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2023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心得體會及申論素材共多篇

2023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心得體會及申論素材共多篇

2023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心得體會及申論素材共多篇

2023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心得體會及申論素材共五篇

(一)

7月下旬,國家衞健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審計署等八個部委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已有150多個醫院院長書記落馬,最近兩名知名藥企董事長被留置接受調查,肯定還會有人落馬,更多的人在瑟瑟發抖惶惶不可終日。

記得2006年、2013年也搞過兩次轟轟烈烈的整治醫藥腐敗行動。每次都會強調“堅持標本兼治、糾建並舉”,不過無論是有關部門和媒體公開報道和披露的案例,還是尋常百姓的切身感受,好像效果並不理想。按照華東政法大學紀檢監察學院教授魏昌東的説法,“醫藥腐敗已經紮下了根,由小病變大病,乃至呈現出‘癌變’的趨勢。”常識告訴我們,如果某類現象或問題長期存在甚至愈演愈烈,那麼一定是相關土壤和生態出了問題,如果不解決土壤和生態這個“本”,諸如整頓教育乃至於抓人之類的治標措施就猶如重複割草燒荒,場面看似壯觀,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輪輪重複割草燒荒的結果不但不能改變生態,只能使土壤更加肥沃,來年野草更加瘋長。

根治醫藥腐敗,關鍵在於治本。醫藥行業固然有其特殊性,但事物總有共性。竊以為如何治本,其實並不複雜,關鍵在於能否找準並抓住幾個關鍵點下決心去做。本文根據我本人親歷親聞及思考,談談幾點淺見。

一、加大醫療經費投入我國醫療經費投入佔GDP比重及其在世界排名,相信國家相關部門比我清楚,不需要我費勁一一列出。醫療經費重點應該包括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和按人頭劃撥的經費。前幾輪整治醫藥腐敗都提出了醫藥分開的思路,但只要到各大醫院走走就知道這個世界通行的思路停留在紙面上基本沒有落到實處。醫藥分開落實不了的癥結在於各級政府醫療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醫院甚至大三甲醫院都必須靠醫療器械、藥品和耗材收入才能維持正常運轉和醫療設施設備的投入。

N年前整治醫藥腐敗期間,某省排名第一的三甲醫院一把手曾經跟我訴苦:醫院編制是若干年前定的,多年來業務量增加了若干倍,醫技護人員也相應增加了若干倍,但醫院人員編制沒有增加,人頭經費也沒有相應增加,醫院拿什麼養活這麼多新增醫護人員來滿足患者就醫需要?只能想法設法創收。

因為醫療投入嚴重不足,我等患者“有幸”成了醫院創收對象,醫藥腐敗、天價醫療負擔和醫患矛盾等等也就自然而然成為社會常態。分級診療不能得到很好落實,部分原因也在於此。

我想,國家和各地各級衞健委對全國各地公立醫院編制、人頭經費和醫療業務量的增加變動情況應該很清楚,醫療經費投入如果長期跟不上醫療業務增長,人員編制、人頭經費與業務量的增長倒掛的問題不解決,醫藥分開和整治醫藥腐敗就是一句空話,這次整治醫藥腐敗效果如何也就不難預見。

二、限權放權加強對權力部門監督制約整治醫藥腐敗重點不僅僅是醫院,我看更關鍵的是有權決定進入醫保的醫藥品種及其價格以及藥品能否進入地方藥店的權力部門。

我經常服用的腦絡通是一種非常普通的藥,但是N年來問了無數揚州藥店都基本上沒有賣的。顯然,揚州市的各家醫院和藥店是沒有權力決定腦絡通能否進入揚州醫藥市場的。相信國家批准生產但是不能進入揚州醫院和藥店的常規藥品不會僅有腦絡通一種。只要智商不低於平均數就能明白,藥企如果想使自己的產品進入擁有458萬人口的揚州市場,就得首先打通相關權力部門的關節,其次才是對揚州各家醫院的相關人員攻關。

藥品能否進入相關地方醫保和醫藥市場是第一關,進入的價格同樣決定藥企利潤大小和空間。換句話説,權力部門手中的權力魔杖變現金錢的能力遠比醫院院長書記和藥品採購人員、開藥方的醫生大得多。

根據公開報道,國家衞健委委託開展的一項課題梳理過去十年涉及醫療領域的2900多例刑事判決書後發現,“涉及行賄受賄的判例,器械、藥品和耗材分別佔比40%、30%、20%左右,45%的行賄受賄行為發生在決策環節,49%的行賄受賄行動者在行政管理部門,正職領導佔比達到30%。”這裏提及的“行政管理部門”恐怕不僅是醫院,其行賄受賄佔比最高,可見如果不限制相關權力部門的權力,權力的運行不公開透明,對權力運行的過程和結果沒有有效監督制約,醫藥腐敗就不可避免。如果整治醫藥腐敗漏掉或弄錯重點對象,整治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三、價格公開透明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大數據時代政府有關部門如果願意,完全可以做到使任何醫療器械、醫藥和醫療耗材的生產廠家、價格都公開透明,同樣政府部門和患者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法瞭解掌握醫療器械和藥品、耗材的性價比。

比如不同廠家生產的撲爾敏在網絡平台上的售價相差十倍以上甚至二十倍,既然撲爾敏是國家批准生產的藥物,理論上不同廠家生產的同類藥品療效應該大致相同,如果患者有權根據零售價格自主選擇廠家產品,相信沒幾個人會“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那些高價藥和產品自然會自降身價。

除少數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及耗材,絕大多數患者常用藥品和醫院常用醫療器械及耗材都不存在壟斷性。即使是需要進口和有一定壟斷性的產品,只要不允許使用單位指定獨家或特定代理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競爭。試想如果沒了“中間商”即數百萬“醫藥代表”,信息公開透明,患者憑醫生開的處方可以在藥店或平台自主購買藥物,醫院醫療用的相關產品在患者結賬時必須公開廠家、品牌及價格,還需要有關部門隔若干年就費勁來一次運動式“集中整治”嗎?

醫療器械、藥品和耗材生產廠家與品牌、價格做到公開透明,完全可以有效擠出價格水分,降低患者和醫保負擔,於國於民都有百利而無一害,但這就需要對醫保報銷政策做出相應調整。

整治腐敗,無論是醫藥腐敗還是政法腐敗,亦或是任何其他領域的腐敗,投入、限權和公開是治本關鍵,但這無異於從相關權力部門“虎口奪食”,所以看似簡單,做到很難。

坦率地説,指望權力部門都能夠做到“不忘初心”,制訂相關政策時自我限權、放權,恐怕不太現實。

所以任何領域的整治和反腐都必須從政策源頭開始,制定政策和決定政策、執行政策的部門必須分開,並且擴大制訂政策的參與範圍,並且在決策前通過公開渠道廣泛徵求社會意見。才有可能減少“政策腐敗”。運動員和裁判員不能是同一個人,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然而真正做到卻殊為不易!

(二)

醫藥領域反腐深入推進,多個醫院領導應聲落馬。種種跡象表明,此次醫療領域反腐在力度和廣度上都是空前的,是動真格的,旨在讓患者獲得更實在的好處。對此你怎麼看?

我認為這次嚴查醫療領域貪腐的行動,在本質上跟教育行業推行雙減政策,以及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我們黨和政府站穩人民立場的生動體現。

對此,我具體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此次行動對我國國計民生大有裨益。

首先,這次行動有利於醫生自身的長遠發展。

部分醫生可能會更加積極的去尋找合理、合規、合法的創收方式,比如開展多點執業,積極做醫學科普等等。

那些有能力通過發明創造、知識產權、專利權等創收的醫生,他的科研積極性會更進一步被激發出來,這樣的生態變化無疑對整個醫療系統都是有益的。

其次,患者將深受其惠。

這次反腐後,沒有了利益驅動,醫生也會更加關注患者的療效,而不被其他東西所幹擾。一些高費用的安全無效藥將會被清出,這無疑會極大地降低人民羣眾的就醫成本。

最後,藥企將重新迴歸創新驅動。

這次反腐也會使整個中國藥品市場的結構會發生巨大變化,一批只會給回扣的藥企將徹底被清出。

由於強大反腐態勢和事實利益方式的改變,治療價值不高的偽創新藥進院可能性將微乎其微,這一點就會倒逼藥企去着力研發有突破性療的,真正有效的產品,這一點也無疑是利國利民的。

第二,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醫療反腐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做:

1、加強監管:政府應該加大對醫藥公司的檢查力度,特別是對那些存在違規行為的公司進行重點監管。同時,政府還應該加強對醫藥行業的法律法規制定和執行情況的監督,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得到有效執行。

2、建立公正合理的薪酬體系:醫院應該建立公正合理的薪酬體系,提高員工的收入水平,減少員工因薪酬問題而參與到腐敗行為中的可能性。

3、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醫藥企業應該加強員工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

4、強化社會監督:社會各界應該積極參與到反腐鬥爭中來,加強對醫藥行業的監督和曝光不良企業的行為,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

(三)

截至8月6日,全國已公開通報被查的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已達到168位,由於統計侷限,這一數字實際上或許更多。種種跡象表明,此次醫療領域反腐在力度和廣度上都是空前的,是動真格的。

其實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被查,並不讓人感到突然。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統計,今年4月前,已有46位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被查,另有數十家醫院或定點零售藥店因違規違法使用醫保基金被罰。5月份,國家衞健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健全完善行風治理體系,重點整治醫藥領域突出腐敗問題。這是按照國務院組成部門和相關職能調整情況,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部際聯席工作機制成員單位進行調整後,首次對糾風工作進行部署。

不僅力度空前,此次醫療領域反腐風暴也直擊重點和難點。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中國醫療系統腐敗問題主要集中在藥品配送、設備採購、耗材供應、工程建設等方面,醫院多付出的成本就轉嫁到患者和財政身上。此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一個案例:一台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中間的回扣,居然被醫院院長吃掉1600萬元。醫療機構的關鍵人物成為本輪醫療反腐聚焦的重點。

除了針對重點,此次醫療領域腐敗更立足於源頭治理。

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該動員會明確強調,要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如果説“三個全”彰顯了源頭治理的決心,那麼在具體治理中,強調“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幹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則體現了精準治理,既能通過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又能通過治理實踐為醫藥領域反腐提供經驗。

面對本輪醫療領域反腐風暴,網友直呼大快人心。其實,國家一直在強力推進醫藥領域反腐,而這次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治理,打掉了一批“醫蠹”,讓患者獲得更實在的好處;另一個是,“注重腐敗預防體系建設,切實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顯然,堵住漏洞,才能有效防止鑽空子;約束權力,才能防止吃回扣。同時,加大監督力度,實現更高效監督,醫藥領域腐敗才能逐漸減少。

腐敗從來不會遵循“令行禁止”的規則,制度是治本之策。治理醫藥領域腐敗已經初現效果,這不會是終點。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實現標本兼治,才能正本清源,迴歸治病救人初心,讓患者更有獲得感。

(四)

早在7月28日,中央紀委監委就發佈消息,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將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緊盯領導幹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

此前,中紀委官網已發佈消息,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草案加大了對行賄犯罪的懲治力度,增加懲治民營企業內部人員腐敗相關犯罪的條款,也完善了此前容易通過單位行賄、個人行賄之間區別規避處罰的漏洞。

政策信號如此明確,雷霆風暴如期而至,這讓很多人對接下來的行動充滿期待。畢竟,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療行業,自身更要做到“乾淨”“健康”,而不是污泥濁水,混沌一片。

民眾苦於醫療腐敗久矣。一直以來,一些地方醫藥購銷領域灰色交易、腐敗行為屢禁不絕;一些醫護人員收受“紅包”,與“醫藥代表”勾肩搭背牟取利益;一些藥企也通過舉辦會議,以贊助費、講課費、培訓費等方式大肆行賄。所有這些,均轉嫁為醫藥“成本”,推高了民眾的就醫費用。

與以往不同,從公開信息看,此次醫療反腐雖説立足於“三全”: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但指向明確,路徑清晰,重點突出,比如盯緊“關鍵少數”,找準“新型病症”,查受賄亦查行賄等等。可以説,只要找準了這些關鍵的風險點,就可迅速生效,剷除一大部分腐敗隱患。

以“關鍵少數”而言,如今的醫院規模越來越大,各種管理權限集中在“一把手”,不管是醫療設備採購,還是基建工程、信息化建設,均存在較大的操作空間,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很容易異化為“一把手”説了算,滋生各種腐敗。

今年1月,山東省紀委監委發佈消息,濱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院長侯月智就因違規干預和插手工程建設、醫療設備採購項目招投標活動等被開除黨籍和公職。而據不完全統計,從年初到現在,全國已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黨委書記投案或被查。這一數字是去年全年的兩倍多。

再説“新型病症”,醫療行業的產業鏈長,專業性也強,這也對監督執紀形成不小的挑戰。此前有媒體報道,實行“兩票制”和集採後,藥品、醫療器械中間環節賺差價的問題有所緩解,但一些藥企又轉向虛高價格採購原料藥,夥同經銷商套取資金用於賄賂。

據國家醫保局2022年8月通報,2017年至2021年5月,廣州3家藥企與下游50多家藥品代理商串通,對87種藥品用虛高價格採購原料藥的方式套現,並向下遊代理商轉移鉅額資金,其中部分資金用於行賄醫務人員或特定關係人,開展藥品違規促銷。

此次醫藥反腐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也有助於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淨化醫藥領域的不正之風。鑑於當下很多所謂的“學術會議”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風暴一起,很多學術會就暫停了,還有甚者,不少醫藥羣都解散了。有媒體調查核實,近日,有包括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陝西醫學會、廣西醫學會等8家舉辦方發出相關學術會議延期的公告。

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直接危害國民生命健康,若不及時遏止腐敗之風,不僅會敗壞醫藥行業的風氣,加劇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也會部分抵消經濟社會發展帶給民眾的紅利。對此,必須重拳出擊,嚴肅整治,還民眾一片淨土。

一方面,要及時總結這一輪醫藥反腐中一些好的做法,將其固定下來,使之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長久發力。既然這個領域的腐敗有一個長期形成、演化的過程,則治理也就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而是要立足長遠,長治久安。另一方面,針對“一把手”,要強化監督,並推動實行輪崗制度;針對污點醫護人員,不妨探索建立“醫療衞生系統行賄、受賄不良記錄數據庫”,建立和完善對行賄人、受賄人的從業禁止處罰制度。

醫療衞生事業關乎每一個國民的民生福祉,也牽涉千家萬户的切身利益。期待這一輪反腐行動,剷除多年積累的沉痾痼疾,交出一份讓公眾滿意的答卷。

(五)

今年7月以來,中國醫藥產業和醫療系統的反腐行動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有主流媒體認為這是一場力度空前的行業反腐行動,其背後的原因是近年來醫藥腐敗呈現蔓延擴散和隱祕之勢。已披露案例顯示:醫藥腐敗已經成為推動醫療費用快速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委副主任喻紅秋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要求,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緊盯領導幹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此前,國家衞健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審計署、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國家藥監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十個部門共同出手,力度可見一斑。

以筆者多年來的調研和觀察,醫藥領域的腐敗問題已非一日之寒。這和中國社會長期對醫生、藥師、藥房和藥企的高度信任有着密切關係,特別是對於治病救人的醫藥產品總是存在着敬意。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了,求診的患者對於特效藥和快速完成醫療進程又有普遍性的需求。因此,本世紀以來醫藥企業和醫療性設備企業、在城市健康工程中的話語權明顯上升,力圖引導醫療採購。

然而,如果有關醫藥和設備供應系統不加節制、規則模糊,就會出問題。每年全國或地方兩會上,都會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質疑這種力圖引導醫療採購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所謂新發展業態;主流媒體也多次發出聲音——治理虛高的就醫問診費用,既是民生更是民心工程。

近日,筆者在和多位熟悉的醫護人員交流中也獲知,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全面根治。藥品變得昂貴的推手並不是第一線的醫生,他們並沒有定價權;但已經熟悉和普遍使用的規則是在一家醫院看病就會在此照單付錢取藥。自然患者也會比較,如在網店上同類、同款的藥品價格會有懸殊差距。

批量新醫藥和所謂新型大宗醫療設備的開價和銷售,甚至出現了銷售方和採購方互相勾結而損害使用方利益的極端案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方,不僅僅是患者及其家庭,同時也包括就診者單位和國家醫保。筆者在調研時也發現,有國家醫保的就診者往往會有心理上的優越感、對其問診藥品和醫學檢查價格的敏感度較低。當藥品和設備交易價格被逐漸推高,回扣必然跟風。

筆者第一次聽説藥品回扣的概念,是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初期。當時,筆者隨上海社科院的課題調研組到浦東調研國資醫藥企業,就很清楚地記得他們説,一外資藥企的醫藥代表,打破了穩定了多年的藥品採購價格並給了回扣。這家國企廠長憤憤不平地指出説:這就是醫藥採購中的腐敗問題和對國企的不公平競爭。

後來,筆者一直關注醫藥代表的行業拓展和社會運作問題。只是三十年過去,中國如今具有世界上規模人數最龐大的醫藥代表羣體、最近公佈的數字是二百六十萬之眾。而美國和日本的醫藥代表,只有十一萬和五萬多;儘管美國還是醫藥代表機制的誕生地,也是每年新藥推向市場額度最多的國家。

毫無疑問,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對醫藥代表這一羣體會產生實質性的震撼作用。筆者接觸的多位醫生,也明確表示出對醫藥代表羣體的厭惡,但更重要的還是要重新塑造醫藥領域的行業生態。有行家還告知説:除了藥品和設備的價格高,多批次、不節制地增加患者醫用耗材也已是腐敗的一個典型方面。

可以説,醫藥領域的腐敗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已經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共同推高了藥價和醫療費用,羣眾反映強烈。此番國家部署、地方迅速跟進的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是很得民心的戰略性舉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38zg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