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家閲讀心得600字

家閲讀心得600字

家閲讀心得600字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的里程碑。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家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閲。

家的讀書心得1

記得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約裏一條也是永遠都會存在的那一條無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條款。”我一直不相信這句話,甚至是不同意的。我始終堅信着:生活是可以靠人來改變的,人是可以做生活的主人的,因為“人定勝天。”

《家》這本小説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的描述了高公關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作者寫作這篇小説,一是表達了對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來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另一個是為青年一代呼籲,“要為過去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由於歲對舊制度的深惡痛絕,對廣大青年的誠摯熱愛。

作者通過《家》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抨擊,生動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並通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裏放射出的一線光明,使《家》充滿了信心,希望和力量。作者説過:“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在創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達了這種不屈於命運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創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挑戰,處處有激流,也許有人説:“我們應該隨遇而安。”這不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平靜安穩。但我想問:“我們為什麼要有生命?”“我們生活來做什麼?”難道就是隨波逐流,隨遇而安嗎?羅曼羅蘭説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來征服它。”我認為他説的不錯。生活的激流永遠動盪着,並不曾有一個時間停止過,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發射出種種的水花,這裏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生活中,我們應時刻懷有一顆戰鬥之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即使不知道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什麼,但自信,充滿戰鬥力是我們應時刻保持的態度,並且在戰鬥的過程中吸取一些教訓,總結一些經驗,為下一站的到來做準備。即使面對挫折,也應該越挫越勇,甚至要感謝失敗,是它們,讓我們成熟與成長。

山中的激流不會因為一瞬間的阻礙而停止動盪,它們會竭盡全力創造出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那面對生活的激流,我們又該如何呢?難道是將自己與世隔絕,任激流在周圍澎湃嗎?任生活所左右嗎?有人説過,路本沒有,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路是人走出來的,那生活不也是嗎?面對生活,我們應將自己放在主動的位置,去征服生活,在時光的磨礪中學會生存。

家的讀書心得2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後閒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説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_剛烈丫頭鳴鳳,温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着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着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着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的海流去。

家的讀書心得3

家是什麼?家是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裏的那輪明月;家是馬致遠《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裏的九曲迴腸;家是張繼《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裏的那夜半鐘聲。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也是親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説《家》中,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只是為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説對方的閒話。

再看看今天,家家户户和和睦睦,極少存在家庭的明爭暗鬥,都是民主制度,家和萬事興,有什麼事情説出來和家人合夥商量解決。

“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後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在的思想是開放的,並不侷限於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為開放,變傳統為創新,變專制為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那樣創新,沒有民主。但現在有了,還有了互聯網,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瞭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着。我們可以向《家》裏面的“覺民”學習,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為借鑑,不要一味的盲目順從。

《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族的分離,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而今天我們的家,家裏面我們成為了中心,父母長輩為我們而日夜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為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的條件”。事事要父母徵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並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應該滿足,應該回報他們。看了《家》以後,我們為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並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為我們的付出呢?

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飢餓……儘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家的讀書心得4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歡迎的一部。《家》是描寫“五四運動”之後,成都地區一個封建大家庭從繁榮走向奔潰的故事。故事情節集中發生在1920年冬天至1921年秋天這段時間裏,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罪惡,撕開了封建大家庭裏被温情、親情所掩蓋的勾心鬥角與自私,暴露了“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無恥。同時,也描寫了一批青年在新思潮的召喚下艱難的走向新的時代。《家》的主要人物有覺新、覺明、覺慧、琴、鳴鳳,巴金筆下的這羣年輕人擁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因而也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軌道。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在虛無的世界裏主宰着一大羣人的命運。覺新向舊勢力屈服,成為了他曾經所憎惡的人;覺明和琴在新思潮的召喚下勇敢但艱難的遠離家鄉,失去了父母和親人的支持,包括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巴金言:在寫《家》中的那羣年輕人時,他彷彿和他們一起在魔爪下,和他們一起享受生命的歡愉,也陪着他們哀哭。《家》是巴金自我掘開思想墳墓裏他曾經目睹的、耳聞的真實的存在。

巴金向那“垂死的制度”喊出他的控訴的時候,也深深的震撼着許多讀者,那一羣在陰影下生活的少年在心理上、身體上都備受折磨。從這一部小説看出,堅定的信念和新的思潮對一代人的改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家的讀書心得5

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後,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説我還是很欣賞他的。

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着覺民、覺慧兩兄弟怎麼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標籤: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1374r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