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生態文明建設體會(精選多篇)

生態文明建設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生態文明建設體會

生態文明建設體會(精選多篇)

一、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只講發展而忽視合理的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生態建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樣的發展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當然,也不能片面地講生態而不講發展,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要做到既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

能否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關鍵在於各級黨政幹部是否樹立了正確的政績觀。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利用和保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的關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的前提和基礎,而發展農業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使農業在良好的生態中發展,生態環境在發展農業中得到保護和優化。我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安澤良好的生態優勢,以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從人、自然、經濟的高層循環出發,突出產業化經營,堅持種植——養殖——沼氣——種植的循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全縣農業發展逐步走上了生態化、有機化、規模化的良性軌道。

三、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工業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內在統一的關係。發展循環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因此,在發展工業經濟上,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使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一、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只講發展而忽視合理的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生態建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樣的發展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當然,也不能片面地講生態而不講發展,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要做到既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

能否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關鍵在於各級黨政幹部是否樹立了正確的政績觀。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利用和保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的關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的前提和基礎,而發展農業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使農業在良好的生態中發展,生態環境在發展農業中得到保護和優化。我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安澤良好的生態優勢,以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從人、自然、經濟的高層循環出發,突出產業化經營,堅持種植——養殖——沼氣——種植的循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全縣農業發展逐步走上了生態化、有機化、規模化的良性軌道。

第二篇:生態文明建設體會

一、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只講發展而忽視合理的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生態建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樣的發展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當然,也不能片面地講生態而不講發展,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要做到既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

能否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關鍵在於各級黨政幹部是否樹立了正確的政績觀。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利用和保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的關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的前提和基礎,而發展農業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使農業在良好的生態中發展,生態環境在發展農業中得到保護和優化。我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安澤良好的生態優勢,以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從人、自然、經濟的高層循環出發,突出產業化經營,堅持種植——養殖——沼氣——種植的循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全縣農業發展逐步走上了生態化、有機化、規模化的良性軌道。

三、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工業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內在統一的關係。發展循環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因此,在發展工業經濟上,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使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一、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只講發展而忽視合理的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生態建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樣的發展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當然,也不能片面地講生態而不講發展,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要做到既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在發(請你繼續關注本站:)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

能否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關鍵在於各級黨政幹部是否樹立了正確的政績觀。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利用和保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的關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的前提和基礎,而發展農業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使農業在良好的生態中發展,生態環境在發展農業中得到保護和優化。我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安澤良好的生態優勢,以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從人、自然、經濟的高層循環出發,突出產業化經營,堅持種植——養殖——沼氣——種植的循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全縣農業發展逐步走上了生態化、有機化、規模化的良性軌道。

三、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工業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內在統一的關係。發展循環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因此,在發展工業經濟上,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使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摘要:生態文明是人類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而付出的努力及其獲得的積極成果,表徵着人與自然關係的進步狀態。我國建設生態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它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結構和文明進程認識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生態文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科學發展觀 和諧社會 和諧世界

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的理念

大自然提供給人類可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説,我們的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樹立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理念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樹立珍愛和善待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

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一些人更一針見血地指出:環境完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於,經濟危機往往是相對短暫的,影響一時的,而生態危機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範圍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最終將會導致人類與自然難以為繼。

第三篇: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在××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我們將擔當應有責任,爭取更大作為。

在保護“一湖清水”上積極作為,重點從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園區養生態。對高污染的項目定下“堅決不搞”的鐵律,做到高排放的項目不上,高能耗、低產出的項目不上,環保措施達不到要求的項目不上。二是岸上搞綠化。先要保護一片青山,突出抓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啟動環湖景觀林帶建設,加強對湖區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三是城裏治污染。開展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專項整治等七項環保整治行動,中心城區新建兩個日處理能力達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各縣(市、區)污水處理廠年底全面竣工並投入運營。四是鄉村清垃圾。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控制,全面實行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積極探索“户集、村收、鄉運、縣處理”等模式,做到垃圾不露天堆放、不倒入江湖、不成為污染源。

在發展生態經濟上積極作為。按照功能區劃,推進工業向沿昌九高速、沿江區域集中,向工業園區集中,促進產業集聚,打造星火有機硅、城西港區等新型工業板塊。大力發展湖區生態農業,抓好××優質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業,構建廬山—××大旅遊發展格局,把××打造成國內外著名的生態旅遊休閒勝地。加大文祕雜燴網湖區水能、風能、地熱能、沼氣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開發力度,努力把九江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綠色綜合能源基地。

在推進湖區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作為。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合理佈局湖區交通路網,儘快啟動建設九江繞城高速,改造沿湖港口航運設施,沿湖鄉村道路全面硬化,提高湖區通暢能力。進一步完善湖區水利設施,支持配合××生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並建設一批相關基礎設施項目。

在推進沿湖城鎮建設上積極作為。認真搞好湖區www.城鎮建設規劃,構建湖區新型城鎮發展體系。重點培育共青城、星子、都昌等一批沿湖中心城鎮,把星子、湖口、九江縣和瑞昌市納入“大九江”規劃建設。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團中央大力支持共青城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推動共青城和德安縣相向發展,通過3—5年的努力,把共青城建設成為30萬—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打造成經濟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有機統一的樣板、××生態經濟區的亮點、國際合作的示範區。

第四篇: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市、縣有關生態文明村建設的會議精神結合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緊圍繞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一中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我鎮古辣社區蔡村在去年建設生態文明村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加大建設力度把蔡村作為鎮“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經過一年努力取得了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旅遊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顯著效益促進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我鎮把實施生態文明村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強化措施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成立了以書記、鎮長為組長一名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生態文明村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具體事務。鎮黨委書記蒙明語同志多次親自到蔡村檢查指導工作並對建設項目制定作了具體的佈置鎮長蔣原也多次深入現場指導工作。縣掛點單位的領導、幹部經常到現場督促檢查和指導工作。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農業助理每天都到現場落實各項具體工作。

二、項目建設情況 根據市、縣有關生態文明村建設的會議精神經鎮黨委、政府的研究對蔡村開展“新農村”建設作了安排並由南寧市規劃設計院對整個村莊進行了整體修編規劃開展了村屯路硬化、辦公樓、村級養老院、公共廁所、渠道硬化等項目建設。

1、硬化了從賓橫二級公路進村的道路和村內道路共1200米總造價達1.72萬元。

2、耗資5.5萬元建造村級養老院一座。

3、投資6.1萬元建設辦公樓文化室。

4、投資3.74萬元硬化村中渠道600米。

5、投資1.8萬元建設了一座標準的公共廁所。

三、建設成效 通過進行生態文明村建設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環境保護了生態環境農民的各方面意識得到了提高農民羣眾的講文明、講衞生的新風逐步形成農民增收節支效果明顯農民的思想意識普遍提高形成了保護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活質量之間的良性循環為農村可持續性發展打下了基礎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1、有效地保護山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加快綠山步伐。目前村上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清潔的沼氣燒柴、草的農户少了。植被得到了保護減少了水土流失從而有效地保護了山林。

2、通過改善基礎設施使“蔡氏書香古宅”遠近聞名旅遊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使村集體增收的同時促進了村上生態農業的發展。

3、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富民步伐由於沼氣池提供了優質高效沼肥為推進高效養殖業、林果業、無公害蔬菜等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保障。

4、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快亮村步伐。在生態家園文明新村建設中我鎮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作為切入點堅持以沼氣池建設為龍頭在沼氣池建設的拉動下廣大農户積極對水、廚、廁、圈、路等進行綜合治理着力改變村容村貌。那些結合改水、改廚、改廁、改欄、改路建了沼氣池的農户用上了清潔和沼氣能源農家廚房貼上了白瓷磚擺放乾淨的廚櫃普遍建起了新型自動排渣沼氣池及沖水式廁所。庭院整潔衞生村路、巷道乾淨整潔兩旁綠樹成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5、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的發展。通過開展文明村的建設活動村民精神面貌大為改觀。村裏的治安案件大幅下降村民自發成立了籃球隊、文藝隊文體活動十分活躍顯現出積極向上的新氣象。

四、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齊抓共管 古辣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村建設成立了以書記、鎮長為組長一名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生態文明村建設領導小組。縣掛點單位也很

重視古辣鎮生態文明村建設工作單位領導多次深入實地指導生態文明村建設。

2、採用“政府引導、羣眾參與、各界支持”的創建模式 生態文明村對於農民來説是一件新事物如何才能讓他們積極參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中這就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做耐心細緻的思想思想工作。這項工作不能採取強硬措施要用真心打動農民。政府組織工作隊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每天都進村與農户打成一片。通過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將羣眾發動起來廣大羣眾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村建設中來。同時單靠農民的力量要進行生態文明村建設是很困難因而爭取各方面支持是必要的。鎮政府積極和掛點單位聯繫把上級政府所撥的建設經費全部投入到建設中去保證了建設的起動經費帶動了農户籌資的積極性還發動村中的羣眾義務投工把整個建設引向了高潮整個村的男女老少都參加到建設中來形成振奮人心的場景。

3、取得農户信任攻克難關 生態文明村在剛開始建設階段進展緩慢大家都很着急羣眾看到效果不明顯普遍存在疑慮的心理。但看到工作組的同志依然克服困難積極去籌款為農户排憂解難羣眾徹底放下心中的包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建設中來。這樣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各個項目得以順利完成。

4、綠化美化村中環境營造一個合適的生活環境 根據生態文明村的標準要對村中環境進行綠化美化蔡村、廣大班幹部羣眾統一行動起來統一規劃對村內巷子進行了綠化種花種草種樹給村民營造了一個合適的生活生產環境。

由於我鎮領導重視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所以我鎮生態文明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

第五篇: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與體會

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與體會

一、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又把建設生態文明,上升到關乎人民的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長遠大計的高度。提出了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戰略要求;提出了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提出樂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提出了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指明瞭最終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宏偉目標。

可以看出,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從概念的提出、到未來發展的實施,都做出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是我們黨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自然生態發展規律認識有了進一步昇華。從當年從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抱定樹立“人定勝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必勝信心,到如今提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歷史性的跨越,這是新的價值取向,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二、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

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五位一體,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説明從事其他建設,如果不考慮生態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建設就是不完整的,其它建設也就建設不好,建設不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固然重要,它體現為物質的文明。物質文明是人類在社會發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質成果,它表現為物質生產的進步和人們的物質生活改善。而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這對於人類長久延續和物質文明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同人類歷史上的原始生態文明、農業耕作文明、工業信息文明一樣,都對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生態文明建設是保證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其他生物和諧相伴的偉大工程,它是人們思想意識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到保護自然的理性迴歸,也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寶貴經驗和財富。從國際上看,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重大國際問題。誰控制了資源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誰處理好環境問題誰就有了道德上的話語權;從國內看,資源環境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石油、鐵礦石等重要的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都在60%以上,全國年均缺水量超過500億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大江大河開發利用接近或超過水資源的承載能力,耕地面積已接近18億畝的紅線。環境污染嚴重,重大污染事件頻發,已對我國社會和諧穩定構成了直接威脅。因此,建設生態文明,非常重要、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徹底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節約能源資源

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是由第一產業(主要有農業構成)、第二產業(主要由工業構成)和第三產業(主要由服務業構成)三部分構成的。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工業發展迅猛,第二產業比重佔48.%左右,其中工業佔43%左右,特別是近幾年一些消耗資源多、污染大的行業發展過快,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鋼鐵大國、碳化石能源消耗大國和碳排放大國,這是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消耗資源較少、污染較輕的第三產業比重明顯偏低,不到國民生產總值的40%,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第三產業的比例高達60以上。因此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走有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提高其比重和水平,並且優化第二產業的內部結構,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升高技術產業,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業發展。同時,要立足我國國情,正確引導消費結構升級,形成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城鄉建設模式和消費模式。當今的時代條件和和國際環境,決定了我國不可能再先污染後治理的舊式工業化道路;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不應當也不可能模仿英美等發達國家以揮霍資源為特徵的消費模式。

三、生態文明建設,符合新疆的區情和自然發展規律

新疆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自然生態多樣,新疆的發展正處在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時期,迫切需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今後新疆發展,必須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

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必須堅持生態立區、環保優先的方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黨的十八大會議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到,未來新疆發展基於四大優勢,新疆是我國西部開發的重點地區、西北的戰略屏障、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户、戰略物資的重要基地。這是黨中央對新疆的戰略定位,也是新疆的優勢所在。新疆的發展關乎全國的發展,新疆穩定關乎全國的穩定。

新疆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建立起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和農牧業種養結構,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是歷史上發展最好時期之一。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後,新疆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呈現出從未有過的發展機遇。但是應當看到,新疆經濟發展的基礎還很薄弱,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指數與兄弟省市區還有較大差距。面積廣大佔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但適應人類居住生存的綠洲面積少,戈壁和荒漠化面積佔40%以上,自然生態很脆弱,雖然這幾年我區森林面積有所增長,但開墾土地面積也在增長,經濟建設大規模發展,人們“徒步遊”、採集“戈壁奇石”等户外活動增加等等,使億萬年形成的原始生態戈壁、沙漠表層硬殼在不斷地人為踐踏,這是這幾年各地春季後頻發揚塵和沙塵暴的重要原因,而要再恢復過去的生態,將是極為困難和長久的,甚至是難以恢復的;資源多但分佈不均勻,水、礦藏等資源都集中在山區,利用保護開採成本高;環境容納空間在逐年縮小,生態承受的壓力在增大,雖然新疆面積廣大,但不加以約束髮展,後果不堪設想。所有這些就為我們後發趕超、科學跨越敲響了警鐘。

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堅持“生態立區、環保優先”的方針,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緊密相連,一脈相承。實現新疆長治久安、科學跨越兩大歷史任務,需要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項方針政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融入到新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為建設美麗新疆,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型新疆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6pe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