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高中生勵志電影的觀後感

高中生勵志電影的觀後感

高中生勵志電影的觀後感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極富思想性、文化性和感染力。其中的勵志電影由於鮮明的主題思想和強烈的勵志色彩,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產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面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勵志電影的觀後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勵志電影的觀後感1

算起來,《阿甘正傳》已經看了不下十次了。第一次接觸還是今年暑假時偶然在電視上看到的,看完後當時只感覺阿甘的人生太過於傳奇了,十分的嚮往那樣波瀾起伏的人生經歷,其餘的倒也還真感到沒什麼。

之後為了補全漏看的前十分鐘的內容去網上下載了部高清的英文原版,頗有耐心的再次從頭看了一遍,這一回除了那份感歎,似乎更增添了許多的感動。再到之後為了瞭解片中的那一個個耐人尋味的細節,那一個個的歷史事件、人物,又反反覆覆又看了幾遍,更加由衷的讚賞這部我所認為的史詩級的鉅作。最近的一次則是在向社團的社員們介紹情商時和大家一起觀摩了這部影片。還記得播放之前,我頗為感慨地對台下介紹道:“去年我社看了一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該片幾乎囊括了1994年奧斯卡所有提名獎,但最終卻連一項正式獎項都為獲得,由此95年傳至我國時得到了一個《刺激1995》的譯名。當時看完,我很不解為何這麼一部經典的影片會遭遇如此的境遇?原因在之後看過《阿甘正傳》後似乎便釋然了,因為同年有《阿甘正傳》的存在。作為1994年奧斯卡大獎獲得者,《阿甘正傳》無疑是一部絕對值得仔細觀看思考的作品,它所帶給我們的,絕不會只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

的確,每一次看完這部影片總是有一種別樣的感受。或是感慨,或是感動,或是倍受鼓舞亦或是令人深思。影片中的主角阿甘作為一個智商僅有75的近弱者(智商低於70為弱智),卻擁有着常人所不及的高情商,以及其一生所散發出的誠實守信,做事認真,勇敢無畏,重情輕財這種種人性的光芒。引用句網上的評論“反過來説則是具備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這真是對當今某些社會狀況的一個莫大諷刺”。所謂“反智”電影是也。

準確的説,阿甘不愚蠢,用他自己的話説“做蠢事的人才是蠢人”。縱觀阿甘一生,他的確沒有做過任何愚蠢的事,他總是用他的那份單純去創造了一個個的奇蹟。他用他那簡單的努力和愛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珍妮、巴布、丹中尉、那羣追隨者們,無一例外。影片中他令人意外的進入阿拉巴馬大學,進入美國全明星隊,多次參見了數任總統,參與了,華盛頓反戰集會,中美乒乓外交,水……以一個小人物的視角見證了美國在那一段時期內經歷的種種變遷,闡釋了所謂的“美國夢”的意義。“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

影片中值得令人深思的太多太多,片頭片尾那在風中飛揚的羽毛這一意象更是長久為人所稱道。羽毛在風中飄逸不定,似乎寓意着如阿甘母親的那句著名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哪種。”所向阿甘闡述的人生是未定的,需要自己去探求的信念。然而羽毛最終落在他的腳邊,最後又從他的腳邊再次飛走,卻又暗含着丹中尉所曾經深信着的“命運早已註定”的思想。整部影片從大體上看似乎也便是交織着這兩種理念所展開的阿甘的非凡人生。阿甘那不尋常的體魄似乎是上帝的禮物,所謂命中註定。然而當他在美國大陸上不斷奔跑之時,前方的未知似乎也正喻示着他那憑藉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引導所一步一步開創的傳奇。

他的一生都在奔跑着,“我跑,只因為我想跑”。簡單的話語裏,卻耐人尋味。不斷的前進,不斷的努力,只為了最簡單的目標。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正邁步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之上,不需要太多紛繁複雜的理由,只是邁開大步向前奔跑,或許這便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只有放下過去,才能繼續前進。”一切的榮耀或失敗都只是道路上的一部分,放下它們,才能跑得更釋然。可是,當我們還沉浸在這樣的鼓勵之時,阿甘卻只是淡淡的説了句“我累了”便停下了腳步。這一度讓我不解,那些跑步時的追隨者們相信會更加茫然。直至今日讀完李開復的自傳,看着這位似乎人生與阿甘一樣波瀾的引路人的一次次放下,才最終有些感悟。其中的感悟,似乎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去體會。

對於片中珍妮所代表的那一系列某種意義上的負面價值,披頭士文化、政治黑幕、戰爭、人性的墮落甚至連我國十年的那一度的黑暗都有所提及,阿甘的Forrest這個名字所喻指的3K黨,與阿甘與黑人巴布的友情,更是這強烈的對比諷刺的代表之一。這裏我不想再展開,畢竟阿甘也堅信的是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

如果人生如同這樣的一部電影,那麼毫無疑問的是我們才剛剛演繹到影片的前一小段,後面還有長長的一大段。不論之前發生過什麼,得到過什麼,或是失去過什麼,都只是那小小的一部分。放下,才能繼續前進。因為奇蹟每天都在發生。

要説的似乎還有很多,畢竟它所包含的意義太多太多。以致於每一次看完依然會產生許多的思考。即使再看上幾遍,每個人內心的惶惑感一點都不會減少,但同時我們也會油然而生一種超脱的感覺,就像我們仰望星空,感到一種自然的和-諧和偉大的力量,雖然一些問題還是沒有答案,可是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時間總是無情地流轉,它在催促我們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虛擲光陰。

所以,不要再猶豫彷徨,只要向前邁步奔跑。

勵志電影的觀後感2

時下影壇,雖説每年電影產量不少,但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的影片卻為數不多。最近,一部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製的親情勵志電影《網絡媽媽》,儘管沒有大牌明星,卻在全國各地悄然火爆,且贏得600多萬票房佳績,值得大家重視和關注。

這部表現平民英雄的作品,是根據江西省勞動模範、“全國十大優秀母親”、“中國互聯網十大新聞人物”——江西弋陽縣網絡媽媽劉煥榮的愛心事蹟改編而成。影片以樸實感人的影像語言,講述了劉學萍身殘志堅,利用網絡媒體幫助網癮少年重拾自我、奮發向上的故事。作為我國第一部以網絡教育為題材的影片,去年亮相第17屆(大連)金雞百花電影節,成為國產新片展映新亮點,又在20多個省市上映後反應熱烈,迅速從二級市場躍向一級市場,在公益性和低票價的放映過程中,影片創下了觀眾人數最多、票房最高的良好績效。

一部主旋律影片何以春風遍綠、温馨和煦,被觀眾譽為中國最煽情的勵志電影?眾多媒體跟進報道,廣大觀眾參與熱評,各方評價影片主題積極向上,情節真實感人,弘揚自強不息、樂於奉獻的精神,教育青少年努力學習、健康上網、感恩惜福。縱有許多引爆觀影熱潮的理由,然而最具震撼力、穿透力的還是那一份沉甸甸的母愛。《網絡媽媽》是一部至情至性、閃耀着母愛光芒的佳作。

説那一份母愛沉甸甸,是因為女主角劉學萍(片中改為此名)是一位重度燒傷的殘疾人,她不僅可以像平常人一樣生活,甚至比平常人活得更精彩、更有意義。劉學萍14歲時被山火燒傷,全身燒傷面積達91%以上,皮膚不能正常排汗,只有一隻完整的手指。可以看到,國內外有不少描寫殘障人自強自立、奮發有為的影視作品,如前蘇聯電影《真正的人》(1949年)、台灣電影《中的一條船》(1975年),近些年國內推出的電視劇《中國保爾——吳運鐸》(2001年),電影故事片《黑眼睛》(1997年)、《隱形的翅膀》(2007年)等。《網絡媽媽》中的劉學萍她一路走得艱辛,身體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用殘損的雙手敲擊鍵盤,利用QQ、電子郵件、紙質書信等方式與網癮少年及其家長們溝通,用母親一般的真情和愛心,在網絡上教育沉溺網遊不可自拔的少年。劉學萍本來是一個需要社會關愛與幫助的人,但她頑強地走出自我進入社會大我的境界;走過自立進入無私奉獻的高度。

説那一份母愛沉甸甸,是因為女主角劉學萍是一個虛擬世界中的母親,她以穿越網絡與現實的博大母愛,關心教育許多網癮青少年。網癮是一個與現代高科技相伴而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據《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青少年網癮羣體比例為9.72%,人數高達1300萬以上,而且呈幾何趨勢上升,因此,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預防青少年上網成癮轉已是刻不容緩。2005年,由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新聞出版總署等部門聯合主辦的“健康上網拒絕沉迷——幫助未成年人戒除網癮大行動”持續在全國範圍內開展。2008年,國家有關部門又推出了綠色上網過濾軟件《綠壩·花季護航》。電影《網絡媽媽》切入的是一位特殊母親的視角,劉學萍喪失了生育能力,除了相依為命的老母親,沒有丈夫和兒女,也沒有通常意義上的完整家庭。影像敍述的並不是劉學萍組建家庭認養孩子,而是定位於關注網癮青少年的重大社會問題。人們説每一個網絡成癮孩子的背後,都會有一個辛酸的故事和一個哭泣的母親。劉學萍從網癮少年賀嘉媽媽求助的帖子中體察到孩子的自暴自棄,父母的悲傷絕望。她開始介入這個破碎的家庭,在網絡上與賀嘉直接對話,主動承擔起挽救教育網癮少年的責任。此後在網絡媽媽的影響和感召下,海內外2000多名志願者加入了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的行列,共同構建起一道社會關愛的綠壩。

説那一份母愛沉甸甸,還因為女主角劉學萍是一個懂得科學教育的母親,她的教育方式有如大禹治水,重在疏導而不是一味堵塞。專家認為網癮背後折射的主要是家庭教育問題,網癮孩子受家庭“傷害”主要是父母教養兼有溺愛和控制。影片中的女生賀嘉在現實中很不順心,父母出於疼愛追蹤打罵甚至是強制性監控,在學校無法正常學習幾乎被勸退學,她覺得“活着沒勁”,表現出低自尊、高抑鬱、缺乏控制力等個性缺陷。然而賀嘉在虛擬世界中卻是遊戲高手,她在網絡中有一種成就感、沒有壓力和歧視、感到快樂……迷途中的孩子在網絡世界裏感受到了“做自我的第一”和實現願望的狂歡。劉學萍在工作之餘病痛之中,耐心地與賀嘉成為網友,不斷地肯定説“你是個誠實的孩子”,“你真聰明”。她用自己痛苦的經歷教育孩子學會堅強,熱情地鼓勵説“大海從不拒絕走過彎路的小溪”。她引導賀嘉感悟父母的操勞和愛心,親切地啟發説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恩回報。劉學萍關愛孩子、理解孩子、激勵孩子,她那一份網絡媽媽的愛有如一縷金色的陽光,照亮了網癮少年前進的道路。正如影片主題曲所唱“喊一聲媽,就一年年長大。喊一聲媽,就一年年奮發。”

總之,據導演周勇介紹,《網絡媽媽》是圍繞“親情·母愛”的主題,走的是親情勵志路線。影片成功地塑造出一位特殊的母親,她那一份母愛沉甸甸,穿透了自我與大千社會,穿透了現實與虛擬世界,穿透了影像與觀眾羣體,勃發出潤物無聲、大愛無疆的生命力量。

勵志電影的觀後感3

最近看了威爾史密斯的獲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一直都知道這是一部勵志電影,也一直沒時間去看,看完後我才知道,這部電影能教會我們很多!

很值得大家一看的一部電影!以下是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親子、勵志,這樣用於定性的字眼放在這部電影上其實是多餘的;努力、奮鬥、幸福,這樣的過程放在這部電影裏其實也是多餘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一部成功的電影也許並不需要一個萬眾矚目的新奇題材,迴歸於生活,最真實的生活也許也是最高的藝術了。這部掙扎在貧困底線裏的勵志親情電影來得平易近人,也更容易引發我們對生活諸多情緒的共鳴。

夢想;不管在什麼時候突然來臨,其實都不算太晚。只要我們還有氣力去追逐;於是我們也有了實現夢想的祈望。這部電影裏對於夢想的定義顯然是淺顯而直白。史密斯飾演的克里斯走在路上,遇到一個開着法拉利跑車的男人,問他: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以及你是如何做到的;他所羨慕的並不是名貴跑車或者體面的工作,而是那些人們發自於內心深處幸福的笑臉。

幸福。什麼才是幸福,什麼樣的生活才稱得上是幸福呢。美國的《獨立宣言》規定了每個公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許,正是因為幸福總是遙不可及,所以必須不停地去追求。克里斯,一個落魄的中年黑人站在街道上喃喃自語的時候;也許,所有的人都會想到這個故事的最後結局。(勵志電影)可以説,這部電影其實一點都不出人意表;然而,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被它感動。勵志並不那麼刻意,煽情得不做作,在細節處理上細膩而温情;這也許是這部電影讓人喜歡的原因。

奔跑;不停地飛奔。這是符合一個活在繁忙都市裏成績一般的推銷人員的日常生活場景的。為了什麼而奔波;什麼樣的生活節奏才稱得上奔波呢。像克里斯;為了趕上那一班公車,為了趕下一個商務會面,為了這一個夜晚的容身之所必須趕在其他人前面去排隊進入收容所……這也許是生活在美國最底層的人們無奈而艱辛的奔波。為了保住一份工作;然後養子餬口、房租、國税、吃飯和一瓦遮頭。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家可歸的父子留連在地鐵站上的長椅上相顧無言。玩一個並不好玩的遊戲,想像着周圍兇險的環境以及可怕的猛獸,找一個山洞,父子倆相互依靠着取暖睡覺。當然,地鐵站裏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帶着兒子躺在用衞生紙鋪在廁所裏的地板上蜷縮着。一個男人的淚水;縱然這個男人已經兩鬢斑白,這個場景依舊讓人感動。那是一箇中年男人對自己五歲兒子的愧疚、責任、年介中年卻依舊一事無成的挫敗感以及對幸福最熱切的渴望。捂着兒子的耳朵不讓他聽到外面喧囂的拍打着門的聲音,那是他唯一有能力保護兒子的表現。電影在描繪克里斯對物質財富的追求的同時,這種父子間的親子交流則成了精神財富的積蓄。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史密斯(JadenSmith)給這部惡俗的勵志電影增色不少。不需要做作的父子親情,小史密斯飾演克里斯的兒子克里斯托弗,而賈登的本色出演完成了這部電影煽情卻不讓人反感的所有細節。可能是由於是和兒子對戲,以顧家出名的威爾?史密斯演來格外真情流露,他成功詮釋出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的勵志故事。

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多少次曾經想到這個詞;當一個男人處於他的這種境況的時候,多少人會絕望呢。訴求無門,求助無路,離夢想只有一步之遙卻因為現實的問題無法解決而放棄或者繼續努力。

也許,沒有得來的艱辛;也不會在得來之後知足而感恩。

當克里斯最終得到那份年薪80萬美元的股票經紀的工作裏喜極而泣,走進熙熙攘攘的街頭對着所有人幸福地微笑時,當他帶着兒子走在繁華的住宅區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時;物質的財富也許並不意味着所有的幸福,他和兒子在這段艱難時光裏的相依為命也許才是他最大的財富。

不再對兒子愧疚,不再對生活失望,不再只經歷挫敗。《獨立宣言》規定了所有美國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它卻不曾對所謂幸福下一個定義。也許,是不是因為幸福的含義過於廣泛而且抽象呢。然而在這部電影裏看起來,幸福其實也可以很簡單。所謂幸福,也許是當我們對着我們深愛的那些人們時;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地説,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給他們我所能給的最好的一切,不論是貧困或者富足。

勵志電影的觀後感4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給自己預設了一個情況,就是它會很俗,因為勵志片嘛,肯定是小人物的發家史之類的,所以我準備看一個小時就提前離開吃飯去。但沒想到我錯了,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勵志片,而且還被狠狠感動了一把。也許是因為,我也是個有夢想的孩子吧!

容易實現的,那算不上夢想

片中的那位艾迪,走起路來有點扭,戴個眼鏡看起來蠢蠢的,但是他的嘴角總是向下彎,似乎有種不服輸的勁兒,他的倔強只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參加冬奧會的高台滑雪。在這之前,英國甚至都沒有滑雪隊,艾迪就作為唯一一個運動員到德國去求教,但誰都瞧不起他,只有一個叫布朗森的前運動員願意提點他。後來艾迪真的進入了奧運會,並且創下了英國的滑雪紀錄。

創了紀錄,這麼聽起來好像還挺厲害的,但我前面説了,英國還沒有過滑雪運動員,所以所謂的創紀錄,只不過是開了個先河而已。其實,在那屆冬奧會上,艾迪不但沒有獲得任何獎牌,而且他的成績跟其他國運動員相比是墊底的。但是他無需跟別人比,因為再渺小的夢想對自己來説也是天大的事,他為此執着過,努力過,付出過,這就值得了。歷史上真正的那位艾迪,在參加完1988年那屆冬奧會之後,就再沒參加過奧運會。但是他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卻是極其深刻的。

輕言放棄的,那算不上勵志

你會説,高台滑雪作為夢想有什麼了不起的?要知道,這種運動都是從小培養的,艾迪20歲才開始學滑雪,而且這項運動極其危險,如果掌握不好,從70米和90米高台滑下來是會讓人扭斷脖子的。幸運的是,艾迪沒有受過這樣的傷,而且還有前輩的指點,可以説他的事蹟道出了夢想實現的三個要素:努力運氣 點撥。

當然,前進路上也不乏一些討厭的人,比如一個勁兒給艾迪潑冷水、説泄氣話的爸爸,還有故意調高標準、存心不想讓艾迪進奧運會的奧委會成員們,還有那幾個捉弄艾迪、讓他錯過開幕式的損隊友。我相信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的人,但我們無需懈怠和氣餒,我們能給與他們最好的回擊,就是打造一個嶄新的、更好地自己。你看艾迪回國受到熱捧,連一向唱反調的爸爸也穿上了寫有“我是艾迪的爸爸”字樣的衣服,以兒子為傲了。

影片這樣的排片我們也很無奈,我們也不希望這部被值得關注的電影因為過低的排片,而將觀眾拒之門外。我們期待這部電影能像去年我們宣傳的《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一樣,通過口碑逆襲排片。

勵志電影的觀後感5

歷史上的《飛鷹艾迪》確有其人。英國人艾迪·愛德華茲小時候腿有點問題,治癒後醫生斷定他此生不可能成為運動員。而且他還高度近視。但他心中有個奧運夢想,20歲開始練習高空滑雪。第一次(也是他此生唯一一次)參加奧運會比賽時才練了20個月,別的運動員可能已經練習了20年……最終他的成績墊底。

這和我們印象中有名氣的運動員形象太不一樣了。我們印象中的著名運動員是要取得金牌的,比如前幾天大家都在懷念張怡寧在乒壇的獨孤求敗。然而《飛鷹艾迪》中幾乎每個人的成績都可以碾壓艾迪。又或者,他們應該都擁有健美的身材,像寧澤濤那樣。然而塔倫·埃格頓為了飾演艾迪而增肥,電影中有一幕他在桑拿房遇見其他滑雪運動員……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哪裏還是《王牌特工》中那個擁有腹肌人魚線的小男神啊!很多運動員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獨家動作,比如美國體操明星庫爾特·托馬斯的“托馬斯全旋”,再比如“李小鵬跳”。國際雪聯也有以艾迪命名的“飛鷹規則”,但這個規則卻是用來專門阻擋像艾迪這樣的人進入冬奧會的……

就是這樣平平無奇的艾迪,卻讓人感動到哭。電影最後打出字幕:“奧運的精神並不是奪冠,而是堅持不懈的毅力(大意)。”電影中,艾迪從頭至尾都沒有獲得世俗成功學上的成功,就算最終站上90米高的滑雪台勇敢滑下,成績依舊跟人差一大截。然而他的行為也影響到了一些人。比如休·傑克曼扮演的本來已經甘心做剷雪工、成天喝大酒的前高空滑雪運動員皮爾裏。皮爾裏重拾夢想給半路出家的艾迪當教練。就是這樣的兩個Loser,一步一跤跌跌爬爬進入了強者如林的冬奧會賽場。

其實我們更需要艾迪這樣的“榜樣”吧。偶像們的光環實在太過高遠了,有時候我們並沒有更高、更快、更強、更美、更青春……的資本,可能我們天生平凡,但也可以擁有夢想。然後想盡辦方法為着夢想努力,最終我們也許並不能實現它,但我們至少可以成為艾迪。

電影中,那個一路唱衰艾迪、總試圖説服他繼承自己泥瓦匠衣缽的父親,終於在艾迪滑下90米雪道時,和母親把手握在了一起,為艾迪緊張,為艾迪興奮。最後去機場迎接“凱旋”歸來的兒子,掀起外套,裏面的衣服寫着:“我是艾迪的爸爸”。為艾迪喜悦,為艾迪驕傲。

哪怕,這可能這就是我們人生最輝煌的一刻了——但也已經勝過別人無數。現實中,艾迪參加完1988年冬奧會後,國際雪聯推出了“飛鷹規則”,規定:只有在世界排名前50或者排名前三成的運動員才能參加奧運會,艾迪也因此被隨後的奧運會拒之門外。艾迪説:“我在冬奧會上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代表了奧林匹克精神。但很多聯合會向國際雪聯抱怨太多人關注我,才有這個規則。因為我代表了奧林匹克精神而把我踢出奧林匹克賽事,這聽上去很諷刺。”

好啦好啦,就讓英雄美人歸於傳奇,讓平凡你我歸於沉寂,塵歸塵,土歸土,這才是平凡世界中最好的我們和最好的結局。況且就算結局不好,我們就看過程嘛,過程不佳,我們再看努力啊……生如艾迪,總能找到閃光的一刻。這部電影我最欣賞艾迪的地方其實並不是他的堅持,而是他的懂得變通。曾經他是想以滑雪進入奧運會的,但是競爭太激烈啦。這時,他看到了高空滑雪,而英國那時候還沒有高空滑雪隊,此前唯一進行過這項運動的運動員已經死了,所以如果艾迪能練成,那他就是第一人……於是,他就去練了。

忍無可忍,繼續再忍,然而此路不通,換條路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wy5w3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