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Word格式2篇)

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Word格式2篇)

【前言】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共含2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Word格式2篇)

第1篇: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的寫法。

通過學習,我學習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還與學校的教師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收穫頗多,感觸較深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底藴的不足,因此,可以説這次學習來的很及時。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我在這次學習中收穫很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瞭解知識體系因材施教

系統瞭解知識體系主要是指:各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繫,認真探討內在聯繫,要更好地探討教材與教材、章與章、節與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沒有聯繫就沒有數學,縝密的數學體系,有着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內在聯繫:公式、法則的`推導,定理、公理的引入,數與形的結合,立體感的建立等等無一不是普遍聯繫的經典之作。

不同能力的培養往往須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教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梯度”。這種“梯度”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了,兜着走”--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為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肯走”

讓他們在簡單的題目裏,找回自信心,擁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檢查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大小、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備好數學課的前提條件。

二、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其次,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同時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另外注重引導學生自學思考。“自學”,即學生自己看書、理解教材,教師指導學習的方法;找出重點劃下來,發現疑問做標記。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讓學生看書思考,不僅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下一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使學生養成勤思善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注意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進行數學探究並發展思維能力。製造教學疑問,引發學生開展研討和爭論。

三、用數學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學習知識後,不考慮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不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這樣的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適應考試的解題能手。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他們是十分樂意的,這也是我們教學所必須達到的目標。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麼,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學生才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鞏固數學甚至發展數學。數學生活化是教育現代化對數學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掘來源於現代生活實際的內容,將其轉化為數學模型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的意志和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使學生髮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 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才能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第2篇: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

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週末在聽王士祥先生的講座時,我對先生“寫作需要真誠”的講座主題深表贊同。因為近期在批改作文時,除了時不時會出現的語病問題,我發現學生的文章經常會帶給我“為賦新詞強説愁”的感覺,為了寫作文而強湊字數、強行抒發所舉事例根本無法表現出的情感,有時會為很小的一件事而過度抒情,令人哭笑不得。因此我在講作文時特別跟學生強調:語言華麗、引經據典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將自己心中的真情實感寫出來,讓讀者能夠感你所感、歎你所歎,能夠感覺到你寫的東西是真實、真摯的,這正是王教授強調的。

王先生從“寫作為何要真誠”、“寫作怎樣能真誠”、“真誠作品的魅力”三個方面對這一主題進行了説明,其中“寫作怎樣能真誠”這一部分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其中有很多地方是可以運用到日常教學中的。

首先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細心、用心體味生活的習慣和能力。“生活中並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近來學生習作時有一個題目為“寫寫你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普通人”,有的學生愁眉苦臉地來找我:“老師,我身邊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人”,可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夠留心,似乎身邊發生的一切都平淡如白水,沒有任何亮點。我可以做的是在日常教學中做好表率、同時多多提醒,也可以通過適時佈置相關的像日記、週記、隨筆等作業,挑出用心觀察生活的好作品在課堂上分享,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留心自己身邊的人和生活。

其次王士祥先生還強調了“閲讀有利於提高寫作水平”,他還舉了魏書生帶領學生通過閲讀提高寫作水平的事例。“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其中的道理放在寫作中也照樣適用。對於學生的閲讀,要有方法上的指導,這一點可以體現在平時的閲讀課教學中;然而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沒有閲讀量上的積累,學生對的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很難有大的突破。因此我們可以在平時抽出早讀或作文課上的幾分鐘時間,多給學生們分享一些好文章、好作品,同時利用好摘抄作業,可以讓學生在摘抄後面加上自己的評析,日積月累語文素養必然會有提高。

還有讓我非常贊同的一點就是王先生説到的“用真誠改出好文章”。“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平時的作文課,老師們讓學生寫作文、分享好作文的多,而對文章的修改卻少聽到有老師要求。我認為同一個內容的作文課至少要兩次:第一次對將要寫的作文做一個大體思路上的指導,然後讓學生自主寫;而第二次則尤為重要,將學生的作文批改過後,在班裏讀一讀比較好的作品,同時將本次習作中出現的比較大的問題集中提出並講解對應的解決方法,之後就應要求學生依據老師的講解將第一次的習作再認認真真改一遍或重新寫一遍。我嘗試了這樣的方式,學生前後兩次的作品進步還是比較大的,將第二詞的修改做好監督,學生通過修改自己的作品更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相信積累下來會有不錯的成效。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2篇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聽講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jv4o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