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2020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2020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2020由本站會員“周梅凌盛”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2020

只要各族人民在民族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我們就一定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共同閲讀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2020,請您閲讀!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1

“栽秧割麥兩頭忙,芒種掌燈夜插秧”,芒種的到來,預示着農民要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所以“芒種”又稱“忙種”。作為一名工作於西南邊陲、高原西藏的基層黨員幹部也是如此,值此時節,一方面要忙着收穫,收穫辛勤“耕耘”帶來的喜悦;另一方面要忙着“播種”,腳踏實地再次種下“愛國敬業、民族團結、艱苦奮鬥”的“種子”。

種下“愛國敬業”的種子,爭當像“胡楊樹”那樣保家衞國的邊疆衞士。成年的胡楊樹,其縱向根系可達10米,橫向的根系長度更是可以達到驚人的100米。其根鬚透過乾燥且厚的沙石層,牢牢紮根在熱土層上,那片熱土上有它賴以生存的水分、養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在西藏,我們要播下胡楊樹一樣為祖國守衞邊疆的“種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熱土層”,從中汲取我們所需的“水分”“養分”。人民羣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們黨來自羣眾,要始終把各族人民當成我們汲取力量的“熱土層”,將自己的“根鬚”深深紮在人民羣眾這片熱土地上。往“深”裏扎,扎到最基層,多走泥土路,廣聞鄉土情;往“實”裏扎,融入各族羣眾中,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困。一棵胡楊樹能牢固一畝沙地,成片的胡楊林,則能擋住狂風飛沙。在西藏,我們首先要發揮自身這個“點”,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敬業工作,服務一方百姓,守護一方土地。其次,要有“聚木成林”的思想,把自己這個“點”融入到“胡楊林”這個面中,通過集體的巨大作用,構建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沙林”,守護好邊疆國土。同時與各族人民一道努力發展經濟,實現把“雪域”變“綠洲”的理想。

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收穫像“石榴籽”那樣緊緊相擁的民族感情。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衞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偉大的祖國,是中華兒女共有的錦繡河山;民族復興的夢想,是56個民族共同的奮鬥追求。在70年前,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締造了新中國;70年來,民族團結就像陽光,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西藏位於祖國西南邊陲,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長期以來,漢、藏、回、門巴、珞巴等各民族同甘共苦、休慼與共,共同開發和建設西藏,建立了深厚友誼。作為工作於這片熱土的黨員幹部,心中要始終種好、種實“民族團結”這粒“種子”,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民族團結。獨木難成林,百川匯大海,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羣策羣力,共築鋼鐵長城,守護好祖國邊疆,讓外部滲透勢力無處遁形,讓黨和國家以及全國各族人民放心;要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同行復興路,為西藏的和諧穩定、繁榮富強添一塊磚、加一片瓦,盡一份心、添一股力。

種下“艱苦奮鬥”的種子,錘鍊像“格桑花”那樣高原綻放的奮鬥精神。格桑花是一種生長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細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風的樣子,可風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葉愈翠;太陽愈曝曬,它開得愈燦爛。在藏族同胞眼裏,格桑花是生命力最頑強的一種花。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在藏工作要面對“海拔關”“氣候關”“語言關”的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這幾關關關艱險、關關難過。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高原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在西藏這片熱土上,我們要種下格桑花一樣艱苦奮鬥的“種子”,不怕冰封雪飄、不怕風吹日曬、不怕高原缺氧,發揮自身優勢,用寶貴的精神迎戰各種艱難險阻,始終秉持“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綻放在西藏的山山水水,用自己的艱苦奮鬥把西藏點綴得更加穩定、更加和諧、更加繁榮。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2

近日,網絡一則名為《看見》的演講引起眾多網友共鳴。視頻中“奧利給”大叔黃春生作為演講人,帶我們走進普通人蔘差百態的生活,鼓勵大家要熱愛生活,對生活要有態度,不要帶着傲慢與偏見看待世界。

今年是脱貧攻堅收官之年,綜觀這段彪炳史冊的成就,能夠發現作為脱貧路上普通人的扶貧幹部,時刻閃耀着視頻中平凡英雄的光芒。正如視頻中所講:“技術的進步,給更多人提供了看見的可能。”扶貧幹部用他們的“技術”,讓世界看見了從未有過的脱貧奇蹟。所以,觀扶貧幹部,便知脱貧百態。

從“黝黑皮膚”看見脱貧艱辛。脱貧攻堅有多辛苦?單從廣大扶貧一線幹部的皮膚顏色就能知曉其中不易。在2019年獲得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的陝西省青銅關鎮豐收村黨支部書記吳相琴、貴州省濛江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湖北省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程桔等扶貧一線幹部身上能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陽光在皮膚上留下了黝黑“烙印”。畢竟唯有經歷過日曬雨淋,扛過風吹雨打,不斷穿梭田間地頭,才會擁有同貧困羣眾一樣的膚色,才能深知貧困給羣眾生活帶來多大影響,才能領會脱貧攻堅的偉大與重要。事實證明,脱貧攻堅不是“過家家”,而是充滿萬千險阻,但這沒有讓扶貧幹部放慢腳步,他們選擇逆流而上,攻克了脱貧攻堅裏一個又一個的婁山關、臘子口。

從“狗都不咬”看見脱貧付出。今年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始前舉行首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中,四川涼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達久木甲這樣形容扶貧幹部:“天天走村入户,狗見了都不咬”。的確,當今絕大部分的扶貧幹部為了脱貧勝利,不畏艱險、不懼挑戰、不言放棄,化作脱貧領路人,全身心投入到脱貧事業。為此,他們有的人身材變瘦了、皮膚曬黑了,有的人長期超負荷運轉,有的人沒時間照顧家庭孩子,有的人身體透支亮紅燈,有的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正是這樣的付出,才能與貧困羣眾打成一片,使其真心認可扶貧幹部,從而實現願意脱貧、主動脱貧、搶先脱貧的轉變。這樣看來,狗見了都不咬是對幹部付出最好的“肯定”之一。

從“一跨千年”看見脱貧幸福。今年,毛南族實現了整族脱貧,寫信與習近平總書記分享脱貧喜悦。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鄉親們把脱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同時,四川涼山的懸崖村也搬家了,意味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向脱貧又邁出了堅實一步。雲南雲山村在有着“農民院士”稱號的朱有勇帶領下,2019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09%,今年朱院士當起了網絡主播,直播1小時賣完25噸土豆……這些脱貧成就讓無數貧困家庭為之幸福,實現“一步跨千年”。九層之台,終始於壘土。看見每一段脱貧故事,其背後既是貧困羣眾告別貧困,踏入小康大門的的奮鬥史,也是扶貧幹部這羣“挑山工”們默默耕耘的結果,而這一切的成果更是屬於扶貧幹部與貧困羣眾兩者共有的幸福之景。

扶貧幹部的“參差百態”,就是貧困羣眾的脱貧的幸福之源。讀懂了扶貧幹部,也就讀懂了脱貧攻堅的點點滴滴,更會對打贏脱貧攻堅戰充滿必勝決心。現在,全面脱貧的日子已日趨臨近,看見扶貧幹部,關心愛護扶貧幹部,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就是繼續書寫好這段史詩最好的”筆墨“。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3

今年是脱貧攻堅戰全面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幹部要以臨戰的狀態、決戰的姿態、決勝的心態,狠抓各項工作落實。近日,一幅“五級書記”同框的照片在刷屏的同時,也更刷新了這項“一把手工程”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想起之前有幸在一次培訓中聆聽了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黨支部書記彭興利的工作自述,更倍感基層力量在這場脱貧攻堅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稱號:草帽書記、牛書記

社會主義新農村下的新時代村書記該是什麼樣的?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到過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參加過國宴的人該是什麼樣的?當人們稱呼他為“草帽書記”“牛書記”,他的“本色”又是什麼樣的?在一次培訓中,我有幸見到了這位傳奇人物,從他的身上去尋找答案。

一頂草帽,一身染了草漬的舊衣服,一雙不怕踩泥蹚水的鞋子,彭書記的打扮與普通村民別無兩樣,我詫異,後而反思自己,基層幹部不應該都是這樣的嗎?想起剛入職,我以為政府機關應該着裝周正,但來後發現即使是領導也很少西裝革履。某天我穿着高跟鞋來上班,書記一句話“走,下村”,一下午下來我的腳就吃不消,從此高跟鞋全都束之高閣。“咱就是個農民,下地幹活兒,穿成這樣方便,而且打扮得再好也不如村子裏乾淨整潔來得重要。”彭書記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忙碌在田間地頭、大街小巷。我想,無論他的稱號是“草帽書記”也好、“牛書記”也罷,始終保持為民服務的態度,將是他永不會變的本色。

“天下雌雄未定,公孫(述)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古有求賢若渴者胸懷天下,不拘小節、不修邊幅;現有基層黨員幹部心裝百姓,紮根基層、深入羣眾。

措施:探路、拆房、讓客

18歲當副隊長,21歲任村主任,28歲書記主任一肩挑的彭興利,雖初出茅廬,但在帶領鄉親們致富這條“摸着石頭過河”的道路上卻孜孜不倦、想法頗多。從玉米制種到集中養殖區,再到現在依託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生態旅遊,《中國養牛大縣蒙城》與其説是彭書記的“靈感繆斯”,倒不如説是他賦予了其全新的“致富寶典”,翻爛了的每一頁都濃縮着他的思考與心路歷程。

接觸“12345”工作以來,我深知“觸動奶酪”的拆遷工作“難於上青天”,而中榆樹店全村89套院子,彭書記只用了兩個月全部簽訂拆遷協議,又用了不到八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村120户標準化農村新居建設工程,並扶持45户村民從事了民俗旅遊接待。

“矢志為民謀利”的探路、“困難面前敢於上”的拆房、“利益面前甘於讓”的讓客,不僅一次次讓村民在質疑變稱讚的態度轉變裏與這位“探路人”“相識”,更是讓聽到故事的“你我他”在一次次的驚訝和感動中與他“相識”。從“相見”到“相識”,這條路,他走了24年。

三寶:草帽、手機、“大奔”

草帽書記有三寶,草帽、手機和“大奔”。草帽是最普通的編織帽,手機是最古老的老人機,而大奔則是一輛四輪農用車。儘管中榆樹店已經成為全鄉最富的村,但彭書記仍然用其樸實無華的“三寶”滋養着“北極鄉”的繁榮發展。

談起三十年不變的承諾,彭興利説:“既然大家選我當書記,就得對得起大夥兒的信任。”“堅守大山深處”,無愧於生養他的家鄉土地,無愧於家鄉人民對他的支持,無愧於中榆樹店村黨支部書記這個沉甸甸的名字,更無愧於全國身邊好人這個無上光榮的稱號。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這批“選調生”的“後浪”們,深入基層、紮根基層,基層哺育着我們,我們也滋養着基層。只有像“草帽書記”這樣手擒“三寶”,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才能打贏這場脱貧攻堅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僅是當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史的鮮明主題,更是當代青年人的鮮明主題,持之以恆、善作善成,唯有拿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捨我其誰的責任感,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踏實實、穩紮穩打,才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4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70年前,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締造了新中國。70年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鉅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取得顯著成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要繼續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起來,以各民族羣眾為主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不是一個民族、多個民族或是人數多的民族的,而是包括56個民族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沒有民族團結,中華民族就沒有實現偉大復興的可能,只有搞好民族團結,各民族才有凝聚力,才能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向前發展,從而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和夢想。各級黨組織要凝心聚力提振民族團結進步的信心,用實際行動做好“民族團結一家親”工作,不斷增進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民族團結是最大的羣眾工作,廣大黨員幹部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不斷提高對新時期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性認識,不斷創新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徑。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以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全力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幫助民族地區徹底告別一窮二白的面貌,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民族團結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就民族團結進步的堅強堡壘。引領各族人民在緊緊凝聚、同心同德、羣策羣力、攜手並肩、團結奮鬥中,高舉民族大團結的偉大旗幟,從而克服前行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挑戰,煥發出無比磅礴的偉大力量,迎來燦爛寬廣的光明前景。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5

近日,西藏昌都市藏醫院外科在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及本院消化科、內鏡室、麻醉科、手術室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該院建院歷史上的第一例直腸癌Miles根治術。在全國人大代表、昌都市藏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澤仁永宗看來,這得益於“組團式”醫療人才援藏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的好政策。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在治病救人、送醫送藥、結對認親中,架起了民族交流交融的橋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和繁榮的內在動力。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於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有利於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更有利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要突出包容性,深培民族交融之壤。像種子離不開土壤一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民族交融也離不開文化的滋養。我們知道,純粹的、單一的民族文化是不存在的,各民族文化都是在互相學習、彼此吸收中形成的,我們中華文化更是中華民族以兼容幷包、海納百川的胸懷,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鑑中形成的。所以,我們在推動思想文化交融中,一定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突出包容性,一視同仁、拒絕偏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既深刻認識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又強調其共同性,找到思想文化的共同性因素,讓交往交流交融越來越順暢,達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文化格局,不斷提升各民族羣眾對中華文化的整體認同。

要突出互補性,厚植民族交融之樹。種子要成長為參天大樹,必須不斷吸收滿足自身成長所需的養分,民族交融也一樣。滿足自身生存、發展的強烈願望會驅使民族間開展廣泛深入的經濟交往,進而走向經濟發展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講,我國各民族發展的歷史也是經濟交往、融合的歷史。我國各民族居住的自然環境差異較大,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適應各自自然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差異性和互補性,使我國各族人民經濟交往密切。事實證明,各民族在經濟上互補、技術上互幫、困難時互援,早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所以,新時代各民族在經濟交往中一定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北方與南方、內地與邊疆、農業與牧業等各方面頻繁、密切交流,相互合作、互通有無,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要突出互動性,綻放民族交融之花。民族交融之花需要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澆灌,在交流互動中綻放。推動民族之間的頻繁互動,進一步消除社會結構分割,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型社會結構是促進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徑。從宏觀上看,我國各民族分佈的基本格局已經呈現出高度的互嵌結構,但從微觀上看,仍然有一些少數民族羣體受地理、族際通婚、語言文字、教育水平、職業分佈、社會流動性等因素影響,與其他民族存在一些隔閡。因此,新時代做好民族工作,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力推動社會結構交融。要強化各民族羣眾法律意識,將民族團結建立在牢固法治基礎上,要加快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減少民、漢學校分立的辦學模式,要着力提高少數民族羣眾的生產技能,讓少數民族成員積極參與到各個行業、各個層次的工作中。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的歷史。只要各族人民在民族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我們就一定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zv5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