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開學第一課疫情國小生觀後感多篇

開學第一課疫情國小生觀後感多篇

開學第一課疫情國小生觀後感多篇

開學第一課防疫觀後感 篇一

“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在校園裏再相遇。”在萬柏林區興華西街國小一年級班主任李欣老師的教案扉頁,她寫下這樣一段話。2月10日早上9點50分,李欣老師坐在電腦前,登陸釘釘課堂APP,打開視頻、連麥,隔着屏幕和同學們進行開學的第一聲問候!

對着電腦屏幕上的電子課件,李老師聲情並茂地開始現場直播第一課《春夏秋冬》的教學。為了直播效果,她提前一週開始準備電子課件,查閲大量資料,在家反覆進行模擬上課。

線上課程進行到一半,李老師開始對同學們線上提問,直播間裏,一年級小豆豆們在家長手把手的幫助下,積極連麥回答問題,儘管中途因網絡信號問題,偶爾有卡頓,但這次直播課為她準備下節課增添了信心。

“我明明是一個老師,病毒把我變成了主播。”對此,太原市迎澤區新西國小六年級教研組組長李文棣老師感受頗深。在這次線上教學中,她從2月2日起,作為迎澤區教學能手,負責編寫太原市迎澤區六年級語文開學初半個月的授課教案。為了做好前半個月的教案,讓即將小升中的六年級學生打好基礎,她查閲大量資料,按課時編寫詳細教案、配授課PPT和當堂檢測題。

2月10日上午十點,剛直播完畢的李文棣老師説,線上和線下教學相比,線上直播對老師要求更高。尤其是語文課,內容要生動有趣。用語言調動學生的情緒是線上課程的難點。線下教學可運用的肢體、神態、語氣等輔助“語言”,都無法呈現。“線上教學看不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是讓老師最擔心的問題。下一步,多加入更加活潑的教學方式,保證孩子們在家也能學得好。”

特殊時期克服特殊困難

在這個特殊的學期除了老師“主播”們,省城太原各中國小的校領導們,也是最焦慮的一撥人。

太原市萬柏林第三中學,全校32個班級於2月10日上午全部開啟線上教學。校長杜生奎從1月29日接到太原市和萬柏林區教育局通知後,就開始在校領導羣裏部署九年級年級釘釘直播課堂和七年級八年級年級直播課堂的各項工作。其中,如何引導九年級學生學習,成為重中之重。

“特殊時期,大家要克服特殊困難!”在致全校全體教師的公開信中,杜生奎要求老師們不僅要保證上課質量,還要限度保護學生視力。他要求大家採用“學、導、練、清”課堂模式組織線上教學。這個模式除要求學生加強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外,更強調老師當堂視頻“導”學,引導學生線上學習重難點的同時,要線上當堂提供檢測題,學生在線當堂完成,老師當堂糾錯,做到直播精講、高效實效。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落實為目標。”為保證直播效果,萬柏林三中的老師們互相交流和分享網絡教學中各自好的做法和技能,就是為了在保證孩子們視力的前提下,高效學習。

太原市迎澤區新西國小校領導也通過羣對全校教師熟練掌握釘釘平台進行培訓,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全校老師調整狀態,紛紛投入線上教學準備工作中,達到人人都能利用網絡進行授課的水平。“老師們不斷磨課、試播,力求達到的效果。”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給學生和家長吃了定心丸

太原市杏花嶺區第12中學1722班學生曉文是九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從大年初十二開始就在老師的安排下,進行線上聽課學習。從他的課表看,除語、數、英、物理、化學、歷史、政治主課之外,學校還安排了心理課和體育課

他的媽媽在陪聽幾天課後,感慨良多。她説,孩子正處於備戰會考階段,出現這樣的情況很無奈。但從12中組織的直播課和各種安排來看,反而讓她吃了一顆定心丸。“各科老師們都非常認真負責,課程安排科學周密,老師的課件和講課內容都非常好。家長能做的就是,一定要和校方、老師積極配合,做到無縫對接,保證孩子的作息時間和學習狀態,是最關鍵的。”

對於這次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太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全員教師集體參與網絡教學,既是非常時期的特殊挑戰,也是應對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檢驗。“共同努力,靜待重回教室的那一天!”

開學第一課疫情防控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二

農曆臘月二十八,我們全家人踏上了寧波開往長沙的列車。回老家過年,這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情了。

路上媽媽告訴我,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爆發了,我們要戴口罩出行。我無奈地戴上了口罩,覺得有些不舒服,不過兩歲的妹妹好像更不適應。火車上,爸爸媽媽刷着手機,不時地談論着肺炎的進展情況,我隱隱有些害怕。

到了長沙,倒了車,終於來到了奶奶家。然而今年的春節和往年完全不同,我自打進了奶奶家門後,就沒有出過門。沒有了走街串巷,也沒有了我最喜歡的放煙花,連拜訪親友都是通過手機視頻進行的。儘管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年飯,但是我們全家還是拒絕邀請親朋好友來聚餐。

就這樣,我每天在寫作業、看書、陪妹妹玩中度過。

時間來到了大年初六。到底要不要回寧波?什麼時候回寧波?爸爸媽媽焦急萬分,時刻刷着手機,關注着疫情的最新情況。糾結再三,我們還是決定初七返回寧波。

初七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早早地洗漱完畢,整裝待發,預想着火車站可能擁堵的情景,我用手扯了扯我的雙層口罩,深吸一口氣。為避免交叉感染,叔叔開車送我們趕往長沙火車站。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沿途只看到零星的幾輛小轎車在奔跑,以往繁忙的高速公路顯得異常冷清。

進了長沙城,只見一幢幢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街上幾乎見不到人影。只有路旁的小樹隨風微微搖頭,彷彿也在訴説着委屈。這讓我想起電視上看到的武漢封城后街道冰冷的模樣。沒曾想,長沙的街道也是如此。不過這才是正確的,大家都居家隔離,才能有效地切斷病毒的傳播。

車子很快就到了出發平台,往常喧鬧的平台上只有幾十名旅客,每個人都戴着口罩,相隔甚遠。往年人挨人、人擠人的現象不復存在。看來大多數人都在以禁足的方式為社會做貢獻啊。

到了進站口,雖然我戴了兩層口罩,還是能聞到刺鼻的消毒水味。進站口站着戴着N95口罩的三位武警叔叔和幾名工作人員,旁邊是一台紅外線測温儀。工作人員要求每位旅客單獨通行,紅外線測温儀會給每位乘客測量體温。再往裏走,有3名身穿防護服,從頭到腳包裹嚴實的醫護人員觀察着每一位旅客,想必他們駐守在這裏是為了及時安排好體温異常的乘客吧。看着衝在疫情的第一線的他們,我不禁肅然起敬。

進站後,我看到偌大的候車廳裏非常安靜,稀稀拉拉站着幾十位旅客,一度擁擠的按摩椅上空無一人。可能看到所有人都戴着口罩,神情嚴肅,原本鬧騰的妹妹也突然特別乖巧了,再也不扯口罩、不哭鬧了。

我們乘坐的這列火車始發站是長沙,共有16節車廂。我在上廁所的空隙,觀察了一下臨近的2節車廂,除了乘務員,居然一位旅客也沒有。沿途經停了幾站,也鮮少看到站台上有乘客。

5個多小時後,我們平安抵達寧波。出站口,六名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和一台紅外線測温儀等待着我們。體温合格,算是暫時通關了。回到家裏,我們全家大消毒,然後就乖乖地在家隔離,不輕易外出。

寧波――長沙,長沙――寧波,這一條承載着思念與祝福的線,我已經坐了好幾年。今年的回鄉之路是如此特別。我堅信,有那麼多的科研人員在加班加點研究抗病毒的方法,有那麼多無私無畏的醫護人員在前線救死扶傷,有那麼多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在嚴防死守……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

開學第一課抗疫故事觀後感 篇三

9月1日,從學校回到家裏,我稍稍平靜一下剛剛成為一名中學新生的興奮心情,靜靜地守候在電視機前,只為等待一個多年不變的“約會”。你知道嗎?每到此時,最讓我期待的就是央視的《開學第一課》了。在這裏,我認識了眾多優秀的“教師”,他們有着令人心動的“明星臉”,更有着驕人的成績,沒有例外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當然,其中有些人本來就是全國各類學校中最好的老師。聆聽着他們的教誨,從一名懵懂的國小生,我已成長為一位充滿自信的中學生了。

喜愛《開學第一課》不僅僅是它強大的“明星”陣容,更是因為它的內容年年在變,主題也各不相同,卻又在不間斷地傳遞着社會各界對我們深情的關愛,令我感動,讓我難忘。晚上20點,晚會如約而至。這20xx年的《開學第一課》,全國中國小生的“同一堂課”就在我們虔誠的期待中向我們走來。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年的晚會以連線的方式,在首都北京和武漢同步進行,不能不自然而然地引發人們關於疫情更多的思索。

這次晚會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彰顯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鍾南山爺爺、中醫藥專家張伯禮爺爺、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爺爺等相繼來到我們面前,在他們親切熱情的講述中,我們聽到了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也清楚地認識到一種可以穿越時代的偉大精神。在人們驚慌、焦慮、恐懼、不安的時候,無數的英雄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安寧的晴空。

晚會中,我看到了眾多平時不曾聞名的英雄人物,猶如一組“藝術羣像”,光芒四射。其中,有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聞令而動的解放軍戰士,勵志向上的中學生代表……疫情發生以來,無數個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小人物”,也在默默無聞地為打贏這場抗疫之戰而無私地戰鬥着,拼搏着,而這其中也不乏湖北人的面孔。這一切令我怦然心動,我不由地想,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北人,我們有責任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為祖國的明天,為人民的幸福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暗暗對自己説,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就最好的自己。

上完這“開學第一課”,一個嶄新的學年已經在人們熱切的希望中開始。想到那“課”中的一切,我忽然感到,我的全身都充滿了力量。是的,牢記“師長”的教誨,我將不負重託,一往無前。

開學第一課疫情觀後感心得 篇四

銘記歷史,敬畏自然

2003年非典,同學們尚未曾留下印象,但卻是我們這代人揮之不去的陰霾。時隔17年,癧疫再度來襲,病毒以更加狂奔的姿態把我們的日常生活消解成口罩、酒精消毒液和居家隔離的生存之戰。我們都知道,這場劫難終會過去,此刻再濃烈的情緒也會褪色。然而,我仍然要提醒同學們不要輕易忘記歷史教訓,不要輕易忘記這次事件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和犧牲。我們每天被各種新聞包裹着,深陷巨大網絡信息洪流,用不了多久接踵而至的新聞會再次搶奪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這種情境下,遺忘是最不費力再自然不過的選擇。可我希望同學們不要走這條最容易走的路。如學有餘力,請大家把疫情當作一個課堂,展開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比如自主蒐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數據、分析疫情產生原因、預測疫情帶來的社會後續影響,從中瞭解社會運作、科學防疫、社會經濟文化;比如找些經典讀物,耐下性子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現代公民意識,思考一個良善的社會應當具備哪些價值等等。我們能做的並非僅有絕望與無奈,並非只是簡單的標籤與空洞的口號。我們身上聚集着超出預想的潛能,可以用行動來為自己、社會和世界承擔更多的責任,堅持真理,修補缺憾,這樣才可以減少破壞世界的苦難。這很不容易做到,我們一起努力。

學習善良,勇敢擔當

南宋詩人陸游寫過“位卑未敢忘憂國”,愛國從來不是愛一個抽象的概念,一個空洞的詞彙,愛國是深愛腳下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真實的、具體的人們。這次疫情,河南一個貧困縣捐了10萬斤大葱,因為聯繫不到刨葱機械,300多個村民到地裏用手硬拔了三天。雲南一個寨子一半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户,捐了22噸香蕉,農户摘完香蕉用摩托車隊運下山,接力運送到湖北……這些捐贈藏在幾十億的物資裏,並不顯眼,但可能是他們能給的全部。在武漢封城最初之際,數千名私家車主戴着口罩,自發接送醫生護士下班;民間志願者隨份子湊油鹽錢,組織起來照顧獨居老人和孤兒院。癧疫橫行,封城禁行,有人還在為陌生人奔波……是這片土地上每一個普通人發出的微光,驅散了我們這些天心頭的陰霾。同學們,善良和勇敢,不只是與生俱來的秉性,更是需要克服重重挑戰,一次次習得的力量。如果我們想告慰英靈,就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讓他們為之堅守的善良、誠實、勇敢,在我們身上承繼延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束微光,匯聚起來,就能照亮前路。

在內心的世界安放一張書桌

這個寒假,學校的老師們沒有閒着。為了制定一份科學可行的“停課不停學”的學習方案,各個學科組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反覆討論,反覆打磨。很多老師也是第一次嘗試線上講課,因為不熟悉操作,前幾天還有老師一節課反覆錄了七遍。同學們現在看到的每一節微課視頻,都帶着為人師者的職業責任感新鮮出爐。感念我們愛崗盡職的老師,謝謝你們。

今天,線上教學如期而至,我們換了新的教學環境,新的學習方式,或許一開始磨合並不那麼順暢,不要緊,有問題我們一起溝通,一起調整。學累了,可以及時提出來,集體運動放鬆一下,舒緩眼部疲勞,活動活動身體。

同學們,居家學習,意味着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是對我們自主學習能力更大的挑戰。準確來説,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都是我們終其一生的必修課。少了老師的督促,大家要更有意識喚醒自主學習的動機,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學。每個人的成長終究要靠自己去成全,未來某一天,當你們回頭審 uawen.c n 視這段經歷,希望那時的你們沒有太多的遺憾。

前天,我從新聞中看到這樣一張照片——在首批入住武漢“方艙醫院”患者裏,有一位年輕人戴着口罩躺在牀上,翻看着手中厚厚的書,神情專注。我看了心裏很感觸:在感染上疾病時,這位年輕人也沒有忘記閲讀和思考。鎮定之中生髮的強大精神力量,也給其他不少努力“抗疫”的人們勇氣和寬慰。

同學們,當我們不能做什麼的時候,請在內心的世界安放一張書桌,潛下心來求知向學。我相信,只要這種能力不萎縮,我們的民族就有希望。而歲月會是的見證者,現在我們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未來我們就會有怎樣的底氣。

最後,祝大家都健康平安,期待春暖花開時,在陽光下,在春風裏,與你們在校園重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vy6m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