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育體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體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體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體心得體會篇1

11月4日下午,石嘴山市教體局組織我校學生、家長、教師聆聽了一場國家關工委榮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聽後,對我的觸動很大,榮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像一面鏡子,讓我知道了該怎樣去做。講座不到半小時榮老師用不急不慢,緩緩的語氣在講故事,講的是親子故事,彷彿就是在説她自己,悽楚的表情,默默的眼神,一句一句象是摧淚彈,台下學生的眼淚如泉湧,這樣的場景,無法用語言描述。有不少家長也陪坐在學生身旁,一個個眼睛紅紅的,那絕對不是眼睛裏掉進了沙子。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榮老師不再一個人講了,她把講台讓給了台下的學生、家長、老師,一時間,羣情激昂,大家紛紛捅向主席台,30秒鐘的時間把一個大大的舞台擠得滿滿的,學生們爭相發言,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固定格式,沒有羞澀與膽怯,有的是一顆真摯而火熱的心,懺悔、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家長被感動的孩子一次次請上講台,道歉、感激、擁抱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家長説,這樣的講座太及時了,老師説,這樣的講座太有水準了,學生説,這樣的講座太感人了。是啊,許多沒到場的老師、家長感到惋惜,後悔沒有親自到場聽這場特殊的講座。

我不由得想説一句:水平不在年高,感情存乎自然。一切死板的、教條的、僵化的東西必然不受歡迎,一切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必將蠃得人心。“教有教法,但教無定法,”在這裏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並非溢美之詞,對於我那任何一個搞教育的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育。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為何不多學習一點“動人術”呢。教育要曉之以理,導之以義,動之以情。我們用得最多的是前兩者,對動之以情似乎不太鍾愛,導致我們的教育方法簡單甚至粗暴,讓我們的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若能受這次報告的啟發,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相信和諧的師生關係、文明的校園之風必將形成。

教育體心得體會篇2

安全,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學校,老師們強調得最多的是安全問題;在家裏,家長們説得最多的也是安全問題。可見,安全問題早已深入人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們只有加強自身的安全防範意識,才能體現出生命的價值,才能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擁有這樣的防範意識呢?

一支未熄滅的煙頭便讓無數的生命結束了。其實人人都知道吸煙是有害健康的,可為什麼我國的“煙民”還是在不斷的增多呢?有多少人知道,“煙民”的增多將意味着什麼?意味着發生火災的頻率又增多了。

有的人只為爭取那一點點的時間,便不遵守交通規則,就那麼一點點的時間又讓多少年輕的生命死於車禍;就那麼一點點的時間讓不計其數的富有朝氣,活力的生命停止了呼吸,離開了親人,也永遠的離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在電視上看見這樣一則消息:在一所幼稚園裏,因一盤檀香引燃了從牀上掉下來的棉被,讓13名無辜的小生命在睡眠中悄然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那麼多的小生命都還沒來得及過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沒來得及向生他們的父母告別一下,便離開了人間,多麼讓人遺憾啊!他們可是祖國未來的棟樑啊 諸如此類的事情經常都在我們身邊“上演”,可為什麼就不能使活着的人們引起注意呢?難道在他們眼裏,生命真的就那麼不重要嗎?難道非得等到失去以後才知道生命的可貴。

最近我們都在學習安全知識,通過學習,讓我學到了更多的安全知識,比如:在家用電時,應注意安全,家裏沒人時應關閉所有電源;炒菜時,應注意用氣安全,若起火,不能往鍋裏倒水,應用鍋蓋蓋住,防止火勢蔓延;在過馬路的時候,應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在撥打報警電話時,應按電話裏的提示把問題説清楚,説具體,等等。

其實,只要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多用一點心,做每件事都多想想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樣,這些事故的發生頻率將會大大降低,才能使我們的和諧社會真正的和諧、安寧。多用一點愛心對待任何事,就像這首歌唱的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教育體心得體會篇3

經過一天的培訓(簡略寫下自己所見所聞,所學資料,二三十個字就好,畢竟不是我參加的)。

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作為一名保育員,很高興能夠勝任這個工作,關心和熱愛每一個幼兒,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點滴成長,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樹立起“一切為孩子”的崇高思想。

雖然只是一天的培訓,講師的話語讓我引起了深思,怎麼做好一名幼兒保育教師呢?怎麼樣照顧每一個孩子?怎麼引導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在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回家看了一些保育的書籍及其兒童成長方面的書籍,我悟出了我認為“寬嚴結合”是幼兒園教育的基礎。

生活中無私的“愛”,是幼兒園教育的前提和核心。

我堅持用“細心、耐心、愛心、熱心”對待孩子,我把每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從心底裏關心愛護他們,努力做到對他們的生活照顧更多、更細。

我以親切的語調、温暖的擁抱、細緻的照料、友善的笑容來吸引幼兒。

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嚴”,是幼兒園教育的一種負責任的“愛”。

俗話説:“沒有規矩,難成方圓”。

如果我們不嚴格要求,而是放任自流,就會給孩子們養成一些惡習,甚至誤人子弟。

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可以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

我們班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相信如果和其他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時間在幼兒的成長中過去了,對於我個人,要學習的東西、知識還有很多,無論是教育還是保育,都是我學習的目標。

要把好的方面堅持住,不夠的地方像別人學習,把別人身上的精華吸取過來,使自己成為德育、教育、保育都合格的教師。

教育體心得體會篇4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現選一例作以説明。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説一句:讀書吧,朋友!

教育體心得體會篇5

十一月二十三號我去東營區實驗幼兒園聽取了情景互動式幼兒數學教育的講課與講座。

什麼是情景互動式幼兒數學呢?情景互動式幼兒數學是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題為組織教學的邏輯線索,以幼兒與教師、與材料的互動為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以教師引導和遊戲中幼兒的操作學習為基本教學形式概括數學教育幾個概念體系的內在聯繫,根據內在聯繫創設一個個情境主題,在主題中按照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滲透數、量、形、時、空、邏輯關係、集合、測量、模式、統計、估算等幾個概念體系的分層主要目標,引導幼兒與教師、與同伴以及與情境和材料互動,實現培養幼兒“主動學習、邏輯推理、創造思考、解決問題”的教學主旨。

它的目標是

:1.讓幼兒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情境互動,發現數學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探索的學習慾望。

2.以數學為媒介或“工具”,促進幼兒良好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解決日常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通過有效互動和適宜的評價,逐步引導幼兒形成積極、靈活的思維品質和求真、自信的健康人格。

它的特點是情境性、互動性、多程序、多模式,多想法,多方法。

共有三位老師進行了這種模式的講課。第一位老師進行的是中班10以內的數量對應,老師的講課我有幾點心得體會。

1.故事導入讓幼兒一下進入到情景當中。

2.老師用兒童化的語言交流,貼近幼兒。

3.關注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

4.時刻營造一種神祕感,讓每個幼兒有興趣繼續參與。第二位老師進行的是大班空間位置對應。老師通過故事教學,遊戲教學,加強了孩子的自主參與性。通過遊戲《找禮物》加深本節課的學習鞏固,巧妙有趣。第三位老師進行的是1—5的序數。通過故事導入在講課的過 程中老師與幼兒合作,和諧而美。最讓我有興趣的是他們上課的導入方式,分遊戲導入、故事導入、圖片導入,幼兒在有趣的導入方式的引領下,很快的進入到學習中。整個的學習過程輕鬆愉快,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配合性很強。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借鑑引入,讓我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我認為在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幼兒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增進幼兒情感,提高能力,使幼兒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81z4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