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説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説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説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説課心得體會 篇一

12月24日下午,我參了邢台學院組織的説課。説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第六單元29課《安塞腰鼓》説課順序由抽籤決定。我參加的評優課比賽不少,但是説課還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而且是抽籤決定説課順序,所以心裏難免有些擔心、緊張。

通過這次説課,我發現了自己身上存在着許多不足。在我自己的説課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條理清晰,教材分析也很透徹,自己在準備時將每一個環節的思路都寫出來了,但在實際説課中卻存在着明顯的不足。這些説明了自己的教學基本功還不到位,我必須要從多方面去努力學習才可以。比如説課過程中普通話不夠標準;時間上每個環節把握不夠好,以至於説教學流程時草草結束,還超時。

通過這次説課比賽,我明白了:在説課中教學過程是很關鍵的,不僅要説全面,還要説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説教學過程要簡明扼要,要講清楚教學思路:即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課型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以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的,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突破難點,理論依據是什麼,以及主要教學環節。

經過了這次説課比賽,我感受到了挫折,但也有了很多收穫。人常説經歷一次挫折就成長一次。通過這次,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奮鬥方向,我要以此為動力,刻苦鑽研,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越來越紮實。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會把自己所取到的經驗用於實踐中,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全面、深入 篇二

説教材考察教師對教學要點、重點、難點的把握等能力;説學生考察教師的學生觀;説教考察教師針對教學對象和具體教學內容的靈活處理能力;説教學程序考察教師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説課件製作或板書設計能考察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能力以及教師的板書能力等教學基本功。總之,短短几分鐘的説課,不僅能考察教師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學習觀等教學理念,還能考察這些教學理念與教學實際的結合能力;不僅能看到教師“怎麼教”,還能深入瞭解教師“為什麼這麼教”。

説課心得體會 篇三

如果一節課是一個人,那麼説課就是這個人的靈魂,人需要華麗的外表,更需要一個有趣的靈魂。

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更重視農村教育,為了農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結合現在農村發展的需求,教師也要不斷的進步。所以這次在霞山區教育局教研室的帶領下,開展了首屆鄉村教師説課比賽。

賽場上每個選手的優選表現!

這次有幸能參加這次比賽,學校也高度重視,在三十三小的老師的幫助下,我完成了這次比賽的任務。雖然結果並不是很好,但是我從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別人身上的優點。為今後學習提供了更豐富的經驗。 作為一名年輕老師,只有不斷的去挑戰自我,才有進步的可能,特別是薄弱的學校,更需要花費比別人多的精力和時間才能超越別人!

我這次説課的主題是《三位數乘兩位數》,主要分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説課比賽。我依據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這一點,在教學時我主要用“情境創造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本着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

這次説課我深刻的體驗了什麼叫差距!優秀的説課稿,可以説從全方位的去了解一節課。每個環節緊緊相扣,每一步的設計都應該有理論依據和展示,並不是誇誇其談!然而我卻缺乏了這些,所以這次説課讓我為今後學習説課,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最後,比賽結束後,張穎主任從教材分析,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師儀容教態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價並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存在問題,要感謝主任給我們的分析和建議,讓自己瞭解到自己的不足,同時,為今後工作和學習態度有了更深層次的改變!

説課的類型 篇四

1、研究型

這種類型的“説課”,一般以教研室為單位,常常以集體備課的形式,先有一位教師事先準備並寫好講稿,説後大家評議修改,變個人的智慧為集體的智慧。這種説課可以一個星期搞一次,教研室裏的教師可以輪流説課。

説構思 篇五

説清教學過程設計的總體框架和設想,説出教學過程的整體結構、教學內容的詳略安排和教學板塊的時間分配。説出主要環節的教學設計,重點如何突破,難點如何化簡。

説課心得體會 篇六

20xx年1月13日—1月16日,我參加了木賈辦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新課程下中國小教師説課、聽課、評課技能指導》一書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全書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述與分析着課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橋樑及如何正確進行説、聽、評課,書中對於每一個理念的產生、操作,實踐與反思都有具體的一個過程與評析,因為這些問題均來自教師的實踐。書中列舉很多案例,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也給我指明瞭方向,使我對過去不曾注意的、意識到的,或是困惑的問題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豁然開朗。

我們知道,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終要以促進人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服務作為指導思想。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要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高度負責的精神貫徹於教育改革的始終。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途徑是教學,所以當課程方案確定後,教學改革自然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頭戲。為此,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是教學改革首先要做的事。

説課、聽課與評課應該説都不是課堂教學本身的實施性內容,但説課作為課前的準備和課後的反思工作,聽課作為現場的研討觀摩和檢查督導工作,評課作為考核評價和推進推廣工作,都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方式,也都是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

一、説課,拓寬教學研究的新視野

説課,就是教師以教學理論為指導,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領導或教學研究人員,主要用口頭語言和有關的輔助手段闡述某一學科課程或某一具體課題的教學設計(或教學得失),並與聽課者一起就課程目標的達成、教學流程的安排、重點難點的把握及教學效果與質量的評價等方面進行預測或反思,共同研討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教學設計的教學研究過程。

二、聽課,探解課堂現場的真諦。

聽課是一般教師或研究者憑藉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記錄本、調查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地(也有間接的)從課堂情境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聽課是教學的常規工作之一。聽課也是一種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學習和培訓,並不是什麼人都能聽懂課、聽好課。

三、評課,打開教評相長的通道。

評課首先就要對課堂教學評價,也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及對構成課堂教學過程各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等)作出的分析和評價。評價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教學目標與績效達成、教師專業發展等等方面。

學習此書時,我彷彿不是在讀書,而是置身於課堂這樣一個親切、真實的環境當中。這裏的敍述是極為簡練易懂的,並且大量的引用了具體的成功實例,讓讀者在實踐當中看到了收穫與希望。這本書針對的不僅僅是一線教師,還包括學校領導以及上級領導。我認為老師、校長、督導、教研員都應該仔細的研讀這本書,從中吸取精華,為教學、評教以及整個的基礎教育服務。

説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每個教師在其職業生涯中都會接觸到説課、都需要説課。因此我參加網上説課課程培訓,覺得網上培訓這種形式非常好。

首先,學習時間上不是固定的,只要自己課餘有時間就可以進行學習;

其次,這一課程中有大量關於説課的內容供我們閲讀,我們既可以全面瞭解,又可以針對自己比較薄弱的方面進行“選擇性學習”;

第三,我覺得“討論區”很不錯,可以通過討論區獲取到更多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和輔導老師以及別的學校的教師進行交流、學習。

通過閲讀學習,我對説課有了更深、更細的瞭解。説實話,一開始,對説課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現在知道了説課是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依據新課程標準、教學規律和教材特點設計的一種相互獨立的教學方案,説課教師結合此方案要向聽課教師或評委講清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然後由説者和聽者共同討論和評議,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在閲讀中還弄清了説課不等於“備課”、“講課”、“背課”、“讀課”,它要求:

(1)理念新、

(2)設計新、

(3)結構新、

(4)手段新、

(5)方法新,也就是要突出一個“新”字。我覺得教學理念在説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説是整個説課的靈魂所在。説課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擺在統帥的位置,發揮它的指導功能和支撐作用。另外在本課程中可以看到各學科的説教材、説教法的典型案例,在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説課要求教師把握一節課的知識、技能,而且還要緊密結合新的課程理念,説出本節課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什麼樣的引導與指導,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及理論依據。如何講解、何處設問、何處啟發、何處討論、何處進行反饋練習與評價運用等。

通過觀看現場説課的視頻案例,讓我感受到參加比賽的每名教師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工作。她們鎮定自如,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現場表現都是那麼優秀,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也説明了一點:只有教師的能力提升了,那麼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自然就會提高。

總之,“不打無把握之仗”,充分準備是説課成功的起點,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只有説課準備充分,才能提高説課的質量,才能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才能反映自身教學水平,也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才華,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這次培訓中,非常感謝徐老師以及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幫助,我會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使自己有所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oqg1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