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文化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多篇

文化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多篇

文化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多篇

文化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篇1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亦是以人為本的時代。以育人育才為根本任務的學校教育,應樹立何種教育理念,建造怎樣的文化氛圍,倡導什麼樣文化精神,不僅關呼着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反映着時代的要求與精神。面對如今滾滾的經濟大潮衝擊和基礎教育階段日趨嚴重的升學教育壓力,不少學校在夾縫的艱難生存環境中大有“棄育唯升”的勢頭;家長、學生也越來越顯著地表現出一切“唯分數是瞻”的傾向。因而便出現了子女弒父母、室友自相殘、博士不知禮,無德便是錢的社會變態現象。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發佈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中國小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重新修改和頒發了《中國小生守則》及《中學生行為規範》、《國小生行為規範》等一系列文件。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亦重點強調:要以人為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力求在現代教育中突出以人為本,尊重人性、全面發展的宗旨。

以人為本就是指在不違背社會羣體利益的前提下,儘可能為每個個體的發展創設良好氛圍,充分涵養和發掘個體優勢,使其自主發展,不斷凸顯,從而在每個個體都得以充分發展、充分施展的情形,使社會得到推動其前進的各種人才。人是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是動態的,它不可能像生產機器那樣,一經造成便可固定使用,它在發展中成熟,又在成熟中不斷提高,獲得新的發展,如此循環,直至生命終結。所以人文精神的培養註定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作為學校,應該從戰略的高度着眼,充分利用學校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成為人文精神弘揚與實踐的主陣地,而校園文化建設正是在課堂教學傳道授業之外的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節。

校園文化是一種既體現時代與社會又是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發展環境,它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有着不容忽視、無可替代的作用。一個聰明的校長,一所想有作為的學校,無不以注重校園文化為突破口,輻射影響並帶動其它領域,從而實質性地獲得素質教育的全面突破。常規地講,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思想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活動文化建設四個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凸現人文主義就是要將人本思想有機地滲透於這四個方面的建設中。

一、樹立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呵呼人性

我校是一所山區高中,落後的經濟文化註定了教育的滯後和生源思想、文化層次的嚴重不平衡。這種具有濃厚生態特色的教育現狀一方面造成了升學教育的艱難,另一方面更為緊迫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的急迫性,如果我們一旦落入升學教育的窠臼,那結果勢必是竹籃打水,最終將學校引入死衚衕。為此,我們確立了“為學生的一切負責,為學生的終身負責”的辦學理念,明確提出:不求個個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口號,教育教學中始終堅持面向全體,針對個體,因材施教,各獲所需的方針,教學中由重學會變為重會學、重樂學,從知識灌輸變為培養能力,從一切為考試變為一切為發展;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構建互尊互愛的師生關係。教育學生不必為自己因某方面欠缺而沮喪,應該樹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偏就有專;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適時巧妙鼓勵,由自信獲取主動,由自信彌補缺陷,由自信心引向成功。將高中三年教育視為終身教育的根基來對待,不搞急功近利,不妒後人乘涼;只求於生有益,甘為土下根基,既使在一些很細小的環節,也不能捨本逐末,挫傷學生自信,如在學期末的鑑定中,學校明確規定:只給家長通報成績,不排名次;操行評語一律使用第二人稱,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要用客觀的態度,巧妙的方式指出,讓學生在愉悦中受到雕琢,在快樂中得到成長

二、在環境中薰陶,自塑人性。

一所成功的學校,總會伴有一種和諧濃郁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環境不僅具有為學校發展和師生進步提供服務的功用價值,而且具有師生精神需求併為之提供自塑方向的精神價值。我校雖然佔地不足30畝,是個典型的袖珍式校園,但我們還是冥思苦想,合理開發,充分發揮每一寸土,每一面牆的育人功能。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而又不失現代氣息的校園建築羣,領之以拔地擎天的狀元柱之後,抱之於綠瓦青磚的“結義畝”古建築羣之懷,玲瓏之中透出的莊重與神聖;陽光下熠熠生輝的“知識殿堂”大型不繡鋼雕塑,不可遏止地讓人遐想未來之輝煌;七位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塑像有序環列於教學主樓和東西宿舍樓前。既是諄諄教誨的長者,又像一週次第伴讀的先哲者,讓人頓感古今中外文化,文理史哲精萃在這裏匯聚洶湧波濤;教學主樓正面的校訓、東西宿舍樓牆面的四幅醒目標語,既有砥礪意志的勉勵,又有殷殷囑託的教誨,教學門樓的楹聯更是給學生每日的警勉;每個教室裏各種特色的班訓既是班級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更透射着學生自我雕琢的追求;懸掛於各室的名言警句、教育、思想、科學等名家的畫像和格言,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時與先哲們進行心靈的對語;室外花草綠樹旁、宿舍過道、牀頭、水房、餐廳等等,凡是學生有可能去的地方,我們都因地造語,就景思教,共懸掛張貼各種畫像、警示語三百餘條(幅)。蘇霍姆林斯基説:“一所好的學校連牆壁也能説話,校長、教師的言行是教育,優美整潔的校園也是教育”,我們就力求通過發揮校園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讓學校育人的目標,變成滴滴春雨,化為學生自覺的修養行為。

三、健全規章制度,規範人性。

以人為本,不是拋棄原則,自由發展。人既具有自然屬性,更具有社會屬性,任何廢棄社會屬性,片面追求絕對個性的人本主義,不僅是極其錯誤的,其最終必然會因違背羣體發展而失去個性發展的機會。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就是要規範人性,保護人性的健康發展,所以規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方面。它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又折射着學校自身的特色,是育人、成人的基本保證。近年來,依據學校實際,我校建立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從領導到職工,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生活,對凡是涉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成長髮展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明確的要求。有定性的方向性要求,有定量的業績評估,從德、勤、能、績方面考評教職工,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權衡學生的綜合發展,學校為教工建立檔案,搭建校本業務培訓平台;班級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為學生自主發展查因號脈。通過制度約束,師生的個性發展有了方向不偏倚;通過制度規範,使教工的點滴汗水都能閃出光輝,學生的絲絲進步均可收穫成功的喜悦。

四、開展豐富活動,豐滿人性。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是濃郁校園文化的重要手段,又是滲透人文關懷的良好契機,隨着當今社會運行節奏的日漸加快,各種競爭日趨激烈。大學聯考升學的沉重負荷,使這些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經受着超乎尋常的壓力。因此,厭學、煩躁、性情怪僻、父子矛盾、母女衝突屢屢出現。人們只埋怨當今孩子難管,卻不知為何難管,老師、家長只體會到自我角色的難當,卻不理解孩子們的苦楚,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尖鋭地被提上議事日程。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脆弱無比的中學生心理,難以承受巨大的心理負荷,他們需要更多的精神撫慰,需要豐富的發泄窗口來予以緩釋和調節。因此,適時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使同學們的各種情感需要在活動中得到滿足和發展,避免各種形式的“異化”就顯得尤為必要。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一定要注意遵循針對性、全員性、平等性、實效性和導向性原則,即:針對某階段學生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活動不能只針對局部或個體來舉行,應面向全體,在活動中各種各樣的學生可自主、平等地參與,不搞厚此薄彼的做法;凡準備要開展的活動,必須要有周密的計劃,具體的方案,紮實的過程,不可泛泛而談,似搞非搞,流於形式;所有的活動都務必服務於學校的中心工作和育人方向,弘揚時代的主旋律。

近年來,我校結合學校實際,針對學生當中存在的焦點、熱點問題以及種種困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諸如:為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開展了“我為鄉中添光彩、鄉中因我而靚麗”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入手,時刻想到我是一中一分子,不能因我而蒙羞,從而樹立和強化他們的團隊意識,增強人生髮展中的社會性;港、澳迴歸、十六大召開等每每遇到國家有重大事件之時,我們都不失時機地開展一些系列活動,既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又能培養其關注社會,弘揚時代旋律的意識;每年都舉辦“班級小節目比賽”、“隊列隊形廣播操比賽”、“歌詠比賽”、“書畫大賽”等;兩年一次“校運會”,三年一次“校園文化節”期間還不時穿插各學科自主舉辦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活動;學生自發成立“雛鶯文學社”,定期出刊,併成為全國優秀文學社團;學生會成立了紀檢部、學習部、勞衞部等機構,全方位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參觀德育基地,觀看具有針對性的文藝演出和電影等。20xx年國慶前夕,我們舉辦了規模空前的以“弘揚時代旋律,展示青春風采”為主題的第二屆校園文化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裏,共進行了“大型文藝節目演出”、“綜藝遊園”等五大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五彩繽紛的形式,既有師生個性的張揚,亦有集體主義的薰陶;既有啟迪、考驗知識和思維的睿智競賽,又有突出語言、形體的才藝展示;既有反映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的榜樣示範,又有引導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體驗艱辛的社會實踐模擬……廣大師生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包括不少離退休教師也紛紛參與,獻藝展才。我們在幾乎沒有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憑靠師生的熱情和忘我的精神,使第二屆校園文化節成為本縣歲末最具誘惑力的一個亮點,縣委政府等五大班子的全體領導也都興趣盎然地到場助興,市、縣電視台多次進行了報道,並製作了專題節目。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文化氛圍得到空前濃郁,而且產生了強烈的社會效應。同學們也通過活動既緩解了由於巨大壓力而產生的厭學情緒,更激發了自信和對知識的渴望,這真是關注人文激發自信,濃郁文化推動教學。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方面,而校園文化建設中凸現人文教育,體現人文精神則是當今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趨勢。依照我們的實踐,其體會就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儘量迴避用行政命令,刻意死板的説教,去影響、改變和培養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想行為和心理情緒等。而應從人性出發,通過創設和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春風化雨般去影響、薰陶、啟迪師生去追求人生之真諦,完善美好人格。只有通過師生在學校提供的環境下,自主發展、自我塑造,才能真正使校園文化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不僅僅是形式,也才能使師生共同進步協調發展而不是徒勞無獲。

文化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篇2

x月x日,天氣一改前幾日的温和,變得格外的冷,不知不覺每個人都又加上了厚厚的外衣,但再冷的天氣也驅散不了我們每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心中的熱情。此次的實踐活動任務是服務xx購物廣場,主要的活動有三個,分別是:

1.電梯口導購;

2.超市分裝購物袋;

3.採訪管理人員。

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前兩項活動。

先説説導購吧,由於去的比較晚,我並沒有從頭至尾的完成這項工作,所以感受不是多麼強烈,只是聽同行的xxx講述了工作的經歷。她告訴我,導購是一項十分累而又十分有挑戰的工作。為什麼這麼説呢?首先,你必須對商場十分的熟悉,其次,你還要考慮到你將面臨形形色色的顧客,而且面對每位顧客時都要面帶笑容,鞠躬問候像“歡迎光臨”、“您慢走,歡迎下次光臨”之類的話,做起來有時難免顯得畏手畏腳。但慶幸,我們都順利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對我印象最深的算是分裝塑料袋了。每個人都要協助一個售貨員完成收款工作,我被分配到一個面容和善的大姐姐的櫃上。技術嫻熟的她在收款之餘和我聊了許多,當他得知是學生會組織的這項活動時,頓時變得熱情了許多,“我國中時也是學生會的一員,當時擔任宣傳部的部長,在學校裏感覺十分的光榮啊!”她顯得心有所思但卻不影響工作,仍然熟練的收款。“可是,後來我的成績下降很厲害,學校裏停止了我的職務,我當時變得十分的迷茫,以至於從那之後一蹶不振。”她看看我,見我聽得很認真,便接着説:“你們這羣小孩幸福得很啊,先説是不用愁吃愁穿,然後,你們又能在x中這樣好的學校學習,好好努力將來就能成就大業啊。你再看看我們,從天明到天黑、從早到晚都沒有時間歇着,只得是不停的幹啊幹啊,時光就這樣揮霍掉了。”

我聽了也十分的受感動,“那你現在也可以在奮鬥啊,爭取取得好的業績來給自己的工作爭光添彩。”“呵呵,沒有你想得這麼容易,要是真的這麼好乾,大家不早就升官了,這是個多麼辛苦又多麼艱鉅的工作啊,而且我們是臨時合同,指不好哪一天又被炒掉了。你們小孩啊,現在就得好好學習,不要留下什麼遺憾!”我也陷入了沉思……

很快,下午的工作結束了,説不上辛苦,只感覺收穫不少,以至於現在寫這篇小記得時候還心有餘悸。人生的旅途漫漫,即無法預見將來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抓緊現在,抓緊腳下,一步一步地踏實前進。真的要從那個姐姐身上學到點什麼,正像她説得,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不要到失去了才後悔當初!我們現在正是人生中最艱苦的時刻,但每個人又必須堅持,必須清楚,如果不好好珍惜現在,將來就要面臨更艱苦的歲月。這可能就是社會實踐所能帶給我們的最珍貴的東西吧,我喜歡這樣的活動!

我很高興也很榮幸有機會加入社會實踐基地,我是一個樂於實踐樂於展現自己的人,對於社會實踐這種提高自己素質、培養自己能力、服務社會、服務學校的活動十分積極,十分嚮往。因此,我很希望能給我一個加入的機會,來品味這種美好與喜悦,從而展現自我,體現自己的價值,為這樣優秀的集體爭光添彩!

文化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篇3

10月17—21日,我有幸參加了新鄭市政府組織的傳統文化培訓。四天的學習,倍覺時間短暫。感恩、感動、崇敬、讚歎……交織在一起的感情,總讓人留戀與思念。學習培訓班期間,我跟八十名同仁一起在聆聽、感悟、震撼中盡情享受了巍巍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教育的盛宴。

從每日早6:30晨練、集體吟誦傳統經典《弟子規》、《孝經》,在吟誦中體悟經典內涵;到本次培訓班精選的講座、報告,在聆聽中感悟經典;再到晚上在互動交流中分享學習心得,親歷四天的學習培訓,我享受到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因為在這裏,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徹底的洗滌,找到了開啟幸福人生的鑰匙,獲得了可終身相伴的財富。感動之餘,我還要感恩,感恩市政府領導給了我這樣一次拓展眼界、增長智慧的機會。通過此次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我願將收穫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接觸國學方面的知識不廣,只知道是儒家學問,認為學這些也沒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孝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學國學已成為當今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心靈的震撼:在四天培訓中,我們聆聽了蔡禮旭老師到的《落實弟子規 做好中國人》、《家和萬事興》,肖陳穎的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呂傑校長和王琦老師的《弟子規經驗推廣》,彭鑫博士的《仁義禮智信與內臟健康》、靳雅佳老師的《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胡小林總裁的《踐行弟子規 實現幸福人生》課程。

呂傑校長和王琦老師的《弟子規經驗推廣》,讓我倍受鼓舞。我們學校也在推廣國學經典,我們只是讓孩子熟讀成誦,我們做得太膚淺,我們選取的內容太繁多,我們沒有踐行,教師參與率不高,我們取得的效果不大。王琦老師告訴我們:教育重在實質,不重形式,推廣國學要專精結合,持之以恆,要活學活用,要正確引導,要循序漸進。

靳雅佳老師的《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讓我印象非常深,整個講座是在歡愉感動中度過的。我們隨靳雅佳老師一起互動,隨着靳雅佳老師的示範,我學會了讓歌於演講中演唱,於演唱中閲讀,於閲讀中一起讚美生命,歌唱祖國,感恩父母。很多學員與我一樣,在靳雅佳講感恩父母那一段的時候都流下了眼淚,是什麼讓我們學會感動?是什麼讓我們學會感恩?是什麼讓我們學會彼此熱愛?是那一曲《生命之河》,簡單的旋律簡單的歌詞,竟然如此純粹完美。

我醒悟最大的是彭鑫老師所講的“仁義禮智信”。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卻詮釋這與我們身體的重要器官有着密切的關係。以前我對他們的理解僅僅侷限於對於道德的要求,總以為要是做到了“仁義禮智信”就是一個道德崇高的人。而今日的我,深刻認識到他們分別對我們的肝、肺、心臟、腎、脾胃有影響。要是真正做到“仁義禮智信”,我們身體就不會那麼輕易地得病,而且疾病也會不斷地減少。現在我才深刻認識,原來傳統文化也可以養身,因此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它。

我永遠記住的一點是——再也不吃動物肝臟(雞肝等)。在這四天的培訓裏,自從聽了老師的“健康飲食”課,我才瞭解到原來動物肝臟是這麼有毒的,因為動物所有毒素都集中於肝臟內。還是“素食”好,素食包含了人類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這樣一來不僅給人類帶來健康的身體,而且對環境很健康,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同時,老師的講解讓我領悟了集家訓、家規於一體的《弟子規》的意義:它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民族的魂,是打開幸福人生的金鑰匙,不愧為人生的第一規,感動之餘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反思自我,認真對照聖賢的教誨,感覺自己的道德都歸零了,只有輸入新的血液,新的靈魂新的道德,才能完善自己的幸福人生。

三是努力的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五天來授課的老師至誠至真地分別向我們傳授了修身、齊家、教育、飲食、管理、待人、處世之道,讓我們充分地享受到了一場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盛宴,使我時時處於一種被激勵和感動的狀態,豐富多彩的上課內容和靈活多樣的上課形式讓我意猶未盡,興趣盎然課堂上他們以幽默的談笑撥動我們心絃,以智者的語言激發我們靈動思辯,字字句句直指我們的心靈講座,不僅讓我感受到了授課的老師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藴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更為我開啟了一扇深入地瞭解、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大門,在他們的講話中既有深層的道理,又有具體的做法;既有生活的智慧,又有歷史的教訓;既有廣博的知識,又有人生的理想,讓我體會到了做人的意義和做人的樂趣。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靜心沉思,老師們從無刻板的説教,更無譁眾取寵的言語,有的只是一片真誠的心,字字句句無不是感同身受的善意,令我不能不為之動容,他們實實在在教我們從孝做起,從經典做起,從小做起,從我做起,踐行《弟子規》,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落實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能自省便會開悟,聖賢的教導讓我豁然開朗、迷霧頓消;“學貴力行”,在今後的實際生活、工作當中,我要把所學到的聖賢的教誨變成自己的行為規範,內化為自己的德行,做為女兒、兒媳對父母,“孝”字為先,遵循孝道,時時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愛生如子,以寬容、平和、智慧去感化孩子;做好孩子的表率,我想只要心存善念胸懷仁慈,紮實工作,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以聖賢的標準要求自己,就一定能調動起工作的積極性,盡心盡力完成好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我們都應以《弟子規》為準則規範自身的言行,讓所有的人都體會到聖賢教育帶給社會與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文化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篇4

二十一世紀的校園裏傳來了各種不同的新童謠,長期吟誦“灰色童謠”必定會給孩子們的心靈蒙上不健康的影子,必定會直接影響孩子們健康個性品質的養成。為此,東苑國小20xx年開始着手研究綠色童謠豐富國小校園文化,該課題研究符合國小教育的實際,對兒童品德的提高意義重大,研究過程注重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果顯著,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如今童謠傳唱活動已經成為了我校師生們的行為規範,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學生的不良言行,綠色童謠起到了潤德、啟智、養文的效果。

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建設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先進文化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關係着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因而,從小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為祖國建設輸送合格接班人,成了學校工作的主要任務。綠色童謠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組成部分,具有傳承性。隨着時代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童謠等兒童文學價值得到充分認可,特別是在“灰色童謠”等不良影響侵襲校園文化之際,適合學生認知規律,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新童謠更能彰顯其價值,展現其魅力。此課題研究,旨在通過課堂教學的積極引導,在校園中弘揚積極向上的童謠氛圍,激發國小生對童謠的喜愛之情、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愛之情,對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課題研究的目標是通過綠色童謠傳唱豐富校園文化,達到寓教於樂,從而形成書香的校園文化,書香的社會;通過此次研究,使學校的.德育工作着眼於學生生活的“底線”,重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淨化少年兒童的“口頭文化”,進而達到淨化兒童心靈的目的。這一目標的確定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又適應了素質教育的需要。課題確定的有關“校園童謠現狀調查分析、選擇和編制童謠、綠色童謠的傳唱、綠色童謠對豐富校園文化的作用、彙編“童謠集”、創編校本教材”等內容,為實現上述目標提高了有效保障。

在創編特色童謠集活動中引領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到童謠創作中來,採用“大手牽小手”的方式,共同創作符合本年齡特徵的童謠,並用多種形式予以展現,在創作中張揚學生個性,不斷開掘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正讓童謠唱響校園,讓童謠深深紮根在學生心中,使童謠成了一種對學生行之有效的快樂德育教育。本課題研究主要內容有:

我們創造了自己所特有的校園文化氛圍,把徵集來的幾百首童謠進行篩選、提煉,由劉玲、吳茜、趙佳老師帶領年級組老師彙編成低、中、高三個年級段校本教材,每冊教材分五個主題單元和一個寫字專題單元,每班利用週一下午的隊會課進行童謠教學,兩週一節童謠課,通過班主任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努力做到“天天誦童謠、時時唱童謠”,全員參與的優秀童謠創編活動使此項活動賦予強大動力。無定界的創編,給了師生、家長無限的遐想空間和創作的興趣,使他們的思維更活躍,語言更靈動。

童謠傳唱活動按學生的知識水平,分層次、分學段進行傳唱。中、低年級選用韻律優美、通俗易懂、簡單實用、富有趣味性的童謠,激發學生閲讀興趣,養成良好習慣。中、高年級選用適當沉潛的童謠,在規範行為的同時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傳唱童謠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也是口語訓練開發智力的最佳途徑。通過自編童謠、自配音樂和舞蹈與音樂學科教學進行融合,傳唱表演童謠配上情景圖畫與美術學科教學融合,配上相應的動作與體育大課間活動相結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新童謠載體,賦予它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徵,讓學生通過童謠傳唱將愛祖國懂感恩、愛科學勤實踐、愛學習勤思考,講文明懂禮儀、護環境講環保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田。

課題組課題立項、開題論證之後,通過學習有關文獻資料,總結前期童謠傳唱活動經驗,制定了完善的實施方案。研究過程中的主要特點是強調主題活動的開展,如開展低年級段的讀童謠活動、在體育活動和課間遊戲中唱童謠、組織學生和家長中開展綠色童謠創作和傳唱活動、通過紅領巾廣播站每週播報優秀童謠、利用主題班隊會課演童謠以及“童謠大王”“童謠之星”評選活動等。活動的開展營造了一種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讓教師和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中華美德的價值,感受到優秀文化的影響。

經過四年多的不懈地探索與實踐,東苑人在綠色童謠豐富校園文化方面已經開創出自己獨有的校園文化特色,並結出豐碩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綠色童謠傳唱活動培養了學生文明意識,豐富了校園文化。今年,學校組織學生舉辦了兩期《優秀童謠大家唱》專題文化長廊,在豐富的洗手間文化中也體現了童謠內容,將優秀童謠佈置在校園顯目位置,讓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教育意義,每一面牆都能説話。同時我們結合學校的常規教育,讓學生在文明、禮儀、實踐活動、環保中,用童謠中的道理規範和引導自己的行為。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充滿童謠文化的氣息;學生的每一個空間,都融入了童謠,潤物細無聲。

童謠贏得了課堂教改,當前的國小語文教學,名家輩出,什麼本色語文,詩意語文,情智語文等等,層出不窮,我們的課文改寫童謠,數學童謠,可能也是一朵奇葩,形成了學校的教改個性。我們的童謠經典誦讀,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焊接了當前的新文化,給孩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新童謠創作,學生們各顯神通,個性各異,思路廣寬,有視空萬里,思接千載之感。

在童謠創作教學中,教師們一邊收集,一邊研究,一邊實踐,一邊梳理,開發了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的能力:一是研究能力的提升,原本不知何為研究,現在梳理出了一條研究實踐的路子;二是提高了教師的語言功能,特別是節奏語言的掌握和運用;三學會了編輯能力,會編報編書。每班都編寫有童詩童謠集。教師通過課題研究,更新了教育理念,促進自了身的專業發展。對綠色童謠的創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我校在市區最先開展童謠活動研究,如今全市已經推展開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xx年安徽省優秀童謠啟動儀式選在我校開展,也是因為我校童謠研究起步早,推動好。童謠研究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一方面,今年暑假中央電視台來我校作了論壇專題採訪。蘇校長創作的童謠《校園多美好》這首童謠在參加馬鞍山市中國小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表演一等獎和創作獎;該節目影像資料同時獲安徽省中國小生藝術展演活動二等獎和創作獎,還多次參加市廉潔文化演出,受到多方面領導的好評。有幾十位老師、學生、家長的童謠作品在報刊發表,多位老師相關論文獲獎,其中蘇娜校長論文《讓童謠煥發出時代的心聲》獲得省一等獎;陳燕、洪成老師的論文《唱響綠色童謠,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獲得省二等獎。

結束語:

現如今“讀童謠、寫童謠、唱童謠”活動已成為東苑的一個特色亮點,把學生、家長、教師創編的童謠上升為校本課程,進行童謠課程設置,向縱深推廣開,繼續挖掘童謠育人功能和輻射功能,讓童謠走進社區、走進家庭,與經典誦讀並行,與建立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區結合起來,以童謠為抓手進行輻射,從而打造出具有東苑特色的國小校園文化。

文化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篇5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家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的途徑與方式。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進一步認識、瞭解各大高校普通話使用情況。這次活動以大學生是否普遍使用普通話為主題,以形式多樣的分析為載體,為普通話的推廣而努力。

通過參加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使我們受益良多,不僅加深了自己對普通話的進一步理解,還在實踐中充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獲得了全方位的提高。從實踐主題的提出,圍繞主題的擴展研究,我們學會了如何在團隊的協作下從頭到尾的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學會了在團隊中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學會合作,這將成為我們成長軌跡上一次重要的突破,我們想社會實踐活動就是這樣一座橋樑,引導我們去觀察生活。

簡短的實踐生活,既緊張、又新奇、收穫也很多,通過學習,我們對普通話在大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它的發展前景有很大的信心。

實踐收穫,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實踐活動的過程,學到了實踐知識,同時進一步加深了自己的瞭解,是理論與實踐都有所提高;二是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為將來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三是團隊協作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讓我們的體會更加深刻。

為期一個星期的調查研究,我們走進了大學,中國學院,師範大學,曉莊學院以及廣電大廈,深入的瞭解了大學生們使用普通話的情況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普通話。在此,非常感謝各大高校的學子和從事廣播電視工作的人員對我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社會實踐鍛鍊了我們,也培養了我們,通過社會實踐這樣一種形式,使我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長,同時,社會實踐也成就了我們,社會實踐都已成為了我們大學生展現自我的一個舞台,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我們可以盡情地展現我們青春的姿態和敏捷的才思。社會實踐是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幫助我們大學生認識了社會,也幫助社會了解了我們這一羣充滿理想與朝氣的大學生,終有一天我們將真真正正地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展現我們的抱負和智慧。

暑期實踐就這樣接近尾聲了,我們雖然有很多不捨,但是我們都很開心有這麼一段難忘經歷。在這段經歷中,我們在成長,我們學會了耐心,學會了包容,學會了很多很多在課本上體驗不到的東西。謝謝彼此的陪伴,讓我們更加堅定普通話推廣的理念,在今後,我們也會盡自己的力量推廣普通話,加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g4p15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