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課程論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課程論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課程論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1

這一學期,我非常高興的學習了工程實踐這麼課程,去工程訓練中心參加了十八週的訓練課,這些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我認識和了解了我們學校工程訓練中心的一些設備,如銑牀,刨牀,車牀,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更是欣賞到了老師們熟練的操作技能,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以及對學生的熱愛和關懷,以及和同事之間的和睦相處。老師們總是能及時的發現我們在操作過程中的失誤或者錯誤,避免了安全事故發生在我們的身上,避免了學校的財產損失。我看到老師熟練的操作着各種機器,心裏充滿了無限的敬佩,我覺得老師們一定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不然不會這麼熟練,還是熟能生巧。

第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看上去特別簡單的操作,到了自己的手中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剛開始看老師演示的時候,覺得這個太簡單了,不用學自己都能弄明白,但是,自己真正動手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很多地方都不會,就算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做出來的東西和老師做出來的樣品也是差之千里。尤其是上焊接課的時候,焊接的時候手必須平穩,才能保證焊縫整齊均勻。我如果沒有親身實踐和體會,肯定不知道這裏面還有這麼多的學問。我明白了,生活中,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其實也藴含了很多的道理,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留心觀察,一定會有很多想不到的收穫。把簡單的事情做得不簡單,我們就離成功不遠了。理論還是要聯繫實際才有用武之地,同樣,有了理論的支持,實踐就變得更加得心應手了。

最後,是寫給我們自己的,我發現有部分同學,到了訓練中心後,不愛護環境,隨意亂丟垃圾,上課也不認真聽講,在操作中不遵守老師的要求,偷工減料,也不注意安全,雖然沒有什麼大的事情發生,但是,這是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真心希望我們所有同學,以及學弟學妹們,能夠嚴於律己,遵守安全規則,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祝工程實踐課越來越好,祝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2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核心。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在反覆練習中掌握這些內容。這樣的教學使得書本成了課堂中的核心,書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教,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新課標則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的不再是以往的課本知識,而是學生的在學習時的一種體驗。對於學習過程的注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學習變得主動並且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生活即數學。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三、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模式多元化。

數學教學已經擺脱了以往的教師説學生學的課堂模式,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這些成為了上課中教學的主要模式,教師已經不再是充當“灌輸”的角色,而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自主模式“領悟”到數學知識,再通過自己所領悟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從而使得數學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國小數學的教育教學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藴含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3

通過此次課程設計,使我更加紮實的掌握了有關高頻電子線路方面的知識,在設計過程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檢查終於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實踐出真知,通過親自動手製作,使我們掌握的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不斷髮現錯誤,不斷改正,不斷領悟,不斷獲齲最終的檢測調試環節。其實本身就是在踐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觀。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終於遊逆而解。在今後社會的發展和學習實踐過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問題就想到要退縮,一定要不厭其煩的發現問題所在,然後一一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後的道路上劈荊斬棘,而不是知難而退,那樣永遠不可能收穫成功,收穫喜悦,也永遠不可能得到社會及他人對你的認可!

課程設計誠然是一門專業課,給我很多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提升,同時又是一門講道課,一門辯思課;給了我許多道,給了我很多思,給了我莫大的空間。同時,設計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對抽象的理論有了具體的認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識別和測試;熟悉了常用儀器、儀表;瞭解了電路的連線方法;以及如何提高電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查詢資料,也瞭解了收音機的構造及原理。

我認為,在這學期的實驗中,不僅培養了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種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實驗課上,我們學會了很多學習的方法。而這是日後最實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淺。要面對社會的挑戰,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這對於我們的將來也有很大的幫助;以後,不管有多苦,我想我們都能變苦為樂,找尋有趣的事情,發現其中珍貴的事情。就像中國提倡的艱苦奮鬥一樣,我們都可以在實驗結束之後變的更加成熟,會面對需要面對的事情。

回顧起此課程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從理論到實踐,在這段日子裏,可以説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説得是困難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終都得到了解決。

實驗過程中,也對團隊精神的進行了考察,讓我們在合作起來更加默契,在成功後一起體會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團結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間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換來最終完美的結果。

此次設計也讓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麼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請教或上網查詢,只要認真鑽研,動腦思考,動手實踐,就沒有弄不懂的知識,收穫頗豐。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4

一、工程訓練目的

1,能運用pkpm系列分析軟件完成一個實際工程的建模和計算;

2,能將計算結果和現行規範進行對比,判斷結果是否符合規範要求,培養根據計算結果判斷結構佈置是否合理的能力,

3,培養利用pkpm2005結果文件繪製autocad施工圖的技巧,瞭解整套結構施工圖需表達的內容;

4,瞭解結構計算書編制內容。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5,通過上機實習,熟悉、瞭解pkpm項目管理軟件的功能及用途,學習使用pkpm項目管理軟件。

二、工程訓練內容

1,熟悉給定的整套建築圖紙,仔細審讀圖紙內容,將建築圖的基本輪廓印入腦海裏,在心中構建建築圖的輪廓,構思結構豎向受力構件(即側向受力構件)佈置,初步確定結構方案;

2,應用pkpm2005系列分析軟件之pmcad模塊構建結構方案的幾何模型,準確定位各層的柱、樑節點,準確輸入樑柱板構件的截面信息和材料信息。

3,根據建築平面圖的功能設置查閲《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50009—2001),確定每個功能區的活荷載(面荷載,單位kn/m2);根據樓面、屋面做法查閲《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 50009—2001)計算恆荷載(面荷載,單位kn/m2);根據建築平面圖中隔牆佈置查閲《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 50009—2001)計算框架樑上線荷載;根據建築節點詳圖準確計算結構的附屬恆活荷載。將以上各類荷載輸入pmcad幾何模型,建立包含幾何信息、材料信息和荷載信息的完整的結構標準層。

4,複製結構標準層,根據建築平面圖對結構標準層進行修改,使之與本層建築平面圖一致。

5,進行結構標準層的組裝,建立結構的整體模型,完成pmcad階段建模。 6,進入satwe,輸入總信息(總信息包含結構體系類型、風荷載信息、地震作用信息、鋼材信息、荷載折減,等等)。

7,在satwe中對包含各類信息的結構力學模型進行數據核對查錯,進行分析,對分析結果進行判斷。

9,利用pkpm2005生成施工圖(x。t格式文件),將x。t格式文件轉化成x。dwg格式文件,利用autocad對x。dwg格式文件進行編輯。編輯時需要掌握框架樑手動配筋方法、平面表示法,框架柱的手動配筋方法、平面表示法和圖表法,需要熟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中框架柱、框架樑的構造設計。

10,進入jccad模塊進行基礎建模,選擇合適的基礎形式,進行基礎施工圖設計。

11,編制結構計算書。

三、工程訓練總結(計算書)

通過本學期pkpm課程的選擇和pkpm工程實訓,我不僅學會了pkpm軟件技術,還提高了我的專業知識,因為該課程中包含很多的專業知識。pkpm軟件作為建築行業的一個輔助軟件,裏面也會有一些錯誤,不能全部依賴於它。總而言之,本次實訓讓我受益匪淺,現談談我的工程訓練心得。具體內容如下:

1、首先我們學習了pkpm中的一個結構平面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pmcad的基本功能。它的功能包括:

一、人機交互建立全樓結構模型。

二、自動導算荷載建立恆活荷載庫。

三、為各種計算模型提供計算所需數據文件。

四、為上部結構各繪圖cad模塊提供結構構件的精確尺寸。

五、為基礎設計cad模塊提供底層結構佈置與軸線網格佈置,還提供上部結構傳下的恆活荷載。

六、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計算與配筋設計。

七、結構平面施工圖輔助設計。

八、做磚混結構圈樑佈置,畫磚混圈樑大樣及構造柱大樣圖。

九、磚混和底框上磚房結構的抗震計算及受壓、高厚比、局部承壓計算。

十、統計結構工程量,以表格形式輸出。

2、掌握pmcad交互式數據輸入界面的作圖和輸入各層平面數據,建立結構整體模型。軸線輸入,網點生成,構件定義,樓層定義,工程實例中構件截面尺寸估算,樓層定義包括:⑴柱佈置⑵主樑佈置⑶偏心對齊⑷本層信息⑸換標準層6.荷載定義7.樓層組裝8.設計參數9.保存文件10.退出程序11.工程實例的樓層形成。

3、之後我們又學習了怎樣畫框架結構的結構平面圖,怎麼樣根據輸入的荷載數據計算鋼筋混凝土扳內力和配筋。

(1)繪製結構平面佈置圖:每執行一次菜單5,繪製一個樓層的結構平面圖,每一層繪製在一張圖紙上,圖紙名稱為pmx。t,其中x表示樓層號。

(2)樓板配筋並畫出樓板配筋平面圖:通過交互及自動等多種方式繪製鋼筋混凝土樓板配筋圖。現澆扳的內力計算方法:①矩形板:單向板當兩端鉸支時,m中=8;當一端鉸支另一端固定時,m中=11;m支=14;當兩端固定時,m中=m支=16。雙向板(寬/長

(3)樓板內力和配筋計算:0、進入繪圖、1、現澆板彎矩圖、現澆板計算配筋圖。次樑上板計算配筋圖。4、板跨中實配鋼筋圖。現澆板支座實配鋼筋圖,現澆板裂縫寬度圖。現澆板剪力圖。

退回pmcad主菜單。

(4)、交互式繪製結構平面圖:標註軸線、標註尺寸、畫板鋼筋:自動配筋、逐間布筋、人工布筋、通長配筋、任意配筋、洞口配筋、温度鋼筋、改板鋼筋、標註字符:注柱字符、注樑字符、注牆字符、任意標字、標註中文:寫圖名、中文説明、存圖退出:畫鋼筋表、改圖紙號、重畫此圖。

4、當某洞頂連樑(按洞口輸入而不是按主樑輸入)高度小於300m時,satwe在計算內力時將忽略該樑的存在,亦不計算其配筋。對某些連樑超限的情況,當其破壞對承受豎向荷載無明顯影響時,可考慮在大震作用下該連樑不參與工作,按獨立牆肢進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內力分析。為此,可以調整結構計算模型中的洞口高度,使洞頂連樑高度小於300,從而實現這一目的,避免了增加節點設置主樑的麻煩。配筋設計時,牆肢應按兩次計算所得的較大內力進行配筋設計,連樑按實際截面計算,縱筋可按2.0%~2.5%的配筋率配置,並按實際配筋面積反算連樑彎矩來計算所需的箍筋面積,做到"強剪弱彎"。

最後想説,在謝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從這個工程訓練中學到了很多,由一開始的茫然不知到後面的熟練應用這個軟件,至今想起來,那個求知的感覺真好,因此在做這個pkpm的工程訓練我學到了很多,團隊精神及軟件的熟練應用,再一次感謝謝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為我開啟了pkpm這扇大門。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5

最近學校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説,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台,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這些天的教學,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着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

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6

?新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大綱》修訂之後,教育部頒佈的《新課程標準》,這是面對時代挑戰作出的積極迴應。面對語文教學的重要變革,讓我們一線教師作出應答,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現實課題。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於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着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當代,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學生,他們渴望着有着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衝破傳統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為學生崇拜的大師。

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習慣。

教育教學的變革意味着重組。同樣,在新的《課程標準》面前,對每個教師來説,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會,也為我們在事業上的追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不懈努力、勤於追求、敢於創新,我們都可成為馳騁課堂的驍將、駕馭教材的高手、學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師。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項事業,更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為師的過程應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過程,應是我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過程。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也是語文教育對我們的期盼。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觀,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求教師“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瞭解國內外重要事件,通過考察、訪問挖掘本地藴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想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廣的影響,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於鑽幽探微,透徹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把教科書中直接呈現的(即顯性的)價值取向和隱含於其字裏行間(即隱性的)價值取向,都能呈現給學生,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體驗語文的美。

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於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之,《新語文課程標準》給農村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方法多元化了,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化了。

我認為以前單純傳授知識逐步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內容上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還有量化的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 “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7

隨着我國機械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正逐步變成“世界製造中心”。為了增強競爭能力,我國製造業正在廣泛的使用先進的數控技術。21世紀機械製造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數控技術的競爭。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進一步增強機械專業學生的競爭能力,我們進行了為期2周的cad/cam綜合實訓。

這對於我們來説無疑是一件好事。通過兩週的數控綜合實訓,使我們更深一步地認識和掌握cad/cam軟件,並深刻體會到了自動編程軟件(mastercam)在數控機牀加工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銑削部分。通過學習使我們從理論學習轉到了實際生產,同時我們對加工參數的設置有了感性的認識,如下刀位置、下刀方式、進退刀參數以及刀具切削間距的設定等等。

我們加工的零件雖然難度不大,但是十分的耗時間,因為要大量的使用線切割,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我們經歷了穿絲、繪圖、加工的整個過程,算是初步掌握了一項技能,確實是受益匪淺。

此次實訓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於計算機應用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後適用於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兩週實訓讓我們更好的鞏固理解並掌握cad/cam的有關知識。達到能熟練、獨立的使用cad/cam軟件配合數控機牀,進行合理有效的完成產品加工。

經過兩週的實訓,我們認識到了我們專業的先進性,更重要的是為我們以後從事數控行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學到了知識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團隊合作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j4zd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