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國小教師教學體會(精選多篇)

國小教師教學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教師教學體會

國小教師教學體會(精選多篇)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説,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説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説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第二篇:國小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考慮了教學的整體性設計與實施

知識是一個整體,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對不時期,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層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綜合性考慮,對教學設計也要有一個整體性思考,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在本課中,有所體現。例如,掌握正確的“坐、立、行”姿勢,坐,立,行是(國小體育水平一)中的體育基礎常識部分,它是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如果從小不注意養成正確的姿勢,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身體的不良姿態,以後再矯正會很困難。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也會給生活,學習帶來許多不便。一年級兒童對坐,立,行並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勢都正確,也不完全瞭解正確的坐,立,行姿勢的要求。因此,沈老師利用隊列練習時間,對學生的這些相關知識進行鞏固性練習強化,他對水平一知識的系統性,做了全面考慮,這也是浙江省國小學科教學建議之一,通過知識與動作的結合練習,使學生建構起比較清晰的知識結構,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實際的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身體姿勢。

2、採用了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策略

師生互動的可行性

低年級小朋友特別依賴教師,在本課中,沈老師抓住了這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他能主動與學生一起玩,一起跳,時常會看到小朋友圍到老師身邊,一起活動,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有了興趣與依靠。例如,在跳躍教學的起初,沈老師在統一了“剪刀”、“石頭”“布”動作後,就提議説:“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玩一玩,好嗎?”此時的學生都很高興的答應了,與老師一起盡情地玩起來。沈老師正是抓住了喜歡與老師一起玩的心理特徵,通過互動使學生都能活動起來,並利用逐步學習的知識與動作進行一定的鍛鍊,達到了讓學生身體活動開的目的和學習的目的。

語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師在給低年級小朋友在上課時,提問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認為,比較直觀

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語言交流能夠更順暢,而且便於為體育教學服務,為學生動作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礎。例如,在 統一“剪刀”、“石頭”“布”時,沈老師問:“小朋友,剪刀怎麼做呀?”“對,這樣做!”學生會後,他做了石頭的動作,接着問:“這是什麼呢?”學生在教師動作提示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回顧起相應的“石頭”名稱。沈老師不忙着做“布”的動作,而是問:“那布是怎麼做的?”因為小朋友有了前兩個動作的積累,因此,稍做思考與對比,能夠想象起“布”的具體動作。再如,在模仿動作做動作階段,沈老師有這樣一段導語:“小朋友,剛才在玩‘剪刀’、‘石頭’、‘布’時,我們是用腳跳的,那麼,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是用腳跳着走路的?”(學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們都説出了好多小動物,你能像它們一樣跳嗎?(行)你們自己先去試試吧!”沈老師通過比較直觀、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中想一想,練一練,玩一玩,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又使學生在學習中探究知識與動作,顯得比較有效。

競賽遊戲的鼓勵性

小朋友都喜歡競賽,沈老師在自由跳躍後面,設計了“跳躍接力”遊戲,通過遊戲來帶動學生的學習,並鞏固“雙腳起跳,雙腳同時落地”的技術動作,學生印象深刻,主動去學習與掌握。沈老師在教學中,不但評定了小組的練習情況,還對學生個體的動作也進行了對比與強調,因此,在聽課過程中,我也聽到有的小朋友在説:“×××,是兩個腳是先後起跳的,這樣犯規……”其實在這樣的比較與相互評價中,學生的動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説明,他們自己有了對動作的區別,體現了教學的價值,對自身動作的正確性也有了新的認識,為以後學習立定跳遠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請一些小朋友示範時,排在後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覺得此時可以讓示範的小朋友換個位置也去做一下,這樣更加體現了人文性,也能夠讓這樣的正確示範更加體現出價值,使全體學生都能夠觀賞到正確動作,為教學目標實現做好鋪墊。再如,在“跳躍呼啦圈接力”中,對不同學生的需要沒有完全考慮周到,連續擺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躍,對於一部分學生是不適宜的,是不是可以適當拉開距離,使這些學生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嘗試“更高”水平的跳躍,這樣也體現了學習的層次性,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實教學。

第三篇:國小體育教師教學體會範文

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文字。讀書心得同學習禮記相近;實踐體會同經驗總結相類。 學習的方法每個人都有,並且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地去考慮和研究它。心得體會這種學習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説也許是優秀的,但沒有被推廣普及的必要。因為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方法的奏效是它與這個人相適應的結果。以下是由

遊戲是國小生喜愛的體育活動,它的內容豐富多樣,形式生動活潑,對於激發學生參與運動,掌握動作技能,增進身心健康和促進社會適應能力,以及開發學生智力,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等都有積極重要的作用。遊戲比賽在國小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格和交際關係,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聯繫。國小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問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羣,或是因為體育成績不理想,而沒有人願意與他們一組。針對這一情況,我就親自上陣,帶領不合羣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羣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羣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遊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本站範文網[]

第四篇:國小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國小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考慮了教學的整體性設計與實施

知識是一個整體,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對不時期,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層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綜合性考慮,對教學設計也要有一個整體性思考,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在本課中,有所體現。例如,掌握正確的“坐、立、行”姿勢,坐,立,行是(國小體育水平一)中的體育基礎常識部分,它是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如果從小不注意養成正確的姿勢,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身體的不良姿態,以後再矯正會很困難。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也會給生活,學習帶來許多不便。一年級兒童對坐,立,行並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勢都正確,也不完全瞭解正確的坐,立,行姿勢的要求。因此,沈老師利用隊列練習時間,對學生的這些相關知識進行鞏固性練習強化,他對水平一知識的系統性,做了全面考慮,這也是浙江省國小學科教學建議之一,通過知識與動作的結合練習,使學生建構起比較清晰的知識結構,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實際的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身體姿勢。

2、採用了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策略

師生互動的可行性

低年級小朋友特別依賴教師,在本課中,沈老師抓住了這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他能主動與學生一起玩,一起跳,時常會看到小朋友圍到老師身邊,一起活動,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有了興趣與依靠。例如,在跳躍教學的起初,沈老師在統一了“剪刀”、“石頭”“布”動作後,就提議説:“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玩一玩,好嗎?”此時的學生都很高興的答應了,與老師一起盡情地玩起來。沈老師正是抓住了喜歡與老師一起玩的心理特徵,通過互動使學生都能活動起來,並利用逐步學習的知識與動作進行一定的鍛鍊,達到了讓學生身體活動開的目的和學習的目的。 語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師在給低年級小朋友在上課時,提問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認為,比較直觀

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語言交流能夠更順暢,而且便於為體育教學服務,為學生動作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礎。例如,在 統一“剪刀”、“石頭”“布”時,沈老師問:“小朋友,剪刀怎麼做呀?”“對,這樣做!”學生會後,他做了石頭的動作,接着問:“這是什麼呢?”學生在教師動作提示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回顧起相應的“石頭”名稱。沈老師不忙着做“布”的動作,而是問:“那布是怎麼做的?”因為小朋友有了前兩個動作的積累,因此,稍做思考與對比,能夠想象起“布”的具體動作。再如,在模仿動作做動作階段,沈老師有這樣一段導語:“小朋友,剛才在玩?剪刀?、?石頭?、?布?時,我們是用腳跳的,那麼,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是用腳跳着走路的?”(學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們都説出了好多小動物,你能像它們一樣跳嗎?(行)你們自己先去試試吧!”沈老師通過比較直觀、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中想一想,練一練,玩一玩,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又使學生在學習中探究知識與動作,顯得比較有效。

競賽遊戲的鼓勵性

小朋友都喜歡競賽,沈老師在自由跳躍後面,設計了“跳躍接力”遊戲,通過遊戲來帶動學生的學習,並鞏固“雙腳起跳,雙腳同時落地”的技術動作,學生印象深刻,主動去學習與掌握。沈老師在教學中,不但評定了小組的練習情況,還對學生個體的動作也進行了對比與強調,因此,在聽課過程中,我也聽到有的小朋友在説:“×××,是兩個腳是先後起跳的,這樣犯規……”其實在這樣的比較與相互評價中,學生的動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説明,他們自己有了對動作的區別,體現了教學的價值,對自身動作的正確性也有了新的認識,為以後學習立定跳遠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請一些小朋友示範時,排在後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覺得此時可以讓示範的小朋友換個位置也去做一下,這樣更加體現了人文性,也能夠讓這樣的正確示範更加體現出價值,使全體學生都能夠觀賞到正確動作,為教學目標實現做好鋪墊。再如,在“跳躍呼啦圈接力”中,對不同學生的需要沒有完全考慮周到,連續擺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躍,對於一部分學生是不適宜的,是不是可以適當拉開距離,使這些學生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嘗試“更高”水平的跳躍,這樣也體現了學習的層次性,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實教學 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説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藴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 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

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上課前的教學準備。備課是上課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蒐集信息、瞭解學生、處理教材、編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處理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閲,以便把課上好。具體策略如下:

一、鑽研教材

第一步:讀課文。達到“三讀”.即把課文讀準、讀熟、讀懂。《語文課程標準》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請幫助宣傳好範文 網)讀課文”列為閲讀教學第一學段目標第二,第二、三、四學段之首.足見其重要。“三讀”,與課標中的“正確、流利、有感情”依次對應.讀懂了才能做到讀得有感情。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

第二步:理解課文。就是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準確、生動就更不要説了。對於作者推敲、錘鍊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佈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包括鑑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三步:認真思考課後習題,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我先讀好。

第四步是查閲資料。一是閲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閲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進行閲讀。

二、處理教材

一篇課文.在內容上,字詞句段篇,在手段上,聽讀説寫書.都可以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憑藉。如何從眾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信息.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就自然面臨處理教材的問題。處理教材,必須做到“三定” 。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

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説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説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説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國小作文常見的問題

讓國小生寫作文真的很難,不是語句不通順,就是有很多的錯別字出現,往往會有很多的問題出現。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就為大家介紹的在國小生寫作文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

1習作格式亂用

學生不明白國小作文格式、標點的使用等問題。

2不理解習作要求

第一學段“寫話”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對寫話的興趣,可從第二學段開始,單元習作和考試題目都對學生的習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而學生還是依照“寫話”的要求進行“習作”,導致習作內容與習作要求相距甚遠。

3不知道如何把內容寫具體

習作起步階段的學生,沒有段落、篇章的概念,更不知道如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寫具體。例如:一名學生想通過媽媽炒菜這件事情表達出媽媽對她的關心,可寫媽媽炒菜只用了幾句概括性的語言:“媽媽説給我做飯,我看見她關上了門,過了一會兒媽媽把菜炒好了。我吃飯的時候媽媽問我好吃不好吃,我説好吃。”

4段落、語言表達順序混亂

首先,國小生寫作文段落順序混亂。比如有些學生在寫《貓》這篇習作的時候,第一段寫貓的外形,第二段寫貓睡覺,第三段又寫貓的外形。第二,語言順序混亂。在描寫貓的外形這一段落時語言顛三倒四,例如:“我家的貓有兩個大大的眼睛和兩個長長的耳朵。它的毛是白色的。它還有四條腿,腿上的爪子可長了,會逮老鼠。”

第五篇:國小教師的教學心得體會microsoft word 文檔 (3)

國小教師的教學心得體會

江坡完小:施明武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並要用實際行動作出回答的問題。

第一,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地區與地區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區力的競爭,綜合區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説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第二,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博愛仁德。這樣學生才會樂於接近你,真心地聽從你的教導。教師的愛既有像夥伴般的友愛,又有慈母般的仁愛,更有嚴父般的關愛。不要吝嗇你的愛,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付出終有回報。愛,是教師工作中的最關鍵、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只因擁有對學生那份疼愛,你才會平靜地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才不會認為學生給你找麻煩;只因擁有對學生那份關愛,才不會認為教師工作繁雜苦累,反而覺得有意思、有意義;只因擁有對學生的那份真執的愛,你才會想方設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學生的今天負責,為學生的今後謀化未來。

教師還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温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孩子們對老師非常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

的心靈,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事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第四,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第五、教師應該做好班級管理

一個班級沒有良好的衞生環境,沒有優良的秩序,在一個髒、亂、差的氛圍中,還談什麼學習,講什麼育人。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的確立,離不開嚴明的紀律制度、嚴格的執行力度。不立規矩,不成方圓。 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及存在的心理等諸方面的問題,執法應嚴,處理應寬,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不妨變通執行,達到既使其認識到錯誤,又能改正錯誤,更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識,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每年接手新班級時先與學生共同討論建立一套班級中有關學習、衞生等多方面的紀律制度及規範,並由學生自主進行管理。在執行過程中,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同時,在平時處理學生的問題時,我也多時向學生闡明:老師對事不對人,我處理你只對你所犯的錯誤作出處理,並不是針對你個人。處理只意味着對過去的終結,並不是給今後下了定論,處理問題的關鍵是在於讓你明白你為什麼錯,是為了讓我今後不再犯同類的錯誤,今後還得為自己努力。讓學生既感受到老師對問題處理的堅決,又讓學生感覺到教師處理問題的良苦用心。

第六,教師要加強師德師風的學習

師德師風的建設對於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師德師風良好的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2014年6月30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1rz1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