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多篇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多篇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多篇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歡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以往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時間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向被人們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不應當被遺忘,他們的無謂和奉獻精神萬古長青。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真愛生活中一切完美的東西,為他人帶來歡樂,這才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每逢清明節這個時候,上墳祭祀的人成羣結隊,像潮水般湧上去,人們習慣用燒紙錢,放鞭炮的傳統方式寄託親人的思念,清明節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也寄託着整個民族的憧憬,承載着人們的完美期望和祝福,清明祭祀是個人情感的追求,也是中華民族高尚的品德。我們手握白花步入墓區,懷着崇敬的心境去緬懷死難的烈士們。一位位烈士的圖像出此刻我們的面前,彷彿在訴説着他們的鬥爭過程。為了人民他們拋頭臚灑熱血通往直前。為了解放中國,他們捨棄小家,聚在一齊,才換來了今日大家的安寧,我們把手中的鮮花獻給了烈士表達我們對烈士們那份崇高的敬意和緬懷之情,墳前的小草綠綠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氣息,好像烈士對我們説着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有仗不完的勁,最終我們繞了一個圈子,離開陵園,門口的柱子上幾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光彩奪目。這道光激發了我們心中的愛國信念。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給後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種子,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帶領我們走向完美明天的旗幟。敬愛的革命烈士們,經過你們不懈努力和艱苦卓越的奮鬥,當年被帝國主義列強辱罵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今日,我們接過從您手中傳過來的接力棒,決心要更新觀念,擴大視野,掌握一技之長,全面完善自我,為中華民族的興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只想用一朵小花寄託我們的哀思,我們只想用一個花環證明我們的心意,我們只想用一座石碑表達我們的敬仰……可是,我們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僅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我們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這來之不易的完美生活。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們看見了,會欣慰的説:“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篇2

為深切緬懷和紀念革命先烈,進一步激發社區黨員幹部、居民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追憶革命先烈,立足本職崗位。在清明節來臨之際,合陽縣城關街道古莘社區以多種形式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奠英烈”為主題的緬懷紀念活動。

倡導文明祭掃,共度平安清明

社區組織工作人員通過入户發放宣傳單,廣場宣講,在户外電子屏、廣場醒目位置設置宣傳標語、文明祭掃倡議書等形式,積極倡導文明祭掃、嚴防火災、平安清明。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思想在羣眾中落地生根。

強化紅色教育,激發愛國熱情

依託中華英烈網、中國文明網等網絡資源,倡導觀看紅色影片、閲讀紅色書籍等活動,重温黨的優良傳統和過硬作風,使全體社區幹部領略到革命先烈的風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本職崗位,學思踐悟、開拓創新,真正把英雄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

開展網上祭掃,深切緬懷先烈

社區黨支部利用“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中華英烈網、中國文明網等網絡平台,組織黨員幹部、居民和共單位積極開展網上祭掃英烈活動,重温英烈事蹟,進行網上“獻花”、網上“鞠躬”、網上留言等方式緬懷英烈,追憶他們的豐功偉績,寄託沉重哀思,品讀革命烈士的頑強、堅貞、崇高和不朽。

值此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古莘社區倡導文明祭掃,組織網上祭掃英烈活動,積極響應國家疫情期間嚴防清明節祭掃導致疫情擴散和反彈,切實維護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號召,既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種形式,也是文明生活的新風尚。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篇3

我校根據中央文明辦、省文明辦的有關通知精神,在20xx年清明節到來的前夕,學校特別組織學生開展了以“清明時節,文明祭祀”為主題的動員活動,同時倡議全體師生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文明祭祀新風,要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風。移風易俗,從儉祭祀,不借清明祭祀之機擺闊氣,講排場。要破除掃墓祭祖焚燒紙錢香燭、燃放鞭炮等陳規陋習,大力倡導種植紀念樹、敬獻鮮花、清掃墓碑、讓我們共同行動,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成為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帶頭人,學校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倡導全體師生要採用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寫一篇文章、宣讀祭文等文明、健康、環保的祭祀形式,來緬懷悼念革命先烈及故人,傳播文明祭奠新風尚,過一個文明、綠色、和諧、平安的清明節。

1、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學校副校長和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專門負責的工作小組,組織開展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

2、我校通過週一的升旗儀式開展以“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並在週一下午召開了以“移風易俗,文明祭祀”、“繼承先烈遺志,發憤建設中華”的主題班隊會。教育學生緬懷先人,培養學生,尊重先輩,孝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3、各班級在板報上開展“清明角”,主要開展以“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4、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真正能追憶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其艱苦創業、奮鬥不息的精神和愛國情感。我校還組織學生開展植樹、種花等傳統活動,引導學生熱愛自然、關心生態、保護環境,豐富清明節日的傳統文化內涵。

今後,我校將更加努力,創新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為努力共創和諧美好家園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篇4

清明節期間,馬廟中心學校圍繞“清明時節、文明祭祀、爭做文明國小生”這一主題,主要開展了以下教育活動。

加大宣傳,營造氛圍。清明節前夕,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和手段,宣傳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蹟,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革命傳統教育。

4月1日,組織了規範的“升國旗”儀式,由分管校長對學生進行了有關教育。學校利用電子顯示屏廣泛宣傳。

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登陸中國文明網,在搭建的“網上祭英烈”互動平台上紛紛發表了祭奠感言、敬獻鮮花、點燃紅燭,表達了對先烈、先人、先賢、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4月2日,召開了一次《清明時節文明祭祀》的主題班會。此次班會由“美麗春天、清明來歷和意義、文明祭祀、緬懷先人珍重現在”四個環節組成,班主任一方面圍繞清明的來歷、習俗、文化等內容,加深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文明祭祀教育和安全教育,號召同學們要積極行動起來,自覺擔當起文明祭祀的倡導者、踐行者、宣傳者和監督者,積極影響和帶動廣大村民移風易俗,強化文明祭祀的觀念,共同營造一個平安、文明的清明節。使學生認識到“祭掃公墓、敬獻鮮花、植樹寄哀思”等祭奠方式才是環保、健康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奠逝者、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自清明節被確定為國家法定假日後,很多學生也要同家長一道去祭奠先人,為倡導文明祭掃理念,學校倡議學生帶動家長用敬獻鮮花、植樹等方式取代傳統“燒紙”等祭掃活動。在孩子的帶動下,許多家長能夠做到文明祭掃。近日開展“我向家長宣傳護林防火小知識”活動,以提高學生及家長在清明節期間的防火意識。

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清明傳統活動”

讓學生到郊外踏青,踏進自然,融入社會,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受到全體學生的歡迎,大家充分利用假期踏青、賞花、參觀,切實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全體學生的心靈又一次受到了啟迪,激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他們暗下決心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跡,努力學習,奮勇拼搏,在革命先烈愛國精神的感召下健康成長。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篇5

清明節是人們祭祀先祖或亡故親友的節日。故鄉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們的臉上不像喜慶節日裏的樣子,臉上掛着的是對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被國家列入了法定的節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攜妻兒往家趕,一進大門,院子裏乾乾淨淨的,黃黃的土地上一塵不染,星星點點地灑上了清水,屋頂的炊煙正緩緩地飄着,母親舉着兩隻沾 着面的手從屋裏迎了出來,兒子從院心飛進了母親的懷裏,驚的落在房檐下的燕子“騰”地一聲竄上了佈滿紅霞的天空。不用問,母親在蒸祭祀用的供饃和麪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饃和燕子是用發酵的 麪粉蒸的。供饃像大一點的象棋般大小,出籠後還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紅色的顏料,點上一個圓圓的點。一份供饃四個,一個墳墓就要擺上三份,一共十二個。每家都要蒸上幾十個,因為哪家也有幾 個老祖宗的墳墓。我小的時候,物資匱乏,農民自己種的白麪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但每逢清明,母親總要把攢下來捨不得吃的白麪拿出來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為什麼一份不是三個或五個?我在小的時候就多次問過母親,母親總是一邊捏着供品一邊警示我,不要亂問,但她又總是要告訴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這時,我總不再多問,感覺到這就是 一項很嚴肅的大事業,因為母親親手蒸的饃要供奉給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種神祕的感覺。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則可以説是母親的工藝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態各異,或飛或站,或張嘴鳴叫, 或回眸張望,更讓人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是一隻大燕子的背上還背了一隻小燕子。母親説,河裏的冰化了,燕兒們從南方回來了,老遠呀,小燕子飛累了,媽媽就背上他吧。

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後,要有家裏的男人們裝在一隻竹籃子裏,連同炒好的各種菜餚和酒,還有各種水果,再把香燭和專供亡人用的冥幣裝好,扛一把鐵鍬到墳地裏祭供先人。到了墳前先要把祭品擺好 ,點了香燭,敬了酒,焚化了紙錢,然後再用鐵鍬鏟上新土輕輕攏在墳頭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們就要嚷着跟大人們去上墳,但不過十二的小孩是決不會讓去的。至於什麼原因,我沒有問過父母親, 估計這中間還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從十二歲那年起,父親就主動叫上我去上墳,我儼然一副大人的模樣,扛上鐵鍬,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親的後邊,和父親並排相跟着祭祀長眠在墳地裏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後來參加工作後,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節的,我一定要回家培着父親去為祖先們上墳,但長大後的我已經覺得這不是一件神祕的事情,雖然母親的供饃照樣蒸,燕子照樣做,各種各樣的菜餚照樣烹炒 ,我也附和着總是在路上買上些花花綠綠的冥幣,父親看見後就笑着説:“若能花上這錢,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們照樣一絲不苟地上墳、燒紙。

從墳地回來,父親總要用鐵鍬折上一截酸棗樹枝,把母親做的燕子細心地紮上去,舉回家中,把它別在窗户上面。一時間,就會感到一種春和景明,燕語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親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裏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我問他們,那死去的爺爺奶奶真能吃上你們蒸的饃,花上我給他們的錢麼?

父母親相視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兒子,你是記者,還不知道這?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燈滅,就不存在了,但作為兒孫後輩卻要記住前人的養育之恩啊!”

夜裏,春雨瀝瀝拉拉地下,我想起兒時母親對我説的一句話:孝敬大人有飯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祖先用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流傳給了我們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義代代傳下去!

清明實踐心得體會篇6

今天是清明節,是紀念祖先和介子推的日子。不禁讓我想起杜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媽媽爺爺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太太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裏也沒有任何跟太太有關的事蹟。她長什麼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湧到我的大腦。我問媽媽:“媽媽 ,我見過太太嗎?待我好嗎?”媽媽無奈的説:“實話説吧,我也沒見過,應該很早就去世了吧。所以這……”

漫長的20分鐘過去了,大家終於來到了上林湖,頓時天空中飄下了似花針的雨。停好車,拿好工具,準備上山。向遠處望去,這人也太多了吧,把整條過道都擠滿了,一點空隙也沒有。隨着人羣,大家緩緩移動着。我發現一些老年人十分封建迷信,帶着爆竹,香燭,紙錢等。萬一發生什麼不測,那可這麼辦呢?

大家再次隨人羣而上,拐過一個彎,再拐過一個彎,上了階梯,大家找到了太太的墳,跟往常一樣。這次我給經歷了一個春秋風吹雨打的字上色。我寫着這一個個的大字,想到如果太太還活着,那麼該多好啊!這下我肯定與太太快樂的聊天……想到這我的欣慰的笑了。

媽媽與爺爺拿着鐮刀,在墳旁邊把雜草雜花清理掉。我拾起墳沿邊的杜鵑花,靜靜地將花插在太太的碑後,望去,猶如太太頭上的裝飾品。這時媽媽爺爺也做好了清理工作,整個墳邊看起來乾淨了許多。

之後大家小心翼翼地點了一柱清香,放上祭品,默默祈禱,給予大家的祝福。

我轉過身子,放眼望向藍色的湖,上面還有一個個的漣漪,湖面上行駛着一條條的遊船,它帶着人們的祝福,帶着人們的祈求,帶着人們的希望……駛向遠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18g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