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篇1

感謝上級教育部門,給我們一線教師提供了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暑假培訓我又一次的進行了大腦充電,學到了不少有關工藝設計的新內容,我會認真領會,在不久的將來,把它融化於我的課堂之中,讓學生也能充分感受到新課改帶來的春天。

學好工藝設計不但美化好我們的生活,更能培養觀察、想象、創造能力。

其次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熱愛生活、美化生活。法國雕塑家羅丹説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如果你欣賞美,你會從中吸取到無窮力量,能培養你高尚的情操,在不盡地探索與創造中間,體會成功的喜悦,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細心、耐心的品格。一個熱愛美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工藝美術傳統,推廣發揚民族文化,為發掘和繼承民間工藝搖旗吶喊,身體力行。如剪紙、扎染、蠟染、中國結、香袋、彩燈等都需要我們繼承下去,改革創新。

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工藝美術品,既美化了生活,又保護了環境。我們俯拾身邊的廢棄物,賦予它美的生命,給人們美的享受,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又為國家為社會變廢為寶,保護了環境。

學習一些構圖、配色、製作工藝設計的方法,是提高素質教育的一個途徑。現在的家長和中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單純注重數理化的提高,忽視了動手能力的培養,如果讓中學生學一學工藝設計,可以將學校學習的美術理論與基本技法用於工藝設計的製作。同時又學習更多的表現與創作的方法,體會到動手動腦之後的成果喜悦與成就感。這一切對於中學生的素質培養、身心的陶冶,具有無可代替的作用。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篇2

時隔兩年半我又回來到了我的母校,這次回來卻換了一個身份,兩年前我是以**中學的學生身份從這裏畢業的,兩年後以老師的身份又回來了。卻又給我另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學生比我們當時更有禮貌,衣着打扮很規矩,讓學生減少攀比的心理。而我的老師們也都步步高昇了,成為學校的優秀教師的也有,成為學校骨幹的也有,總是我的前輩又是我的榜樣,這樣更加的增加了我作為一名老師信心了。

第一週來到**一中,按照學校領導的安排,這周我們應該是聽課,學習教學中的經驗和技巧,再有就是跟自己的指導老師進行交接工作,到下週開始我們就可以上崗帶一個班的課了,所以這一週相對來説還是學習。在聽課階段,我在有空的時候聽過有五位老師的講課,從中我總結了一下經驗:

1、在課下備課一定要認真,細緻。

2、課堂語言儘量説的要通俗易懂,生動幽默,能讓學生明白才是我們作為老師的目的。

3、會用各種方式調節課堂氣氛,氣氛很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學習適當的氣氛,也沒有興趣學習這一個科目。

4、管理學生要有合適恰當的方法,根據學科的要求,採用不一樣的管理方法,數學要記的東西相對要少,但是記住一個定理或者公式的話還得要學生去多記憶,這就是考察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會採取不同背景的題目讓學生在課前,小自習的時候做去,從而加深印象達到目的。

以上這些經驗需要我們運用到實際的講課中去,所以我很期待我下週登上講台的那一刻,也期待以後的教學生活,默默的對自己説加油吧,實習生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篇3

“教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在經過了開學前的一次新教師培訓之後我終於踏上講台成為了一名教師。那時的興奮難以言表因為終於可以站在講台上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轉眼間三個月過去了,我也漸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

這次組織的新教師培訓,對我們都非常有意義,因為我們工作過了就能有切身的體會。短短的三天培訓非常短暫寶貴,內容涉及很多:有新時期師德行為規範培訓,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專題講座,還有安吉縣有效課堂規範年綜述及學生心理輔導與家庭教育的講座。

關於教科研的講座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師教書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們要學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説可能參與一個大的課題比較難,但是科研意識卻不能忘記,它應該伴隨着我們的成長。因為這種實踐加理論的科學方法可以加快我們的成長速度。例如,我們的教後感。把每次的成功之處和不足、困惑記錄下來。可以方便我們從中找到不足,總結經驗。當然,不足要通過教育專著或者向專家、老教師請教解決。

通過培訓我也對班主任和少先隊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班主任工作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樑,是聯繫所有任課教師的紐帶。湯校長給我們組織的分小組設計班級班徽、班歌、班名的活動,更是讓我們從實踐中瞭解到了一個班級團結凝聚的力量是無窮的。

對於我們這些新老師來説如何與家長溝通是一個難題,學生心理輔導與家庭教育的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幫助。使我們對家庭教育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家庭教育並不是孤立的,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共同形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嚴密的教育體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繼續,家庭教育亦有一種社會職能。

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我還有許多地方要學習,我將以老教師們為榜樣,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刻苦鑽研。在教學中,我會努力去工作,豐富自己,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而在生活中成為他們的朋友,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篇4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英雄豪傑用他們的行動告訴我們:人生的真諦在於擔當責任,一個拒絕承擔責任的人必然無法在社會中生存。

歷史書翻開,昏暗的燭光下,諸葛亮在奮筆疾書着。在這出師的前夜,他將顧主的牽掛流傳了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寫罷,是什麼讓孔明如徹夜難眠?是報答先帝知遇之恩、輔佐後主強國安民的責任。岳陽樓下,滔滔江水拍打着江岸;岳陽樓上,范仲淹難抑心潮的盪漾,放聲高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什麼使他這般情感激揚?是一切為了天下百姓的責任。諸葛亮、范仲淹,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曾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光輝的一筆。他們把謀求人民的幸福看成自己的責任,這是無比珍貴的情感。

責任是一朵平淡的花,卻綻出了濃郁真實的愛。20_年9月6日,央視主播朗永淳在微博中的一則‘’日記〞爆紅,也感動了無數網友,被稱讚‘’原來平淡真實的愛才最動人。〞向來深受觀眾喜愛的郎永淳作為央視知名主播之一,在熒屏上知性而嚴謹,不過他的家庭生活卻極少受到外界關注。他的那份陪讀日記中沒有刻意煽情,樸實的文字卻感動他人。這樣一個家庭裏的一聲親切的問候或一次悉心的攙扶,這些事細小到一粒塵埃,卻由裏到外的散發着濃濃的愛意,也看到了是每個家庭成員都在用自己薄弱的力量在擔負責仼。郎永淳的家庭生活雖然頗顯平淡,但那種濃郁真實的愛意就是因為在平淡中擔負起了責任,愛也就從責任的肩臂上升起來,永恆而感人。

維克多弗蘭克曾説過:“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的最重要的本質。”負責——一種不凡的品質。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意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了他非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户失去了存款。當他帶着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責任”一個巖石般冷峻的字眼,責任感不會在我們將來走向社會的時候突然的冒出來。它是一個你時時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護的孩子,而它給予你的,往往只是靈魂與肉體上感到的痛苦,這樣的一個十字架,我們為什麼要揹負呢?因為它最終帶給你的是人類的珍寶——“人格的偉大”,這樣的寶貴品質我們只能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出來。什麼又是責任呢?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篇5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名詞被廣泛應用,它好像是能適應任何一門學科的一種學習風格,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既流行又有效的學習方法。今天的培訓又一次提到小組合作學習,在老師們紛紛談論小組合作的優缺點時,我不禁想到了以往在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時的情景:

那是在學習圓錐體積時的事情,正在積極討論的各組中出現了一個特別的鏡頭:大家都靜坐不動,低頭看着自己的教科書。我馬上意識到不對勁,詢問怎麼了,剛開始沒有同學回答,過了一會兒,小組長説:“我們都會了,沒有作的必要。”但是我很明白,這個小組中還有兩個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不可能這麼快就明白,眼光調向他們時,也感覺到他們有意的迴避。這時我就説:“既然你會了,那就做給大家看看吧!”他毫不猶豫的操作並解説起來。該學生是我們班公認的最聰明的學生,平時任何練習都是最快、最認真的完成,無論正式作業還是平常練習都寫得非常工整,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強,小組長評選時也是學生們異口同聲推薦的。當然這次他也很成功,起碼他做的過程,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也有所體會。課後我瞭解情況,原來小組內只有他自己會,並反對其他成員做,還在言語上貶低、諷刺學習上不如他的學生。

以後在每次的小組合作中我也特別注意他,一個學期下來,他也不斷的給我拋出這樣那樣的難題(一人包辦不與其他學生合作、言語貶低、對老師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等),有時候很想把他調出小組,乾脆讓他自己一張桌子。但始終沒有這麼做,只是靜靜的觀察他,尋找不同的能夠適於他的各種方法進行慢慢的引導。

現在想一想,我所應用在教學中,班級管理中,與學生交流中所具備的耐心、韌心、教學智慧中絕大多是在教育他的過程中收穫的。如果説教材的培訓可以使老師在業務素質上有所提升,那麼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時,你所提升的是自己的適應現代教育的各方面能力。只有調節好班級內的各方面發展,尋找出適於學生髮展的策略,特別是那些特殊的學生,相信他們也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篇6

這學期,我報名參加了長安區教師書法培訓,當時比較猶豫的是還要參加考試,但是為了多學些知識,多豐富自己,還是寧願犧牲自己的雙休日的時間,也要強迫自己一下。目前考試已經結束,我感覺特別受益,對自己的書寫,以及學生的書寫都有很大益處!

通過學習,我不僅使自己的書寫水平得到了相應提高,還是自己的書寫教學得到了很多的指導。

書法教學(解決教什麼與怎麼教)

教學內容:姿勢(寫字姿勢、執筆姿勢)、筆畫技法、獨體字結構、偏旁部首、合體字結構、章法,要循序漸進、由簡到難。

1、雙姿教學:每節課課前進行雙姿訓練、重複雙姿要領,課中進行個別糾正,雙姿訓練貫穿整個書法教學過程。

2、筆畫教學:對所有基本筆畫的三要素(起筆、行筆、收筆)和筆畫五度(角度、力度、長度、弧度、速度)分析講解到位。

3、結構教學:

(1)整齊平正、布白均勻是基本規律。

(2)獨體字結構規律:佈局均勻(勻)、主筆突出(主)、因字立形(形)、收放均衡(衡)。

(3)合體字結構規律:要處理好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比例、長短、高低、大小、寬窄關係,伸讓、主次關係;左右結構突出伸讓有序,上下結構突出重心對正,包圍結構要包容相稱。整體達到均勻、緊湊。

(4)連續各異、格調統一是書法藝術較高層次的要求。

4、章法教學:處理好章法三要素(正文、落款、印章),處理好行列、留有天地、左右。落款的書體一般比正文的書體要活潑,款字的字徑應小於正文的字徑。

硬筆書法教學方法:

(1)減輕學生寫字負擔,少留家庭作業,並重視平時作業書寫質量。

(2)培養興趣為主。提高觀察能力。一年級重點抓好書寫姿勢、執筆姿勢和基本筆畫。

(3)開展寫字活動:辦展覽、樹榜樣、舉辦師生書法賽、現場漢字書寫節、參加校外書法賽。

(4)利用好字帖,臨摹字帖是最有效的方法。(選帖)讀帖、摹帖、臨帖、比較。

(5)及時評價鼓勵:寫字過程中的當場表揚(坐姿、握筆、書寫)。在學生臨寫的作業本上的符號表揚。優秀的書寫作業展覽或傳閲。定期評選班級、學校書法小能手。

書法教學讓我體會到“教育不是禁錮,而是熱愛、理解和引導,這是極其偉大要緊的事,也是一種極其艱難困苦的事。”

2023春教師心得體會篇7

教師是以人育人的事業,直接擔負着培養下一代健康快樂成長的歷史重任。其中師德是最主要的。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及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一、愛崗敬業

首先,要忠誠於教育事業,服從領導,認真完成領導分配的各項工作。要對幼兒教育盡心盡力。積極進取,努力創新。認真設計每一節課,讓孩子在每節課中都能學到知識,在工作中嚴於律己,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認識自身的不足,虛心學習,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工作能力等的培養。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

二、尊重每一個孩子

每個幼兒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要與幼兒平等相待,不能把幼兒當下級隨便呵斥。只有把愛傳遞給幼兒,把幼兒看重,幼兒得到老師的尊重,他們才會尊重和喜歡老師。愛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教師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手勢都能給幼兒帶來安慰和鼓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老師要以寬大的胸懷去愛每一個孩子,以真誠的愛心和關懷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到一視同仁,不帶任何偏見。應用欣賞的眼光去善待每位孩子,在他們的心田中播種“自信與自尊”、善良與寬厚“的種子,讓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享受美好快樂的童年。

三、努力進取

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幼兒。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幼兒認真。老師要正確的面對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提高自身的素質,這要求自己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積極探索,不斷開闢新的教法。

四、以身作則

教師的言行對幼兒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幼兒都喜歡模仿,這將給幼兒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孩子做好榜樣,凡要求幼兒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

行動實踐遠勝於説教。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師自身的修養。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讓我們加強師德修養,“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以高尚的師德情操去陶冶孩子的品格,照亮他們的人生道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186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