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多篇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多篇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多篇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篇1

10月28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水利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

李國英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保護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走遍黃河上中下游沿線,親自部署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鬥。我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偉大號召,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切實增強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落實國家江河戰略的強大動力。

李國英強調,要對錶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牢正確目標方向,找準找全水利任務,細化實化項目舉措,加快構建抵禦水旱災害防線,立足防大汛、抗大災,補好災害預警監測短板,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始終把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大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國英要求,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水利系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組織廣大幹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要堅決扛起貫徹落實政治責任,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步調一致,全力以赴落實好承擔的工作任務。要實行台賬管理,強化督促檢查,建立評估機制,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涉及水利的任務件件落地、事事見效。

部領導、總師,駐部紀檢監察組、部機關各司局、部分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學習研討。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篇2

央廣網北京10月29日消息(記者陳鋭海)據水利部官網消息,10月28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水利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

李國英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保護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走遍黃河上中下游沿線,親自部署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鬥。我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偉大號召,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切實增強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落實國家江河戰略的強大動力。

李國英強調,要對錶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牢正確目標方向,找準找全水利任務,細化實化項目舉措,加快構建抵禦水旱災害防線,立足防大汛、抗大災,補好災害預警監測短板,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始終把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大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國英要求,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水利系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組織廣大幹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要堅決扛起貫徹落實政治責任,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步調一致,全力以赴落實好承擔的工作任務。要實行台賬管理,強化督促檢查,建立評估機制,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涉及水利的任務件件落地、事事見效。

部領導、總師,駐部紀檢監察組、部機關各司局、部分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學習研討。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篇3

以更穩步伐、更高質量發展迴應殷殷囑託

5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再次點贊湖北人民,温暖人心。“湖北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沒有改變,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三個“沒有改變”,堅定疫後重振信心。

荊楚大地,有着總書記深深的牽掛。我們忘不了,2013年總書記捲起褲腿打着雨傘,冒雨考察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時,對正確處理改革的“五大關係”問題的闡釋。我們忘不了,2018年在為長江母親河做“體檢”的座談會上,總書記談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時快與慢、加與減、破與立、當下與長遠的妙喻。我們更會永遠銘記,2020年初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戰疫,並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專門赴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並特意叮囑,“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多組織供應”……

如今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再次點贊,是肯定成績,更是鼓舞士氣;殷殷囑託,是關心關懷,更是指明前進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湖北深情似海、厚愛如山,為湖北全力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增添了巨大信心和強勁動力。經歷過疫情大考的湖北人民,更懂得信心比黃金寶貴;按下過“暫停鍵”的荊楚大地,更珍惜疫後重振、加速奔跑的發展機會。如何切實把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強大工作動力,用實際行動做到用心銘恩、用情感恩、用力落實,迴應這道繼抗疫大考後的“必答題”,是湖北正在思考的,也是正在提筆奮力作答的。

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不曾動搖的必勝決心和艱苦卓絕的滿分努力,是我們取得武漢保衞戰、湖北保衞戰決定性成果的關鍵法寶,也已再次凝聚起加速發展的磅礴力量。當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已成為全省上下積極克服疫情影響、追趕追逐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出台優化營商環境“黃金30條”,打響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發令槍”;及時出台“農7條”“農9條”“農20條”統籌,確保今年糧食總產穩定在545億斤;企業復工達產指數已達86.01,億元以上續建項目人員復崗率超9成,多形式發放消費券、書記市長直播帶貨拉動消費等。湖北銘恩於心、感恩於行,正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業績迴應總書記的關心關懷、黨中央和人民的期待期盼。

形勢決定任務,目標催人奮進。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確保如期完成決戰全面小康、決勝脱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容不得半點懈怠。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把中央支持湖北經濟發展的一攬子政策用好用足,是當務之急。譜寫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需要以更穩的步伐,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織牢織密社區疫情防控網;積極主動與國家相關部委逐條逐項對接,深化細化實化各項政策措施;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着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多措並舉提振消費,助力疫後重振。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篇4

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2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鬥。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水安全和水資源優化利用,保障生態和生活用水,嚴控高耗水產能過度擴張。要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分區分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要紮實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高度重視煤炭清潔利用,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凝聚大保護合力,堅決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落實到位。

10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到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實地瞭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強調紮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治國理政的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實地考察沿黃省區,為新時期黃河保護治理、流域省區轉型發展指明方向,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擘畫藍圖。

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和山東9省區,全長5464公里的母親河,就要從這裏與渤海相匯聚。2021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在黃河三角洲這片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上,察看河道水情,牽掛黃河安瀾;考察生態環境,關心綠色發展;調研農業種植,着眼中國飯碗;走進遷建社區,情繫富民安居……

總書記説,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今天來到這裏,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就都走到了。

10月22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了第二次黃河全流域的專題座談會——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着眼於深入推進,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

作為新時代黃河發展的掌舵人,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奔赴沿黃九省區考察調研,多次主持召開重要會議佈局,走實走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每一步,在全國一盤棋的大局中,擘畫着黃河保護和發展的新藍圖。

紮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治國理政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懷、牽掛着黃河的保護與治理,多次深入黃河沿線視察調研,主持召開座談會,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掌舵領航。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期間,聽取了甘肅省和蘭州市開展黃河治理和保護情況介紹。他指出,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

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今天來到這裏,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就都走到了。10月2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黃河入海口,他在考察調研中這樣強調。多次深入黃河沿線考察調研,總書記的足跡遍佈上中下游和流域九省區,為黃河保護和治理工作把脈定向、作出部署。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是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對於流域省區的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既寄予厚望,又傾注心血。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隨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新方向、新要求之下,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先後出爐:202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2021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草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

從三江源頭到渤海之濱,從上中下游到左右岸,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一系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方針要求正在落地生根。

從青海到河南,一根銀絲兩頭俏,恰是當前黃河流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邁入新階段的生動註腳。新時代轉型發展的黃河大合唱中,流域每個省區都不甘落後。

——在山西,2021年上半年投資、消費、進出口增速分列全國第6、第4和第3位,新動能增勢強勁,發展質效明顯提升。

——在山東,2021年上半年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投資增長17%,佔全部投資比重的49.9%,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產業升級持續發力。

——在陝西,2020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720列,是上一年的1.7倍,開行質量各項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實現逆勢增長,對外開放不斷加深,進一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

黃河水利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流域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畝均灌溉用水量分別較2019年下降3.4%、9.3%和8.8%,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成效明顯。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要求,正化為沿黃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覺行動,一幅轉型發展的新畫卷正徐徐打開,綠色、創新與開放的底色越來越濃。

今年9月底至10月上旬,黃河遭遇歷史罕見秋汛。然而,得益於堤防、水庫等的堅實護衞,以及流域機構的有效應對,張莊的良田安然無虞。

治黃專家指出,人民治黃70多年,解決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沒有的問題,實現了由被動治理向主動治理的轉變;隨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解決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的問題成為新的時代命題。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也是流域各省區開展黃河生態保護和治理、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使命。

繼兩年多前的鄭州座談會之後,習近平總書記10月22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鬥。

大河東流。今天,人民治黃事業正在進入歷史新境界,展開歷史新篇章;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母親河和流域億萬羣眾一起,正在見證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篇5

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首膾炙人口的《長江之歌》表達了中華兒女與長江“母親河”的緊密聯繫,歌頌了對長江的深厚情感。如今,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長江的生態發展也應緊隨時代的腳步,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勢頭。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長江未來發展擘畫出美好藍圖,繪就出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讓新時代的“長江之歌”的“節拍”更為鏗鏘有力。

追根溯源,加強源頭治理,讓新時代“長江之歌”的前奏更高亢。要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就需要在起始環節的前奏部分下功夫,為其後續的演奏高潮夯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找出問題根源,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從源頭上抓起,從最關鍵部分改起,才能為建設安瀾長江打好基礎,讓長江之水噴湧而來,順勢而下,安然流經沿途省份,朝着新時代新發展的曙光奔去。

對標一流,構築發展新高地,讓新時代“長江之歌”的鼓點更有力。要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不僅需要奏出勢頭、打好前奏,還要把握好整體的旋律,讓其鼓點更有力度、更強勁,給人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對於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而言,就需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的融合,加快長江經濟帶上的‘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建設,擴大投資和貿易,促進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通過經濟聯通、社會發展、人文溝通等方面多管齊下,用心用情構築起長江繁榮發展的新高地,才能讓新時代的“長江之歌”綻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傳承文化,挖掘內涵底藴,讓新時代“長江之歌”的餘音更入心。《列子·湯問》有云“繞樑三日,餘音不絕”,形容歌聲或旋律優美悦耳,餘音不絕,猶在耳畔。作為哺育中華民族、孕育燦爛文明的母親河,長江的魅力也離不開其深刻雋永的文化內涵。要讓新時代的“長江之歌”不落於窠臼,唱出新意,還需要深入挖掘長江的內在歷史文化底藴,從中汲取更深層次的文化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講好長江故事,弘揚長江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方能讓新時代的“長江之歌”餘音更悠遠,更加深入人心。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着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迴盪在天外”,要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還需從規劃、傳承、發展等各層面着手,讓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前奏更高亢、鼓點更有力、餘音更入心,讓浩浩長江的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篇6

鏖戰“長三角”崛起區域經濟發展新高地

淮河邊、長江邊、巢湖邊,蒙窪蓄洪區、田間地頭、扶貧車間……習近平總書記的安徽之行一路察看,一路思考。他曾在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並指出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已初步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長放緩,全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

扭住“一個基點”,拓展協同發展新疆域。長三角區域一直是改革開放前沿,長江經濟帶的龍頭。牢牢扭住自主創新戰略基點,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真正解決受制於人、受限於技的局面。要堅持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主攻方向,推進科技和制度聯動共建,動態調整力求供需平衡,形成創新鏈和產業鏈新的增長極和增長點,持續轉化產業革命成果,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的“最大增量”。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提升,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積蓄了強大潛能,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交叉和前沿領域突出問題,破除生產力轉化的體制機制性障礙,變單一“增產”到統籌“提質”,着力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升級轉型實現“標杆”管理的產業生態構建,促進科技成果優先轉化,以科技創新助力脱貧攻堅、護航鄉村振興、促進發展活力,推動區域間、城鄉間、行業間經濟高質量發展。

驅動“雙翼齊飛”,激活價值統一強引擎。科研和產業是科技創新的“雙翼”,要實現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相統一,必須始終遵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的歷史規律。要緊緊扭住人才這個“關鍵點”,始終遵循人才發展規律,在“引育管用”上深化教育改革,將資源配置、體制政策、執行舉措、體系建設保障有效銜接起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擴大和提高首席科學家、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的示範“輻射”範圍和質量,培養造就思維新、情懷深、素質高、作風正的人才梯隊。要壓實壓細主體責任,加快構建更加全面系統、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和更加開放包容、更加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破除唯學歷論、唯論文論、唯年齡論的晉升發展渠道,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要深化鞏固“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貫通“同行評議+專家盲審”“量化指標+社會監管”的“評選用”系統各環節,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持續深化產業分工協作,不斷創新跨區域產業協作模式,最大限度激活人才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讓實力更加突出、結構更加合理、宏觀調控更加有效。

融合“三大創新”,打造多元科創策源地。“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魯班工坊”帶動合作互動,g60科創走廊讓創新資源更加普惠均衡……融合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大力推動創新平台建設,煥發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新舊動能轉換的勃勃生機。要靠突破原始核心技術,立足創新高起點,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統籌糧食安全、網絡安全、能源安全、生態保護、公共衞生等領域,持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推進利益共享、互聯互通,讓科技成果更充分地惠及羣眾。要矢志不渝堅持原始創新,結合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全面鋪開、科技研發、產品深加工、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提升,提供高水平技術供給和優質產品,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技術手段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營造有利於多元互聯的良好科研生態,馳而不息下好“先手棋”,闖出改革開放“新天地”,在先試中先行、在變中求新。

立足“四個面向”,釋放綜合治理智動能。“用數據説話”“靠數據服務”理念的轉變,付諸於實際治理,助力打破區域間的“信息孤島”,跑出升級轉型發展“加速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的“四個面向”,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有力支撐,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廣大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應立足“四個面向”,着眼最前沿、站穩主戰場,暢通“卡脖子”環節、補齊“空白”領域,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促進科技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大循環”和“雙循環”,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態勢激發內生動力,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髮展目標,打造人人蔘與、人人共建、人人享有新高地。要以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為任務目標,將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文化成果、科研成果轉化為長三角一體化綜合治理的中堅力量,始終秉持“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要以“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歷史規律為根本指引,提高科研人員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服務意識和遵循原則、追求真理的決策諮詢水平,在勇於開“頂風船”、實現“彎道超越”的新航路上揚帆遠航、行穩致遠。

殷殷囑託,備受鼓舞;安徽之行,啟示悠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歷史交匯點,解讀“一個基點、雙翼齊飛、三大創新、四個面向”的“1234”行動密碼,崛起區域經濟發展新高地,擘畫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均衡普惠、縱深發展的宏偉藍圖。

發展座談會心得體會篇7

以差別化創新 打造國內大循環“新引擎”

11月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基層是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要注重激發基層的改革創新活力,支持開展差別化創新。地方抓落實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既找準定位,又突出特色,有條件的地區要奮力走在前列。

結合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注重激發基層的改革創新活力,支持開展差別化創新”在這一重大戰略部署裏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大力推動基層改革創新,尤其是要全力支持差別化創新。以差別化創新,打造國內大循環“新引擎”。

創新創的是“特色”,差別化創新能進一步推動發展互動。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差別化創新就是要讓各地區的特色更“特”、更“顯”。發展只有體現各自特色,才能避免同質競爭、資源閒置和過度開發,才能實現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形成良性的發展互動。要實現各自特色,就要實事求是,依託本地資源和環境,探尋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路徑,進一步打造、深耕本地區特有的產業和服務特色。要實現各自特色,就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唯有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成為市場和羣眾認可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創造和產生更多品牌效應。要實現各自特色,還要與時俱進,不斷推進產品更新換代、升級賦能,才能使之流得出、流得動,在發展互動中彼此形成高度依賴。

創新創的是“優勢”,差別化創新能進一步推動發展互補。優勢突顯是創新帶來的成效。差別化創新不僅能讓這種優勢更“優”、更“強”,還能推動不同地區產業鏈互補,城市規劃相映,生態環境共建,公共服務對接,進一步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比如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就體現了差別化創新。在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的格局中,我們既要學習已成熟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所創造的成功經驗,也要以改革創新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主動牽頭,大膽走出去,積極搭台合作,尋求區域合作的新突破。要通過區域發展優勢互補,進一步提高區域整體創新能力,進一步激發區域經濟活躍程度,進一步提高區域間開放力度,進而增強在未來發展中的抗風險能力。

創新創的是“融合”,差別化創新能進一步推動發展互進。創新是為了讓發展深度融合。差別化創新能推進融合來得更“快”、更“準”。尤其是在全國一盤棋的指導下,能促進區域發展彼此融合的速度、成效和穩定性,形成一個有機的發展循環體系。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向走在前列者學習,互推互進,最終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互進的落腳點是為了實現共享,只有發展互進了、融合了,才能使更多創新成果惠及更多羣眾。比如醫保異地互通,企業審批互聯,就可以讓更多的老百姓和企業經營者受益,既有利於區域發展的社會和諧,更能提升區域發展的整體效益。同時,差別化創新也能帶來差別化競爭。這個差別化競爭就是更加激勵我們多角度、多維度、全方位地去實現“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人民羣眾更豐富地共享差別化創新成果。

各地只有齊心協力各創其新,各盡其力,各擔其責,不斷迸發改革創新活力,才能更好地構建國內大循環,才能集中更多精力辦好我們自己的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1vdm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