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參觀首都博物館的觀後感(精彩多篇)

參觀首都博物館的觀後感(精彩多篇)

參觀首都博物館的觀後感(精彩多篇)

遊覽首都博物館觀後感作文1000字五 篇一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透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藴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着生活在那裏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着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着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着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着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着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着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着自己説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着熱鬧喜慶,也洋溢着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着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忙,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完美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此刻去重温,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蹟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麪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祕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羣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禮貌之美。

只有真正瞭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麼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就應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象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國小校組織學生進行羣眾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 篇二

幾十年後的“七一”又參觀博物館,也許還是現在學生時代,每次參加什麼活動,老師都要佈置作業寫“觀後感”的習慣,此時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讓我又想寫點什麼,首都博物館觀後感。

本人酷愛參觀展覽館和博物館,不論出差旅遊每到一地,只要有時間條件許可,都把參觀當地博物館作為首選,他是你瞭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回顧多年來參觀博物館的經歷與感受,讓我感受到祖國曆史的脈搏與改革開放的腳步。

記得國小時代,第一次參觀天安門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那時對那些古人類創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義所在,只對刀槍感興趣,也激發了我動手的能力,參觀後就動手用木頭,削刻了一支形駁殼槍,在以後的觀展中看了中國的印章,他讓我萌發了學習篆刻的興趣。而今在進入博物館,又是一種不同的心態與感受了。

當你步入博物館就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把你帶入了那遠古的洪荒時代,我站在那古樸、泛着鋼繡的青銅器前我欣賞已不是它的器形與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釋着。

當我仰視着那些精美的字畫,我已不再解談其中的內容,站在遠處看,你似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裏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芸,感覺妙不可言。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你就理解了什麼事巧奪天工了。

在瀏覽神采各異的瓷器時,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議,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運行,讓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風俗展又讓我聯想去探討,為什麼祖先會把皇城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走馬匆匆時進午,走出博物館還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臨睡前有習慣的拿起枕邊的一本《禪悟》翻悉看到中國古代有一個禪宗和尚青源惟信禪師得到以後説:老僧三十年前來參加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到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一段充滿禪機的話,看到此語頓覺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嗎?

其實我們的人生,還有藝術不都是要經歷這三種境界嗎?人生三境界,説的是人生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

觀首都博物館有感 篇三

走入館內,興味盎然,因為我對中國的歷史很是好奇。徑直上到五層,我們來到了瓷器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青花瓷。精緻潤滑的青花瓷藍白相襯,漂亮極了。它們以不同的形態展現在我們眼前,有高頸花瓶、有茶壺、有雙耳瓶……以前的古人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工具和精密的儀器,怎麼能做出那麼美麗動人的藝術品?不亞於現在發達的科學技術。我不禁讚歎他們的聰明才智。看着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我的心裏暖暖的,我們一定要好好保存,讓更多的炎黃子孫能欣賞到它。

説到好好保存,就要把目光轉向佛像館。這裏的佛像很生動,無論是動作還是神態都驚似真人,各個栩栩如生。來到展館的中央,你會看到有很多小佛像坐在一座小山上,中間那尊佛像的兩隻手臂都已經斷去,我想,他定是經歷了千番輾轉才來到這裏安家落户,我們又怎麼能不善待他們?關掉閃光燈,遠遠的欣賞、讚歎。

快樂的時光總是飛逝而過,就要離開這裏了,我有些捨不得。回到家,我把今天所見的珍奇寶物描述給我的家人,他們都很想來這裏看一看,真希望還有機會再來遊覽感受一番。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1200字<五>篇四

6月30日上午,機關服務中心組織黨員活動參觀北京博物館,看到一對對的國小生在館前合影留念。多麼熟悉的一幕,不禁喚起兒時的回憶,中心的全體參展人員也展開黨旗在首博館前合影。此刻我感覺到時刻變得之快,幾十年前參觀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情形,歷歷在目,有生第一次參觀博物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也是七一前夕,只記得站在紅旗下,舉起手臂攥着小拳頭,幼嫩的喊出時刻準備着,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然後參觀,回來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只記得其中一句話,看了一堆石頭、瓦片、破盒、破罐,特沒勁,大刀但是真傢伙。

幾十年後的七一又參觀博物館,也許還是此刻學生時代,每次參加什麼活動,老師都要佈置作業寫觀後感的習慣,此時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讓我又想寫點什麼。

本人酷愛參觀展覽館和博物館,不論出差旅遊每到一地,只要有時刻條件許可,都把參觀當地博物館作為首選,他是你瞭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回顧多年來參觀博物館的經歷與感受,讓我感受到祖國曆史的脈搏與改革開放的腳步。

記得國小時代,第一次參觀天安門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那時對那些古人類創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好處所在,只對刀槍感興趣,也激發了我動手的潛質,參觀後就動手用木頭,削刻了一支形駁殼槍,在以後的觀展中看了中國的印章,他讓我萌發了學習篆刻的興趣。而今在進入博物館,又是一種不一樣的心態與感受了。

當你步入博物館就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把你帶入了那遠古的洪荒時代,我站在那古樸、泛着鋼繡的青銅器前我欣賞已不是它的器形與上方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釋着。

當我仰視着那些精美的字畫,我已不再解談其中的資料,站在遠處看,你似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裏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芸,感覺妙不可言。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你就明白了什麼事巧奪天工了。

在瀏覽神采各異的瓷器時,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議,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運行,讓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風俗展又讓我聯想去探討,為什麼祖先會把皇城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走馬匆匆時進午,走出博物館還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臨睡前有習慣的拿起枕邊的一本《禪悟》翻悉看到中國古代有一個禪宗和尚青源惟信禪師得到以後説:老僧三十年前來參加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之後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到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一段充滿禪機的話,看到此語頓覺感悟,這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嗎?

其實我們的人生,還有藝術不都是要經歷這三種境界嗎?人生三境界,説的是人生不一樣年齡段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這天參觀的過程,好像把這一過程濃縮在了一天,讓我有了獨特的感受,起牀即刻將這感悟記在這張博物館的創刊號上,以為記:

於西城三里河悟堂南窗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zlpn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