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到郯城實驗中學去聽課市優質課比賽。我聽了數學課,真的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現就這次學習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收穫

1、出去聽課比自己備課收穫的更多,學到了很多自己沒有備課備的地方。

回顧了每位優秀教師的課堂都各具特色,有的老師幽默、風趣,語言極具感染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有的老師課堂安排合理緊湊,還有的老師課件製作精美彷彿身臨其境。聽了幾位教師的課後,我覺得在教學中他們做到了真實的教學,首先教師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暴露思維的真實,期中有一位老師,在他的教學中沒有一種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維的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即時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樣,讓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跡,很真實。其次,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凸顯個性的真實,

2、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雖然不是每一節課都要設置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情境,而是儘量貼近於生活,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便於思考操作,同時也能在生活中加以應用。特別是像我們學校的學生更要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因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解決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

3、充分發揮好學生的主體地位

能讓聽者有暢所欲言的慾望的課就是一節好課,能夠讓聽者回去就可借鑑操作的也是一節好課,我覺得一節好課並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個亮點,能夠引起大家共鳴,我覺得都是好課,其實那位八年級老師的課並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麼好,而且在我們學校應用起來未必就很實用,但是在他練習的設計中,他採用了層層遞進、小組合作,並讓學生進行質疑,我感到了教學的效果非常好,很好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4、教師素質之高,學生習慣之好。是我們應該學習也是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去做的地方。

二、自我反思

總之,聽了幾天的課,充分認識到了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也認識每一次外出學習對於我都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我有幸參加了XX縣第一期國小數學骨幹教師外出培訓活動,在為期一週緊張有序的聽課、評課和講座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具體來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這是不一樣的培訓

以往的培訓一般時間比較短,最多兩三天;培訓地點基本是固定一個地方;參加的人員也基本是一些名優教師。而現在培訓時間是一週;培訓地點有三處,走的學校有五所;參加的大多是一線教師。

二、這是不一樣的感覺

去了三個地方,走了五所學校,給我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杭州教育給我的感覺是“新”。他們主要“新”在教育理念上,杭州的教育現在推行的是新思維教育。而蘇州的教育則給我“實”的感覺。就是沒有多少花俏的上法,就是實實在在的一些常態課。上海的教育則是“深”的教育。主要“深”在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與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和體驗。

三、這是不一樣的收穫

以往的培訓回來後總是感覺平平,沒多大收穫,但這次培訓我真正體會到了培訓的好處,從而也學到不少。第一是我們教師要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學生,這是《綱要》中提到的。而我們現在更多的關注在一些後進生上,一些優等生卻被忽視了。所以如何在課堂上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而新思維教育培訓中心的姜榮富老師給了我們答案,他説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把前面的基礎知識抓牢,後面的可以開放點,這樣既可以讓一般的學生“吃飽”,又可以讓優秀的學生“吃好”。

另外,xx特級教師還給我們講了如何來降低學生學習新知識時第一時間產生的難度。

第一要採取“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後有發展”的呈現序列,按照“為進而退,退中悟理,執理而進”的思路來設計訓練系列。

第二是我們常態課應該怎麼上,xx的特級教師給我們指明瞭方向。也就是課的導入一定要做到精練簡潔;課的展開一定要突出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思、悟;練習題一定要有所選擇,有針對性。

第三是xx特級教師x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問題教育。他從一個個具體的案例中給我們老師講了如何來設計一堂課的問題框架。他還告訴我們,問題不是老師預設的問題,而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問題教學,可以給學生的思維以動力,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在設計問題框架時,一定要把握好設計問題的空間,不要設計一些沒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要在讀懂教材和讀懂學生的基礎上去設計問題。

學習是短暫的,收穫是豐厚的,我要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今年我出去學習了兩次,一次職業健康業務培訓,一次節能管理與技術培訓,兩個學習時光加起來不到十天,但對於我的啟發很大,受益匪淺,並且使我對有些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對工作中存在的有些問題有了新的思考。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能更好的服務於工作,指導於生活。下方我就這兩次學習的主要資料給各位彙報下。

一、職業健康業務培訓

本次培訓班是由省安監局主辦,學習時光為8月21日至24日,學習資料分四個部分。

1、由省衞生監督所主任醫師申秀芹主講的企業職業健康監管,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

2、由西安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袁永新主講的職業危害因素分類,識別,評價和防治措施,職業病危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3、由兵器工業衞生研究所主任醫師姜相陽主講的企業建設項目職業衞生”三同時”監督管理。

4、由航天總醫院王巖主任醫師主講的職業健康監護知識培訓。這四位老師透過超多的事例給我們講述了我國以及世界職業健康工作狀況,語言通俗易懂,課程資料深入人心,聽後使我對職業健康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我相信這將對我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導好處。

二、節能管理與技術培訓

這是西安石油大學短期教育的一次專業性培訓,由油田公司安質部組織,課程有:

1、化工節能原理和技術。

2、油田管網技術。

3、油田注水系統節能控制技術。

4、生產節能與國家標準;

5、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填報系統。學習時光為一週,資料極其豐富,涵蓋了整個國家節能方面的知識,作為第一次理解節能知識培訓的我,可謂求知若飢,接觸到了很多專業性的節能技術與管理,使我對節能工作有了更高的認識。在世界能源日益減少的形勢下,節能工作勢必更加重要,節約能源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杜絕浪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義務。

透過這兩次有組織有目的的學習,我深感自我潛力不足,在和來自各個單位的同志們交流後,對自我的業務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兩次專業性很強的學習,使我忽然產生這麼一個想法,我開始在懷疑自我,為什麼沒有來學習之前,我自我感覺很好,反而學習之後,吸收了知識,我越覺得自我懂的越少,這就是所謂的”學得越多,不明白的越多”。如果你去系統的學習一門學問,深刻地去鑽研,你就會覺得什麼叫做專業,如果你去深入的接觸一位大師,促膝而談,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淵博。學無止境,我期望透過更多的學習,來填充自我微薄的生命。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8月2日,在聯社張主任的帶領下,我們30餘位基層負責人對平安高精鋁業和藏文化館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參觀考察,透過聽取介紹、參觀廠區、座談交流等形式,使我個人的認識有了較大的提高,開闊了視野,併為市聯社能支持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和文化企業而感到自豪。

在參觀青海平安高精鋁企業時,得知這個企業是年產20萬噸高精鋁板的國內高科技企業,是我省重點發展企業,該企業建設週期長,規模大,員工隊伍全部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大學生,市聯社給該企業發放款4億元支持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會給聯社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藏文化館參觀考察時,切實感受到他們先進的辦館理念、嚴謹的企業管理、執着的研究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市聯社支持青海這樣的特色民族企業,是一種貸款投資方式的一種轉變,也是透過文化企業對自我的一種對外的宣傳,透過對藏文化企業的參觀瞭解,對他們努力打造世界品牌的超前工作思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這次參觀考察的時光雖然較短,但收穫甚大,既加深了我對企業文化和藏文化的認識,也使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有更加明確的思考和指引。

當前,信用社正面臨着農商行改制的關鍵時期,我們大家都應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努力將農商行改制成青海一流的零售型精品銀行,我深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完美。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本次學習,名稱是“xx市教育局‘現代教學創新與實踐’高中英語名教師高級研修班”,市教科所的xxx老師領隊。總共50人蔘加了本次學習班。在簡短的開學典禮上,首先講話的是華東師大教育科學學院的陳曉峯主任,其次是xx市教科所的領隊老師——xx虹老師。

本次學習總共聽了17位教授、博導和教研員的講座報告。每天早上8:30開始上課,11:30下課。下午從兩點開始,到5:30結束。專家們的講座,內容廣泛,有跟英語課改有關的內容,也有跟心理健康、有效教學、教學策略、科研能力等有關的內容。英語教學部分我已經粗略地在英語組的組會上傳達。下面我主要跟大家談一談一些英語教學之外的總體體會。

體會之一:教師要轉變角色,讓自己成為新課程下的反思型教師。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系的呂良環教授認為,在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已經變化。她認為,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應該是:

1、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新課改下的知識傳授者。

2、教師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3、教師成為研究者。

她認為,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角色已有如下變化:

1、知識傳授者依然是新課改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師唯一的或常規的角色。

2、教師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同樣,教師應該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具體表現在:

1、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元認知能力。

3、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許,我們會問,什麼是“元認知能力”?

還有,教師還要成為研究者。也就是説,每一位老師都有能力、並且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提出改進意見。

體會之二:教材要“二次開發”,要基於教材,超越教材。

俞紅珍教授認為,目前教師有兩種教材觀:一種叫“聖經式”的教材觀,另一種叫“材料式”的教材觀。她認為,這兩種教材觀分別代表了傳統教學和新課程教學,其中孰優孰劣是顯而易見的。她認為,“材料式”的教材觀更注重服務意識,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更注重過程導向,更靈活,更有助於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

俞教授認為,通過教材“二次開發”,能達到這樣幾個目的:

1、適應情景,促進教材個性化;

2、彌補教材的內在缺失;

3、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俞教授認為,教師的基本立場有兩點:

1、“基於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珍視教材的價值;從教材出發,瞭解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2、“超越教材”:拓寬教材的外延,凸顯教材的功能。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教學情景具有獨特性和動態性。

新課程倡導教師創造性地和個性化地運用教材,賦予教師“二次開發”的權利,拓展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和空間,也使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師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意味着教師不再是外部課程的被動消費者,而是積極的開發者。它要求教師擺脱對教材的過分依賴和崇拜,積極、自主、合理地選用和開發教學資源,應對教學情景中的種種不確定性。教師不僅要具備課程意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不能僅停留於觀念層面,而且也應該存在於教師的實踐生活。教師通過教材的“二次開發”過程,不斷豐富着自己的課程知識,創造着新的課程經驗,成為自己專業生活的主人。

體會之三:教學設計應以問題為基礎。

華東師大心理學院的龐維國教授認為:教學設計應該以問題為基矗因為基於問題的教學具有這樣的一些特徵,就是: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學習發生在小組中;教師是學習的輔助者或引導者;通過真實的問題,學生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學生還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新信息,又通過分析和解決有代表性的問題獲得學習能力。

龐教授認為,問題的功能設計有大致有五種,分別是:

1、用於引發學習興趣的問題(problem-initiatedlearning);

2、用於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的問題(problem-assistedlearning);

3、用於檢驗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的問題(problem-solvinglearning)

4、引導遷移、應用的問題(task-basedlearning);

5、用於激發生成、創新的問題(problem-baseddiscoverylearning)。

他認為,基於問題的教學過程必須體現出這五個方面的特點:

1)真實的問題情境;

2)學生的自主探究;

3)合作討論;

4)教師點撥;

5)技能的應用。

他認為,基於問題的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產出創造性的思維成果;活躍課堂氣氛。

龐教授認為,目前我們的學生雖然雙基牢固,但探究問題的能力弱,創新思維能力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這跟我們沒有基於問題基礎的教學設計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體會之四:要真正讓家常課“有效”起來。

李政濤教授認為,一定要盡力把我們的課上成家常課。他説:公開課相當於宴會大餐,而家常課則是家常菜,宴會大餐我們偶爾吃一頓還行,吃多了就會生病,還是吃家常菜的好。公開課雖最能錘鍊人,但家常課最養人。家常課是最真實的課,雖有缺撼,但有發展的空間。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在成長,學生也在成長,那麼課堂就有效了。李政濤教授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做到:

(一)抓住一個關鍵字:“實”

李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可供參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實”:紮實、充實、豐實、平實和真實。

1、“紮實”——一堂好課應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對於學生來説,至少要學到東西,再進一步鍛鍊能力,進而發展到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紮實的課,不是圖熱鬧的課。

2、“充實”——一堂好課應是一堂有效率的課。一是看對全班多少學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課,才稱得上是充實的課,有內容的課。

3、“豐實”——一堂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

。即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情實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這樣的課可以稱為豐實的課,內容豐富,多方活躍,給人以啟發。

4、“平實”——一堂好課應該是常態下的課。課堂的價值在於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要淡化公開課,多上研討課,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

5、“真實”——做到了以上幾點,這種課應該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未經過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

(二)理解一個關鍵詞:“有效”

總的來説,要有“三效”。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夠達到教學目標;二是“有效果”,就是學生能夠發展;三是“有效率”,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關係。

具體來説,要有“八效”。

一是“全效”,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明星學生;二是“廣效”,視野要寬廣;三是“遠效”,成效能持續長遠;四是“深效”,深度解讀教材和學生;五是“強效”,關注興趣和需要;六是“準效”,準確解讀教材和學生;七是“速效”,直接對準目標;八是“奇效”,能化腐朽為神奇。每一個“有效”,李教授都舉了很精彩的例子。因時間關係,我只選其中一個例子跟大家分享。李教授引用了一個李鎮西老師曾講過的故事。故事説:年輕的周老師問同學們: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宮殿,是哪四個?學生不知道,有一個學生説故宮,其他都不知道,這時一個男孩子故意裝壞,説還有“子宮”,學生鬨堂大笑,這個男生知道自己闖了禍,很緊張。看周老師怎麼處理--她走到學生面前,摸着他的腦袋説:“你説得對。理由是--因為子宮的確是人類最偉大的宮殿。同學們,周老師,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這偉大的宮殿裏孕育,談到她,不能用輕率的口吻,要充滿對媽媽的尊敬。當然,這節課談的是建築上的宮殿,你的問題,留在生物課上討論。”周老師化解了一觸即發的衝突,而且不經意間給孩子們上了關於生命關於母愛的教育。

(三)思考三個問題: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

至於“教什麼”李教授有“三個原則”:一是,學生已經會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會不懂的;二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能讀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學生就學不會的,或者教了之後會更有進步和發展的;三是,你現在教了,學生也不會也不懂的,不教。

至於“怎麼教”,李教授談到怎樣聽名師的課的問題。他認為,名師就像參天大樹,樹上會開花結果,我們不能但從別人那裏摘來的只摘花摘果,而應該要善於“嫁接”思想的根,否則,到手的花會枯萎,到手的果也很有限。

至於“教到什麼程度”,李教授認為,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四)必須明確“五個點”,就是:知識訓練點,能力培養點,方法習得點,習慣養成點,考試關注點。

“有效”的家常課怎能評判?李教授有三個觀點:

一是看學生,看學生變化了沒有?發展了沒有?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進課堂與走出課堂是否一個樣?三是看有無生長感。要想使教學具有生長感,要找到“三個點”:找到“挑戰點”,給學生一種挑戰;找到突破點,突破難點和障礙點;找到提升點,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提升。“不生長”的課堂是無效的課堂,“被生長”的課堂是僵化的課堂,“自生長”的課堂是綠色的課堂,師生“共生長”的課堂是理想的課堂。

以上是我學習的部分心得體會。在上海18天,我聽了很多專家的講座(展示)。他們淵博的知識,敏鋭的思想,高超的智慧令我感觸很深。在頒發結業證的那一天,我代表我們小組作感言發言,我是這樣説的:十幾天的研修學習,我有三點感觸:一是眼界決定境界,聽報告十多天勝過自己摸索十幾年;二是理念決定信念,要真正課改,必須理念先行;三是態度決定高度,只要肯做、願做、多積累、多總結、多反思,總能找到好辦法。

最後,我想説,生活是給自己看的。精彩也好,平淡也好,所有的路都得自己走。好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更加淡定與從容。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愛自己。借用李政濤教授的話説:愛自己,就要栽培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奮鬥方向,有自己的理想情懷。每一個教育者,都要有理想。我們不能只看眼前,因為眼裏只有眼前,我們就只能擁有眼前,就不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教師應該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這樣的人,他不會逃避現實、不會迴避現實,而是紮根於現實,讓理想變得更實在!這樣的人,從不屈從於現實、從不抱怨現實,而是想方設法讓現實變得更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9d3e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