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戰疫情醫生心得多篇

戰疫情醫生心得多篇

戰疫情醫生心得多篇

戰疫情醫生心得篇1

千百張相似的臉,卻有千百個不同的故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醫療體系的白衣戰士奮不顧身,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堅守崗位,上演着一幕幕直面生死、力挽狂瀾的“最美逆行”。由上海市總工會、上海市衞生健康委員會主辦的《“致敬!逆行者”上海職工抗擊疫情主題圖片展》29日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宮拉開序幕。300多幅逆行者照片和80個感人的故事,再現醫務工作者遠征武漢的奉獻,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的堅守,各行各業職工復工復產的熱情,展示了各行各業的“逆行者”們在抗疫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上海第一位“逆行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等站在他們的圖片面前,感慨萬千。

張文宏:向所有勞動者致敬,五一長假做好防護可以出去走走。

張文宏説,看到許多同事,看到上海援鄂醫療隊員,他再次為上海人民和武漢人民的英勇感到驕傲自豪。

他説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是整個全國民眾共同努力的結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勞動者。醫務人員是勞動者,社區幹部是勞動者,疾控工作人員是勞動者,社區的民眾也是勞動者。在抗疫的這個特殊期間,快遞小哥也是了不起的勞動者。

五一長假即將來臨,張文宏説,建議大家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出去走一走,到處看一看。但是在走一走、看一看的過程當中,要保持好社交距離,近距離的時候得戴口罩,不要扎堆,不要近距離湊到一起吃飯、交流,這些都會帶來風險。我們現在開始戰“疫”初步得到控制以後的新常態生活,我們要及早開始,趁着勞動節,大家開始勞動。

1月23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啟程馳援武漢,他是上海第一位出征的醫學專家,在金銀潭醫院奮戰75個日夜。

參觀時,看到許多抗疫一線工作者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情景,鐘鳴説:“每一個抗疫人員的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都應該永遠記入史冊。”

戰疫情醫生心得篇2

李文亮1985年出生,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武漢大學臨牀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去世,享年35歲。

2019年12月30日下午5點多,他在武漢大學臨牀04級班級羣裏發佈消息説“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提醒同為臨牀醫生的同學“讓家人親人注意防範”。李文亮也由此成為最早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的人之一。

2020年1月8日,李文亮在接診時遇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1月10號他自己就出現了咳嗽症狀,隨後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症狀,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2020年2月7日,新華社發表題為《深深悼念!深深致敬!》的網評:“奇蹟終究未能發生。李文亮醫生永遠離開了我們。 作為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李文亮以自己的樂觀、堅強、無畏,再次詮釋了白衣天使的平凡與偉大。對這種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醫者大愛,我們深深致敬! 戰鬥還在繼續。我們必須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勝利的消息,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李文亮醫生,請安息吧。你的精神不朽!”

像這樣默默無聞、恪盡職守在崗位的醫護人員有很多,李文亮醫生只是其中一位。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各地醫務工作人員勇毅地奔赴一線與疫魔戰鬥。為了打贏疫戰,他們用行動展現了醫務人員甘於奉獻、服務社會的高尚品質,他們用責任和擔當為人民羣眾撐起了保護傘。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他們的犧牲和行動,每時每刻都告訴我們,什麼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什麼是中華文明中最優秀的東西。少先隊員們,讓我一起向英雄致敬,向榜樣學習,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擔起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

戰疫情醫生心得篇3

張文宏的走紅,反映出人民羣眾對“硬核”幹部殷切期盼的強烈呼聲,也從反面印證了現實生活中“硬核”幹部稀缺稀有的客觀事實,更引發了國人一系列深刻思考:張文宏何以能夠展示如此“硬核”形象?“硬核”形象背後究竟有何深層支撐?“硬核”幹部為什麼能夠廣受青睞?張文宏式“硬核”幹部何時能從“走紅網絡”發展成走紅時代?這些問題和思考不僅關係到當前能否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擊戰,而且關係到新時代中國應該如何培養、選拔、使用幹部和人才,關係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事業成敗。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已經成為全球性挑戰,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與疫情殊死搏鬥,牽動着全世界的神經,撥動着全人類的心絃。毫無疑問,抗疫阻擊戰場已成為中國黨和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綜合能力的大考場、真考場、硬考場,也是各級幹部、各種人才、各類羣體能力、實力、魄力的展示場、競技場、比拼場。在信息高度互通透明的互聯網時代,誰更有情懷、更有魄力、更有本事在抗疫戰場上高下立見、優劣立分、強弱立判。半個多月來,國人通過政府新聞發佈、幹部專家接受新聞採訪、各類媒體信息發佈等多種渠道,觀察到了不同級別領導幹部、不同層次專家學者的本色“演出”,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輿論熱點,一些幹部也因此迅速成為“網絡紅人”。其中最為典型的有兩名幹部,一名是湖北省黃岡市衞健委主任唐志紅,因面對中央督察組一問三不知,還理直氣壯反怪提問“超綱”,瞬間引發圍觀熱議;另一名則是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硬核”發聲和“硬核”做法,迅速引來了億萬人民的目光和讚譽,一時間唐志紅走“反紅”“黑紅”,張文宏走“正紅”“真紅”,在國人心中形成鮮明反差,立起了兩面不同的鏡子。唐志紅的“走紅”將很快煙消雲散被歷史洪流沖走,而張文宏的“走紅”則將餘音繞樑久久不絕,引發國人一系列深層思考:國難當頭,張文宏何以能夠展示如此“硬核”形象?“硬核”形象背後究竟有何深層支撐?“硬核”幹部為什麼能夠廣受青睞?張文宏式“硬核”幹部何時能從“走紅網絡”發展成走紅時代?毋庸置疑,這些問號和思考不僅關係到當前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擊戰,而且關係到新時代中國應該如何培養、選拔、使用幹部和人才,關係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事業成敗。因此,通過觀察張文宏“走紅網絡”事件得到的基本結論,可以深度透析“走紅”背後藴藏的時代呼喚,進而得出加強幹部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有益啟示。

張文宏獲中國醫師獎事蹟心得體會3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過程中,勇敢“逆行”的醫務人員牽動人心,他們的感人事蹟在社會上廣為傳頌。“無雙國士”鍾南山、“鄰家奶奶”李蘭娟、“鐵人院長”張定宇、“硬核男神”張文宏……人們不吝用各種温情、讚美的詞彙,來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有些名字在此次疫情之前就已廣為人知,比如在十幾年前抗擊非典時有非凡表現的鐘南山院士。但更多的名字我們不熟悉,他們在國內外業界已久負盛名,但對於“歲月靜好”的我們而言,他們就是“隔行如隔山”的陌生人。殊不知,他們其實是默默守衞我們健康的恩人。

大醫都是真國士,真國士有真風采。比如,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黨支部書記、主任張文宏,不久前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憑“人不能欺負老實人”“把所有的人都換下來,共產黨員上”等語錄圈粉無數,被很多網民稱為“硬核男神”。

走紅之後,人們翻出了張文宏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現“硬核男神”的養成絕非偶然。比如,在名為《人類如何抵抗傳染病入侵》網絡公開課中,張文宏用帶江浙口音的普通話和生動的臨牀案例,明白曉暢、深入淺出地把傳染病防治知識講得很到位。而在最近這段時間裏,張文宏還抽出時間做針對性的科研,在自己科室的公眾號上做專業科普,寫了《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這樣一本書……

網友給張文宏的外號,“男神”前的定性是“硬核”。何謂“硬核”?它不僅是敢説硬話,敢扛硬事,敢跟危險和困難“正面剛”,更在於有真本事、硬功夫,平時有準備,戰時有底氣,用工匠精神和繡花精神做事。“硬核”的人不求身處聚光燈下,卻走到哪裏都“自帶光環”。

疫情仍然很嚴峻,但張文宏和他的同行們説不用過度擔心,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他們説這番話,絕非輕飄飄,而是分量非常重,因為有堅實的科研成果和臨牀經驗支撐。因為“硬核”,所以我們相信。

疫情當前,我們需要力量,我們需要榜樣。我們應當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無雙國士”“鄰家奶奶”“鐵人院長”“硬核男神”,他們就是現成的“中國故事”,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中國榜樣”。

戰疫情醫生心得篇4

我叫,xx年月出生,於20xx年7月畢業於省衞生學校,分配至鄉鎮衞生院工作至20xx年11月。在鄉鎮衞生院工作期間,多次參加各類進修學習,如:20xx年8月-20xx年7月i縣醫院進修婦產科;20xx年9月-20xx年7月在省衞生幹部管理學院脱產學習2年臨牀醫學;20xx年9月-20xx年2月在市婦產科醫院產科學習;20xx年3月-20xx年8月於省腫瘤醫院婦瘤科學習。20xx年調入醫院(屬2甲),20xx年取得婦產科醫師資格,20xx。12月年取得主治醫師資格。現在醫院擔任婦產科主治醫師。

自擔任婦產科主治醫師年來,我在醫院的正確領導下,按照醫院的總體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執行醫院的工作方針政策,圍繞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羣眾滿意的三好一滿意要求,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行職責,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醫院領導的肯定和人民羣眾的滿意,在單位組織的考核評比中,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20xx年被聘為縣級名醫,醫風淳樸,醫德高尚,為全院醫務工作者樹立了榜樣。在做好本職日常工作的同時,我認真努力學習,使自己的技術業務水平和工作技能日趨精湛,具備晉升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的資格與條件。下面就自己擔任婦產科主治醫師年來的工作情況具體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

年來,我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醫院的各項制度規定與工作紀律,認真學習工作業務知識。通過學習,我切實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與業務工作技能,在思想上與醫院保持一致,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增強了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和水平,做到與時俱進,增強大局觀,能較好地結合實際情況加以貫徹執行,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能完成較為複雜、繁瑣的工作任務,取得良好成績。同時,我培養自己吃苦耐勞、善於鑽研的敬業精神和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服從醫院的工作安排,緊密結合崗位實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實際工作中,我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原則,認真接待每一個病人,認真對待每一項醫療任務,堅持把工作做完做好,獲得了醫院領導與人民羣眾的一致肯定。

二、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務

我在醫院從事婦產科住院部工作,專業性強,我基礎較全面,基本功較紮實,對婦產科臨牀方面的知識技能有較全面、較系統的瞭解,具備較強的知識理論水平和實踐臨牀經驗。我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臨牀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診斷治療的過程中,我嚴格按照醫療操作常規進行。嚴密觀察病情,及時準確記錄病情,對病情處理得當,從未發生醫療事故及差

三、努力實踐,提高業務工作能力

我從事婦產科住院部工作工作多年,認真學習,努力實踐,掌握了婦產科工作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從事婦產科工作的崗位能力和技能。多年來,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業務特長,在婦產科工作中取得優良成績,所經手的檢查診斷工作基本沒有出現差錯,獲得病人的滿意。通過努力實踐,我提高了自己的業務工作能力,能夠完成醫院佈置下達的工作任務,確保把工作做好,提高工作質量。與此同時,我加強對年輕醫生的輔導,已帶習本院及村醫師15人,帶習過程中我把自己掌握的專業理論、檢查診斷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醫生。凡是年輕醫生向我請教和諮詢,我總是滿腔熱情地給予解答,讓年輕醫生搞懂弄通為止。

四、學習業務,增強業務工作本領

我是一個喜歡學習的人,總覺得人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特別在當今發展迅速的時代,學習就更加重要,一個人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必定被時代所淘汰。我從事婦產科工作,除了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國家方針政策外,重點是學習婦產科知識和技能。只有學好了這些內容,掌握了婦產科知識,才能做好產婦的檢查診斷工作。在學習上,我既鞏固已有的婦產科知識,又特別注重學習當今最新的婦產科前沿知識。因為我知道,婦產科知識發展很快,不斷有新的學術成果出現,我要不斷學習,掌握最新的婦產科知識,使自己的理論水平與操作技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這些年我每年的讀書筆記20篇以上,20xx年還寫有3篇論文,分別是、。由於自己努力學習,使得業務工作本領不斷增強,因而在具體實際醫務工作中,我基本能做好自己的婦產科工作,沒有出現差錯,取得較好成績,這一點,我自己感到很欣慰。在完成自己日常醫療本職工作外,我繼續學習婦產科方面的書籍,留心婦產科技術的發展狀況,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適應自己醫療工作發展的需要,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戰疫情醫生心得篇5

他,有着醫者的慧心巧手,更有着醫者的良知厚德,三十餘載堅守臨牀一線,甘之如飴,如痴如醉,以不懈的技術鑽研贏得了同行的尊敬,以無私的愛心奉獻換來了病人的愛戴。工作中,他任勞任怨,從不喊累;

技術上,他精益求精,從不滿足,他就是--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他自幼立志做一名醫生,對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有着神聖而美好的嚮往。1987年大學畢業後到--地區胸科醫院內科工作,1992年到--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工作。大家都知道,急診急救,是生命的綠色通道,是醫院的窗口單位,是一個工作繁忙、急危重症病人多、突發事件多、糾紛多發的科室,工作加班加點到深夜是家常便飯,很多醫生都不願意幹這個科室,但是他依然服從領導安排來到急診科。當時的急診科剛剛成立不久,還不成規模,業務發展還很渺茫,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勸他找找領導調到骨科或者心內科工作,但他憨厚一笑,説工作總得有人幹,急診科也需要醫生,就這樣他來到急診科一干就是二十六年,他從一個年輕的醫生成長為一個具有豐富臨牀經驗的主任醫師,在他的不懈努力與帶領下,--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已經成為--山區急救醫學中心,是--市重點學科,這些年他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了一大批骨幹急救醫療人員,為--市北部及周邊市縣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工作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急診科收治的往往都是病情發展迅速、病種複雜、診斷困難的急危重症病人。對這些患者來説,時間就是生命,搶救病人更是需要爭分奪秒,無論是值班還是在家休息,他接到科室求救電話,總是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第一時間為病人救治,無論遇到什麼樣病人,他總是沉着泠靜應對,科室醫護人員常説,只要李主任在我們就有了主心骨。他常説患者來到我們醫院就診,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給了我們,是對我們莫大的信任,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遇到那些不能描述自己病情的重症患者,他總是認真查體,仔細診斷;

遇到那些由於着急而暴躁激動家屬,他總是不厭其煩、耐心解釋;

遇到那些因醉酒打架鬧事的患者,他總是盡力安撫,想方設法讓病人儘快得到救治;

遇到那些上了年紀行動不便的病人,他總是幫助翻身脱襪從不嫌棄;

遇到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他總是放棄在家裏的一切衝鋒在前,20__年他為抗擊非典與家人隔離,在醫院一待就是一個月,由於工作突出他被沂水縣人民政府授予抗擊非典先進個人。

農村出身的他,對農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體諒病人的疾苦,更體諒病人的難處,他從來不給病人在經濟上增加負擔,他從來都是能用便宜藥品治好病的,不給病人用貴藥,從來不給病人過度化驗檢查,點點滴滴為病人節省,在同行中有很好的口碑。他在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中,無怨無悔的堅守着自己的崗位,從死亡線上拉回不計其數的病人。看到一條條生命從自己手中活過來,他時常高興的像個孩子,他總是説救活一個病人自己的靈魂也可以得到一次淨化和昇華,在他心中醫術可以前行,但醫者不能忘本,“有病人,才能實現我的人生價值”成了他的口頭禪,因此對“醫生”這個職業的堅守,他看得比什麼都重。他説,至今病人一聲真情的“李醫生”,依然會讓他動容,因為那樣的呼喚滿含信任與理解,是最純樸的東西,融入血液,化作生命。

業務上一步一個腳印,不懈追求,精益求精,從不滿足

對他來説,技術沒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他潛心臨牀診療的同時,對科研和技術總是身先士卒,帶頭攻關,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一項,承擔--省科技廳科技發展項目一項,獲--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發表省級以上論文十餘篇,其中中華級論文五篇,參編著作四部。20__年他所帶領的急診科加入--省胸痛聯盟,並進行了全國胸痛研究,20__年9月他有幸參加了由中華醫學會在北京組織的中國胸痛診療指南專家共識編寫。近年來他作為--省急診界著名專家經常在學術交流會上進行講座,受到同行好評。

雖然他的業務水平在行業中已經得到了認可,但他從不不滿足,一直不停的學習,他經常説,精湛的業務水平才是為人民服務的有力保障。在長期的臨牀工作中,他善於開動腦筋,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山區農藥應用廣泛,有機磷農藥中毒也是常見的急症,傳統治療是清除毒物,應用特效解毒劑治療,解毒劑是指抗膽鹼藥阿托品及復能劑,應用阿托品的原則是快速達到阿托品化,然後再維持一定量的阿托品應用,一般病人的治療也得常達七至十天時間,危重病人時間會更長。他研究發現抗膽鹼藥及膽鹼酯酶復能劑都不能解除體內農藥,只是對症處理,他通過認真研究中毒機理,創新的規範了救治用藥,使大部分有機磷中毒患者,由住院十幾天減少到二至三天左右,死亡率由原來的7%以上,下降到2%以下,花費由原來的一萬元左右,減少到一千元左右,該項目通過醫院科學委員會鑑定為國內首創,推薦到--市科技局立項研究,獲--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推薦到--省科技廳,--省科技廳作為--省科技發展項目立項研究,省內專家鑑定為世界先進水平,該項目在省內外各級學術會上介紹引起轟動。

在30多年的行醫生涯中,他診治了無數的病人。見慣了生離死別,但他始終保有愛心。他常説“沒有愛,就當不了一名好醫生,急危重症患者尤其需要關愛”。無論何時何地他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着一個醫生的職責,詮釋着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

在長期的臨牀工作中,他成功搶救了大批急危重症患者,經常收到來自患者及家屬的表揚信和錦旗。曾有一位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不好,醫生曾告知這個病人無治療價值,勸其回家,但這位患者家屬不願意放棄,慕名來到--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找到他,經過他詳細詢問病史、認真仔細檢查後明確診斷,並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治療,病人奇蹟般的好了起來,至今多年未曾復發;

還有一位敵敵畏中毒患者,一直昏迷,在某三級醫院住院治療十天不見好轉,後轉入某省級醫院治療近一個月仍不見好轉,專家討論結論是該病人治療價值不大,但家屬仍不死心,詢問該院專家還有沒有擅長治療中毒的醫院,專家告訴家屬説--市中心醫院治療有機磷中毒水平最高,你可以過去試試,但一定要到急診科找一個姓李的主任,家屬輾轉來到急診科找到他,經過他精心治療後痊癒出院,當時在同行業引起轟動;

某三級甲等醫院收治一口服一斤甲拌磷(3911)自殺患者,該院對此類患者治療沒有成功的經驗,聽説--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治療這類病人效果非常好,洗胃後用救護車直接送來我院急診科,經過十幾天的精心治療痊癒出院,家屬出院時掏心窩子説:“我們當時從大城市向縣城醫院轉診時心裏沒有底,沒想到李主任水平這麼高”。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就連省內專家談起--主任治療有機磷中毒時,都説李主任治療有機磷中毒全省第一。

北方地區冬天農村習慣於煤炭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很多,嚴重的中毒患者治癒後常發生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輕者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重者昏迷,治療難度非常大,他積極開動腦筋,在總結國內外傳統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加用糖皮質激素等進行治療,這一改革收到了巨大成效,使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病程縮短,治癒率明顯增加。

注重專科建設,打造一流急診急救團隊

急診科經常承擔大型車禍、集體中毒等事件的搶救工作,因此團隊的協作至關重要,救人於水火,救人於危急,生機轉瞬即逝,因此必須加強團隊協作,作為--市急診急救專業的學科帶頭人、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他深刻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他時常説“一個好的團隊可抵得上千軍萬馬”,因此他對塑造團隊精神、凝聚團隊合力高度重視,一直致力於打造急診急救專科團隊,承擔着科室住院規培醫師、全科醫師、進修醫師及實習學生的教學工作,手把手的嚴格帶教,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臨牀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20__年急診科被評為住院醫師規培先進科室,他被評為優秀教師。

“浴火重生”,行板如歌。對於病人,那是一首首生命交響曲,對於醫者,同樣是經歷生與死考驗的人生之歌、靈魂之曲。醫生,對於別人也許只是一份簡單的養家餬口的工作,而對他,卻是一份為之傾注、熱愛一生的事業,他紮根於臨牀一線,不求虛名,無私奉獻,用精湛的醫術帶領他的團隊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

他古道熱腸,見義勇為,受到當地羣眾稱讚;

他兢兢業業,以純真質樸的醫者情懷救死扶傷;

他説藝多不壓人,幹技術需要有學無止境的精神,是做醫生職責和本分;

他人到中年考取博士,成為縣級醫院為數不多的博士醫生。他就是--市見義勇為英雄、--縣道德模範、--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戰疫情醫生心得篇6

xx新冠疫情暴發以來,xxx職工醫院院長李xx同志,服從組織安排,帶領醫務人員,連續多日奮戰在抗疫一線,身先士卒,不眠不休,因過度勞累,於1月xx日深夜,不幸去世。他用實際行動彰顯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是當代的先進典型。

看到微信公眾號推出的抗疫英雄李xx的報道後,xx廠職工,學習李xx同志用生命赴使命,書寫誓言的感人事蹟。大家紛紛表示,要向李xx同志學習,學習他政治堅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在危難時刻聽令而行、迎難而上,在疫情防控鬥爭中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學習他直面風險挑戰,以無私無畏勇氣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擔使命、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學習他舍小家顧大家,用心用情用力守護人民羣眾生命健康,生命至上的為民情懷;學習他牢記黨的宗旨,恪盡職守、勤勉敬業,在本職崗位上苦幹實幹能幹善幹,努力創造一流成績,展現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我們將堅守本職崗位,接過李xx同志的接力棒,當好疫情防控“守門員”,既抓好當前疫情防控,又抓好安全生產,確保“兩手抓”“兩手硬”。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堅強的`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幟。從去年的疫情開始,廣大黨員已經成為防疫一線的中堅力量,通過學習李xx同志的先進事蹟後,黨員幹部們再次成為戰“疫”的排頭兵、領頭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5o4k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