第二篇: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後感

革命英雄主義的另一種解讀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後感

朱國飛

近年來,我國影視劇中描寫革命歷史見長又好看的並不多,倒是一些所謂的抗日雷劇充斥熒屏,被我們稱道的只有幾部,譬如《亮劍》,譬如《長征》。好的影視劇看了還想看,因為它的思想水平,因為它的精神追求,因為它的藝術價值,還因為它的刻骨銘心的動人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最近的一部叫做《十送紅軍》的電視劇,非常吸引人。劇中的一個個來自底層的紅軍戰士的革命故事,以連環相扣的藝術形式,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看到了電視劇本是把這些紅軍戰士作為主角來描寫的,並加以濃墨重彩的刻畫,極力展現他們的忠誠、堅韌、勇敢、頑強、犧牲精神,譜寫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義的讚歌。

《十送紅軍》將作為紅軍戰士個體的具體經歷與長征這一宏觀歷史事件相結合,將微觀的人性表達和一代人的理想信仰相映照,使得這部描繪長征途中小人物的作品,獲得了史詩般的品格。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座豐碑,長征拯救了紅軍,也拯救了中國革命。紅軍在長征途中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傳奇,在數百倍於紅軍的強敵面前,弱小的紅軍開始了從紅色根據地突圍出發,經歷了告別瑞金、湘江血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翻越雪山、穿行草地、吳起會師等重大事件,無數次的戰鬥,無數次的生死,無數次的危難,無數次的穿越,在這條用鮮血鋪就的道路上,紅軍戰士的無畏無懼,浴血奮鬥,在灑滿鮮血的大道上開滿了異樣的鮮花,這鮮花就是普通紅軍戰士的一曲曲英雄讚歌。《十送紅軍》用連環相扣的敍述手法,通過十個故事,塑造出敢死隊員、神槍手、政工幹部、炊事班老兵、戰鬥模範、文藝女兵、衞生員、甚至於天生殘疾的傻子士兵等人物形象,展現英雄羣像,彰顯出個體生命的本相質感,給革命英雄主義一種別樣的解讀。

紅軍老爹鍾石發要從四個當紅軍的兒子中留下一個到相對安全的中央縱隊去,結果四個兒子都選擇了赴死與強敵決鬥,老爹活生生地目睹三個兒子犧牲,且死得很悲壯,最後老爹與當機要員的二兒子為掩護大部隊轉移而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壯烈犧牲。

紅軍文藝女兵戴瀾,為尋找部隊不惜自毀容顏和嗓子,在血與火的肉搏中變得無比堅強,一次次的磨難中親手宰殺頑敵。她雖然失去了外貌的美麗,但她內心藴藏着精神力量的純潔之美。

劇中有兩個名叫鄧秋生的戰士,在戰鬥中成長為戰鬥模範。第一個鄧秋生是被部隊頒獎的戰鬥模範,第二個鄧秋生是被部隊無意中派去照看受傷的鄧模範的。鄧模範在一次戰鬥中為掩護戰友脱險受傷被敵人俘虜了,第二個戰士鄧秋生模仿鄧模範的樣子接替鄧模範指揮尖刀班繼續戰鬥,結果在連續的幾次突擊戰鬥中表現得無比的英雄而被戰士們敬捧為鄧模範。自此,鄧戰士被部隊邀請輪番上講台做模範報告。鄧戰士也一度被幾個認識他的老兵拆穿身份欲報告首長。鄧戰士這個“假模範”一度陷入兩難的痛苦之中。政治幹事知道這件事後,鼓勵鄧戰士繼續當這“鄧模範”,因為紅軍在特殊的時刻需要像鄧戰士這樣的“戰鬥模範”鼓舞士氣,浴血殺敵。這個“冒名頂替”的事件在政治宣傳幹事的鼓動下繼續演繹着,後來冒頂的鄧戰士又在戰場上營救了真模範鄧秋生。但這個鄧秋生已經被敵人折磨的身心摧殘,幾乎拿不動槍了。假模範想把這“模範的身份”還給真模範,演繹了一出真假模範的思想變化與現實承擔責任之間的折騰戲,最後被部隊的團長下命令説,不管你們誰是真模範,現在面對強敵,你們都要以模範的身份和姿態去戰鬥去完成作戰任務。最後兩個戰鬥模範雙雙戰死在戰場上。兩個鄧秋生的身體和精神合而為一體,他們的戰鬥故事在部隊中傳揚。殘酷的戰爭錘鍊了他們,使他們的精神得到昇華。

《十送紅軍》從一個新的視角、以一種新的形式,對一個人們早已熟悉了的主題進行富有新意的發掘,為主旋律題材拓寬了藝術表達的空間。劇中戲劇衝突的極致化,人物命運的極致化,對於人物之間關係的深入描寫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對小人物在重大題材中煥發出來的那種極致的精神訴求,給我們最新鮮的藝術感受和視覺盛筵。

第三篇:十送紅軍 一送

十送紅軍 一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 秋風(裏格)細雨(介支個)纏綿, 山上(裏格)野鹿聲聲哀號, 樹樹(裏格)梧桐葉呀葉落光.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 幾時(裏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三送(裏格)紅軍(介支個)到哪山, 山上(裏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 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掰, 緊緊拉着紅軍手紅軍啊! 撒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五送(裏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 鴻雁(裏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裏格)能夠捎書信, 鴻雁(裏格)飛到天涯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 捎信(裏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説. 七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 江上(裏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 十萬百姓淚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紅軍啊! 革命成功(介支個)早回鄉. 九送紅軍上大道, 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 雙雙(裏格)拉着長繭的手, 心像(裏格)黃連臉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裏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裏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裏格)亭上(介支個)搭高台, 台高(裏格)十丈白玉柱, 雕龍(裏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 這台(裏格)名叫(介支個)望紅台.

長征路線1933年10月 中共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 紅軍撤退開始10月21日 突破第一道封鎖線11月5日-8日 突破第二道封鎖線11月13日-15日 突破第三道封鎖線11月27日-12月1日 突破第四道封鎖線1934年12月 紅軍佔領黎平1935年1月1日-3日 強渡烏江1935年1月7日 中共召開遵義會議1935年1月-3月 四渡赤水3月29日-31日 南渡烏江5月9日 渡金沙江5月25日 渡大渡河5月29日 飛奪瀘定橋6月12日-7月7日 紅一紅四會師8月29日-31日 全殲胡宗南第四十九師10月7日 翻越六盤山10月19日 紅一抵達吳起鎮1936年10月 紅二、紅四與紅一會師長征結束

革命根據地 中央革命根據地、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湘贛革命根據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長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會合後組成)、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華里以上,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徵。當時與中國共產黨敵對的中國國民黨將此事件稱為“流竄”。

江澤民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週年大會上,將長征精神概括為五種精神: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定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同人民羣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

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朱德

飛身可奪天塹

健步定攀高峯

——胡耀邦

1985年9月20日

安順急搶渡,大渡勇奪橋。 兩軍夾江上,瀘定決分曉。 ——聶榮臻

1979年10月13日

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 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 ——楊成武

1980年2月16(本文 來自本站:)日

舊貌換新顏

——楊成武

1985年5月29日

第四篇:十送紅軍(教案)

《十送紅軍》教案

德陽東電中學教師:張雪

一.教學目標

通過對《十送紅軍》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風格,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音區跨越大,弱起節奏型。

三.教學過程

1.熱身式導入

2.欣賞全曲

感受音樂,初聽,再次聽

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然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3.學唱歌曲。

a讀歌詞,品意味。

b哼唱歌曲。這樣既能完成簡單的發聲練習,又讓學生熟悉了旋律。欣賞完過後提出回答問題。

c指出歌曲的重難點

d展現歌曲,表現歌曲的情緒

4.創新教育

改編歌曲。搖滾風,流行歌。

四.人文關懷

第五篇: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彙報:《十送紅軍》觀後感

敬愛的黨組織:

在本週三的主流旋律歌曲《十送紅軍》的學習,從紅軍飛奪瀘定橋開始,瀘定橋險峻的地勢,橋下湍急的河水,敵人堅固的工事都為紅軍戰士完成任務造成了巨大的障礙,但紅軍戰士義無反顧的向前衝,激烈的槍戰場景彷彿把我們又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最終在激情高昂的旋律中,紅軍戰士成功的佔領了瀘定橋,為後續部隊打開了前進的道路。我覺得受益匪淺,讓我深刻了解到了當年紅軍們的時代背景。

《十送紅軍》是一首江西民歌,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悽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它更是一首廣為傳唱的經典紅歌,而這首歌曲之所以能夠紅得如此絢爛和持久,其實是因為人們內心對於敵人的仇恨和對於紅軍的期待。我們一遍又一遍的唱着,心裏不斷想着,不斷的去感受《十送紅軍》的情感及地方風格,並學會了用深情、懷念的情緒演唱《十送紅軍》。紅歌的優點就在於我們會越唱內心的愛國之情就越濃烈,在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之前,江西革命根據地流傳着許多革命民歌。如:《送郎當紅軍》等。其中,《十送紅軍》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反“圍剿”失敗、紅軍即將踏上長征路的背景下,流傳在江西革命根據地的民歌。現在,我們聽到的《十送紅軍》是經過專業音樂工作者蒐集整理後的作品。它保留了原民歌的素材基礎,同時也有藝術上的加工與提高。《十送紅軍》的歌詞以敍事為基礎,並借敍事來表達革命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成功的強烈期盼。歌詞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難捨難分。

這節課我們學唱了《十送紅軍》,欣賞了二胡.古箏演奏的《十送紅軍》樂曲,讓我們在音樂審美過程中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教育,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是什麼力量能讓紅軍戰士完成在一般人看來不能完成的任務?我覺得是因為他們有着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願意為了人民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正是有了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才能過上今天和平祥和的生活。

此致

敬禮

彙報人:haoword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wl1p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