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篇1

本人看了《國小數學新課標》之後,感覺它在舊版的課標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原來是一些基礎性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們傳授知識,讓學生們能夠掌握好就可以了,現在並不只是這樣,而是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實際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數學學以致用,而且是快樂地學習數學。我膚淺地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原來國小數學中的“兩基”變成了現在的“四基”。多出的兩個方面是“基礎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在以前要求的僅僅是國小數學基礎性的掌握,而現在卻是把國小數學的要求提高了層次,要求把數學的基本思想也要貫穿於數學教學中,同時要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學習,這樣也就從國小階段開始培養學生們的數學素養,並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確實這樣一種的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數學的環境,對於學生們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了深厚的獨立探究潛在習慣,也體現了新課標在指導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精益求精的態度。

其次,對比新舊課標的基本理念,我發現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思想的培養。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羣體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並不是個別教學法,而是根據班級來衡量,這樣我們就可以讓不同的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另外,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應該把數學上一下數學思想融於學習數學之中,這樣從學生的國小階段就開始瞭解一些經典的數學思想,那麼對於學生今後數學的學習會有莫大的幫助。

再次,新課標中的應用意識,讓我們看到在數學教學應該去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培養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因為大家都知道,不要做書呆子,應該儘可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既可以為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讓自己在知識的掌握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積累知識,那麼對於學生來説,這樣的一種通過在生活中來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是很好的掌握數學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通過實際生活來探索數學的興趣,對於以後的數學學習有着更好地獨立思考素養,更能在將來數學學習和進入社會都有着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學習國小數學新課標的一些淺薄的心得體會,我想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應該把這些體會浸潤其中。當然,無論如何,作為教師要不斷探究數學教學,讓學生在高效學習數學過程中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篇2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愛因斯坦曾經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所以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培養學習興趣的優質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教師共同探求的一個問題。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國小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努力創設有趣的情境,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讓學生產生一種新奇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主動探索的慾望。

第二步:動手操作,發展興趣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兒童的最愛。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説過:教育的成功在於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實踐也證明:通常自己讀過的能記住10%,自己聽過的能記住20%,自己看過的能記住30%,自己説過的能記住70%,而自己做過的能記住90%。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投入學習活動,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三步:成就體驗、保持興趣

每個人都願意聽到別人的讚揚,渴望獲得成功,國小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鼓勵、表揚學生,讓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悦,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對學習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特別是對學困生,老師必須想方設法,使他(她)有成功的可能,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可以是一句讚揚的話,也可以是同學的掌聲或是一朵小紅花,都能讓他(她)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四步:聯繫生活,增添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儘管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也藴藏着豐富的數學知識,但學生往往把學習知識與生活實際相分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多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自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那麼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負擔,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篇3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課程目標的變化,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動手實驗操作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進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因為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數學。

最後,通過對“十大核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解讀,使我進一步瞭解學習了新課標。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通過學習,使我瞭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篇4

學習了新課標,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課標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這次教育課程的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首先,開闊了我的視野。平時在教學第一線,忙於應付上課,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把具體的教學任務完成,而無暇顧及其他。因此,視野相對比較狹窄。其次,進一步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應該承認,對於目前仍然還在盛行的“應試教育”我們可以説是得心應手,對於課標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相應的處理辦法上我們可以説是行家裏手。但正因為如此,我們的頭腦中已經不知不覺套上了舊觀念的枷鎖,而且這種“枷鎖,’制約着我們的教改。最後,豐富了我對全冊課標知識的認識。我已經有了二十幾年的教齡,平時繁忙的教學任務幾乎使我們不可能有上較集中的時間來更新知識,另一方面,我對新課標又有了新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台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另外,在具體內容和表述方式上進行了必要的修改,總體説內容難度降低了。“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善於總結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走近新課標,我已經明顯的感受到了每一個孩子、每一個老師、乃至每一個家長身上所發生的可喜的變化。但我認為還是不夠,真心的希望我們現在的教師能多一點創新,多一點務實,多一點奉獻,多一點眼光,多一點執着,多一點激情,讓教改之路更堅實、更寬闊、更精彩!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篇5

科技發展迅速的新時代,知識發展也日新月異,現階段的人才,必須善於學習、實踐和創造。現代教育觀念強調以學生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僅是學到什麼,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近幾年來,旨在教會學生會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學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門課題,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學習方法比較科學;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也往往是由於學習方法不當。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快速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而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相統一關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如果我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學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時積累的幾點方法羅列如下: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重視對知識的機械性、生硬性記憶,其結果是一方面導致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多説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説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説話是否完整,説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我們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培養知識遷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變換的問題樣式和情境無法被吸納人認知結構或已建構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這個問題,便要求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再處理,再變換或嘗試與另一認知結構對接,形成從不同角度分析、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聽課

不是上幼兒園就開始聽課了嗎?誰不會聽課呢?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用正確的方法聽課,這就導致學習效率差。

首先、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心理上的準備、知識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身體上的準備等;

其次、要專心聽講,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不要只背結論,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於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義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三、學生還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地記好筆記。

第四、要指導學生一定要養成先看書後做作業的良好習慣。現在學生的通病是僅僅把教材當做一個習題簿子,做作業用到它,而後就放置一邊。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要指導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認真地閲讀例題,結合教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之後再去做作業,就會少走彎路,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做到了充分的鞏固、複習。

5、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能有效地使課內所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繫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拓寬思路,激發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增長工作才幹。這也就是常説的:“課內打基礎,課外出人才”。但課外閲讀要有教師的正確指導,才能避免濫讀,費力不討好。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通過教材培訓,我對教學有一些新的感想和收穫,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感想。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就在於為學生提供了富有情趣並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題材,設計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並符合兒童年特徵。這些內容;藴涵着許多奇妙的知識,首先採用適當的呈現手段。輔之言語引導,激發學生所學知識的強烈興趣,例如教學“打規律”時,教材提供了一幅小朋友舉行聯歡會的主題圖,我引導説:小朋友"六.一"就要到來,你會怎樣度過呢?想知道我們學校一年級小朋友上怎樣過的嗎?學生一下子激動起來,興致高昂地進入了新內容的學習.

二、留給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創新、發現。

新教材倡導的解題策略的多樣化,答案不唯一性,就是要促使學生儘快形成探究式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探究、發現從而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教學“兩位數豎式加減法”時,我為學生提供學生材料,確定例題——給出學習建議——小組活動、試着算一算——動用所提供的學具方法——組際交流——全班交流。採用分層教學、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學生在小組中合作,研究,探究出多種解答方法,培養了學生善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奧祕。

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地一些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學習“再創造”的實踐活動,放手讓學生實踐體驗直接經驗,例如,教學動手做一做”時,在實踐中發覺,不管學生的疑問就迎刃而解。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我不管是從教材的把握,還是從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等方面都有提高,收穫很大。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着手培養學生興趣,充分利用好文本,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的興趣作為主體,創造性的研究教材,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教材教學中還存在着不到位之處,但我還將在實踐中邊摸索,邊反思,邊改進,新教材給我們的是高密度,高強度的壓力,是全新的嘗試,同時也增加了我們學習業務的機會,我將和學生一道伴隨着課改成長。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1、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説:“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課改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所以我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3、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課程對國小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總之,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出發點應該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而去教學,真正做到知識與育人相結合,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通過參加《國小數學新課標》學習,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國小數學的“兩基變四基,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 “國小數學新課標(一至六年級)”的部分內容。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感受到新課程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對於教材的改革也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它不僅讓我們對學生的基礎性學習、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抓好加強外,最終讓學生享受學習,自主性終身學習。

“兩基”變“四基”,“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利用圖文並茂,詳實例子説明,案例分析的方式,幫助我們瞭解和記下了,“四基”就是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十個核心詞”就是數感、符號意識、空間概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專家們對新課標的進一步解釋,是我們瞭解到新舊教材的產生對比,新課標完成實施一輪改革的總結情況,以及新一輪的新課標教學理念。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因此,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以下的認識: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

二、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 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三、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説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篇6

學習了半個多月,聆聽了各位專家們“面對面”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各方面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提高。聽了專家和一線教師的視角對“如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行了深入的專題,從“應用意識”在《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具體描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具體做法、培養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等三個方面他們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讓理論聯繫實際,真正讓孩子明白其實要學好數學並不難,數學的應用隨處可見,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我們每時每刻都跟它打交道、交朋友。從心裏上讓孩子真正放下數學不好學、難學的思想負擔。《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作為教師,我們要着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培養學生從周圍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數學課的樂趣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篇7

通過對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20xx版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感觸最深的是2011版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突出特點就是將“雙基”修改為“四基”,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篇8

最近,我再認真的學習了20xx版新課標,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

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説過:數學教師要帶着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因此,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並且,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也應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同時,我覺得,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國小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學習新課標之後,我更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教學時間中發現,國小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相比其他文字課還是受歡迎的,但遠遠沒達到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少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克服困難的意志不堅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不夠;不在意去了解數學的價值,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不會主動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勇於質疑的習慣,實事求是的態度還有待培養。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我會更加有意思的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好習慣,並多查閲資料,把數學知識中藴含的數學文化滲透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數學修養。

總之,作為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還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在日常教學中,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新課改中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mw8m5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