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學習鄭德榮等七位同志事蹟心得體會

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學習鄭德榮等七位同志事蹟心得體會

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

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學習鄭德榮等七位同志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鄭德榮等七位同志事蹟心得體會

 

在建黨97週年之際,黨中央追授鄭德榮、鍾揚、李泉新、許帥、姜仕坤、張進、張超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掀起了學習“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擔當作為、幹事創業” 新時代典型的高潮。

起初,我是抱着落實學習要求的想法,去接觸和學習他們的事蹟。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的內心激起了強烈的震動,我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從他們的事蹟裏,映射出了共產黨人的光輝,從他們的追求裏,令我清晰地看到了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的傳承在延續、在壯大,在新時代孕育了新的內涵。

鄭德榮、鍾揚、李泉新、許帥、姜仕坤、張進、張超,這七位同志的事蹟,我做不到樁樁件件筆錄於冊,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追求,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覆學習,內化於心。

鄭德榮同志畢生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把一生獻給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宣傳事業,把傳揚紅色理論作為責任和使命。在全國率先主持建立毛澤東思想研究所,主編的《毛澤東思想史稿》開創毛澤東思想史科學體系的先河。他始終將研究創新融入生命,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在生命最後幾年,即便一直受結腸癌病痛折磨也不放棄任何一次傳揚理論的機會。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召開前夕,他多次拔掉氧氣管,在病榻上向學生口述反覆修改論文併入選理論研討會,把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事業堅持到了生命最後一刻。“要不忘初心。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他唯一的遺囑。

鍾揚同志堅定執着、不畏艱險,畢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每年跋山涉水數萬公里盤點西藏高原植物資源,收集上千種植物的4000多萬顆種子,歷時3年將全世界僅存的3萬多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記在冊,為國家和人類儲存下綿延後世的基因寶藏。他攻關10年,在上海成功引種紅樹林,創造了世界引種最高緯度,為海岸生態打造了新的屏障。他淡泊名利、勤勉務實,從不追求職級待遇,擔任生命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後,探索推出系列改革舉措,受到同行廣泛關注和好評。他用逐夢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李泉新同志執紀堅如鐵,擔當鑄忠誠,他結合深化政治巡視的需要,積極探索巡視工作規律,依紀依規創新“挖老礦法”“捅天花板法”等多種發現問題線索的方式。每輪巡視工作結束,他都要組織召開務虛會,總結規律,集思廣益。每輪巡視他都反覆告誡組員,“巡視組是監督別人的,千萬不能讓別人在背後戳脊梁骨!2016年3月,李泉新住院第二天就強烈要求出院,不顧醫生反對和家人勸説,拔掉針頭,坐4個多小時的長途車連夜趕到被巡視單位。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一邊輸着液,一邊叮囑同事:“問題線索要了解印證清楚……你們要張弛有度,注意休息……病好後,我還要和你們一起戰鬥!”

許帥同志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人生追求,心裏始終裝着困難羣眾。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他主動請纓奔赴災區參加救援工作,不顧自身安危,始終衝在應急救助、發放物資、安置受災羣眾的第一線。他放棄了穩定的機關工作,主動向組織申請到救助管理站工作。他説:“在地震災區,我親身感受到了救助別人的意義。我願把救助工作作為我畢生的事業。他樂觀豁達、恪盡職守,即使身患癌症,依然頑強地與“病魔”賽跑,他把共產黨人的大愛全部奉獻給了羣眾。2016年9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6歲。去世後捐獻了遺體和眼角膜,完成了“救助生涯的最後一站”。

姜仕坤同志是貴州大山裏成長起來的幹部,深知貧困山區羣眾的疾苦,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是他的人生夙願。在他任職的2010至2015年,晴隆全縣生產總值從20.89億元增加到55.13億元,財政總收入從3.4億元增加到7.63億元,貧困人口從16.5萬人下降到7.91萬人。他工作多年來,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本色,帆布公文包,用了四五年不捨得換,運動鞋穿到褪色泛白不捨得扔。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社會交往簡單,嚴格要求家屬子女,從不干涉建設工程招投標等經濟活動。他在貧瘠的土地上破局開路、耕耘堅守,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晴隆脱貧攻堅事業。

張進同志被評價為國企“鐵漢”、改革“闖將”。 2004年張進擔任重慶前衞儀表廠廠長以來,把“公司的事當作自己家裏的事來幹”,把畢生的心血奉獻給了國有企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上任後,他主動向黨委遞交個人廉政承諾,提出要帶頭接受大家監督。上下班他帶頭自己駕乘私車,並要求生產採購等部門“凡是以我親戚、同學等名義來接洽業務的人員一律不接待。12年來,在他的帶領下,前衞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2倍,利潤總額增長20多倍,走出了一條具有前衞特色的多元化發展道路。他秉承“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前衞軍工精神,是出了名的“鐵漢”。2005年,在接到某重點型號軍品緊急訂貨任務,要求3年完成500套產品後,他向軍方立下軍令狀,最終提前半年完成任務。他把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共產黨人精神永遠留在國企職工羣眾心中。

張超同志犧牲時,年僅29歲,對於一個家庭來説,他還是長輩眼中的孩子,心裏的寶貝。將心比心地説,看到他的一生僅僅走完29個春秋,我的內心五味雜陳。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入伍12年,苦練精飛本領,先後飛過8型戰機,每次改裝都當“領頭雁”。 在某新型戰機改裝中,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啃完2000多頁的教材和資料,提前4個月完成改裝任務,和戰友們一道創造了多項紀錄。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憑着迎難而上的闖勁,順利完成雙機縱隊斤斗、海上超低空飛行等高難課目,在應對一次次危險中展示了頑強意志和作風。。2016年4月27日,張超同志駕駛殲—15飛機進行陸基模擬着艦訓練時,面對突發故障,全力挽救戰機,不幸壯烈犧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我因他們的事蹟而不能平靜的同時,我也想到,可能再華麗的文字、再崇高的榮譽,也不能夠完全、足夠地昭示他們的精神,但對於我們而言,他們的光輝形象,他們的生命大美,卻足以能夠催動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人,內心裏的使命與追求。

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任何一種精神的積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鄭德榮、鍾陽、李泉新、許帥、姜仕坤、張進、張超,這七名同志年歲不一,行業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精神閃光點,就是——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

這種精神,是我們新時代每一個有追求的共產黨人應有的品質,是我們每一個有責任、有使命、有擔當的國有企業領導幹部應當歷練、應當踐行的幹事創業標準。

我們每名黨員在每次支部會召開之前,都會重温一遍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入黨誓詞的八十個字,他們做到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成為了他們兑現承諾的永恆見證。

特別是被評價為國企“鐵漢”、改革“闖將”的張進同志,他的事蹟對我們國有大礦的領導幹部來説,有着更直接的示範作用,有着更直觀的學習意義。

“跟着張進幹,我們覺得有希望、有未來。”這是我後來在一篇採訪中看到的前衞廠許多普通職工的話語。

面對一家基礎薄弱的三線軍工企業,他帶領企業大膽改革創新,29年裏,將這個企業打造成年產值17.8億元、擁有7大產業羣的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科技集團。2005年,某型號軍品有一個連續3年的緊急任務,但以當時前衞廠的生產能力,幾乎不可能完成。但時任前衞廠廠長的張進沒有遲疑。整整4天,他頻繁做論證、拿方案,細到掌握每一個零件的生產進度。

在動員大會上,張進立下軍令狀。在兩年半的時間裏,他帶領全廠用“鐵的紀律、鐵的手段、鐵的措施”的軍工作風,提前半年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這種精神、這種意志、這種追求,正是三山島金礦在當前和未來發展中所需要貫穿始終的企業力量。是的,我覺得,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共產黨人內在的、天然的品格,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重要成分,是文化自信的外在流露,是作為一個企業想要走的更高、更遠所需要的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想,作為國有企業的一份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覺、有義務、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來傳承這種力量,把它用在我們的工作中,把它置於我們事業發展的發動機上,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就沒有打不贏的仗,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黨的十九大強調:“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迴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 “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作為基層礦山的黨委書記,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也需要這種精神、這種意志、這種追求。因為鄭德榮、張進等七名同志力量的源泉,首先來自於他們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們把入黨誓詞的每一個字都化為了紮實、可見的行動,他們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放了“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立場上。大力弘揚和學習鄭德榮等七名同志的先進事蹟,是新時代精神的召喚,更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所帶來的必然之選。號召全礦黨員領導幹部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組織好、落實好學習要求,是我作為黨委書記的重要責任,一定要抓實、抓牢,學到心得,學出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ianjinshiji/d7z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