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徐子棟教授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徐子棟教授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徐子棟教授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徐子棟教授講座心得體會篇1

今年9月,我有幸聆聽了湖北師範學院王文教授主講的《教師的“五心”修煉》,他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形象的例證,令人茅塞頓開。王教授的講解一次次博得全體教師的熱烈掌聲,按照王教授的講解,教師應該具有:給予快樂、拔出痛苦的慈悲心;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平等心;生活簡單、心地單純的清淨心;體驗平凡、體驗快樂的歡喜心;覺而不迷、體察真諦的智慧心。這“五心”從師德的根本出發,涵蓋了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生活觀、價值觀,從教師的內心修煉到處理職業關係(特別是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從教師的職業操守到業務素質,作了綱要性的闡述。《教師的“五心”修煉》本可以是部鉅著,也是我一生讀不完的著作,更是我今後工作中追求的目標,它為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就是修煉神性、克服普通人心靈缺陷的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心靈歷練的過程”,普通人都有愛,但普通人的愛是有條件的愛,是小愛,普通人也有“憐”,但普通人的“憐”常常與優越感連在一起,即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之心與愛恨心相反,它是教育的大巧: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大巧,“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有了熱愛學生的一顆心,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就會主動地去探索最能讓學生方便理解的方法,尋求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付出愛是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拔出別人的痛苦也是快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用王文教授的話來説,慈悲是教育的大巧。教師是一個最需要慈悲心而又很容易耗損慈悲心的職業。碰到後進生,特別是“雙差生”,我們就很容易降低慈悲之感。過去我們都為那些後進生傷透腦筋,有的甚至在分班時把他們當“皮球”踢,而不像汪金權老師那樣,去挖掘潛力,獨出心裁地因材施教,讓不會考試的學生能夠成人成才。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能夠因材施教,今天舊事重提,説明這在我們身上存在着不盡人意的做法慈悲心既利於自己也利於他人,這就告訴我們,愛別人就等於愛自己。愛學生就是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從我做起,努力克服,讓慈悲之心在“師德”之上閃耀光芒!

慈悲之心與“平等心”是息息相通的。面對全班學生,我們就要像太陽,普照大地,不偏不倚;我們要像雨露,普降萬物,不多不少;我們要像大地,胸懷寬廣,不肥不瘦。學生是我們的上帝,也是我們職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是嚴肅的、生命也是最神聖的,學生和老師也是平等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更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如果我們偏袒或歧視一個學生,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不尊重生命,還有什麼生存價值可言?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種種思潮、光怪陸離的現象令人目不暇接,這要求我們老師保持一顆清淨心,把這紛擾世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物慾橫流的時代,讓我們擁有一份純真;在寂寞紛擾的世界,讓我們擁有一份安靜。讓生活低調而不低級,樸素而不零亂,有目的、有靈性、保證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斷充實自己,對環境保持真實的生活,少用心計。簡單單純的生活。簡單單純的生活並不是説不思進取的生活,而是要永遠強化事業心,淡泊名利心,有超越功利的理想和興趣,即使在忙碌中也保持一種愉悦的心情。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隨緣而不攀緣,積極進取,去體驗工作的樂趣。

體驗工作的樂趣,這需要我們有一顆歡喜心。它要求我們善於體驗平凡工作和生活的樂趣,樹立正知、正見。歡喜心決定了我們的工作情緒和專業發展高度。如果我們一走進校園就頭痛、一走進教室就害怕、一拿起筆來備課就心煩,這樣對待工作哪有樂趣而言呢?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如果我們還整天抱怨,將這樣的情緒帶到工作中,還能把工作幹好嗎?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平凡是通向偉大的必由之路。汪金權老師在蘄春四中,以他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一個個平凡的事例,鋪成了他偉大的執教之路!我們要求學生對學習要有興趣,有興趣就有原動力。那麼,我們老師應該對我們的工作有興趣,我想,這個興趣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無窮的!有了前面所説的“四心”還不夠,要成就一番事業,還需要我們老師具有一顆智慧心。

智慧心就是覺悟心,覺悟到宇宙的真相,覺悟到工作的成敗得失,不被假象所迷惑。它要求我在平時工作中努力學習、鋭意創新、教學相長、樂此不疲。新“舊貌變新顏”不是靠表面粉飾所能達到的,必須用教師的智慧融入到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有建設性地工作,追求最好的做法,達到最好的效果!

徐子棟教授講座心得體會篇2

20xx年8月21日,我非常榮幸的聆聽了來自佛山市教授精彩的講座,長達三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毫無累感,相反,我從中受益匪淺,甚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通過這次學習,我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而且從中也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以下便是使我印象最深刻的:

“牛人”對於我的理解是不甘平庸,努力向更高更險的山峯攀登,才能欣賞到更美好的風景。正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教授向我們介紹的“牛人”也正是經歷了完美的蜕變,然後才得到了應有的成績。他從最初的英語口語老師到班主任,再到備課組長,接着到教高三,然後到教奧數班等。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戰不正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嗎?

學無止境,每一位教師都要保持一顆終身學習的心態,然後永遠不要自甘平庸,努力的踮起腳摘美味的水果。

當教授講到台灣那位生物教師與他的蝴蝶標本時,我除了震驚更多的是敬佩。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師,但卻有着滴水穿石之毅力,一生都盡心盡力的傾注於他所喜愛的蝴蝶標本,以至於最終獲得了台灣最大的蝴蝶標本博物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位平凡而偉大的靈魂工程師深深感染了我,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教育之路是平凡而偉大的。只要你不拋棄不放棄,努力的堅持,一定會有巨大的收穫。 三,關愛學生

“像關心自己的小孩一樣關心學生,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樣教育學生。”這是石門第一任校長李景宗先生的言論。在此之前,我並不明白愛生如子是一種何等的心態,現在我有些明白了。每個孩子都需要歸屬感,記得教授講到學期結束,所有的孩子都喝到了以為老師親手煲的雞湯。我感動了,感動的是這位教師竟做到了如此境界,而讓我們望塵莫及。因此我學到了永遠不要讓教師的光環矇蔽了你的雙眼,教師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他的價值體現在學生身上。一個教師是否是成功的,在於它的學生是否有所成就。我想這就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吧。

教授所講我獲得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我相信事在人為,只要你想把一件事做好,並努力不懈的朝着那個目標奮鬥,總有一天你會收穫到意外的驚喜。因為你的心在哪裏,你的感情就在哪裏;你的心在哪裏,你的機會就在哪裏。

王白雪 20xx,8,21

徐子棟教授講座心得體會篇3

對海南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郭力華教授先進事蹟的認真學習,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看待教師工作,或者更確切地説,教師的工作是什麼?結合學習有感而發,談幾點體會。

教師崗位——特殊的崗位責任人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教師這個崗位、這種職業呢?不錯,近年來,教師的待遇改善了,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願意當教師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認識教師職責,還是個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郭力華教授從教一生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表現出不同的教學藝術,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清醒的責任意識和在此基礎上持久的內在動力,是教師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備條件。清醒的責任意識,使她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作為自己無上光榮的使命。這使他能夠承受住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保持長久的內在動力,把祖國的需要當作個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價值與國家的建設發展聯繫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詮釋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刻內涵。

學習郭力華教授使我更加認識到,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是我對一名合格優秀教師的理解,做像郭力華教授那樣的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我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教書是育人的載體,育人是教書的目的。教書育人的力量來自於科學知識。郭力華教授講的不單純是生物學知識,而是人生,是社會,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向郭力華教授學習就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昇華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容的説服力和震撼力。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是堅守教師崗位,做好教書育人必備的品格。郭力華教授把追求與奉獻當成一種責任,甚至當成一種享受。因此,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論需要付出多大代價,她都能毫不動搖地常年堅持。

教師工作是通過教師的言傳和身教兩種途徑進行的。身教就是教師默默地通過自身的行為來演示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為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嚮導、理論學習上的良師、心靈情感上的益友。23年來,無論何地,無論境遇如何,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她都對教師職業安之若素,不離不棄。即使身患癌症,經歷兩次癌症手術,病情一步步惡化,也不能使她的心離開講台一分。這是一個視講台為生命的人!這一切,都充分演繹了郭力華對教育事業的大愛精神,展示了她高尚的人格魅力。

這是她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教師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給學生可親、可信的感覺,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具體來説,就是嚴格要求與熱情關心相結合,知識交流與感情交流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課後服務相結合,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所以,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又必須轉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樣學生感到老師可親不可懼,可信不可疑。實踐證明,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可親才可信,可信所講的道理才有説服力。這也就是教師教書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力量。

徐子棟教授講座心得體會篇4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河南省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在我參加過的培訓中,只有這次給我的感受最深,這次的培訓組織新穎,有專家的引領,自學的支持,羣體的智慧,豐富的案例,媒體的整合,多樣的評價,更難得可貴的是有着優秀的團隊。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穫。

首先在這次遠程培訓學習中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如何,應該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而學習專家、名師的教育教學相關策略後,我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汲取精華,能積極主動思考,真心探討。這次的學習培訓,對於我來説,是值得珍惜的充電機會,面對當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是擺在我們每個教師面前的最現實問題;這次教師遠程培訓也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讓我們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體高。

其次精心鑽研、打造化學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是教師戰鬥的陣地,課堂教學教學的生命線。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認真上課,努力營造課堂氛圍,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環節引導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他們思維,出色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能力。高效課堂的實現,還必須認真輔導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提高了教學技能。課堂教學始終是我們教學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學技能的提高勢在必行。

聽了專家的講座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為了提高專業水平,我們必須在課外大量地讀書,認真思考;為了改善教學技能,我們必須在備課時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專業知識是根基,必須紮實牢靠,並不斷更新;教學技能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台,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學習期間拜讀了各位優秀教師的文章,進行交流。我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讓差距和不足成為自己的動力,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促進自己成長。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汲取專家們的精華。將這次學習的新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徐子棟教授講座心得體會篇5

開學來,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了孟二冬同志的事蹟,全體教師的心靈又一次得到洗禮,他高尚的師德,樂於奉獻的`精神震撼了我們每一位教職工。

我們作為孟老師的同行,感到鼓舞和驕傲。他的事蹟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平凡與崇高。他是廣大教師羣體的一個代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高尚的品格。

世界上有一種力量,看不見,聽不着,卻可以打動人心,感化世界。這是一種師道的力量,是我們這個社會傳承已久的精神血脈。

孟二冬教授是一個為人師表、道德高尚的人。“斯文有傳,學者有師。”作為一名教師,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着師者的博大、尊嚴與熱情。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沉得下來”“鑽得進去”的學者。他又是一位甘為人梯的教學者。“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須遲久之功。”在他痴情的講壇上,孟二冬教授為學生盡心盡力,不知疲倦。孟二冬教授是一位鬥志昂揚的勇士。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殘酷的病魔時,人性的可貴與輝煌愈加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急流險灘,永遠保持着一份讓人心儀的恢宏而又恬靜之氣。孟二冬花費了7年時間寫就的100多萬字的《登科記考補正》,令人深有感觸。在當今這個市場經濟的時代,還有人踏踏實實的花時間去做這種紮實的學問,實在是令人欽佩的,即使他不去支教石河子,即使他沒有病倒在講台上,他也是一個用人格感動社會的高尚的人。聯想到今天一些教師不能安心做研究,不能將心思放在講台上,再對比孟二冬同志高尚的人格,讓人感到如此的震撼。

我們都知道孟二冬老師為人師表,恪盡職守,教學中有高度的責任感。這背後是什麼力量在支持?是愛心,對學生的無比關愛之心。這是當教師的最可貴的品質。

20xx年3月,孟二冬教授從日本教書回來不久,主動要求到石河子大學“支邊”。到那裏大約2個星期,就感到嗓子嚴重不適,平時他的嗓門很大,這時不得不使用麥克風了。後來醫生要他“禁聲”,但他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還是要堅持,每週10課時。他已經很痛苦了,但考慮的是到新疆一趟不容易,不能讓學生拉下課。他的心始終放在學生身上!4月26日上午上完最後一節課,孟老師在學生的掌聲中踉蹌走下講台,咳出血來了。診斷後讓醫生大吃一驚。孟老師為什麼堅持?也不是知道得了癌症還不理會,大概他以為是比較嚴重的炎症,所以還是教學重要,堅持下來了。這主要是出於教師的責任感,裏邊又含有一顆對學生的“愛心”。有對學生的關愛之心,才有這種高尚的責任感。他在石河子大學任教才2個月,但和學生的關係就非常融洽,報上登有學生對他的那種關切與愛戴,是對孟老師愛心的回報,很是感人。

孟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是非常自然的,是一種人格的流露,並非簡單的職業要求。他指導研究生的學習非常有耐心,每次給學生評閲論文,都會提出大量具體的修改意見。甚至指導本科學生做學年論文,也一絲不苟,認真輔導,連一條註釋也要推敲,甚至還親自為學生找資料。更感人的是,就在他第二次手術的前一天,還把新入學的研究生叫來,在病牀上為他們上課。這些盡責敬業的行為,都體現着一種難得的愛心,一種對學生的無比關愛之心。

現在有的教師太忙,學生又多,根本沒有多少精力關照學生,“放羊”現象嚴重。相比之下,孟老師這種克盡職守、為人師表的精神以及支撐這些行為的愛心就特別可貴,也特別值得提倡和學習。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各種各樣物質產品都在不斷增加,但愛心似乎在減少。我們有鮮花、有金錢,有汽車、房子等等,如果缺少愛心,就如同生活在無味的沙漠中。愛心是那樣寶貴,現在又有短缺的趨勢,所以孟二冬顯得可貴,他的確是我們的楷模。

孟二冬的事蹟讓我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我一定要用孟二冬同志的精神,時時鞭策自我,昇華自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jvkk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