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文明3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文明3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文明3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文明3心得體會篇1

校園文化是學校特色的重要內涵,是學校的生命所在,是學校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催生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生命發展的深厚土壤,也是學校人文傳統和優良校風的根本之源。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領、薰陶和激勵作用。身為一名一線教師,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感受頗多。

首先説一説我們校區的設施建設,從簡到全的變化過程,各種設施。設備齊全,各室健全,保證了校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滿足了師生學習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校園環境建設,校區內規劃合理,環境優美,處處散發着生命的氣息,學校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營造濃郁的文明禮儀教育氛圍。如利用櫥窗、板報、牆報等,宣傳名師隊伍等。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了一個充滿創新意識的高度,使得文化建設既不背離主旋律,又生動靈活。既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又體現出高雅素潔、穩健久遠、協調和諧的校園文化格調。

在就是班級文化建設。作為一名班主任,我覺得要“細心”作好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潔、明麗、温馨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佈置。我認為教室佈置須“細心”,得注意每一細節,還得隨時留心,隨時調整。還要“愛心”幫你作好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和作學問。班主任也要“耐心”作好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範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級羣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

體現班級民主,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室佈置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長,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讓教室不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而是成為了一個學識與養性並舉的樂園。

總之,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既有自己的特色,有力的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辦學方針和辦學理念的貫徹落實,為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文明3心得體會篇2

網絡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平台,它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網絡話語權,它為我們創造了自由交流的空間,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長期以來,網絡並不是一個温馨家園,造謠生事的,人身攻擊的,污言*語的,口水橫行暴力充斥,網絡不文明行為,甚至網絡暴力、網絡犯罪成為社會痼疾。發展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是適應互聯網日益成為思想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的形勢,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傳播文明、引領風尚,擴大精神文明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作為網絡志願者一要傳播好身邊的好人好事,並自覺與網絡不文明的行為做鬥爭。作為一名網絡文明志願者,應該樹立大局意識,大力推進網絡文明傳播工作,一是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傳播道德精神,大力弘揚道德文化,發揮網絡在精神文明創建中的作用,加強網上道德陣地建設;二是緊貼老百姓,網絡志願者應緊貼老百姓實際需求,用老百姓的語言説老百姓想説的話,匯聚社情,聚集民意,充分利用社區板報、宣傳櫥窗等宣傳方式,對網絡文明傳播進行大力宣傳,進一步培養社區居民健康的人生情感和良好的生活態度,宣傳和促進網絡道德文明傳播。能成為一名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我很幸福,我一定會努力盡自己的能力,守護網絡。”作為一名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一定要傳播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傳播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觀念,培育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氣;傳播道德模範、時代楷模和身邊好人的感人事蹟和崇高精神。

網絡文明,人人有責。網絡文明志願者們針對網絡道德缺失、傳播不良信息等問題,積極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文化環境,為引導網民文明上網、傳播文明信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文明3心得體會篇3

學校德育是一門實踐很強的學科,它與時代的發展休慼相關。當今世界已進入網絡化時代,計算機網絡正日益進入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目前,網絡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發展很快,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促進了教育觀念的更新,改變了學校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改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育質量。因網絡是“雙刃劍”,網絡技術作為一種手段、一種方式、一種工具,在為學生學業發展提供便利條件,為學生道德發展提供某種歷史機遇的同時,也造成某些負面的、消極的影響,甚至導致了嚴重的網絡道德失範。在網絡道德發展初期,由於新舊道德規範並存、交替、更迭,從而造成了規範內容的衝突和銜接的脱節,並引發大量的失範行為。網絡德育,成了世紀之交凸現在我們面前的德育新課題。

對於今天的中學生來説,上網已不只是一種時尚,而是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遠遠超過部分教師,這在許多中學裏已不是新鮮事,絢麗多姿的網絡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帶來巨大社會效能的同時,也對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出嚴峻挑戰,良萎並存的信息對於自制力不高,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學生而言,其影響尤為顯著,使得學校德育面臨新的挑戰,要求學校德育必須具有開放的意識、開放的教育手段和開放的教育方式。

對於中學生個人,網絡道德觀作為個人道德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着本人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而對於社會,中學生的整體道德觀又勢必影響着全社會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因此,面對網絡的挑戰,培養中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已成為全社會的重大責任,而關鍵在於應首先形成一個社會、學校、家庭、媒體各方面結合的網絡道德教育體系。讓人憂慮的是,當前我國中學的網絡道德教育雖有起色,但基本還屬於盲區。計算機和網絡課程雖普遍開設,但主要是講授技術知識,不探討網絡道德問題;德育課上,網絡道德的內容更是極少涉及。這種現象在今天網絡化社會條件下的校園中,是不正常的必須改變。幾年的網絡發展所暴露出種種問題給現實的德育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強力衝擊。過去的一些德育教育方法和內容需要進行重新調整,增添新的內容,才能跟上時代發展需要。德育如何抓住機遇,及時向互聯網延伸,如何應對挑戰和衝擊等,有諸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研究。

目前,網絡德育是一項浩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已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也引起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關注,在這一課題的研究上不論是國內也好,國外也罷,目前尚處於淺顯的理論分析階段,缺少系統的研究。從全球來看,網絡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幾乎與基礎設施的發展同步,發達國家有關網絡道德教育方面起步較早,已取得了相當多的研究成果。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計算機和網絡發展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其網絡德育的發展也可以説是最早最完善的。早在1976年美國應用倫理學家w·邁納就提出,計算機倫理學應當做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而存在,並於1978年出版了《創使者計算機倫理的資料》一書,為計算機在西方的確立奠定了基礎。此後,計算機道德教育在西方諸多院校中發展起來。美國等發達國家雖然在信息技術方面起步比我們早,但是他們的中國小也同樣存在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問題,而且目前沒有找到理想的措施和解決方案,國外在網絡傳播給中學生德育帶來的負面影響方面的研究比我國成熟,這對網絡起步較遲的我們具有相當的借鑑意義,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個專家小組曾花了18個月的時間進行網絡調查,旨在呼籲社會抵制網絡垃圾。

國內因特網興起是近幾年的事情,因此,網絡對我國來説是個新事物。國內對於網上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等研究較多,但對於網絡的德育問題研究甚少,尚處於起步階段。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文章,散見於各教育雜誌,報紙和因特網。這些研究基本上是着眼於網絡的“雙刃劍”層面上的,其統計數據和研究結果,似乎使人們確信:網絡信息是導致現代人出現思想意識混亂和道德標準滑坡等現象的主要原因。事實上,網絡社會是現實社會的拓展和延伸,網絡道德問題是現實社會中存在的道德問題在網絡時代的具體體現而己,這一切網絡本身並無什麼錯誤,原因在於使用網絡的有思想的人,而人通過教育可以具備較高的素質和信息處理能力。

對比中外網絡道德教育發展的現狀,我國在網絡道德教育領域的研究可以説仍處於初始階段,具體的任務仍任重而道遠。今天,當我們面對中學生網絡道德失範現象時,不得不重新審視現行的德育模式及運行機制。

(1)增強中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

網絡道德意識不是單一的心理品質,而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活動系統,是網絡道德認識、網絡道德情感、網絡道德意志的統一體。網絡道德認識是人們對網絡行為的是非、善惡的理解和評價。它包括網絡道德觀念、網絡道德分析、網絡道德評價等。網絡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在一定的網絡道德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和別人的網絡行為進行評價時產生的內心體驗。它包括責任感、憎恨感、愉悦感、敬仰感等。網絡道德意志是指不受網絡誘惑因素的影響,能夠自己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衝動和網絡行為。它包括自主、自律、自覺等。基於中學生的網絡道德現狀,要特別注意強化中學生上網的尊重意識、誠實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自律意識等等。

(2)提高中學生的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能力

中學生由於在認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還不成熟,上網時面對良萎不齊、真假不分、是非難辨、多元價值並存的網絡信息,面對比比皆是的各種誘惑,面對一理性和情感的衝突,在無他人幫助的情況下,往往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據筆者的調查瞭解,目前中學生面對網絡的一大苦惱就是無法辨別信息的真偽或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不強。因此,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僅僅要求中學生掌握幾條網絡道德規範,而必須面對中學生接觸的紛繁複雜的信息環境,培養、提高中學生的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

(3)引導中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習慣

網絡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轉化為相應的網絡道德行為習慣。然而從一些學校對中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中瞭解到,許多中學生還沒有把正確網絡道德觀念轉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因此,加強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不僅要使中學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增強網絡道德意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中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習慣,使他們能夠在無人監督的環境下自覺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堅決抵制違背網絡道德的行為。

文明3心得體會篇4

這次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學習,我們是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的實踐活動,為此我們小組的成員在採訪了校內同學,留學生和老師,在問卷中涵蓋個人關於環保節約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常識,瞭解到大家對這一熱點的理解和環保意識。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獲益匪淺,我們知道大自然提供給人類可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説,我們的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我們想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必須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而且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而所謂自然恢復為主,就是強調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再發展的同時忘了自然界的規律,必須順其自然,儘可能恢復原有生態的面貌與功能。

文明3心得體會篇5

近些年大學生網絡購物越來越成為一種潮流,為此,我們就東華理工大學大學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他們網購的調查。從這次調查我們得到的數據以及答案中,我收穫眾多。

首先,我知道大學生選擇網購的原因如下:

1、大學生的追求時尚性,他們跟隨時代趨勢。而且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 網上購物使大學生尋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2、大學生一般沒有過多的閒置資金,所以總想在網上淘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而且網購的價格一般比市場上親自買要便宜;

3、網上賣家更多,選擇餘地更大,能夠貨比三家選擇性價比高的商品;

4、大學生大多熟練使用計算機,對網購容易接受,而且引導潮流,如今網 購就是時尚的潮流;

5、網購方便,不去自己花太多時間逛商場,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但通過調查,我知道了網上購物存在很多問題 :

1、網絡是個虛擬的世界,網上購物平台存在一定的風險性,這就使得同學 們在網上購物時容易被欺騙,有時候會買到假貨,得不償失。

2、大學生的金錢大部分都來自於父母,由於網上購物的便捷性和時尚性, 使有的同學花更多的錢更頻繁去網上購物,甚至形成“網購癮” ,造成生活費的 高度開銷。

3、網絡上的商品有可能描述不清楚,當事人不能夠親身瞭解商品的質量, 當買到的商品與自己期望的不一致時,較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所以,在最後,我懂得了:

1、大學生要學會理性購物,網絡是個虛擬的世界,裏面的信息不一定是真 實的, 當在網上購物平台購物時要細心謹慎, 注意對商品的真假鑑定, 防止被騙。

2、在網上購物時,要貨比三家,瞭解每一個細節,購買性價比最高的網絡 商品;當購買比較貴重的數碼產品時,應當去實體店購買。

3、網上購物平台管理方也應該加強對網絡購物環境的整理,營造一個安全 可靠的購物環境,讓廣大買家更能安心淘寶。

調查結果總結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 説明大學生在網上購物已經形成一種流行趨勢。只有 一小部分的大學生不選擇網上購物。阻礙他們開始網購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 他們認為網購值得信任了,網購的方便、省時、商品齊羣等優點一定會吸引大多 數的人開始網購。青年大學生具有追求時尚和容易從眾的心理特點,而網上購物 的快捷性、時尚性,又與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相適應,這就使得大部分的在校大學 生選擇在網上購物。但是由於網絡本身存在的弊端,網上購物存在安全隱患是不可忽視的,若操作不當或遇到非法分子,就會受到欺騙,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文明3心得體會篇6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它體現了人們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進步狀態,是一種千古傳承的優秀文化。建設生態經濟區就是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生態安全為基本理念,以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為核心價值,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為載體,就是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這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個人的事。

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資源的消費者。同時,作為社區的成員和現在的或未來的公民,教師和學生同時又是社區發展的負責人,有責任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在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倡導綠色文明,落實環保行動。在抓好普及的同時,教師應更加註重內涵,堅持在德育、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領域對學生灌輸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將知識的講解與環保意識有機結合,寓教於學,寓教於自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質。同時,成立環保活動課外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從更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滲透,充分發揮活動課在環保教育中的作用。

環保知識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然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文明3心得體會篇7

良好的家風,歷代相傳,它承載着一份歷史的厚重,一份文化的傳承。當我們翻開歷史文化的史冊,從司馬光的《訓誡示康》一直説到名垂千古的《朱子家訓》,從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一直説到被譽為為官之典範的《曾國藩家書》。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文明為中華民族打上了深深的家庭文化烙印,一份份的家風、家訓、家規也被一代代的中華兒女所重視,所傳承,所發揚。

近期讀《傅雷家書》,也許只是一份份家長裏短的書信,而飽含的卻是一份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書》是由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也是一本苦心造詣的教育名篇,它也為我們展現了良好家風的養成。

家風家訓在一個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會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因此抓好家風建設,對孩子價值觀的養成以及健康成長具有一定的幫助。在這本書中有句話説“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中起起伏伏,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會如死水一般。”傅雷也正是用這樣鼓勵和訓誡的話語,提醒着自己的兒子,也提醒着每一個書的讀者,努力做一個經得起挫折和磨礪人。尤其是在文中傅雷多次的用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例子來教育孩子,這個羅曼羅蘭筆下倔強的天才少年,也似乎就這樣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心目中學習的榜樣吧。

透過一本書,之所以能夠引起我的感動,我想應是那份濃濃的情感吧。就像文中所説的家的意義,遠遠不會是一所房子所能概括的,它是一份精神,凝聚着每一位家庭成員之間對彼此,對生活,對家庭那份深深的熱愛。它是一種文化,代表了那些悠久的,優良的家風家訓的傳承。

優良的傳統,星火相傳,良好的家風是份寶貴的財產,讀讀《傅雷家書》,感悟良好的家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啟迪人生的智慧。轉眼間,自己從20xx年年底到**高速這個大家庭已有一年半了,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走,從一名新入職的職工轉眼成為了老職工,收穫的不僅僅是工作,更多的是“厚德文化家風”的耳目薰陶,在這份寶貴的“家風”影響下,感悟的是“立德、忠誠、敬業、奉獻、感恩、包容”的高尚情懷。

**高速我的家,讓我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了服務的境界,也讓我學會了太多太多??這就是家風,我愛這個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7k3r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