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袁隆平》心得體會【多篇】

《袁隆平》心得體會【多篇】

《袁隆平》心得體會【多篇】

功勛袁隆平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裏,一心只想着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 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麼大頭銜、那麼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週摺,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麼的,都是可行的辦法。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儘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錶……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裏,還想着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那麼,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着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隻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袁隆平的光榮事蹟心得與感悟 篇二

“隆平高科”是我國第一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2000年上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現任該公司名譽董事長,持公司5%股份,每年分紅20多萬元。10月6日,重回母校、出席前身為博學中學的武漢四中110週年校慶的袁隆平,在回答記者“是否關注‘隆平高科’的股價”的提問時,平靜地説:“我從來不管這個事。”

袁隆平是人不是神,他也要吃飯穿衣,自然不能脱俗地拒絕金錢。但是,他尊重自己,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袁隆平説:“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裏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穫,每天都要下田,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的興趣。”

與此事業觀相呼應的是袁隆平的平民生活觀。他説自己每月工資6000多元,還有股份分紅、稿費、諮詢費等“額外收入”,每年總共有30多萬元收入。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財富觀:“錢是要的,因為要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是拿來用的,該用則用,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

所以,袁隆平對“隆平高科”股價的“從來不管”,語氣雖然“平靜”,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名科學家對名利的淡泊,對科技事業的執着。沒有正確的榮辱觀,沒有對畢生追求的事業的熱愛,面對滾滾而來的股票紅利誘惑,也許就不會有頭頂烈日、腳踏泥地進行田間科研的耐心,超級雜交稻畝產700公斤的紀錄,也許就將作為袁隆平一生的終結標籤載入歷史。但是,我們的畝產現在達到了800公斤。袁隆平還説,雜交稻畝產900公斤有希望在2012年實現,比預計提前3年。

有目標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實現夢想的可能。不是説袁隆平就應該勞作一生,“每天都要下田”,用稻穗書寫成大寫的人,只是當我們聽老爺子表述着自己只管自己份內的事,學有專長的事,我們才感到,人原來並不是萬能的主。袁隆平當然可以掛着他“雜交水稻之父”的招牌,坐在氣派的“隆平高科”老闆桌前“指點江山”,而且我絲毫也不懷疑以他的聰明才智,賺取的必將是大筆的鈔票。但袁隆平的“興趣”卻讓我堅信,即便他家中多出了成噸的票子,世界卻少了畝產900公斤1200公斤的水稻田,袁隆平一定依然若有所失,視為人生的恥辱。一份評估機構的報告稱,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價為1000億元。袁隆平説:“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或許,他就覺得這是對他的侮辱。

都説“術業有專攻”。袁隆平對持有5%股份的公司“從來不管”,當是對許多自詡的“能人”當頭棒喝。用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一心無二用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謀求更大的作為,這是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也是對自己一生的珍惜。學學袁隆平對“本職工作”內外的“野心”和“平靜”,也許會有更多的人能用平凡充實的人生創造出不平凡的功勛。

功勛袁隆平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户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説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温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樑。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四

電影《袁隆平》在今天播出,下面我來談談我的觀後感

播種、抽穗、結實,稻田由青綠變金黃,長長的稻穗隨風搖曳,而那個有着禾下乘涼夢的老人,卻永遠地走入了夢鄉。斯人已去,但他説過每一句話語,都銘刻在人們心上;他在稻田間忙碌的身影,都印在了人們眼中。

追逐夢想,做矢志不渝的愛國奉獻者。他説:“這麼大一個國家,如果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正是這樣一位為“稻粱謀”、為民生計的國之仁士,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水稻研究,成功實現了自己當初的宏願:“讓中國人吃飽,更讓中國人吃好、吃得安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青年一代,當把對國家和民族的拳拳之心與愛國情懷同頻共振,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捧出一顆丹心,獻與億兆生靈,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的價值。

砥礪耕耘,做奮鬥不息的稻田守望者。他説:“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試驗田的路上。”第三代雜交水稻攻關時,不管多熱多遠、路有多偏,袁隆平都要下田看看,即便是在獲得國家最高榮譽的當天,他還下地查看第三代雜交水稻制種情況。“手植一穗稻,華夏自此無饑饉。肩荷兩盞燈,寰宇他日遍嘉禾”,靠的就是這種專注田疇、腳踏實地的精神品質。青年幹部自當“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甘吃“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勤勉之苦,堅持厚學實幹,自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要沉到基層一線去看,走到百姓家裏去聽,自覺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眾學習。

勇於探索,做創新不止的時代先行者。他説:“我總是感到不滿足。搞科學研究,不斷地想攀高峯。”從xx年開創雜交水稻研究,到2020年實現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這其中一次次重大技術創新,一條條畝產攀升曲線,讓雜交水稻技術衝破了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稻禾之下,袁隆平提出設想、勇於探索,秉承創新精神,不斷嘗試農業科技創新,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是一個永不過期的關鍵詞,青年一代當敢於打破“經驗思維”,勇於“破局”,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幹事創業態度,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勇往直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ezw55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