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篇1

前面我學習了小組合作學習實現形式的相關理論,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有以下幾點感觸。

1、通過合理分組,在小組成員間產生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定位以及學生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學習小組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固定座位來分根據學生的常規固定座位,就近組成學習小組。這種學習小組是教師們普遍使用的,在此不再闡述。

(2)根據學生的小羣體來分在學生中,有一種不用組織而自然形成的"小羣體"。由於小羣體中的成員之間有共同的行為模式,有較強的凝聚力,再加上在這個小組中,學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創造的氛圍是寬鬆的,從而學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發揮,成員之間能產生較強的互相促進的力量。在這種形式的分組中,教師把分組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學生根據自己所在的小羣體,改變平時固定的座位,自己來選擇自己的學習夥伴。這種學習小組的學習夥伴是相對穩定的。教師在突破重點句,學生掌握知識點後,讓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共同交流對自己最欣賞的句子的學習體會。

(3)根據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來分我們根據課堂學習任務,從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差異性這個角度還可以把合作學習小組分成以下幾種類型:①交叉合作我們在學習目標較難達成,而且對全體學生都有學習要求的時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適當,往往能起到優生對學習困難生良好的帶動作用。如果在班上交流,通過幾個學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結論,但是對於另外一些學生來説,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因此,我們就可以採用交差合作的方法來組織學生學習。

2、合理引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a、組織中的引導:由於學生年齡一般10歲,自主能力不高,採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學習時,讓學生有秩序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避免個別學生獨佔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同時也避免了爭着説、同時説的'無效學習行為。 ②由於班中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無法一一顧及,這就需要學習小組中有一個核心人物來組織學習小組的學習行為。這個核心人物在開始的時候,可以是教師指定,也可以教師組織下的學生羣體認定,或者是學生自發認定。③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不可避免學習夥伴之間會存有意見衝突,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小組成員間往往會爭得你死我活,從而造成了學習的偏向。所以我們在組織時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學會分析,學會判斷,學會歸納整理。④在合作學習時,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聽其他學生的發言,並從中鑑別哪些看法與自己的相同,哪些與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 b、學習程序上的引導應該説,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c、方法上的引導教師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激發其學習積極性。①合作學習前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基礎。教師要運用直觀、形象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實際的教學手段來再現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實物、圖片、聲音、錄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②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遇到學習障礙時,教師適當點撥。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並運用各種點撥方式使學習能進一步的深入。a:肯定式的點撥。在有些情況下,學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學習成果之後,認為已經達成目標,從而造成了學習過程的終止。因此,教師在瞭解學生學習進程之後,給予及時的肯定與表揚,並起動學生的下一步學習。b:提示式的點撥。當學生對完成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發現,並給予一定的提示,讓學生找到繼續學習的途徑。c:突破式的點撥。在學生合作學習到了關鍵時刻,"一捅即破"的時候,教師往往可以"點睛"式的點撥,使得學習目標一步達成。

今後的工作還很艱鉅,但我堅信只要我努力,紮實工作,不斷探索,定會不斷進步。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篇2

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小組合作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國班級教學中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和理論指導之一。與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優越性。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小結、鞏固練習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僅就特殊性方面談幾點看法:

1.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説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

2.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

小組合作學習對當今課堂教學改革而言,它的意義是很大的。通過學習和研究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説它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改進的問題,如“小組活動重視形式,缺乏實質的合作”“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關係不協調”等;相應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有“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係”“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係”等。

就學生的參與度來説: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越過了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生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髮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彙報的現象多。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教師上課壓力大,怕影響教學效果或拖延時間,不敢過多地讓困難學生髮言;教師只重視每個小組的想法而不關心成員個體的學習情況,認為好學生能夠代表其小組;教師對小組的指導和監督不夠,小組成員間的分工不明確。另外,大多數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在小組活動中更容易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這種情況比班級授課制更為嚴重。班級教學中學生都面向講台,教師很容易發現學生是不是在認真聽課;而小組學習,學生圍桌而坐,教師不容易發現學生開小差,這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教師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是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組長沒有管理好小組活動,開小差的學生缺乏個人責任感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於重視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個體的發展!

教師應該處理好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關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驗中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對傳統的教學形式説得一無是處。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也可能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教師既要考查每個小組的成績,也要關注小組中每個成員的發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測驗來檢查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優點,把大家的智慧發揮出來讓大家共享所產生的效益遠比一個所謂的好學生“一言堂”高得多。組長要負責管理好每個成員,通過合作學習使獨立、自私的學生表現出合作、互助等積極的性格特徵。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篇3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小結、鞏固練習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關小組合作的相關書籍後,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1、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説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在本學期我在講《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課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自己去查詢、收集相關的知識。在上課時,我叫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知識,結果很多學生拿出一疊厚厚的資料來彙報。可想而知,結果只能是學生不能盡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學任務也肯定不能完成。這就是老師在課前沒有預先估計到的結果,因而,沒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老師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在以往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課堂上有這一環節,但往往是一個過場,短短一、兩分鐘就結束了,根本沒有一點實效。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的“霸權主義”,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更需要老師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要有交流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交流的問題,如果沒有深度,則議論不開;如果沒有爭議性,則議論時也無法有效地展開。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對此問題不理解的學生得到理解。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要説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以上就是我對在觀看了相關書籍,觀摩了許多小組合作課堂,並結合自己教學,對小組合作的一點總結和體會。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篇4

俗話説“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着進洞裏。”螞蟻之所以能把米搬進洞裏,是因為團隊合作的力量,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

並且團結説明在這個團隊裏的每個人都有共同的目標,團隊具有目標一致性,從而產生了一種整體的歸屬感,正是這種歸屬感使得每個成員感到在為團隊努力的同時也是在為自我實現目標,以此同時也有其他成員在一齊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從而激起更強的工作動機,所以對於目標貢獻的進取性也就隨自我油然而生,從而使得工作效率比個人單獨時要高。材料中的三個和尚正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想讓這個寺廟變得香火鼎盛。於是他們各自做好自我的本分工作,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寺廟變得香火鼎盛。

可是在三個人的爭功下,都各自覺得是自我的努力是使寺廟變得香火鼎盛的原因,各不相讓。於是在這樣的情景下,他們所在的寺廟又變得和以前一樣了——沒有香客了。這是為何呢?他們造成這樣的原因和“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原因很相似,因為“三個和尚”是一個團體,可是他們沒水喝是因為互相推諉、不講協作。這個寺廟的三個和尚在自我各自的努力下使寺廟變得香火鼎盛,可是在這個情景下他們卻在各自爭功,並沒有看到其實對方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結果是在團隊共同的努力下得到的。一個團體,如果組織渙散,人心浮動,人人自行其是,甚至搞“窩裏鬥”,何來生機與活力?又何談幹事創業?在一個缺乏凝聚力的環境裏,個人再有雄心壯志,再有聰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這三個和尚最終會失敗。

這三個和尚的團隊在我看來根本不能算是個團體,因為真正的團體應當具有這些:共同的目標、很強的凝聚力。而這三個和尚團隊的關鍵在與他們各自為政,缺乏凝聚力,根本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在一個團隊裏應當合作,揚長避短。到達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這樣的團隊就會是成功的團隊。他們應當有合作,而並不是一味的爭辯各自的功勞和貢獻,這樣的人心浮動,只會使原本很好的團隊變得分裂。並且他們應當明白這個寺廟變得香火鼎盛的原因不是僅有一個人的功勞,他們應當做好自我的工作,並且應當好好的溝通,因為溝通對於團隊之間也是十分重要的。團隊中進行溝通,才能解決團隊內部的矛盾和問題。

由此可見團隊的重要意義,並且要構成很強大的額團隊就要有很強的凝聚力和良好的溝通。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篇5

週三下午的實訓課—分組討論雖然已近結束,但那次的實訓課所進行的遊戲讓我終身難忘,那次觸動我心靈的課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成功有成功的經驗,失敗有失敗的教訓。無論成功和失敗,最重要的是自己明白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首先,一個小組,一個團隊,一個部門,一個公司分工要明確,尤其實在分工如此細化的今天,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一個部門需要一個有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領導來帶領大家把事情做好,什麼人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分工要明確,不能適合做記錄的讓他做組裝,適合做組裝的讓他做外聯,這樣牛頭不對馬嘴,哪壺不開提哪壺,這樣對實現組織的目標沒有好處,失敗和落後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一個組織要有紀侓,沒有組織和紀侓的團隊就七零八亂,吵吵鬧鬧,沒有秩序,東一句,西一句,這樣把大家的思維和思路都打亂了,思想指導行動,雜亂的思維又怎麼能所指導的行動,怎麼能得到好的結果呢。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的思考的效果會更好。

再次,我們應該學會大氣,上帝是公平的,有舍必有得,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人與人的交往,物與物的交換的過程中,如果只是想佔便宜,那麼結果可能只是吃虧,因為吃虧就是佔便宜。

複次,在交換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要等價交換,在交易的過程中要使物有所值。還有要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無論多麼小的事,多麼小的東西都要重視。

最後,態度決定事業的高度,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激情是一種情緒,一種精神狀態,是幹好各項工作的不竭動力。激情能夠創造不凡的業績,而缺乏激情,很可能一事無成。只有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去,才能永遠保持不斷向上的動力,從而創造輝煌的事業。

團隊的利益高於一切,協作才能優秀。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納海才能激發驚濤駭浪,個人與團隊的關係就像小溪與大海。每個員工只有將自己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團隊的發展,員工將個人追求與企業的追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破除個人英雄主義,搞好團隊的整體搭配,取長補短,形成協調一致的團隊,才能在團隊中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家校合作心得體會篇6

xx縣xx鄉中心國小內容提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換角色,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

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並運用於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但是,許多的教師沒有把小組合作學習用到實處,只侷限於在形式上的模仿,從而導致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無效性。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語文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長期以來關於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採用異質分組是有着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儘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或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學困生(一名或二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彙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後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還是假?”“藺相如與秦王拼命是真還是假?”“藺相如怕廉頗是真還是假?”然後,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後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如何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並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複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説,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句段的理解,對課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運用語文的規律等。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一文時,當學習了文中形態各異的獅子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句式“動物園裏的小猴子真有意思,它們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好像……。有的……好像……。還有的……好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想象,最有創造性。小朋友經過合作討論,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想象:“有的小猴子抓耳撓腮,好像在思考什麼問題。有的小猴子眼珠滴溜溜地轉,好像在想怎樣逗遊人開心。還有的小猴子跪在猴媽媽面前,好像是在承認自己的錯誤”。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三、適時扶放、充盈“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誘導者和輔導者。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決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簡單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的認識過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擺正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創新潛能,發揮“主體”作用。而如何擺正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其關鍵就在於教師的“扶”和“放”。

“扶”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適時地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創設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放”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針對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

四、評價激勵,延伸“合作”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於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於激勵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採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皮亞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創造了機會,我們教育者要善於把握機會,使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達到真正、實質的有效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髮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8gj8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