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對標先進黨員的心得體會多篇

對標先進黨員的心得體會多篇

對標先進黨員的心得體會多篇

對標先進黨員的心得體會篇1

最近黃文秀的先進事蹟不斷刷屏網絡,查閲着她的相關信息,短短几行,於年紀相仿的我而言,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裏着實很痛,30歲的生命本應跳動的鮮活有力,可她卻已悄無聲息;同時我的心裏還有一份愧疚,因為與她相比,我對人生少了全情的投入與規劃的執行。因此,要向時代楷模黃文秀學習。

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要學習她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黃文秀同志畢業後,毅然決然的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了家鄉,擔任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她深入羣眾,一户一户摸清需求,從點滴做起為羣眾排憂解難,贏得羣眾的信任和愛戴。她紮實肯幹,腳踏實地,認認真真開展工作,實實在在瞭解情況。要學習黃文秀同志這種紮實的工作作風,砥礪奮進,真正的做到紮根基層,務實基層工作,為羣眾辦實事,做實功,謀實利。

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要學習她忠於擔當的責任情懷。黃文秀同志擔任第一書記後,恪盡職守,擔負起黨交給她的重任。她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使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要學習她的這種擔當精神,要學習她的責任情懷,要學習她的不忘初心,要學習她的為民服務。要甘於做一名基層普通的人民公僕,立足本職工作,有責任,有擔當。不忘黨和人民的重託,不忘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作為一名80後黨員,在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的同時,也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真正的做到紮根於農村,紮根於基層一線,將自己的所學所想,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講條件,不辭辛苦,始終跟着黨走,按照黨的要求做,發揮黨員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服務,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路上,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對標先進黨員的心得體會篇2

9日下午,追授黃詩燕同志“全國脱貧攻堅模範”稱號大會暨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10月10日訊(記者 汪衡 廖潔 姜心玥 攝影 李長宏)9日下午,追授黃詩燕同志“全國脱貧攻堅模範”稱號大會暨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長沙舉行。報告會上,炎陵縣委辦副主任劉明華,炎陵縣人民醫院工會主席、霞陽鎮大源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劉雲慧,炎陵縣黃桃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譚忠誠,黃詩燕侄兒黃飛,炎陵縣鹿原鎮上村村民張連軍,炎陵縣廣播電視台記者宋金枝等6位報告團成員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真摯的情感、生動的故事、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黃詩燕同志紮根基層一線、決戰脱貧攻堅的感人事蹟。

講述

緬懷他,宣傳好先進事蹟

黃詩燕,男,漢族,湖南省攸縣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6月,黃詩燕擔任炎陵縣委書記。

炎陵縣地處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羅霄山片區,通過抓產業發展、改善基礎設施等,黃詩燕帶領全縣人民不懈奮鬥,於2017年摘掉了貧困縣帽子。

黃詩燕心裏始終裝着貧困羣眾,遍訪了全縣54個貧困村和66個非貧困村,走訪貧困户1100餘次。2019年11月29日上午,他帶病主持召開全縣脱貧攻堅調度會議,下午因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

“今年我們的黃桃總產量是5.18萬噸,全縣能增收一億元。” 炎陵縣黃桃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報告團成員譚忠誠介紹,炎陵縣黃桃產業發展離不開黃詩燕同志,從幾千畝到如今的8.3萬畝,從過去一個很小的產業到現在脱貧攻堅大產業,“黃書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一心撲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上,把農民的事情和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譚忠誠告訴紅網時刻記者,根據他們的統計,全縣4811户,14238名貧困人口都是通過種植黃桃而實現穩定脱貧。

“我在黃書記身邊工作了八年多。”炎陵縣扶貧辦副主任、報告團成員劉明華談起黃詩燕同志的事蹟,語氣馬上低沉了許多,“他一心為黨,一心為工作的優秀品質,一直激勵着我們。”

對標先進黨員的心得體會篇3

黃文秀同志一名宣傳部女幹部,2018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幹,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以下是學習學習時代楷模黃文秀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她“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擔當。擔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沒有對黨、國家和人民的擔當,再美麗的夢想都會失去顏色。曾經有同學問過黃文秀為什麼要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偏偏回到貧窮的家鄉?黃文秀堅定地回答説“我就是要回來的人”。當前,不少出生於山區農村的年輕同志,都把“走出這些山”“到條件好的大城市去”作為夢想,在參加工作後更忘了仍然貧窮的家鄉。但出生於革命老區百色的黃文秀,她從走出那一片養育她的故土時,就下定了“要回來”的決心,並用實際行動予以踐行。正如黃文秀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的,“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打贏脱貧攻堅戰,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黃文秀傳承了老區的革命精神,勇敢地擔起了帶領羣眾打贏脱貧攻堅戰的任務,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意志,用擔當和實幹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學習她“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奉獻。黨的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人民的公僕,必須做到一心為民、一切為民、一生為民,為國家和人民奉獻自我。“脱貧攻堅,決不讓一個人掉隊”,在擔任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一年多裏,她幫助百坭村發展電商,將當地的砂糖桔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通屯的路燈項目,讓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電筒;她挨家挨户走訪全村建檔立卡户,清晰地記錄每一户的致貧原因。經過她和她的“百坭村鄉村振興地表超強戰隊”的努力,2018年,百坭村88户貧困户成功實現脱貧。為了貧困羣眾早日脱貧過上幸福日子,黃文秀把她最美的青春歲月獻給了脱貧事業,以忘我的奉獻融入到了貧困羣眾之中,融入到了貧困村的發展之中,融入到了她心中的“長征”之中。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為了黨的事業、為了人民羣眾捨身忘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黨和人民羣眾記住我們最美的樣子。

對標先進黨員的心得體會篇4

因為信仰,所以偉岸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着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幹部張富清,這樣講述着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麼都不説,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脱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範,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裏,他勤勞肯幹,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幹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着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後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説,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對標先進黨員的心得體會篇5

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只有兩個足球場大,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王繼才放棄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與妻子在沒水沒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數十年如一日。支撐王繼才的精神支柱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學習王繼才精神,就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精神:首先要弘揚民族精神。所謂弘揚民族精神,就是要樹立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倡導愛國奉獻精神。

愛國奉獻精神是中華兒女幾千年凝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古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熱忱;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氣魄。今有像王繼才同志那樣長期在艱苦崗位甘於奉獻的同志,一條條活生生的愛國奉獻精神的例子,激勵着全國人民團結奮鬥,譜寫着動人的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釦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對呀,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甘於奉獻是我們青年應有的精神境界。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只為自己打算,會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愛國奉獻精神雖然很高尚,但做起來也不是高不可攀,奉獻就在身邊,做好本職工作是奉獻,愛國就在眼前,加強學習是愛國。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多講些奉獻,少講些索取,多為他人着想,少考慮個人得失,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精神充實的人。只有甘於奉獻才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千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千秋大業, 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需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想大事、幹大事,更需要像王繼才那樣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把奉獻化作點滴行動,將愛國化作永恆追求。愛國與奉獻歷來是結伴而行的,愛國,是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奉獻,是社會教給我們的知識。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35gl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