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一

來到武大的日子,在深刻領會各位名師的講座精神之後,更加堅定了在平凡崗位上靜下心來教書,潛心育人的執着信念。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我認為應養成良好的師德師風,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嚴謹治學,堅持言傳身教,思想育人,榜樣帶人。

有一句諺語説得好:“決定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態度。”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態度是關鍵環節,我們人民教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務實的態度。

樹木易,樹人難。德育為先,把立德做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作為“傳道”的師者來説,必須樹立現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強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學生、昭示學生、薰陶學生、誘導學生、影響學生。

我深知,要培養學生務實的生活態度,樸實的品質、紮實的知識,就必須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實踐名師們所提出的理念,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二

立德樹人是大學的立身之本,是對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確立培養崇高的思想品德,“樹人”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縱觀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學的功能隨着時代的發展變化而逐步拓展,但培養具有崇高道德水準和高素質的人才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務始終沒有變。《大學》的開篇之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體現了中國古代對“立德樹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離開立德樹人,不能履行人才培養的任務,大學就不成其為大學,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礎。

立德樹人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根本標準。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質條件何等優越、辦學規模如何龐大,最根本的標準是看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看它對所在國家、民族以及對全人類所作的貢獻。中國現代史上有不少大學,辦學條件非常簡陋,卻因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而載入史冊。例如在延安的“山溝溝”裏創辦的陝北公學等一批學校在新中國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因為它們為黨和人民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澤東同志曾專門為陝北公學題詞:“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着鬥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着民族和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羣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的解決。”短短几年時間,陝北公學培養的絕大部分學員成為革命、建設時期黨和國家各方面的骨幹,其中更有不少學員為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當前,高校要肩負起“雙一流”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在“立德樹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樹人”,實現“立德”與“樹人”的統一。

立德樹人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本質要求。當今時代,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衝突,青少年的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着複雜環境的挑戰,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輕德育”“重書本教育、輕實踐教育”等問題。立德樹人就是聚焦學生這個中心,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進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成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德樹人徵文 篇三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從確保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和把握好正確方向。落實這一根本任務,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必須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堅持立德樹人,高校當時刻牢記強化政治意識,把握政治方向,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經常主動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引導更多青年學生保持政治定力,為實現中國夢凝聚青春力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從青年學生的成長實際出發,突出教育創新。一個精神上“缺鈣”的人,是不可能承擔時代所賦予的歷史重任的。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精神動力,有信念就能開闢美好未來。堅持立德樹人,高校要主動適應新常態,把握青年學生思想認知規律,不斷改進和創新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用深入淺出、貼近生活的鮮活事例化育青年,感染青年。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突出師德建設,加強示範引領。按照做“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我們要引領青年學生,自己首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否則,我們就會失去對青年人的感召力。其實,全社會對教師的期望不僅包含淵博的學識,還要求教師以高尚的情操、純淨的人格去影響下一代的成長。立德樹人是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優秀教師是幫助青年學生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引路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每個教師都有機會成為示範楷模,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積極影響,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工作重點。人才培養的質量,不應只看考試分數,更根本的還要看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否具備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要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要面向全體學生,牢固樹立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和系統培養觀念,更加註重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更加註重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協同育人,努力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更加註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為黨和人民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既要落實到教材課堂中,落實到文化育人中,也要落實到實踐活動中,落實到政策制度中,更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同民族團結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識、環境意識、國防意識等緊密結合,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強大合力。思想文化陣地,優秀的文化不去佔領,錯誤的思想就會去佔領。因此,堅守立德樹人主陣地,高校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增強文化自信,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打好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育人的“組合拳”,激發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青年學生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立德樹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是我黨對人民教育事業的一貫主張。高校作為教書育人重地,肩負着科教興國的重任,立德樹人是高校崇高使命所在。

立德樹人徵文 篇四

立德樹人,顧名思義,就是用自己美好的品德樹立給別人一個好的榜樣,在我們《立德樹人》的讀本中,有着許多關於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故事:浩然正氣、捨生取義、尊老愛幼、踐行至孝但讓我深受感觸的是踐行至孝。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這説得一點都沒錯。孝,也是一種美,但這種美和外表的美可是天壤之別。如果一個人不孝,不管他(她)的外表有多美,也永遠比不上那些平凡而有孝心的人。那麼,什麼是孝?孔子認為,孝順就是贍養父母、尊敬父母。大家都知道,烏鴉雖然外表醜陋,但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當烏鴉年老不能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餵給老烏鴉吃,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而孟子告訴我們,繼承父母的志向,完成父母的遺願也是孝的一種。

文中的蔡文姬,自幼好學,博學多才,最難得的,是她的孝順。父親蔡邕也同樣是學識淵博的學士,後因依附董卓而被關進監獄,死於獄中。臨死前希望女兒能整理自己生平的著作。父親平ua 時寫字,她就站在一旁幫父親研墨;父親平時生病,她就親自前熬湯藥,日夜侍奉。蔡文姬長大後,又經歷了不少磨難。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中,她依然不動搖為父續書的心。後來,又得到曹操先後兩次幫助,答謝曹操時,曹操只需家父的著作,這促使了蔡文姬能夠更快地完成父親的遺願,踐行了孝道。

力行孝道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盡的責任。對父母的愛,遲了就無法再來,走了就無法最溯、孝順,有的人會用金錢來代替,正如一些現在比較有錢的人。父母渴望的是子女在自己生病時照顧一下,温暖他們的心。可是,有許多父母都會失望,應為自己的子女並沒有來,而是用金錢來僱人照看,這讓他們的心更冷了。所以,孝,用金錢是難以衡量的。

烏鴉的反哺,蔡文姬為父續書,都是孝的典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為人子女,孝是應該做的。人生天地間,孝字最為先。但,還是有人不孝的,經常向父母伸手就要錢,從不替父母着想,這是孝的行為嗎?孝,只不過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只要在平時多關心父母,幫助父母完成意願就可以了。烏鴉能反哺,蔡文姬在困境中仍為父續書,更何況我們是人,現在我們的生活那麼好!

合上讀本,我被蔡文姬那份孝心深深打動了。是啊,孝是我們每個人應做的。即使不能夠好好的贍養父母,幫助父母完成意願也是一種孝。我們應像蔡文姬那樣,繼承發揚父母的優良傳統,努力完成父母的意願,父母會以此為榮的。我虔誠地向各位説一句:孝,其實很簡單,而且只要用心,這種美會掩飾掉你外表的缺點。我們有自己的意願,父母同樣有自己的意願。或許,父母的意願比我們的簡單得多,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女懂事聽話,健康地成長。既然如此,我們完成父母的意願又何樂而不為?

如果我們現在不孝順父母,為將來自己的兒女做榜樣,那我們又如何得到子女的孝順呢?我們想得到子女的孝順,父母又何嘗不是?既然是這樣,我們就應該先做個榜樣,孝順父母,完成父母的意願,以身作則才對啊!我衷心祝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得到子女的孝順,為人子女的也能踐行至孝!

立德樹人徵文 篇五

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家於漪説過:“我覺得,對教師來説,力量的源泉就是來自對學生的愛,愛學生才會愛事業,才會對教育工作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情,才會對教育工作充滿獻身精神”。烏申斯基曾説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師的一切。”由此可見,教師的個人修養,行為品德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個教室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感化學生。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勵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這就要求我們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在大中國小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邏輯。

我是一名農村中學教師,任教14年,在這14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深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有多深。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我們的穿着打扮,舉止談吐等。他們都很容易模仿,特別是低段的孩子可能在家不會聽父母的話,但一定會聽老師的。在他們心目中,老師就是正確的權威。這就意味着作為一個教育人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有可能我們的一個小小舉動成為學生一生的習慣。作為一個教師必須要有振興民族,強大國家的大局意識,必須有關心學生,善待學生的責任之心;必有淵博的學生能為學生解答疑惑。

曾經我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他是在高一文理分科後,分到我的班上的。初見他時,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跟人交流,學習上沒有什麼信心,更不用談人生目標了。作為班主任發現這一情況後,我利用晚自習找他談心。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得知他的媽媽是外地人嫁到當地,因為言語問題和外地人的身份親戚和鄰里都不怎麼待見他。而且家裏兄弟多,他是家裏的老……每次在學校的時候,他都會想母親在家是不是又遭受欺負。因此,學習上經常無法集中精力,導致成績下滑。得知這一情況後,我勸誡他,母親現在最大的心願是希望你能夠勤奮學習,考上大學,用知識來改變自身的命運。只有你有了出息,你才能夠幫助父母和弟弟們。與其一天在這裏空擔心,不如抓住每天的光陰多學知識,讓自己變強大,這樣你才能拯救你們這個家。同他交流後,他也醒悟了,人有了目標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船有了方向。從那以後,他變得珍惜時間了,變得積極樂觀了,三年後,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績考入大學。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他母親打來的。電話裏,他母親説了很多感激的話。看到學生的成功,聽到家長的感謝,我認為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教師最為有意義的事。

當前,我們的教師隊伍很浮躁。尤其是現階段經濟的發展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教師的收入尤其是公立學校的普通教師只能夠維持温飽。很多的年輕人不願意選擇這個行業,在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只要有機會就選擇考公務員,下海經商……還有的在其位不謀其職,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或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特別是有些教師喪失基本的師德將學生介紹到野雞大學牟取私利,完全置學生的前途和命運不顧。

試想教師都不能嚴於律己,不能保持家國情懷,心裏裝着國家和民族,那麼,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富強又當從何實現呢?

教育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頭等大事,國家要舉全國之力重視教育,提高教師待遇,關愛教師成長,教師是文明的傳遞者。俗話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教師要牢記使命,心懷天下,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自己的誓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添磚加瓦。深信只要我們每一個教育人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有一種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擔當精神,我們定會收穫桃李滿天下的喜悦和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g9yw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