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觀看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700字

觀看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700字

觀看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700字

觀看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範文700字1

為了迎接黨的17的勝利召開,CCTV最近在播出紀錄片《復興之路》,片中詳細解讀了1840年以後至今中國人民的戰鬥與建設歷史。

在第3、4集詳細説到了66年到76年的文+革十年這段歷史,我興奮的看到,在這一次對這一段歷史的表述中,採取了直面的態度,在片中解説詞裏談到:文+革是錯誤的,是浩劫!由此可見,這與我們小時的歷史書中簡單的一段話含糊表述形成鮮明對比,這説明了什麼。説明了我黨在進步,以及用更為寬大與胸懷在理解過去的事情、與迎接未來的事情。

我出生在改革開放以後的年代,我們現在年齡在30以下的這一輩對於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2000年有幸來北京發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這一段歷史,我看了國家圖書館公開的一些這方面的資料。02年住院時候結識了一個70歲的老病友,從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們理解的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裏現在還供着中國計算機報L主編從韶山“請”來的主席銅像。對於這10年浩劫,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主席是個人,不是個神,其次主席是個詩人,再次主席才是個主席。在革命戰爭年代,主席是偉大的,他一手締造的新中國。但是在49年以後,和平時代來了,主席的治國不斷的被證明偏離軌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這邊過了紅線拉過去了,其他同志給拉回來。

但是主席畢竟是個詩人,以及權利的擁有者,詩人最好的表達方式是詩,因此,66—76的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頭銜,我理解的是,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義與自己鬥爭了10年,但是在後期他自己也證明與自己鬥爭的失敗。這個鬥爭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復興之路》中,我還激動的看到,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且艱難的道路,人類歷史上在上世紀之初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繁榮,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片中解説詞説到,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可以看出一個大國從傷痕一路走來的不容易,這就像我們一個家庭一樣。我小時候父親去世,家裏老屋連樓板都沒,還拉了一筆看似不小的債務。後來大姐工作以後努力掙錢還債,再後來家裏老屋鋪上樓板,家裏用上煤氣灶,買來西湖牌黑白電視。到以後2姐在北京讀完大學,做了白領,以及到我大學畢業以後,家裏造了新房子,在北京買房子,實現了我的夢想。

觀看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範文700字2

一部《苦難輝煌》讓人重温億萬中國人歷經艱難險阻而重獲新生的苦難歷史;展示了人民軍隊慨然赴國難,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軌跡。是的,在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總是被凌辱,被欺負。在帝國主義的鐵蹄下飽受凌辱,在封建主義的夾縫中艱難求生。中華民族的近代,經歷了太多苦難,太多挫折,太多失敗的屈辱。我們需要勝利,我們需要勝利來喚醒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和全中國人民的自尊;我們需要勝利,我們需要勝利來打破封建主義的枷鎖,打破帝國主義的牢籠;我們需要勝利,我們需要勝利來挽救民族的危亡,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正是這個時候,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她給中國人民點燃了燃燒的火炬,她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未來的希望,她給中國人民築起堅韌和信仰,她給中國人民帶來挺直身軀的脊樑!民族的覺醒,或許這個時候才算真正開始。中國共產黨人出發了,一羣特別堅決、特別勇敢、告別能奮鬥、特別能吃苦、特別富有犧牲精神的中國人出發了。他們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引導着中華民族的未來的方向,改變着中華民族的歷史的命運。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哪一件不是艱險異常?哪一件不是關係着生死存亡?而在這種後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況下還要面對共產黨組織內部的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從來都不相信困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仍然勇敢堅韌,從層層的苦難中走了出來,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種.種奇蹟。那二萬五千裏的長征,正是一份精神洗禮。

沒有人會去否認共產黨人曾經經受的苦難。其實,也正是由於這些苦難,讓共產黨人明白了:實事求是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思想根基;人民羣眾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精神動力。

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這個時候,要的就是那份堅持和勇敢。記得曾經看到一句話:一個男人,再苦再難只需努力,咬緊牙關。沒有走不出的路,也沒有邁不出的坎!活着,就要腳踏地,頭頂天!現在回味起來,心中依舊澎湃。新時代的我們,做人就要做有心之人,要能根據自己的實際和具體情況做出自己的風格,人活着做什麼事都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更要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以嚴謹的工作態度來對待每一件事情。不光如此,我們還要學會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有建設性和創造性工作。

觀看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範文700字3

電影《長征》反映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再現了當年長征中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壯觀場面,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不禁思考紅軍憑藉了什麼力量,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取得了長征的勝利,保留了中國革命珍貴的火種?

影片並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從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部隊帶着大量的緇重滯留在湘江橋,幾天幾夜也沒有能夠完全通過湘江。這時,敵人的飛機狂轟爛炸,前面有蔣介石佈置攔截的防線,後面有幾十萬敵人的追兵。面對紅軍長征的第一道難關,幸虧紅軍的後衞部隊拼死抵擋國民黨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否則後果則不堪設想。

我認為,紅軍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將士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後衞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喘息的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更不要説軍隊的發展壯大,以致最後消滅蔣介石反動政府、建立新中國了。

從另一方面來説,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如果部隊亂成一團,沒有凝聚力,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同樣也不會取得長征的勝利。廣大的紅軍指戰員具備了這些優良的素質,終於使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我們要汲取經驗教訓,發揚紅軍的精神,克服困難,不怕犧牲,眾志成城,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必將無往而不勝。

觀看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範文700字4

《孔子》這部影片講述了孔子從年輕到衰老的故事,説明了他的大志與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為。

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而孔子後來從宋國移居到魯國。那是正是宋朝,人們信奉周公的仁與禮,孔子也將仁禮視為約束自己的兩個條件。那時的孔子從一介蔗民到被魯君識中才華提為相國,可是他卻被其他同僚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離開魯國。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願老師一個人走,便跟隨孔子。被逐以後,孔子和眾弟子周遊列國,傳經授禮。可是,這種日子並不好過,一路上,他們遇到了很多危險。衞國請孔子的弟子:子路去衞國當大將軍,抵擋外來侵略者。子路為了保護小小的衞軍,被敵人殺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後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聽説後,雖然十分悲痛,可是卻説他是君子。終於,魯國大司徒醒悟,請孔子回國。途中,馬車正在過冰河時,冰面突然裂開,使孔子的弟子顏回和載有孔子書籍的馬車掉入河中,顏回有自救的本領,完全可以馬上上岸,可是他卻一個猛子紮下去,盡力把書籍打撈上岸,就這樣,顏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覆上下,體力終於支撐不住,被凍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撈上岸,孔子緊緊地抱了他八個小時,要知道,顏回是他最心愛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復生,弟子把他拉開。經過了十幾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將近七十歲的時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魯國。他時刻不忘顏回提醒他的那句話:您知道您為什麼被逐嗎?是因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別人身上。孔子一邊撫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語:人們敬仰我,是因為它,人們誤解我,也是因為它。説罷,他把這部書交給侍僕,命燒掉。

孔子文采奕奕,説話出口成章,面對敵人的威脅仍從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車,嚇退了齊國的500乘兵馬。孔子語言條理順暢,説的話大都被世人謹記,如在影片中出現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不同,不相為謀”等。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揚天下。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也能然人體會到深受教育,人們能在悲觀或樂觀的場景中得到知識。所以,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銘記這位開創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觀看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範文700字5

今天收看了紀錄片《世界史的文藝復興篇》,十四世紀開始,意大利佛羅倫薩,工業開始復甦,瘟疫犯懶,黑死病肆虐傳播,伴隨而來是戰爭,疾病,混亂,歐洲開始變得動盪,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和威尼斯這片陽光土地有另一番景象,歷史已經在這裏開始了新的篇章。

歐洲許多城市延續着經濟成就和浪漫情調,文藝復興展現了一些列成果,涉獵了很多不同領域,畫家,雕塑家開始對人進行創作,人文主義科學隨之而來,目的是開拓新生活,知識就是力量而不是神來改變。人們是自由的,當代的藝術家繪畫的大部分都是反應這些內容。

米開朗基羅的《勝利》,《晨》,《暮》等都是反應這些宗旨。

意大利的聖母百花教堂,八角形圓屋頂和宇宙相結合,陽光可以射進來,讓人們擺脱束縛。遠觀可以看出他的整體造型是多面型。從教堂上可以看到各種新政府下的社會形態,人們勞作的景象。一個教堂的牆面的浮雕可以看出很多內容。

詩人但丁《神曲》《新生》都是文藝復興時的作品,薄伽丘《十日談》,彼特拉克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人物。

哥倫布《地理大發現》,伽利略的《新宇宙觀》,開始對宇宙的研究。

文藝復興時期的色彩逐漸變得明朗,鮮豔,正是人們思想改變的體現。人們變得熱情,主動。達芬奇的《微笑的蒙娜麗莎》,是一個商人的妻子,暗示着婦女社會地位的變化。米開朗基羅的大衞雕像是當時的一個時期的象徵。

與此同時倫敦也在發生變化,莎士比亞的劇作和彌爾頓,是文藝復興的兩顆璀璨明星。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十五十六世紀開始整合政治基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新君主制開始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變化了。知識分子開始運用科學方式進行思考。威尼斯玻璃器皿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一直延續至今仍在生產使用。修道院開始衰落,天堂已經不再是人們根深蒂固的印象了。證明人們開始擺脱神學。人們都在研究歷史,探索真理,他們開始追求公正,秩序,公正和美感,文藝復興運動改變了他們未來的生活。

歐洲人開始研究地心説和地圓説,探險家出現了,他們探尋東方國家和東方財富。馬可波羅在十三世紀末來到神祕的中國,為西方提供了很好的證明。哥倫布穿過大西洋接近北美洲大陸,登錄古巴,他以為到了中國,後來越來越多探險家出現了。麥哲倫環球之旅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新航線也隨之開闢出來,歐洲和東方的經濟,貿易,轉變起到了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z45w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