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培訓課題心得多篇

培訓課題心得多篇

培訓課題心得多篇

培訓課題心得篇1

本人有幸於今天參加贛州市課題負責人培訓會議,會議旨在規範我市中國小課題研究的操作程序,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普及課題研究的基本知識,增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使科研工作更好的為課程改革服務,為教學服務。

大會邀請了上海市教科院專家、博士及相關專業人士在中國小教育科研方面給我們做了精彩的演講,為期一天的講座豐富而圓滿,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體會頗深,主要概況為以下幾點:

1、中國小教師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有實踐這個堅強是後盾。很多中國小教師認為一線教師只要把書教好,做不做科研都無所謂,經過專家的指點,我們有太多的實踐經驗可以總結,可以歸納,這就是中國小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科研的紮實基礎,只要我們有一定的耐心,就可以把課題做好,把論文寫好。

2、專家還教給我們怎樣選擇課題,怎樣實際操作,這是我從來未學過的知識,除了感到受益匪淺之外,還深刻的認為教師更要不斷地豐富自己,主動學習,把更多學科的知識與本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對學生才是更好的教育。

3、除了不斷學習之外,專家講座時的那種執着精神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儘管有一些老師在走動,儘管有一些老師早退,但專家們對講課的執着,就像完全投入到講課內容中去一樣,值得我們學習。

以上幾點與同仁共勉,不足之處,給予指正。

培訓課題心得篇2

20xx年11月13日,我們有幸來到保亭實驗國小參加《海南省20xx年教育科研課題培訓暨優秀課題展示課》活動,出席的專家有:海口市濱海第九國小的廖夏婉老師、海南華僑中學的王嫣雪老師、五指山市教育局姚鋭副局長及保亭教育局局長伍四明,培訓者則是來自各市縣的教師代表。

大會開始了,首先是伍局長致詞,他特別強調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接着是廖夏婉老師和王嫣雪老師分別給我們做了《依託課題實驗

推動課堂高效》、《高中文言文語感培養策略探究》的專題報告,她們都圍繞着她們“為何做課題研究、有何途徑、結果如何”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和我們分享了她們在進行課題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難、她們的團隊是如何如克服及她們收穫成功後的喜悦。從她們身上,我感受到了她們那種為了科研而堅持不懈地工作的毅力,也感受到她們的團隊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的精神,她們為了課題研究而做出的努力,真的讓人感動和佩服。而讓我最受益的是姚博士給我們帶來的《中國小教師如何做好研究課題——提高科研素養》的講座。本來課題研究對我們來説是很陌生的,我們剛接到課題研究的任務時,都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進行,因為缺少經驗,我們的做法也只是選定了課題,沒有制定出完好的研究課題的方法,分工工作安排也不是很到位,以至於這個課題研究都經過半年了還是像停留在原地轉圈圈,讓人感到難以開展下去。今日聽了姚博士的講座,我感到眼前一亮,彷彿是看到黎

明前的曙光。從姚博士的講座裏,我懂得了今後研究課題的方向,那就是確定課題後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安排工作奧到位,有分工也有合作;對課題研究的方法要不斷摸索,從實踐中找最佳途徑,並且要持之以恆,從失敗中找經驗。正是因為對課題研究有了認識,所以我們對所研究的課題也有了信心。

總之,我參加了今天的課題培訓學習,還是有所收穫的,並且我還深深地知道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寂寞的過程,但這樣的過程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所以我們要不斷摸索,不斷前進。

培訓課題心得篇3

20xx年11月25日,在一年一度的課題中期評估、結題工作即將到來之際,教研員陳老師貼心地為我們安排了一次課題學習培訓。全市20多位政治教師齊聚光華高中燕山校區三樓會議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和學習。為了進一步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水平,陳老師特別邀請了江蘇省特級教師、第二實驗國小蘇瑜校長針對即將參加中期評估和結題工作的三位老師的課題彙報進行專業的點評和指導。會議室外寒風凜冽,會議室內老師們聽得聚精會神、熱情高漲。學習完之後,讓我這個課研新手感受深刻、收穫良多。

一、課題研究要用心

活動中參與展示的上沛中學的劉佳老師、南渡高中的劉嘉老師、平橋中學的錢敏慧老師,他們的課件製作非常精美,但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他們在課件製作背後的辛勤與汗水。特別是錢老師的彙報,從一張張學生成果的照片、一段段拍攝的視頻、一份份撰寫的反思與體悟、一個個精心創設的課堂情境,無不體現出錢老師在課題研究中的用心。更讓我驚歎的是蘇校長的點評,她用了很短的時間,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在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並給予了正確的指導。如:課題研究的內容、目標、措施及成果應該密切聯繫、前後呼應;要用一個個細化的問題指引每一次的課研等等。這些精準的指導,讓我們醍醐灌頂。我想如果我們每個課研人都能夠向他們一樣用心,課題怎麼可能做不好?

二、課題研究要用問題引導

蘇校長用兩則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實例告訴我們:問題即課題,課題研究的問題存在於實際的教學情境中。這就要求我們從事教學實際的老師時時用心關注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尋找課題與教學相關的具體問題,用這些問題指引自己的課題研究,激發自己的研究意識。面對研究的問題不斷追問:我的研究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要實現目標可以通過什麼途徑?其他途徑能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我需要在教學中做哪些相關的調整?這些調整有什麼依據嗎?這種層層遞進提出的接地氣的問題,更容易地為我們的課題找到研究的抓手,增強研究的可操作性。

三、課題研究者要學會不斷地思考

不斷地積累經驗和思考,可以讓老師獲得更快的專業成長。陳老師和蘇校長的總結和點評,讓我驚訝於他們對於自己工作的投入與思考。這種智慧的閃光點迸發出的火花是多麼的耀眼,足以照亮課研人的幸福之路。我想反思就是教師的一塊“後花園”,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為,不斷捕捉教育問題,追問問題,反思問題有沒有解決,還能不能解決的更好。只有這樣不斷思考,才能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修正自己的研究策略,從而獲得更大地進步。

今年我們社渚中學的.課題《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情境設計的策略研究》也即將參加中期評估。通過這一次的課題培訓,我發現我們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接下來我們一定會抓緊這最後的時間,對課題進行再一次的細化、補充、完善,力爭按陳老師的要求成功通過。

培訓課題心得篇4

很榮幸參加了xxxx年9月27—28日教科所在鐵路文化宮組織的“十一五”規劃課題主持人培訓。這次培訓,對於我這個初次搞課題的來説意義非常大,雖然只有短短的2天時間,但是學到了很多東西。幾位專家分別從“課題研究過程與研究方法”、“課堂教學研究的視野與方法”、“教育科研——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和“論文與研究報告的寫作”幾方面進行了講授。

常州市教科所袁正榮所長提到小組活動方式印象很深, 小組討論活動: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問題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小組實驗活動: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和老師要求,學生分組做同一個實驗(可以是驗證性實驗,也可以是探索性實驗),實驗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小組實踐活動 :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和老師要求,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實踐後進行分析和綜合。實踐任務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我主持的課題就是小組合作教學策略的研究,對於小組活動方式還沒有具體研究過,正好袁所長提到了,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一下。

南京市教科所劉永和所長從宏觀層面介紹了什麼是教育科研,從中觀層面介紹了怎樣做課題研究,從微觀層面介紹了教育論文如何寫。介紹的非常全面,使我知道了許多以前瞭解不透的東西,我的課題研究的方法大多是個案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聽了劉所長具體的講解,我有了更深的認識,“最不被重視的方法是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對單一對象(一個人或一個機構)進行深入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的目標非常明確和集中,研究非常深入和細緻,最容易發現最本質、最核心的問題,最容易從典型的研究中總結出典型的經驗來;又因為我們的教育講究因材施教,所以,個案研究的結果就往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最時興而最有用的是行動研究法,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相對於仿效自然科學的量的研究範式(即崇尚實驗控制,追求量化檢測,尋求普遍性結論),有人提出了注重質的研究的“行動研究法”這。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法,它主張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反思,通過計劃、實施、觀察、反思等四個步驟,然後制訂對策,指導下階段的實踐。“行動研究法”有四個基本思想:自然情境而非實驗情境才是最佳的研究情境;任何行為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發生的;研究自然情境中的問題的最好的研究者是體驗到那個問題情境的參與者;適合自然環境下教育問題研究的方法不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量化控制,而是質的研究。 “行動研究法”的通俗解釋 :“每個課堂都是一個實驗室,每個教師都是一個研究者。”應該説,“行動研究法” 。

其實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太多關於課題方面的東西,在這裏就不一一 列舉了,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能用學到的東西把課題做好,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培訓課題心得篇5

今年三月份,我在金海岸國小,觀摩了李軍老師主持的數學小課題研究交流會,觀摩了七位老師的課。其中有課內知識的研究,如:兩位數乘兩位數、簡單的數據分析、如何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也有課外知識的研究,如:裝液體的容器為什麼做成圓柱形的、牛奶盒的包裝等。從這些精彩的彙報課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純真童趣及探究的熱情,特別是有研究任務的小組成員彙報時的那份流暢、那份自信,孩子們質疑、辯課時那份執着、那種思維的獨特,真的叫人歎服。可想而知,孩子們經常在這樣的氛圍中歷練,不成功不成材都難!同時在課上我也看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那份尊重與理解,對學生的信任與鼓勵,對學生的指導與引領。他們超越了有限的課堂空間,超越了教材,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為開拓優等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二天我們一共聽了三位專家的報告。首先是中央民族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的孫曉天教授的《數學探究教學 意義與實現》,從中我明白了,探究教學一定要搞,不然,新課標中的各種教學目標無法實現,但探究的形式不一定非得模式化。他説,沒有探究式的教學,難談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他所提倡的探究教學與我們現行的自主探究教學方式是很吻合的。孫教授在報吿中提出的開展探究式教學需要注意的幾點值得我們借鑑:

1、探究的應是學生未學過的內容;

2、不主張預習;(先學後教不是探究,是自學);

3、儘量不用書的情境或例子;(教材呈現了各種解題思路及答案,叫學生怎麼去探究?他能不去看嗎?)教材是雙刃劍,一方面給了探究的問題,一方面又封了探究的通道。

4、教師要幫學生搞清楚情景或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5、學生一定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在有了想法的基礎上討論、分享,形成共識。(小課題研究是課後研究、課上彙報,看不到學生研究的過程;我們往往就是拋問題之後就分組討論、交流,大部分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就不願意思考。要改變)。

6、教師個別引導很重要。尤其對反應慢的學生,這時啟發就起作用了。

7、公開展示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式教學要注重過程,現在的一年級教材,在呈現形式上也突出了這一點。然後是《國小數學教師》主編陳洪傑老師對這7節課的點評報告,點評內容我就不做彙報了,但他在點評之前的一段話我覺得值得我們在評課中去借鑑。他説,我希望一堂數學課能做到這16個字:面向全體,人人有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小明星,沒有三陪;注差異,基礎的差異、學習風格的差異、提供不同層次、多樣的學習方式;各有提升,在自己的基礎上發展,人人發展,個個不同;學科特色,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數學工具性、思想性、審美性等。要直面問題的教學改進。(課上,千篇一律:你們聽明白了嗎?還有什麼疑問呢?學生肯定會肯定的回答,他有疑問也就不好意思説了,事實上他是不明的,是有疑問的。(課件出示錯例) 學生一旦有了什麼疑問,也是千篇一律的:這個問題我們課下再研究好嗎?當時我就邊聽邊反思,自己在上課時特別是公開課時不也同樣嗎,就怕出現什麼問題影響了預設的過程,就是不敢面對突發事件。課後,我又登錄了陳洪傑老師的博客,看了他的一篇《你有勇氣上一節失敗的公開課嗎》,這篇文章很值得我們深思,我已經轉到我的博客上了,希望與老師們共享。最後一位作報告的是陳紅婷老師的《讓師生在研究中成長》。

以上是我這次學習的收穫與體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將專家的思想、理念慢慢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有新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1v8o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