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多篇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多篇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多篇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篇1

風險投資理論與實踐 關於投資理論與實踐的問題

有人認為我只講理論,而不講實踐,似乎將理論(或知識)遊離於實踐。我以為這是不對的。其實最近幾年來我愈來愈感覺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先從我個人的體會談起,價值投資的許多爭論表現為觀點的分歧,其實是關懷的不同。

1、我所關懷的問題

當前我所關懷的問題有兩個:

a、引導我走上價值投資之路的問題;

b、我走上價值投資之路後遇到的新問題。

我的a問題是:格雷厄姆-多德或巴菲特-芒格所提供的投資方略從理論上看是那樣的完美,那樣令人信服和讓人嚮往,可是在實踐中,又是那麼艱難,充滿那麼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二者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有些人只是簡單地把問題歸結為價值投資的不適用,與之相對的觀點則把問題歸結為操作上的失誤,但是他們幾乎沒有反省“反差”,也就是一流的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反差”。由這個問題擴展開去,就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投資理論和實踐之間究竟應該是什麼關係?我們從歷史和現實的所有這類“反差”事件中究竟能夠提取出什麼樣的經驗教訓來?這相當於哲學中的原生性問題。

由此生成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價值投資究竟在什麼情況下適用,什麼情況下不適用?價值投資與成長投資孰優?什麼情形下可以進行長期投資,什麼情形下不能進行長期投資?等等。這就是我所關懷的b問題,相當於哲學中次生性問題。

a和b的內在聯繫表現為,沒有a,則無以b;但如果繼續b,則不能沒有a。a是既往歷史中的表現,儘管它在現實中還在延續;而b則是我們現在的實際。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以為應該通過研究歷史、經濟、投資等實證學科來尋找問題發生的具體原因。因此,必須大量閲讀經典著作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著作,包括投資史上其他重要人物傳記、訪談、報告和信件等等。通過閲讀這些著作,使得自己能夠站在歷史的前沿,從而審視整個市場。

2、一個例證

比如,如何看待價值投資的適用性問題。當前的a股市場已經引起了我的興趣。我以為市場正走入了類似於a股1999年所謂的科技股行情。但是這樣的走勢,實際上在美國市場中已經上演過兩次,一次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上演了一場“漂亮50”大潰敗的畫面,另一次則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上演了一場網絡股泡沫破滅的悲劇。兩次市場幾乎都表現出一個相似的特點:估值出奇地寬闊,不同股票的估價高的極高,低的極低。並且高估最厲害的一直是表現最好的,而低估最厲害的則一直表現最差,因此股票越來越與其代表的企業脱鈎,這一點也與今日相似。

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投資者進行考察。一個是比爾·魯安,另一個則是朱利安·羅伯遜。比爾·魯安在1973-1974年那幾年時間裏,成了當之無愧的虧本大王。竟然連續四年遭受低於標準普爾業績,比爾·魯安把它比喻成“類似中國的水患之災。”更為嚴重的是到1974年,他的紅杉基金已比市場落後了令人咋舌的36個百分點。到後來,他只好“躲在桌下,不敢聽電話,心裏盤算着風暴是否已平息。”而朱利安·羅伯遜則更是出演了一曲價值投資的“悲歌”。隨着投資者不斷大量的贖回,最終導致朱利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因為無法賺錢而解體。不僅老虎基金如此,當時股市中各種類型和規模的價值投資者也都遭遇了重創,沃倫·巴菲特的公司股票在1999年幾乎下跌了32%。另一個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塞思·卡拉曼在1998年則遭遇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虧損的財務年度”,市值下降了16.3%,卡拉曼把它形容為“在我們的傷口上撒鹽”,而這一年正是他股票投資過多,持有現金過少的時候。

因為看到這一點,托馬斯·奧在他的《價值的魔法》中這樣指出,在類似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那個時段,價值投資法的用處不大,但是可以通過遠離僅下跌10%-20%的股票來保存本金,以在市場底部時能繼續買入;而在類似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那個時段,價值投資法的作用也相當有限。不過儘管如此,價值投資法仍然會帶來良好的絕對回報。假如當前的市場果真如此,那麼價值投資者該怎麼做?其實也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堅守,要麼放棄。而實際上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隨便偏離嚴格的價值投資原則。以塞思·卡拉曼為例,他的做法往往是,在絕對便宜出現的時候買進,在它們不再便宜的時候賣出,在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的時候則持有現金。冒着有限的下跌風險獲取正回報,所有的目標在於保護資本,不在乎錯過投機性收入,當整個華爾街都在狂奔的時候反而放慢步子,

3、結論

我一直都有這種想法,當我們在汲取書本知識時,應該將那些理論(或知識)尤其是投資知識視同歷史。歷史是構築理性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其中就隱含以史為鑑的意思。因此那些“未能記住歷史教訓者,註定要重蹈覆轍。”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穩固如山。以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為例,雖然格雷厄姆在第一版第一頁就警告我們,“過去經驗結晶而來的規則”可能隨着時間的流逝而不再有效,但是從今天的投資行為、投資選擇以及股票持有方式等來看,格雷厄姆在第一版中確立的聰明投資的基本原則依然完美而無懈可擊。

之所以必須學習理論(或知識),是因為理論會“講得清楚”,合乎邏輯,力求放之四海而皆準,並且已經被公共地反覆驗證。而實踐就要“想得周全”,不能只此一家、排除其他,因此要博採各家之長,汲取經驗教訓,以求事情本身的集成優化。所以,應該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印證理論。既不能用實踐的方式搞理論,也不能用理論的方式搞實踐,兩者之間既分工又互補。雖然實踐可以出真知,但是在投資領域中卻顯得無比艱難。《非理性繁榮》的作者羅伯特·希勒認為他能夠預測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因為他喜歡閲讀任何方面的理論,包括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因此對於我個人而言,無論如何,離開了理論(或知識),則一事無成。這就是我在學習中的初步體會。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篇2

幾個註定投資長期成功的因素

非想非非想,出自楞嚴經:“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實儘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

2005年初與有位網友聊到股票,她家裏是經營煤礦的,自己有一個小煤礦,因為當時整頓和關閉小煤礦,所以索性結束了煤礦生意,一心想尋找其他投資機會。

還記得當時跟她在qq上聊到中集集團,我認為這個公司在當年的漫長熊市中表現搶眼,走勢非常獨立,2003年-05年股價逆市大漲了5倍(瞧,人都是往後視鏡看的)。而且的確認為這個公司非常優秀,所以神侃了一通中集的“投資價值”云云。

她並不是那種很懂股票的人,於是默不作聲,回頭自己去翻了不少中集的資料,然後也感到中集的確是個值得投資的公司。於是2005年初股價跌破年線後就開始買入,後面陸陸續續又買了一些,她自己説大概買了接近300萬左右的股票。

不料,大盤跌破1000點後強勁反彈,後面慢慢的往上攀升,中集的股價卻一股腦向下跌,而且大盤越漲,中集越跌。短短半年多,股價跌了40%左右,我估計她的市值蒸發了30%多,也就是接近100萬。我以為人家會很驚慌失措,痛苦不堪。哪知道聊天時,她根本沒有提及股票,我問她知道中集現在跌到多少了嗎?她只是説:沒事,出口總會好起來的,中集我看不錯,業績總會好起來的。似乎言談之間,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浮虧了100萬。

當時的中集被基金拋棄,認為2005年出口將不可避免下滑,中集的業績高成長時期已經結束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2005年中集pe最低跌至5倍多一些。我打破腦袋也想不出為什麼就一年的業績增速下滑,就將估值從幾十倍降至5-6倍左右。但行內老手告訴我:週期性行業不能光看pe,低pe反而應該出售而不是買入。

於是我也把這些觀點善意的轉告她,她卻絲毫未在意,反而寬慰我不要急。

後面的故事都知道,中集業績迅速回升了,機構又開始唱多了,並且股價在06-07年翻身漲了8倍多(儘管算是漲幅較小的了)。反正我知道這位對股票很不精通的女士,最終這批中集股票是接近900萬左右出售的。

這件事情讓我明白了幾個道理:

1、財不入急門

2、越有錢,越對錢的波動看淡,反而越能在投資上賺錢,這就是所謂的強者恆強。

3、大家都看好(例如03年-05年初的大牛股中集集團)的未必後面一定走好,都不看好的(05年初-05年底的大衰股中集集團),未必一衰到底。很多觀點短期看是正確的,長期看卻是錯誤的。

4、即便是走勢最差的股票,有時候也能有巨大的收穫。

5、投資的最終結果,並不取決於你判斷正確多少次,而在於你在每一次判斷正確的投資中,投入了多少資金。

6、好的投資,並不在於你一開始有沒有抓住正確的趨勢,而是在於你能在正確的判斷下堅持多久?

所以,總的説來有幾個註定投資長期成功的因素:

1、能否長期在較穩定的投資理念原則系統下,尋找到一些成功投資機會?

2、能否正確在這些成功投資機會到來時投入較大的資金(或持續投入)?

3、能否堅持自己的判斷,保持耐心?

4、能否避開未來可能出現的一兩次致命的陷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鉅額虧損)?

現下的股市局面是從來沒有見過的,目前我所遇到的幾乎全部業內人士,沒有幾人有興趣提及金融股,也幾乎沒有人張口不提及新興產業的。所有人都認為金融股估值較低是“低估陷阱”,而新興產業股高估,是成長性的體現,是合理的。

這種局面一再出現,讓我非常確定,金融股的未來是非常光明的,裏面沒有泡沫,沒有投機,只有恐懼,只有厭惡。市場先生顯然現在心情不佳,但我相信他不會永遠心情不佳,老戴維斯40年代買入保險股時,保險股普遍5倍以下的市盈率,美國人寧可買國債,也不敢買股票,更加厭惡老掉牙的保險股。90年代老戴維斯全部出售這些保險股的時候,美國人是不敢不買股票,aig的巨大成功和超級牛市,讓保險股普遍在高pe交易。

高調的新興產業 vs 低調的金融股(非券商)

2010年上半年,第一回合結束,新興產業大獲全勝!

期待:

2010年下半年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篇3

最喜歡的價值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曾説,學習眾多投資大師的智慧和經驗是投資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徑。對此,我深信不疑。這些投資大師靠着非凡的智慧和理性創造了鉅額財富,演繹着一個個傳奇,給許多人的投資生涯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名字早已成為財富和成功的象徵,因此完全可以把這些投資大師的智慧和經驗奉為圭臬與指南。

本傑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費雪、巴菲特以及彼得·林奇就不用説了,他們的投資智慧和經驗我們耳熟能詳,是價值投資偉大的開創者以及實踐者,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榜樣和典範。

約翰·坦普頓,被譽為20世紀全球頂尖十大基金經紀人之一,價值投資的先驅,甚至比格雷厄姆都要早。他的旗下有着全球績效最高的弗蘭克林坦普頓基金組織,自1954年創辦以來,一直保持高達15%的回報率。坦普頓是著名的逆向投資者,他將“逆市操作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方法被歸納為,在大蕭條的低點買進,在高點賣出。尋找價值投資品種,購買物有所值的東西,並且這個品種可能尚未被人研究。坦普頓從不相信分析工具、公式,他持股的時間大約5年,而認為賣出的最佳時機,是當你發現有另一隻股票的投資價值比現在持有的一隻高出50%之時。

麥克·普萊斯,曾掌管共同股份基金資產達130億美元,20年間成長2600倍,典型的價值投資者。他認為只要做對了三件事,價值投資即可獲得成功:1、股價低於資產價值;2、公司管理層持股越高越好;3、乾淨的負債表,負債越少越好。普萊斯最善於“在廢墟中挖珍寶”,往往避開毫無價值的熱門股,選擇毫不起眼股票,因為不起眼的公司更容易被低估。他説,我喜歡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而熱門股通常都太貴了,結果往往是熱門股泡沫破滅時,普萊斯的基金卻資產開始暴漲了。但是普萊斯又説,我不想成為第一,我只想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不斷獲得增長率。

馬克·莫比烏斯,管理着超過130億資產的坦普爾曼新興市場基金。他總是在那些可能爆發政治、社會和經濟騷亂的國家中尋找具有投資潛力的公司。“相比牛市,我們更鐘愛熊市。”他説,“當看到股市強勁上漲時,我感到不大舒服,心情也低落,因為這意味着我們可能很難尋覓到投資的良機;而當市場走低時,我反而興致高漲。當聽到天災人禍、經濟蕭條或是革命爆發這些消息時,就意味着我們的機會也來了!”他的首要原則是,找出那些市盈率小於5,未來5年收益又好的公司,但是對於莫比烏斯來説,哪怕一隻股票的市盈率已高達10倍,甚至20倍,只要它的未來5年收益前景足夠好,那麼它仍然具有投資價值。而一旦他認定並買進了一隻股票,它往往就會在坦普爾曼的投資列表上保持5年,這是坦普爾曼基金的平均持股期。莫比烏斯告誡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如果沒有比手中現有股票便宜15%以上的股票可買,那就絕不要賣出手中的股票。

羅比·伯恩斯,早先從事記者和編輯工作。1999年他開始投資股票。他從股票上賺取的利潤超過19萬英鎊。伯恩斯的投資方法很簡單,其中的“超級富翁假設法”更是別具一格。“超級富翁假設法”是説,假設自己是一個超級有錢的人,有能力買下任何公司或者想買多少就買多少,而且,自己還是一個理智的投資者,願以合理的價格——當然,如果便宜則更好——買進關注的對象。如何判斷買下這個公司是值得呢?首先要看公司的盈利情況,其次要看它的市場價值,只要這些股票在盈利,它就會堅如磐石,不太會大幅地下跌。雖然它們在股票市場上不是那麼耀眼,但是它卻會緩慢而且堅定的上漲,為投資者創造財富。

菲利普·卡特雷,在管理先鋒基金的55年中,他給股東們帶來了13%的年複合收益率。他選擇的都是些不怎麼熱門的股票。喜歡那些盈利不斷增長的公司,但是他説,“如果一個公司的盈利已連續增長15年,那麼下一個年度的情況很可能會比較糟。”他還喜歡閲讀優秀的資產負債表,他收集了大量年報,一般他都會仔細閲讀。如果他發現報表中權益比率很低或者流動比率很低,就不會再看下去了。他還不想看到負債的字眼,而且流動比率至少要大於2。如果這是一家公用事業公司,那麼就應該有合理的財務比率、有利的市場環境以及良好的監管氣氛。他偏好那些只有幾百或幾千股東,並且市值在5000萬以上的公司。而且卡特雷喜歡“收藏”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公司的股票。

約翰·內夫,管理温莎基金24年,年複合收益率為14.3%,而標普至只有9.4%。他總是相信最好的投資對象就是那些當時最不被看好的股票,他所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更新他的知識而不是從零開始。他緊緊盯住那些股市中不受歡迎的行業集團,對那些本益比非常低而通常收益率又很高的公司股票很感興趣。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低本益比獵手”。然而,與格雷厄姆不同的是,他考慮的是公司根本性質。他需要是股價低的好公司。內夫堅持的選股標準是:健康的資產負債表,令人滿意的現金流,高於平均水平的股票收益,具有優秀的管理者,公司能夠持續增長的美好前景,頗具吸引力的產品或服務以及一個具有經營餘地的強勁市場,這一條最為有趣。因為投資者往往傾向於把錢花在高增長的公司,但公司股票並沒有繼續增長,這並不是公司本身經營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公司股價已沒有了增長的餘地。因此內夫買進的股票增長率一般為8%。

穆尼斯·帕巴里,一個極其關注巴菲特在特殊情形下進行的市場操作的人,帕巴里認為這種操作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不需要花心思去考慮。簡單的購買然後持有的方法——即使以一個貼現率購買一家公司——總的來説要劣於在特殊情形下的操作策略,尤其是準備長期持有的時候。當“市場異象”出現時,比如市場出現極端的恐懼,或者某些公司的上空盤旋着烏雲,那麼它多半就是要被錯誤的定價了。但是一般來説,我們很難在這種情況下運作,因為當市場上漲時,特殊情形出現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因此這種情形的投資並不一定湊效,只能讓機會來找我們。所以我們基本上不用做什麼,只要在那裏閲讀和思考就可以了。他需要尋找併購買那些優秀公司,理想的情況就是一家被低估的大公司,這樣就有很好的機會能夠在持有它時獲得增加的內在價值,而不用等到它的價值完全顯現的時候。帕巴里始終都在找低風險但高收益的機會:“好了,賺得可觀;糟了,賠得不多!” 這些法則適用於任何投資者或者創業者。

喬治·米凱利斯,原始資本基金及其母公司第一太平洋顧問公司的主管。他儘量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如果合適,他也經常以等於或高於資產的價值買盈利能力非常強的公司股票。米凱利斯儘可能地避免遭受重大損失,而且在股市開始突破上升時,他也不介意業績低於平均水平。米凱利斯不喜歡負債經營。他所持有的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一般在15%左右,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成分股平均為25%。利潤高的公司一般沒有太多的債務,而且這些公司中有債務的公司的負債水平也有下降的趨勢。因此這些公司的安全性有額外的保證。他經常關注着大約300家公司,但是隻有當一家公司股票看起來特別便宜時,他才會考慮買進。當股價跌到目標價格以下時,他就開始購買;價格越跌,他買得越多。他從不奢望自己全部或大部分股票都是以最低價買進的,因為他可能買得太早,但是他希望當股票跌至谷底時他仍然有資金繼續買進。“咖啡罐型股票”——那些你可以在5年內不管不問並對其穩步升值充滿信心的股票,這就是米凱利斯一生要尋找的股票。

沃特·施洛斯,巴菲特集團的成員,是巴菲特的老朋友。施洛斯在1955年離開格雷厄姆-紐曼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984年,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發表著名的演講《格雷厄姆-多德都市裏的超級投資者們》中舉的第一個例子就是他。沃特·施洛斯從來不運用或接觸有用的資訊,在華爾街幾乎沒有人認識他,所以沒有人提供他有關投資的觀念。他只參考手冊上的數字,並要求企業寄年報給他,情況便是如此。他不喜歡跟管理層談話,相對而言,因為股票更容易打交道,它不會和你爭論,不會有情緒,你也不需要把它緊緊握在手中。施洛斯從格雷厄姆那裏學到了買入廉價股的策略,但是幾十年來他一直毫不動搖地堅持着,從未想去改變它。

麥森·霍金斯,管理着超過140億美元資產的東南資產管理公司機構帳户。霍金斯對自己成功的原因沒有絲毫的疑慮,他説,“我們的成功主要來自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的教導。”像巴菲特一樣,霍金斯也喜歡好的公司,而且這些公司容易理解,有完美的平衡表,這些平衡表能帶來自由的運營現金流,並能説明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佔據優勢。他也尋找那些有能力、以股東利益為導向而且擅長分配公司資本的經理。他通過計算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的現值來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霍金斯像格雷厄姆一樣,要求每一筆購買都應當有安全邊際。他的安全邊際非常具體:購買公司必須以不超過其內在價值60%的價格進行。在每一項交易中,他們尋找的東西與巴菲特尋找的一樣:能夠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好公司,這些公司由精明的經理人管理,並且能夠以便宜的價格收購。

澤克·阿什頓,聖特爾資本公司的對衝基金經理。阿什頓非常着迷於案例分析,研究一個人是如何純粹通過理性的資產分配來聚沙成塔,把很小的一筆資金髮展壯大,將其組合成40-50年的高收益資產,以價值取向來對委託給他的資產進行投資,儘管阿什頓並不認為自己是完全傳統的。阿什頓希望追逐任何可能產生價值的東西,儘量不使自己受限於任何一種規則。但是後來,阿什頓發現一切都取決於一項資產可以在其生命週期中產生多少現金流。於是阿什頓試着把所有問題都簡化如下:我們是否認為今天的價格是個好價錢,是不是有能夠提供給我們15%年收益的安全邊際。這一般是最低的預期回報率。因此,阿什頓尋找的是最小的優質公司,它們的價格與自由現金流的比率是個位數。而且它們其他方面的狀況都非常好,比如有很好的資產負債表、優質品牌、擁有一些縫隙市場、管理有方等。

比爾·米勒,他所領導的萊格梅森共同基金已經連續14年擊敗了標普500指數,雖然最近他飽受非議,但是他的方法仍然值得我們學習。米勒方法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詳細闡述的理論性方法,即:投資的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竅門在於確定它的價值,這樣就能理性地給資產定價,然後再以很大的折扣買下來。他總是把價值信託的投資對象控制在30-40家之間,把他的投資組合的一半資產投資於10家公司。米勒和沃倫·巴菲特之間有某些共性,他採用了一種非常低的換手率的戰略,而且,他的投資組合與其他證券基金相比非常集中。他為公司估值的方法與巴菲特非常相似,他們把現金流看作是公司內在價值的衡量方法。雖然比爾·米勒的成功得益於遵循巴菲特投資的精髓,但是他並非毫無主見地盲從,比如巴菲特從來不投資科技公司,因為他認為自己不懂科技公司,但是比爾用自己的方式,把巴菲特的方法運用到新的領域,為巴菲特提煉的投資哲學增加了新的知識和經驗。

沃利·韋茨,掌握着50億美元以上的共同基金的人。韋茨認為,要想在投資領域成功,你必須非常瞭解公司。這家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它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不成功的原因又是什麼?阻礙成功的最大障礙的本質是什麼?它是否在法律方面擁有一些特權或特殊優勢?這些都是自己必須要問的問題。韋茨在決定股票價值時,看重該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它的價值,同時努力挖掘公司是否有持續的競爭優勢,比如,公司是否有一些特殊的市場份額或特許權利。韋茨要尋找的是,相同的變量:可預測性、現金流以及管理層的能力。堅持投資於他能夠理解的公司,經常將現金流遠遠大於運營資金的公司剔除出投資名單,選擇那些具有聰敏而且誠實的管理層的公司。如果市場上具有以上優點的公司,並且它的價格在安全線以內,他會非常樂意成為這樣的公司的主人。韋茨喜歡持股好幾年。他的公司經手的股票一般都保持很低的轉手率。

婁·辛普森,巴菲特厚愛有加的經理人,geico副總經理,專門負責投資部門營運。辛普森希望能夠做到獨立行動與獨立思考,因此他貪婪地閲讀日報、雜誌、期刊和年報,他從不接受經紀分析師的建議。當辛普森看到一家維持高於平均獲利能力的公司後,他就會找到公司的管理者面談,以確定他們心目中優先考慮的是讓股東價值達到最高,還是擴張公司的規模。辛普森是個很有耐心的投資者,他願意等到企業的價格變得具有吸引力時才購買股票。辛普森認為最龐大的交易是價格過高的不良投資。辛普森不注意股票的市場,也從不預測短期市場的變化,辛普森認為太過廣泛且多變的投資組合,反而只會造成平庸的結果,他承認與巴菲特的談話對他很有幫助,使他在這個題目上的想法能夠澄明下來。辛普森的做法是將他的持股集中,如同手榴彈的集束,威力才大,比如在1991年的geico8億美元的投資組合中,只包含8種股票。

羅伊·紐伯格,美國開放式基金之父,1903年出生於美國,1929年進入華爾街。他既是唯一同時在華爾街經歷了1929年大蕭條和1987年股市大崩潰的人,又是成功地躲過了大蕭條和大崩潰的人,不僅兩次都免遭損失,而且在大股災中取得了驕人收益。紐伯格能夠擁有巨大的財富,與他熱愛生活的態度是緊密相聯的。紐伯格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上過商業學校。但是他能夠不斷學習,他告誡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書不僅能夠開闊視野,而且可以幫助我們做出實際的選擇。他喜歡見到各種各樣的人,並且從見到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紐伯格非常熱愛書,而且性格很豐富、很敏感,紐伯格認為,要在股市中取得優秀的成績,你必須客觀地看待事物,要理性而務實,而不要看到別人希望的假象。市場有它自己的漲落的規律,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每隔幾個月會有一次變化。有時候,一個長遠的投資者可以忽視起落。

安東尼·波頓,歐洲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波頓非常講究投資策略:瞭解一家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尤其要了解它的盈利方式和競爭能力。識別影響一家企業業績的關鍵變量,尤其是那些無法控制的貨幣、利息率和税率變化等因素,對於理解一隻股票的成長動力至關重要。如果一家企業非常複雜,則很難看出它是否擁有可持續發展的特許經營權。波頓寧願投資於一家由普通的管理層經營的優秀企業,也不投資於由明星經理經營的不良企業。波頓能夠識別出當下被人忽視,卻能在未來重新獲得利益的股票。他認為投資股市的眼光要長遠些,只要比別人看得稍遠一點就能取得優勢。要進行與眾不同的投資,做一個逆向投資者。當股價上漲時,避免過於看漲。當幾乎所有人對前景都不樂觀時,前景卻可能會越來越好;當幾乎沒有人擔憂時,就是該謹慎小心的時候了。波頓獲得投資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個祕密,就是勤奮努力,勤奮努力地調研,勤奮努力地分析,而格外勤奮努力地調研和分析是成為持續成功的重要因素。

克里斯托弗·布朗,格雷厄姆門下最優秀的學生之一,長達37年堅持不懈地遵循格雷厄姆所倡導的價值投資信條。布朗認為當股價下跌的時候,恰恰是投資者應該全神貫注,瞪大眼睛的時候,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們完全可以為自己找到能按低價買進的股票。事實上,風險更多地體現於你支付的價格,而不是股票本身。因此股票價格的快速下跌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緣,投資者可以買到比崩盤前便宜得多的股票。當其他人在聽到新聞報道後聞風拋售的時候,就是你為自己尋找價值投資機會的時候。但是在這裏,重要的一點要認識到:如果一個企業有一份堅實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和可觀的收益,它的股票價格遲早是要復甦的,只不過是反彈的早晚而已。布朗説,價值投資的宗旨就是要經常保持合理的安全邊際。只要堅守安全邊際的原則,就更有可能增加你投資組合的價值,減少與失敗為伍的機會。

比爾·格羅斯,一位非常出色的資產管理者。他認為,不管在牌桌上還是在市場上,都要有長遠眼光,不能急功近利。而投資更應當是一種長期的運作,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他警告大家,投資者最嚴重的錯誤就是過分追求高收益,不要只顧利潤而忘記了對危機的應有戒備。因此格羅斯的經營方針是,冒着適度的風險,以便為客户獲取誘人的收益,但這風險係數不能太大,不能令他們傾家蕩產,連農場都賣掉。在他的投資組合中,主要以債券為主。債券投資總的收益很少超過8%。而他只要求每年超出債券市場的主要基準指標一個百分點就行了,因為只要每一年超出1%,累積10-15年,總的收益水平就會超出競爭者的15%-20%。格羅斯管理的債券價值約900億美元,他只要從他的投資組合中每年產生收益1%,就是9億美元,這就意味着每年都會為投資者贏得數十億美元的收益。格羅斯説,“我主要採取的是長期、保守的策略,就是從長遠的角度擊敗市場——這可是我們的祕訣!”

這些投資大家在技術上或者個性上各有不同,但是他們仍然擁有許多共同點:

1、以價值投資為準繩,在大打折扣時買進;

2、勤奮學習,獨立思考而不盲從;

3、充滿理性,在行動之前認真研究;

4、緊跟行業的領頭羊,關注具有行業壁壘或競爭優勢的企業;;

5、將投資集中在幾個最好的股票上;

6、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而不隨意更改;

7、買好企業,視股票為公司的所有權;

8,長期持有,會在這個企業中持有很長一段時間;

9、注重企業優秀的管理者,決不低估管理層的重要性;

10、當他們為投資組合挑選投資項目時,遠離“市場”。

我以為這些“共性”正揭示了這些大師們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在激烈競爭中能夠屢屢取勝的祕密。詹姆斯·奧肖內西説得好,“一貫性是眾多優秀投資者的共同特徵,這使他們與其他人區別開來。如果你一貫地運用一種策略(即使它本身很一般),那麼你將超過幾乎所有不一貫的投資者,他們不停地入市、出市,在投資的過程中間更換策略,在做決定之前永遠是猶豫不決的。要先實事求是地考慮你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定你的方針,然後就堅持下去。在開舞會的時候,你的故事可能不多,但在長期中,你將是最為成功的投資者之一。成功的投資並不是鍊金術,它其實很簡單,就是堅持不懈地運用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策略,然後讓它自己去漫漫發揮神奇的魔力。”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篇4

有句名言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大學生歸根結底依然是學生,絕大多數同學在經濟上仍舊依賴着家庭,沒有獨立,手中可供支配的鈔票自然不會很多,因此,有些同學就容易產生錯誤的觀念:反正我也沒多少錢,根本不必去理財。於是,沒有目的地進行消費,一味地跟着感覺走,往往容易導致花錢如流水,等到沒錢用的時候卻早已忘記自己的花銷去向,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難以盡述。

隨着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新生事物越來越多,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人,除了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與過去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外,每一個人對自己未來的前景也都提前進行了相應的規劃,而實現這一規劃的途徑--理財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個人理財規劃雖然稱不上是一個新生名詞,但是能夠對它深入瞭解或是已經為自己訂製了相關方案的人卻少之又少。儘管目前白領及以上階層的人越來越關注這項服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普通百姓依然佔了國民總數的絕大部分,對於這一羣體能否深入瞭解個人理財規劃是在他們中間開展這項服務並取得成功的關鍵。

作為學生,我們只需簡單的規劃一下自己的財便可以節約自己的開支。其實,只要我們冷靜下來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理財方案,不僅能夠節省開支,而且可以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和計劃管理能力,為將來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有一個好的規劃,會讓我們生活變得不會像月光族那樣,月初有錢使勁花,月末沒錢沒得花。支出方面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該花的錢不要摳門小氣,一定要花,能省下來的則儘量省,盲目的攀比絕不可取。飯要吃好,衣要穿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千萬不要為節省幾塊錢而餓着肚子,因小失大;上街購物最好選擇在各大商場超市促銷打折之時,常常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或者結伴到大的批發市場或跳蚤市場,價格肯定讓人滿意;一些參考書價格很貴,可以考慮向上幾屆的師兄師姐們借用,用完及時歸還,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樂意幫助師弟師妹們的,或者在校內的跳蚤市場選購學長們的舊書;大學裏聚餐、出遊活動多,尤其是在同學過生日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如果自己的經濟條件允許,那麼,這樣的活動能參加還是儘量參加,這也是一種必要的日常社交行為,不去顯得不合羣,倘若眼前情況的確不允許,那一定要和同學朋友們説明,以求理解與信任。我覺得作為一名大學生,且不説沒有強大的資金後盾做支撐,而且涉世未深,學習壓力比較大,所以在沒有充分準備和足夠把握的情況下,最好還是選擇暫時不入市。

走自己的理財之路是對自己全方位瞭解後的一種慎重選擇,這條路同樣是只能靠自己的腳走出來的,別人無法效法的路。一種像吃飯、睡覺一樣的習慣是普通的,但絕不是可以簡單養成的。因為它缺少像飢餓感、睏意這樣的直接心理刺激,而是要靠自己的醒悟、遠見和責任感的反覆刺激才能形成;而同時它卻會像吃飯、睡覺因為普通而被忽視。吃飯、睡覺維持了我們的基本生存,而理財維持的卻是我們的生存質量,生活質量想得到提高,我們必須把理財當作一種生活習慣!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篇5

投資是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範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投資活動主體與範疇非常廣泛,但目前的理財所描述的投資主要是家庭投資,或個人投資。理財活動包括投資行為,投資是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理財的內容要廣泛得多。在理財規劃中,不僅要考慮財富的積累,還要考慮財富的保障,即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如果用戰爭來表示未來,那麼,大學時代就是戰前的裝備時期,需要多少糧草、武器需要什麼裝備、需要採用什麼計策都要在這個時代做好準備。將來的戰爭是否能夠取得成功,這個時期起着決定性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深偕個人理財就等於擁有一個“諸葛亮”做軍師,能夠以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就。

為什麼大學生要學習投資理財?可以這麼説,21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將會有長足的發展,大學生作為未來市場經濟的直接參與人,必須要具有長遠的目光,能夠使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發展而不被社會淘汰,那麼投資理財是大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種生活技能,要實現社會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那麼我們首先就得學會怎樣合理利用社會物質財富,只有使社會物質財富在經濟生活中不斷的運轉,那才能夠實現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

進入大學之後,我們當中的很多學生都有了自己的財產,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説,手上的餘錢可能不多,也沒有那種拿去投資的必要,但是我想,目前你可能不會去投資去理財,但是你現在必須為將來考慮,因為投資理財

是一項技能,一項生活的技能,現在不投資,但是現在可以學習怎樣投資,也就是假如現在你有一筆錢,你打算怎麼樣利用它,使它既不被浪費,又能夠實現增值。我個人認為大學生很有必要學習這項技能,面對我們當前的金融證券市場的嚴峻形勢,市場迫切的需要真正有知識和能力的投資者和管理者,而我們大學生在將來無疑會在這個舞台上唱主角,這就導致了我們現在必須認真而又努力的學習理財。

在當代社會,投資理財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一項基本技能,通過充分利用各種理財方式和渠道,達到個人資產的合理分配、以及個人對理財安全性、收益性等多樣化,具體化的要求,以此來實現自己的經濟目標和減少對未來個人資產問題的擔憂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為一個即將踏入社會的羣體,我們有必要培養自己的投資理財意識和頭腦。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各種投資理財的方式和渠道,提高運用技能,合理安排手中的資金,實現自己的短期和長期的經濟目標。

大學就讀期間,我們應該提早培養起自己的投資理財的習慣,大學生投資理財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我們必須結合目前個人自身的情況作出適當的選擇,並制定自己的投資理財規劃。

由於目前大學生處於學生時代,個人資金有限,主要生活費來源於父母,並且大學的課程也較為緊張,所以仍然應該以學習為重,在空餘時間可以適當地着手進行一些相對比較保守的投資理財行為。我認為好的投資理財方案應該是組合式的。首先,目前自己仍然處於剛剛起步的狀態,組合式投資理財可以幫助我分散風險,提高安全係數。其次,我採用的組合式投資理財主

要將選擇收益較低,並且保本的理財方式,因此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最後,在通過組合投資中各類項目的比較的同時,可以根據最新的信息,選擇其中收益較高的增加投資。

我們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投資與理財不僅要考慮財富的積累,還要考慮財富的保障,即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要認識到投資與理財的重要性,並在其中不斷實現自己的能力與價值,這樣才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篇6

一、迅速按《__省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準備好相關資料,爭取儘早到省金融辦把經營許可證辦下來。

二、加強與銀行溝通,選定合作銀行,簡化貸款手續,充分發揮擔保公司的作用。先由單一合作銀行再向多家合作銀行發展,推進與金融機構合作機制與信息溝通機制的形成,積極落實“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和進行適當的利率調整,從而建立公平合理的協作關係,為企業融資牽線搭橋。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

第一、開展中小企業資信評估。深入企業瞭解其財務、生產、銷售等情況,通過查詢收集企業的具體信息,由企業申報資金需求,將徵集的信息統一提交管委會,評審。

第二,建立中小企業動態信用信息數據庫。對所有評定等級的中小企業建立信用信息庫,包含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法定代表人、註冊資產、經營範圍、納税額度等信息,在湘東政務網站公佈,提供可供查詢的開放式渠道。

第三,建立企業的守信褒揚與失信懲戒機制。企業的信用與擔保機構和銀行的業務相銜接,對資信等級高的中小企業,登記審核機構應簡化年檢手續,逐步實行備案制;對於失信企業,將其打入各種融資方式的黑名單,使其被市場自動淘汰,或者促其強化信用觀念、履約守信。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篇7

我畢業工作之後,隨着資金收入的增加,不得不考慮要才去一定的理財方法,先後瞭解了銀行的一些理財產品、外匯、股票等,但是感覺都不太適合做理財,當時只是想找一個好的理財方式,讓錢能生錢,當時的要求不高,只要每個月有點小盈利就可以了,後來在網上看到了基金理財,經過深入的瞭解決定投入基金理財這個行業。

根據我的經驗要找好的基金公司一定要謹慎,首先看有沒有證監會監管,其次基金的手續費高地也很重要, 最重要的就是找一個服務很完善的公司,現在這個社會的發展趨勢是,各行各業都在發展自己的服務業,應為服務業才是做好一個企業的關鍵。服務好的公司基本上買基金都不用你自己看盤分析了,應為他們有專業的研究團隊來研究分析整個基金股票行業,會根據你自身的條件配置適合你的理財方案。

我們做基金投資一般就是做長期的中短期的,短期的大概也許要幾個月。所以做長期的要求穩健的投資者建議購買債券基金,或是偏向債券的基金,債券基金基本上是無風險的,因為他的投向主要是國債,個大金融企業債券,所以分先就不必擔憂了。 要是偏激進點的投資者又想想中短期有好的收益,那就應該購買一些混合型的、偏股型的、股票型的進行投資。但是一定要投向有發展潛力的基金才能有短期高的收益。

這些經驗大多數都是自己長期的學習和一些理財師的交流,我有很多朋友就是理財師他們確實幫助了我很多,我知道這些經驗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的學習。

個人理財心得體會篇8

公司理財是指根據資金運動規律,遵照國家法律政策,對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籌集、使用和分配,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處理公司同有關個方面經濟關係的一系列經營管理工作。它是公司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看看下文公司理財知識點總結分析:

一、公司理財的核心

1。如何融資:債券和股票;其實融資是比較難的。不同的融資方式會不會影響公司的價值。

2。融到錢瞭如何投資:投資項目是否可行;其實整個公司理財主要就是在講這兩個方面,第一個如何融資,公司的資本結構是否影響公司的價值。公司理財的第一原則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因此講如何投資的時候肯定涉及到兩個方面:現金流和折現率。

公司理財總結具有三大特點:開放性、動態性、綜合性。

1。現代市場經濟以金融市場為主導,金融市場作為企業資金融通的場所和聯結企業資金供求雙方的紐帶,對企業財務行為的社會化具有決定性影響。金融市場體系的開放性決定了公司財務行為的開放性。

2。公司理財以資金運動為對象,而資金運動是對企業經營過程一般的與本質的抽象,是對企業再生產運行過程的全面再現。於是,以資金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理財活動是一個動態管理系統。

3。公司理財知識點總結圍繞資金運動展開。資金運動作為企業生產經營主要過程和主要方面的綜合表現,具有的綜合性。掌握了資金運動,猶如牽住了企業生產經營的“牛鼻子”,“牽一髮而動全身”。綜合性是理財的重要特徵

公司理財有這幾個特徵

主要依據是資金運動的規律和國家的法規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着理財環境的變化,資金運動的形式和狀況也隨之變化。因此,不斷地調整理財目標,改進理財方法,已儘可能少的代價取得資金,合理的運用和分配資金,協調公司相關者的經濟利益,對資金的運動過程進行全面、系統、動態的管理。以提高資金的運用效果,實現公司資本增值的化。

對於公司理財,許多人都知道公司理財是公司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理解公司理財的內容和特點,以股份公司為背景學習公司理財理論與實務知識,可以提高對相關公司的認識和把握公司理財的一般規律,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個話題一起來學習瞭解公司理財。

公司理財從廣義角度來看就是對資產進行配置的過程,狹義來講是效能利用閒置資金,提升資金的總體收益效率。理財不僅在生活中起着重要做用,在公司中更起着重要角色,公司中最重要的就是財務管理,而財務就是圍繞着資金,所以説,如果一個人學會如何管理好財務,那麼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會取得很大成就,因此,大學生學習公司理財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要學會投資,讓錢生錢,所以這就要涉及到怎樣選擇投資,投資又會帶來怎樣的風險和收益,我們又要怎樣去看待這樣的一個風險和收益。儘量規避風險或者使風險減少,因為我們知道收益與風險對等,風險提高了資本成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dv446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