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多篇新版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多篇新版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多篇新版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10篇最新範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1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領導幹部的家風連着黨風政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基點。“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良好的家風是整個社會風清氣正的基礎。

家風也叫門風,是調整維繫家庭成員之間情感關係和利益關係的道德行為規範。良好的家風是社會美德的一種表現形式。家風的形成主要依託家教,也就是通過家庭里長輩們的言傳身教,對晚輩們產生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從而把道德規範、原則傳遞給家庭成員,使家庭成員的行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説是一個社會最基礎、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國傳統社會高度重視家風家教,“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的故事廣為流傳,《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温公家訓》《袁氏世範》等備受推崇。可以説,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風家教中有着充分體現。

中國傳統社會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説,中國傳統家風家教的理念並不僅限於個體人格的養成,更為重要的旨趣在於治國平天下。儒家認為,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齊家,而修身齊家的起點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因而,中國傳統社會的家風與中國傳統文化是同生共體的,與政治文化是休慼相關的。許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風家教中對個人美德的讚譽,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倡導,通過各種制度化、規範化的教育,逐漸演化而成的。它們潤物無聲地內化為人們的集體意識,成為人們普遍追求的社會政治理念,構成中國獨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教育資源。

這也使中國傳統社會家風培育的影響遠遠超出家庭範圍。對個人而言,良好家風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會所接納的意義;對家族而言,良好家風家教具有蔭澤後代、光宗耀祖的意義;對社會而言,良好家風家教具有使社會和諧穩定、有序發展的作用;對國家而言,良好家風家教具有禮治天下、約束為政者行為的功能。中國傳統家風家教對於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2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説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麼?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麼?答:温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裏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説,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説,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裏,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後,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説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説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説,要麼只説好。但是,有實在人説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説,説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説。娶媳婦看丈母孃,説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説,有人説,娃娃我不瞭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3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從古至今,《誡子書》、《勉諭兒輩》、《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説,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作為一個尋常百姓家,我的家風就是“踏實做事、真誠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損他人的事。即:做好事,當好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響大家。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4

谷文昌同志離開我們已經34年了,在他留下的豐富的精神財富中,家風更是我們全面治黨的傳家寶。回首谷文昌的一生,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決不允許自己的家屬搞特殊:一是“特殊照顧”,如女兒結婚,要求他批木材做傢俱,他不批,因為這是搞“特殊”;二是“特別嚴格”,就是一般羣眾可以做的事,領導幹部子女不能幹。如1962年的東山大學聯考落榜生,絕大部分都安排了工作,而谷文昌的女兒卻被安排為臨時工。在東山擔任領導職務14年,當他告別這片為之奮鬥多年的熱土時,帶走的卻僅僅是一隻裝書用的舊皮箱,一個放衣服的包袋,一把修剪林木的小斧頭,兩壇自己醃製的鹹菜……

谷文昌家風既是谷文昌對親屬的具體要求,也是嚴格自律的真實寫照,更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谷文昌家風內涵豐富,特色鮮明,事例生動,集中體現了那一代共產黨員艱苦樸素、清白為官、為民奉獻的優良作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從嚴治黨,應繼承和發揚好這種優良作風,讓簡樸本分的“谷文昌家風”引領社會風尚。

“欲治國者,先齊其家”,家風作為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潛在無形的綜合力量,是社會風氣的涓涓細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在每個家庭中的傳承。中國歷史上,許多有為之士都把修身、齊家與治國聯繫起來,認為要治國就必須修身齊家。“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留錢財給子孫,不如留下智慧與德行。谷家“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的家風,是谷文昌言傳身教的結果。今天,對我們黨的`領導幹部來説,如何教育好家屬子女,樹立良好的家風,自己必須率先垂範,做出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大力倡導家風建設的今天,我們要以谷文昌家風為標杆,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風美德,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昇華。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5

什麼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對修養、氣質、智慧、人品的傳承,家風是由父母家族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家風一旦形成就能不斷繼承和發展,使整個家族有了一種靈魂和底藴,家風傳承越久家族底藴越深厚。

首先是修養,一個好的家風會讓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前幾天在公交站台有一幕很讓我感動,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着她幾歲的小女兒在公交站台等車,小女孩手裏吃着零食,然後隨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媽媽望着她對她説“媽媽在家裏怎麼教你的?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趕快撿起來丟旁邊的垃圾桶裏”小女孩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裏。年輕媽媽的教育讓小女孩知道了亂丟垃圾是不對的,這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小女孩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必然會成為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

説到氣質大家腦海裏肯定出現了大家閨秀,紳士風度這樣的詞語,對,就是這樣的,良好的家風會有一種良好的氛圍,在這種有氣質的家庭的家風中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小時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説髒話,見了長輩要行禮打招呼,走路要目視前方腰板挺直等等。這也是培養一個人的氣質的一種表現。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剷平。智叟認為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説: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而山不會加高,為什麼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動,便派誇娥氏二子把山揹走。有人會想我們是在談家風,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已,其實不然,愚公為什麼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那是因為愚公的家風,愚公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辦到搬走兩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的大智慧留給了後人,後人一代一代傳承這樣的家風,相信一定會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個家族的家風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誠信,正直,勇敢,真誠,坦蕩,寬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覺自醒等等。

社會是由家族組成的,好的家風會形成好的社會風氣,一個民族的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好的家風的傳承,讓我們把好的家風傳承起來為社會的繁榮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6

一個優秀的人,在家裏,一定是有好的家風家訓。

在我們家裏,也有很多的好的家風家訓。例如:第一條,誠實。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記得上四年級,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中彩那天》,父親替庫伯叔叔抽中了大獎,但是,父親還是還給了庫伯叔叔,頓時,我覺得,誠實比金錢更重要。

所以,我爭取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第二條,勤儉節約。説到勤儉節約,我想到了一首詩,《憫農》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讓我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我們要勤儉節約,不要浪費糧食。

第三條,多讀書,讀好書。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在生活中,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要像《竊讀記》裏面的作者一樣,多讀書。那時候,她們想看,家長還不讓看。而現在,家長逼着我們讀,我們還不讀。要記住,食物是物質上的需要,而書,是精神上的食糧!

第四條,愛心。只要還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沒有權利袖手旁觀。――――羅曼羅蘭

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掙錢,沒法拿自己的'錢捐給山區兒童。但是,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獻出我們的愛心。比如:坐公交車的時候,如果有爺爺奶奶們上車,我們就要讓出座位,説:“爺爺(奶奶)請你們坐吧!”

最後,我覺得,好的家風家訓每個人都要嚴格的遵守,我們國小生也要自己遵守好的行為規範,講規矩,要正義。這樣,對我們的成長非常有益。虎山國小五年級三班李丹妮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説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説,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説,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説,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説,孝敬無底線,就是説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優秀習作 家風是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家規是家庭的規矩。

多讀書,好學習,敬老愛幼是我家的家風。從我記事起,不管是在姥姥家還是在我家,我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書籍擺在大書櫃裏。姥爺是個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大學生,他酷愛讀書,姥姥説他從年輕時每個月都要買書,讀書後要還做筆記,寫心得。多讀書才會有知識,有了知識才會有眼界。姥爺姥姥頂住當時女孩子不用念那麼多書的壓力,省吃儉用,把他們三個女孩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現在媽媽和我的兩個姨過得很好,真的感謝姥姥姥爺啊!媽媽愛讀書的好習慣又傳給了我,以至於我很早就開始看書,一年級就可以流暢地看報紙了。現在姥爺姥姥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顧。媽媽她們姐妹三個都在暗暗較着勁對父母盡孝,時時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一有時間就帶着我回家看望姥姥姥爺,陪姥姥姥爺説説話,做做事。

守時誠信,互相尊重是我家的家規。在這條家規的規範下,我上學沒有遲到過一次,做事很有誠信,得到了老師與同學的好評,在班裏有很好的口碑。在我家,爸爸媽媽很尊重我,把我這個小孩子的地位

提高了不少,家裏的事情我也可以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這讓我自豪不已。這也讓我學會了尊重別人,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7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風來照亮指引,家風的內涵很豐富,但這三點不可少。

第一個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顆關懷體恤之心,才會愛這個世界,愛周圍的人,愛所有的生命。一個人活在世上,不過是向人世借幾十年光陰而已,要在有限的時光裏成己達人,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説是我家的第一個家風。爺爺奶奶就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曾這樣諄諄告誡子女:“做人千萬不要去做惡事,作惡多端,會有報應。”這樣的家風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在哪裏無論和誰打交道,我都與人為善,不做違背良心之事。

第二個是“勤儉”。

父親教育我,端正勤儉,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為息患挫志,自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儻來一金,居家無浪費一金。”“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不能投機取巧、不勞而獲,鋪張浪費。父親在當地農行工作,勤勤懇懇幹了一輩子,不貪不佔,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為了養育我們6個孩子,母親起早貪黑幹着生產隊裏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個是“學習”。

學習無止境,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他人學習,不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父親常對我們兄弟姐妹説:“知識從哪裏來,就是從學習中來。”父親只讀了兩年私塾,後來他能夠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為刻苦學習,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現在老父已經80多歲了,還天天堅持讀書看報,可以説“活到老,學到老”。

心靈的家風也是生命的家風,心靈的家風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長,生活的道路越平坦。為此,我要不斷為家風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傳,千萬不能讓它們熄滅了。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8

中國古代有許多名門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規家訓,其後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會相對遵紀守法,這其中家風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為這些族人從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風對他們有着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同時,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家規家訓對他們有着強烈的道德約束力。今日,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加強黨員幹部家風作風建設,這些傳統資源無疑都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生的光陰若白駒過隙,然而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如鎏金石刻般,雖經時光河流千百年的沖刷,不但沒有流逝,反而越發彌足珍貴。這其中,就有那些充滿温情和智慧的家風故事,其所藴含的傳統與美德,融入語言,匯入血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核。今日看來,這些優秀傳統家風依然可以為黨的建設和國家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父子相傳,精神相繼。父母是子女言傳身教最好的典範,為人父母樹立道德上的典範,養成良好的家風,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親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紀曉嵐稱頌為“行求無愧於聖賢,學求有濟於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時,對子女教育亦非常嚴苛。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其子女也得以傳承父輩精神,為後人所稱道。

彭玉麟戎馬一生,充滿傳奇,他為清朝中興立下汗馬功勞。然而,他一生曾六辭顯官:他曾因習於軍營而疏於民政,請辭安徽巡撫;以不懂漕政、性情褊急、見識迂愚為由,請辭督掌八省的漕運總督這一“天下第一肥缺”;曾在四年間連續四次請辭兵部尚書……危難關頭,彭玉麟總會臨危受命,而後功成身退,從不貪戀權力。

彭玉麟廉潔奉公,雖居高位,卻始終堅持“不要錢”的生活準則。他曾將7年間所得養廉銀二萬一千五百餘兩,分文不取,全數上交國庫充作軍餉。在權貴當道、橫行的清末,彭玉麟成為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的名臣。

不僅嚴以律己,彭玉麟對待子女亦非常嚴苛,從家書中可以看出其良好的治家風範。當得知兒子修葺舊屋花費不少時,彭玉麟“諭子”書中寫道:“以起屋買田,視作仕宦之惡習,己身誓不為之……不料汝奢靡若此。”“今小民廬舍被焚,歸無足蔽風雨者,官員亦多貧乏,兵丁欠缺糧餉……小子狂妄,使予赧愧!”他還曾勸誡兒子“習勤保家聲”:“今後當痛自改悔,鋭志向學,慎勿享餘蔭,以為衣食飽暖無所憂,便學走馬王孫故態,蓋自墮落之不足,而墮落其家風也。”

不僅對子如此,彭玉麟對親屬亦多有要求,他寫信給弟弟告誡其不要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用之則引私人,結朋黨,於國事無補,徒糜國庫……恐其違法,而有私情屈逆吾心,不能正法。”

要想為子孫後代樹立良好家風,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堅守原則。自己作出典範,無論是在多麼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始終保持清廉本色,這才能夠成為後人的榜樣。現在的黨員幹部也要先做到自身過硬,這樣才能正人正己。同時,家風也需要有意識的養成,對子女親屬的不當行為要時常提點,才能及時矯正,築牢思想防線。

家風的力量總能穿越時光,發揮出令人驚歎的道德引導力和約束力。家風家訓家規,或刻於石碑之上,或鐫於牌匾楹聯,或傳唱詩詞之中,其影響力早已超越有形,於無形無聲處指引着子孫後輩向優秀先輩看齊。有些家風已傳承幾百年,如明朝太僕寺卿何以尚所相傳恪守的何氏家訓,500年間不曾斷續,教化早已超出本家族人,對當地整體民風民情亦有着澤潤之效。

何以尚歷任明朝户部主事、南京大理寺丞等,官至太僕寺卿。他一生為官清正忠誠,敢於與當時的權臣嚴嵩的行為做鬥爭。何以尚之所以能夠剛正不阿,與其家族家訓有着密切聯繫。

早在明朝初年,何家就制定了《何氏家訓十二則》,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敬祖、敦族、為善、守成等12個方面,教育子孫忠孝、清廉、正義。何以尚的父親何世錦孝行出名,對子女的教育也很嚴格,他在庭院懸掛“非仁毋為,非義毋行,夙夜匪懈,無忝爾所生”的訓辭匾額,並一再力戒後人“但為天子官,勿為私家官,但為庶民官,勿為子孫官。”

何以尚中舉後,鄉民在村中旌善亭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慶賀儀式。慶祝之時,何以尚建議擬些村規民約,以改變村風,弘揚正氣。於是在其父的主持下,擬定了《鄉約十條》掛於亭中,並更名亭子為“鄉約亭”。歷經460多年,“鄉約亭”一直完整地保留至今。何以尚的一生都在忠誠地踐行着何氏家風,在其告老還鄉時,朝廷封賜璽書稱其“承家節操,澡行詩書;宏猷末試,終養歸休;教子以孝,而作之忠。”

“村中子弟務宜禮教修明而後文人蔚起,人才輩出,簪纓繼美,登科甲之榮。村中子弟務宜讀書積善,正心修身,弘揚文章報國,忠孝傳家風。崇尚節儉以養廉,厚儲資財以育才養賢……”這10條鄉約與何氏家訓一起,成為傳承何氏家風的精神紐帶,從此該鄉中秀才、舉人的,在興業縣居榜首,自明嘉靖至隆慶、萬曆三帝就有12人中舉。縱觀歷朝歷代何氏族人,不論文治武功,始終遵法紀守規矩,為民者鮮有違法犯罪,為官者均清廉正義。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9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父母責無旁貸。近日,聆聽了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賞識教育研究所高級講師李建軍教授關於家庭教育的精彩講演,對我感觸很大,受啟迪,我認為家庭教育孩子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環境上下功夫。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人無完人,孰能無過。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應耐心地給她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我們因不瞭解實情而錯怪孩子時,我們應真誠説一句“請原諒,爸爸媽媽錯怪你了。”並告訴孩們犯錯誤不可怕,關鍵是要知錯就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今天的很多行為,不論是好還是壞,都直接和家長的行為有關。我們應努力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在家裏要熱愛勞動,多學習、孝敬老人,遵守社會公德,團結同事,不隨意發脾氣,不嘲笑挖苦。

二、要在習慣上下功夫。

好奇、好問、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應有意識地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觀光,到大城市體會鄉村與都市的差距,與孩子一起去驚異,去提問,去討論,去共同得出結論。為使孩子養成愛學習、愛提問的習慣,家長應告訴孩子,問題都有答案,有的問題是孩子自己能弄明白的,有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家長應坦然地説:“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等會我們一起去查資料吧。”有些觀察和思考能力的培養遠遠重於答案本身。例如孩子問:“蝌蚪怎麼會長出腿?”“蠶為會麼會長大後不見了?”如果這類問題家長不能回答,就應買回蝌蚪和蠶,讓孩子自己去觀察得出結論。

三、要在賞識上下功夫。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現代家庭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很重,認為“嚴師”出高徒,往往只注意孩子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批評多於表揚。這樣往往會使得其反,使孩子性格孤僻、自卑、缺乏進取和自信心。作為家長,對孩子的賞識至關重要,應是用“放大鏡”多角度去尋覓孩子在各方面的“閃光點”,並加大表揚肯定。在孩子取得成功時應鼓勵,與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遭到挫折時,家長更應給予愛撫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爸爸媽媽相信你做得最好。”

四、要在配合上下功夫。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很重要,密不可分。家長只有和學校老師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上學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與老師一起度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育。作為家長應積極和老師聯繫溝通,參加學校舉辦的“家校聯動周”活動,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其他方面表現,瞭解學校的教學情況。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願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共同探究家庭教育問題,為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為孩子們鋪設一條健康的道路。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10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我個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應做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國小生活正規而有序,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如教育孩子養成早起、早睡,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麼時間觀念就己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就得到了長足發展;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惰,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自己的衣服自己晾曬……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地是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情能力,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增強了很多。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這方面我們要求他做到:教師上課時要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不開小差;養成定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他做作業時我們不在旁邊陪他,監督他,我要他不懂的問題自己查資料,查不到時我們才會提醒他和啟發一下,只在作業難點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養成他獨立思考的自學習習慣。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説明孩子愛動腦子。家長切不可嫌孩子嘴貧,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閲資料。

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溝通時,也應注意時間和環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經常在全家吃飯時,教育孩子、尋問功課等,緊張的氣氛令孩子有時吃不下飯,經常是愁眉苦臉的,我氣上心頭,滿臉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飯菜,誰也吃不下。後來,通過跟其他家長交流,我現在就經常利用晚飯後散步和平時在一起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詢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及時搏捉孩子思想上的細微變化;跟老師進行有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有效結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家長成員間要配合黙契

為教育孩子,作為家長成員之間要配合黙契,形成合力,對孩子的要求、態度、引領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間目標一致,態度不統一,往往會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受到另一方面的干擾,孩子在多重選擇面前就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家長的心血必然付之東流。我和家庭成員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有堅強的意志、樂觀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上是我家庭教育的一點心得休會,當然不同家庭情況,不同的孩子,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相互學習中進步,我們最終的目地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13zyr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