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近期,我認真學習了全國脱貧攻堅模範個人張小娟同志的先進事蹟,張小娟同志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舟曲,立志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主動請纓擔任駐村幹部,紮根基層,經常跋山涉水進村入户,鼓勵引導羣眾大力發展藥材種植、土雞養殖,成為當地產業精準扶貧的典型。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追授她“全國脱貧攻堅模範”稱號。張小娟的先進事蹟在隴源大地各大新聞媒體上被廣泛宣傳,引起各地基層幹部和廣大羣眾廣泛關注,大家紛紛向這位犧牲在脱貧攻堅戰場上格桑花致敬。張小娟的感人事蹟使我深受教育和激勵,由衷敬佩這樣一位年僅34的年輕的扶貧幹部不分寒暑春秋,不管颳風下雨,常年奔波於縣城與村莊,心繫羣眾、埋頭苦幹、履職盡責、忘我奉獻,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民族地區,奉獻給了扶貧事業,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年輕共產黨員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張小娟同志是在脱貧攻堅的基層幹部中的先進代表,是新時代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直接體現和黨員榜樣,是廣大基層幹部學習的榜樣。

張小娟同志立志要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投身民族地區的脱貧攻堅主戰場,把脱貧攻堅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不畏艱難險阻,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始終堅持在脱貧攻堅一線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發揮黨員模範先鋒帶頭作用,是我們每一名脱貧攻堅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在她的身上,讓我感到了張小娟同志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實現自己遠大理想的人生追求。作為一名黨員和奮戰在脱貧攻堅戰線的職工,決心在脱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這個戰場上,努力奉獻自己的智慧力量,以實際行動堅守初心、踐行使命。

要有不怕困難,甘於吃苦的精神。作為一名農村飲水安全建設運行管理的工作者。面對繁重艱鉅的脱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任務,面對涉及全區千家萬户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的繁瑣工作,我們樹立不怕困難,甘於吃苦的精神,在工作中中理清思路、強化責任,腳踏實地,認真負責指導各建設單位,精心組織實施管理好每一項工程,保證飲水安全年度建設任務按計劃保量圓滿完成,切實解決飲水安全工程存在的短板和弱項,打撈夯實脱貧攻堅水利設施的保障作用。要主動沉下心、撲下身,不怕困難,勤奮上進,紮實排查和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主動作為,對能夠及時解決和整改的問題馬上進行解決和整改,對當下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和辦法,找措施想辦法爭取及早解決。在推進脱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問題整改過程中,積極解決供水管理單位和基層羣眾對農村飲水安全的訴求,做好飲水安全政策法規的宣傳工作,服務基層和羣眾工作。想辦法解決供水單位在工程運行管護中存在的問題,主動化解基層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在工程運行管理、收費工作中與用農户產生或發生矛盾糾紛及其他熱點難點問題。

要有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建設。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要向張小娟同志看齊,學習她志在脱貧攻堅工作中勇於擔當和甘於奉獻精神。要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把工作當做事業幹,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工作,夙夜在公,任勞任怨,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每一條管網,打通供水管網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在遇到飲水安全工工作急難重任務時,作為黨員幹部,要主動站出來,頂上去,注重在供水管理單位和關係廣大農村羣眾生活切身利益的飲水安全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主動解決問題,攻堅克難、擔當作為,不辜負全區羣眾對飲水安全工作的殷切期望。

無論是作為鄉鎮幹部,還是扶貧幹部,張小娟始終站在服務羣眾的最前沿,她總是能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勤勤懇懇為羣眾服務,她成了羣眾最知心的朋友,受到廣大幹部羣眾的好評,樹立了新時代基層青年的工作典範,在平凡的生活中把美麗化作了甘甜。

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小娟的意外犧牲令人痛心,而無私奉獻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軌跡。”蒙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張小娟熱愛家鄉,並對集體有貢獻的熱情。此外,中央民族大學立校的初衷是為了服務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一代代學生踐行着立校時的理想,在人生面臨選擇時回到家鄉建設,張小娟也不例外。“小娟工作後入了黨,她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民族地區,奉獻給了扶貧事業,是新時代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直接體現和黨員榜樣,作為老師,我心裏充滿了敬意。”

“我們那個理應獲得幸福的藏族姑娘,為了藏區更多人的幸福遇難了,我為她哀悼,更向她致敬!”蒙曼在朋友圈悲傷地寫道。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三學生李章權對記者表示,“學姐奮戰在脱貧攻堅的第一線,在基層工作一干就十年,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我們青年一代的榜樣,我為有這樣的學姐感到自豪,我會像她一樣去服務基層,用自己的所學幫助家鄉脱貧,她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很難過以這種方式瞭解到張小娟學姐為扶貧工作所做的貢獻。她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回報家鄉的熱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種精神貫穿着她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刻。我在悲傷的同時,也提醒自己更應該勇於投身實踐,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和生活,用這種方式更好地記住她,記住她是我們的師姐,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中央民族大學2017級歷史文化學院李羽謙説。

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

20世紀90年代末,張小娟的父親張生財迎難而上,堅持承包了下來。他倔強地開着挖掘機,沿着陡峭的山坡生生開出了一條盤山路,直通荒坡腹地。而後又買來小核桃樹苗,牽來水管,自己一棵棵栽下苗木,並讓十餘歲的兒子張建平幫忙澆水。就這樣用了前後近兩年時間,張生財硬是在這裏栽下了900多株核桃苗和數千棵雲杉樹苗。

幾年後,小樹苗逐漸長大。又幾年,荒土坡上竟奇蹟般地出現了一片枝繁葉茂的核桃林。自那以後,村裏那條惹人嫌的泥水溝,即便在雨季,也再未氾濫成災過。

凡是認準了的事,咬着牙也要堅持到底,一定要善始善終,絕不半途而廢。這是父親教給張建平印象最深的一課。在這一點上,張建平認為二姐張小娟與父親如出一轍。就像這些年來,扶貧工作即使再苦再難,她也從未想過放棄。

國小未畢業的張生財,深深吃過沒有文化的苦。這讓他抱定了信念:無論如何,哪怕耽誤農活,也一定要讓子女多受教育。

那時,村裏的國小隻能讀到二年級,之後就要轉到村莊附近的曲瓦鄉中心國小。而張小娟上三年級時,卻與大兩歲的姐姐張小慧一起被送到了離家50餘公里外的舟曲縣城去上學。父親張生財在學校附近租了兩間房,姐妹倆的平日生活由奶奶照看。在曲瓦鄉,那時還沒有哪家為了子女上學會這麼做。

張小娟上五年級後,奶奶年紀大了,便回到老家。姐妹倆就此開始自己洗衣做飯、互相照應。直到小四歲的弟弟張建平也來縣城上三年級時,母親杜條先就完全放下了農活兒,全職下來照看姐弟仨的學習和生活。

在舟曲這個閉塞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通常只有考學一條路。而張小娟也終不負所望,在2003年大學聯考中,以全縣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從舟曲一會考入中央民族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ianjinshiji/8ogn1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