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魯迅故鄉的讀書心得

魯迅故鄉的讀書心得

魯迅故鄉的讀書心得

《故鄉》這篇小説中,給我印像最深的是人物的描寫。閏土當之無愧是重點人物。20年的轉變,使得他從一個勇敢機智、見多識廣的小男孩成為一個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麼使他的改變如此之大呢?是貧窮?還是……這是我們所不能得知的。但是從魯迅的小説中,我們可以知道,在魯迅的心裏,閏土一直是一個勇猛聰明活潑的人,要不然不會一提到閏土就會想起他在刺猹的場面。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參閲。

故鄉讀書心得1

前幾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故鄉》這本書,裏面的內容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魯迅先生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魯迅在這篇小説描寫了兩個故鄉,一個是過去的故鄉,一個是現在的故鄉。

過去的故鄉是一個美好和諧、以及快樂的世界,那裏有迅哥先生童年美好的回憶。

那裏有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有天真可愛的少年閏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圓臉,脖子上帶着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還有海邊那五彩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現在的故鄉已經變得衰敗、淒涼而且是毫無生氣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滿活力的閏土也變得麻木。

他辛苦麻木的生活着,而且變成講道德、守規矩的人。

通過閲讀這本書使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在魯迅先生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個世界實際是少年迅哥兒美好心靈的反映,是少年的他與少年閏土和諧心靈關係的產物。

然而成年後的閏土在見到魯迅先生後,對魯迅的態度轉變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爺更是讓他們之間的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親密,使他們之間變得陌生,將他們以前親密的關係活生生的撕裂了。

因為在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平等的關係,那個現實的故鄉是一個精神分離,喪失生命活力,喪失人與人之間温暖情感的世界。

他們遵循一種傳統的道德,它壓抑人的生命力的,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縛下喪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變得麻木了,也使魯迅先生和閏土無法繼續他們純潔的友誼。

讀完本書後,我很為他們逝去的友誼感到惋惜,同時也很慶幸,我們生活在新社會裏,我們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與金錢來衡量友誼,人與人之間擁有着真摯的情感。

故鄉讀書心得2

我獨坐沙灘上,仰望蒼穹。廣袤的夜空如一掛藍色的絲絨帷幕,襯托着月的皎潔,星的閃爍。今夜的月比平時分外得圓,如一輪銀盤嵌在天幕之上。久違了,這月明、月圓之夜,多似魯迅筆下描寫的景象:“二十年前,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美麗,靜謐。”

我不知何人初見月,亦不知這月何年初照人。千百年來,月一直是美好的象徵。詩仙太白曾舉杯邀明月,文豪東坡也曾把酒問青天。億萬年來,萬古的風塵湮沒不了她的聖潔,千秋的輪迴改變不了她的模樣。在華夏兒女心中,月就是團圓,就是安寧,就是祥和。

一百年來,侵略者的炮聲震碎了月的圓滿,玷污了月的聖潔。圓明園沖天的烈火,石頭城下的一紙條約,盧溝橋畔的一聲槍響,奪去了我們仰望明月的家園,也使我們清醒,深深領略到故鄉的美好!明月千里,照着淒厲的海嘯;漫卷的颱風,卷着異國侵略者的鐵蹄!月如無恨月常圓,月怎麼能不恨呢?在這猛烈的炮聲中!月怎麼能不恨呢?在這連綿的戰火中!月怎麼能不恨呢?當她眼睜睜地看着兒女從母親懷中被擄走,從此咫尺卻似天涯!故鄉的月啊,心痛得失去了皎潔的容顏,從此,再不見月明之夜。

母親企盼的目光燃燒了幾個世紀,終於盼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百年的夢就要圓了,縱觀千年的月將要更亮了。離別多年的母子重逢在故鄉的明月下,感歎着“月是故鄉明”!

離別的三個兒女已有兩個投入了母親的懷抱,可是他們的兄弟卻仍在外漂泊。是你與母親分別得太久忘了回家的路,還是被異鄉的燈紅酒綠所迷惑,忘記了故鄉那皎潔的明月?你可知道,血脈相連的母親心裏記掛着你,手足情深的弟兄們呼喚着你,故鄉的明月等待着你啊!月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默默守候着最後一個兒女歸來的訊息!

故鄉讀書心得3

在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家著作精選集——《故鄉》。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述的是魯迅對童年往事的回憶,作者用純樸的語句、不多的筆墨深刻的刻畫了自己難以忘卻的人物形象及其特點。第二部分講魯迅的著名小説,其中便有家喻户曉的《阿Q正傳》,更有婦孺皆知的《孔乙己》。

我花了約一個星期時間來閲讀這本書,讀完以後,最大的收穫便是學到了寫文章要寫得真實,要寫得感人。像魯迅這樣的大文豪的文章雖然沒有什麼優美的修飾,華麗的詞藻,但也讓人讀起來有一種名家的味道,而且能夠讓人以一種欣賞的態度來細細品味這文章。

每一個有上進心的人無一不想擁有象魯迅先生那樣絕佳的文采,所以我們必須要寫出真情實感。光説不練是沒有用的,需要時間來證明,需要行動來實現。書的封面上説:“這觸動靈魂的優美文字,源自文學大師的心靈深處,在歲月的長河裏,如寶石般熠熠生輝,陪伴着我們一路遠行。”所以,要想寫觸動人心靈深處的文章,不是用萬般華而不實的美麗詞藻或修飾得不成樣子的句子,而是要出自內心深處的“寶石般”的文字。

另外一個令我十分佩服魯迅先生的一點是,他寫得大部分的文字帶有一種批判的味道,而且柔中帶鋼。看似是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倘若給被諷刺者看,他們便會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而與魯迅“統一戰線”的人看了便會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這也是他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用筆桿子與敵人奮鬥一生的革命作家的原因。同樣,現在社會也正需要這樣的一股力量,以一支支鋼筆,結合一篇篇言辭犀利的文章向官場上的惡勢力予重重一擊。

魯迅先生之所以在文壇被人尊為大師的原因,是因為他源自內心的語言和革命無形的批判,而我們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懼怕寫作,就同樣需要這樣的法寶。

故鄉讀書心得4

前幾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故鄉》這本書,裏面的內容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魯迅先生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魯迅在這篇小説描寫了兩個故鄉,一個是過去的故鄉,一個是現在的故鄉。過去的故鄉是一個美好和諧、以及快樂的世界,那裏有迅哥先生童年美好的回憶。那裏有“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有天真可愛的少年閏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圓臉,脖子上帶着“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還有海邊那“五彩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現在的故鄉已經變得衰敗、淒涼而且是毫無生氣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滿活力的閏土也變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着,而且變成“講道德、守規矩”的人。通過閲讀這本書使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在魯迅先生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個世界實際是少年迅哥兒美好心靈的反映,是少年的他與少年閏土和諧心靈關係的產物。

然而成年後的閏土在見到魯迅先生後,對魯迅的態度轉變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爺”更是讓他們之間的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親密,使他們之間變得陌生,將他們以前親密的關係活生生的撕裂了。因為在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平等的關係,那個“現實的故鄉”是一個精神分離,喪失生命活力,喪失人與人之間温暖情感的世界。他們遵循一種傳統的道德,它壓抑人的生命力的,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縛下喪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變得麻木了,也使魯迅先生和閏土無法繼續他們純潔的友誼。

讀完本書後,我很為他們逝去的友誼感到惋惜,同時也很慶幸,我們生活在新社會裏,我們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與金錢來衡量友誼,人與人之間擁有着真摯的情感。

故鄉讀書心得5

故鄉,多麼富有詩意的一個名字啊!但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在你長大離開家鄉,20年後再回到家鄉的時候,會是怎麼一番情景呢?當你遇到兒時夥伴,他或她又是怎麼一副形象呢?想必各位國小生們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吧?我國著名作家魯迅先生也沒有想過這,他,就看着蒼黃的天空和遠近幾處蕭索的荒村,淚流滿面。

他因犯了傷寒而回到故鄉,可人、物的變化卻讓他心裏一陣悲涼,特別是他兒時的夥伴與僕人:閏土。閏土是魯迅在他家辦祭祀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的一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僕人。

閏土雖然身為僕人,雖然沒有魯迅家裏有錢,雖然沒有魯迅的這種高等待遇,但他卻擁有魯迅兒時所未擁有的東西,那就是自由。他會用胡叉捉猹,還會用斗笠和樹枝抓麻雀,他還見過跳魚兒……

可這回魯迅先生回到故鄉時,看到的卻是另一個場景:啊,那是閏土嗎?他身材雖然增加了一倍,可他先前的紫色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已經都腫的通紅,一點兒也沒有小時候可愛的樣子。他一見到魯迅,馬上就跪着説:“老爺!”這樣大的反差,讓我不禁打了個寒戰。可見,在當時的時代,人們的生活不是越變越好,而是越變越壞。在戰爭的侵犯下和ZF的無能下,人民羣眾過着悲慘的生活,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着莫大的變化,而在當時人們的腦子裏已經種植下了通用的關係,那就是主僕關係,否則,閏土怎麼會發生那麼大的變化呢?這真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文章最後一段中的一句話讓我深思:“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然而在生活中何嘗沒有呢?”現在我們沐浴在新時代黨的陽光下,人民羣眾只有社會分工的不同,沒有社會階層的高低,人人都是平等的,與那時候相比,現在真是天堂中的天堂啊!

標籤: 魯迅 故鄉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e9q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