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專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主旨演講《弘揚“上海精神”,構建命運共同體》。19年前,《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中明確將“上海精神”確立為成員國之間相互關係的準則。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積澱了“中國大門越開越大”的豐富智慧,滋養着“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和合之道,充分展現出貫穿古今、對接東西的開放姿態。

構建“開放合作+和平安全”的“聚能環”,創新支撐為綜合應用提質增速。

中國對外開放始終堅持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共贏”合作觀和“可持續”安全觀一脈相承、相輔相成,實際關乎着政治經濟發展的創新根基,關乎着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協同引擎。要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始終秉承開放合作、和平發展之道,培育壯大多樣化融合新業態,擴大綜合應用範圍,帶動扶貧、環保、旅遊、農業、就業等業務體系緊密合作、共同發展。要充分發揮自貿區試點、領軍企業、科研院校等主體創新聯動優勢,站穩開放創新改革“主陣地”,搶抓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窗口期”,實現速度和效率的“雙提升”。解決全球性難題,化解風險挑戰,已成為經濟化浪潮中行穩致遠、勇立潮頭的“規定動作”,以及着眼長遠、把握大勢中危中有機、危中求機、轉危為機的“必備技能”。要築牢國防安全、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和其他安全的統一基礎,堅持包容普惠、創新引領開放經濟和數字經濟,勇於開“頂風船”、善於借“東風”,在公平導向中同舟共濟、釋放動能、守正創新,為決策部署、調度指揮、綜合應用等贏得時間、贏得主動。

打好“多元互動+人文交流”的“優勢牌”,文明共存為綜合服務添色增彩。

紮實推進科教文衞體等各領域交流互動,築牢文明共存“精神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繼續辦好青年交流營等品牌項目”的倡議是符合實際需求、迴應民生關切、經得起各方共同檢驗的。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必須要以服務人民為根本導向,為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協同共享持續提供先行舉措和示範引領。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帶給我們規避風險、化解矛盾的思想指引,在鞏固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增強務實合作,既能“強筋骨”,又能“鑄靈魂”。要促進多樣文明戰略精準對接,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資源傾斜、人才注入等方面發揮多元合力,釋放在預警監測、應急處理、跟蹤問效中的強大潛能,科學把握髮展規律,留足長遠發展空間。要在技術支持、人員支持、智力支持下共同維護多樣文明,在共建平台、共存資源、共享價值中統籌大布局、產業大發展、項目大建設、信息大整合,形成上下互動、齊頭並進的良好風貌。

共繪“包容互鑑+發展繁榮”的“同心圓”,法治保障為綜合治理賦能增效。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把握住“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唯有“謀求共同發展”才能開創未來、贏得未來。強化執法能力建設,為經貿合作提供法律支持,都是在為共同拓展國際合作的“夥伴網絡”提供法治保障。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運用科學、法治、歷史思維研判國際國內發展大局,在戰略對接、國際對話、品牌項目、孵化基地等建設中拓展合作示範“朋友圈”,互通有無、互學互鑑,促進共同繁榮。要矢志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着力解決地區熱點難點問題,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全力抓好穩投資、促消費,加強消費提振、升級法治保障,推動實現“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體系。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在統籌公共衞生、信息系統、糧食生產、生態能源、網絡安全等領域持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讓法治成果更多惠及民眾、惠及社會,為貫通“最後一公里”持續提升決策水平和管控運維本領,在包容中互動、在繁榮中求新。

看“地球村”的世界,在“增速、增彩、增效”上匯聚成“網”、構建一“體”。弘揚“上海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歷久彌新、催人奮進,為綜合應用、綜合服務、綜合治理提供根本遵循,科學指引着我們攜手並進,共同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光明大道。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 篇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是中國共產黨為世界發展和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極其豐富、深刻,其核心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表述為合作共贏:“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

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當今世界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助推了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往來,使得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並且國與國之間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共同體。日益嚴重的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警示世人,地球生態危機問題越來越嚴重,地球已達其能承受人類過度消費和浪費的極限,生態一旦崩潰任何國家都不能倖免。總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理念,是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國際版,是國內發展理念在國際戰略中的反映,這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無論對中國的和平發展,還是世界的繁榮進步,都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命運共同體是協同共享利益的生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態度,是一種共同利益認同並理解的一種態度;命運共同體是現實,是一種共生共存的現實;命運共同體是意識,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命運共同體是機制,是一種共同治理的一種機制。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超越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的界限,為思考人類未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給出了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

當前國際形勢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何如、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

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反映了當代國際關係現實,又將人類共同價值和中華優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揚光大;既反映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心聲,又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積極擔當,日益產生廣泛而強烈的國際共鳴。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 篇三

通過此次專題研討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一名知識分子,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的重要性,在講台上我們傳授的是知識,但更多的是我們的人格,是我們的價值觀,能夠引導學生走向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三尺講台,連接着萬千學子的成長,更關係着家國命運,教師在傳播知識。立德樹人的同時,也是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後置在學生們的心中。把學習到的有關內容結合到平日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當中,武裝頭腦,認真工作,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民族團結做出自己的貢獻。

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羣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良好發展即是如此,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識自覺、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這離不開共同體意識的有效支撐。因此,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乎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與命運走向,有助於明確政治方向、匯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歸宿、鞏固國家善治、捍衞民族尊嚴。

有助於明確政治定位,指明行動方向。“沒有方向的船,什麼風都是逆風”。作為_出的重要論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對新時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具體開展提供政治定位、點亮行動的明燈。在深化改革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更有助於確立民族共識、鞏固集體認同、鑄牢整體意識,激發廣大黨員和人民羣眾的建設性與能動性。

有助於匯聚集體智慧,凝聚發展力量。諺語有云,“眾人拾柴火焰高”。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並努力維護共同體的行動舉措,實際上是一個智慧聚集與力量凝聚的過程。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每一個別的人常常是無善足述;但當他們合而為一個集體時,卻往往可能超過少數賢能”。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正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發揮中,我們黨和國家才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飛躍。因此,新時代仍需努力鑄牢這種意識,以充分凝聚人心、彙集有效資源、整合進步力量。

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章《為國際社會找到有效經濟治理思路》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導向”,分別是“開放導向”“發展導向”“包容導向”“創新導向”和“規則導向”,“五個導向”是我國以實踐範本為國際社會提供的有效經濟治理思路,滲透着世界經濟共同體意識,體現了風雨同擔的力量和合作共贏的精神。

全球治理體系顯然是當今時代的大課題。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這裏的“大”,“大”在變革難度,“大”在風險挑戰,也“大”在發展機遇,也正因為這樣的兼容性,全球經濟治理思路的形成關乎全人類的前途命運。在這樣的背景下,亞太經合組織應運而生,成為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在發展視角共享、發展經驗共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共享中“同舟共濟”,促進世界經濟快速增長。中國,以立己達人的開闊胸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既為自身發展固根本、謀長遠,也為世界各國共同繁榮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五個導向”的提出緊抓時代發展大勢,為世界經濟找準了發展方位。面對共同的前行目標,要始終奮楫在“同一條船”上,聚划槳之力、合弄潮之勢、蓄破浪之能,衝破“一排浪”就有一層“新突破”,戰勝“一場風雨”就有一層“新境界”,在攜手同心中推動世界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以“五個導向”架好“團結線”,凝聚團結奮鬥的豐沛力量,涵養攜手發展的胸懷智慧。經濟全球化的大潮風雲變幻,要想飛渡亂雲、潮打不翻,就要緊密地凝聚在一起,以奮楫駕船的齊力同心與砥礪奮進,在同心同力同向中共同解決經濟發展難題。從發展大局來看,“團結線”就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線”,是邁步高速增長的凝聚力,是迎向壯闊輝煌的推動力。要有“千子環抱,並能同一”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共擔歷史使命中激發責任感,在共享時代榮光中加深手足情,相互尊重、相互依靠,聚合為密不可分的“共同體”,凝聚“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精神力量,形成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的發展局面。世界各國共繪全球合作“同心圓”,畫出的“發展軌跡”順應的是經濟規律和歷史潮流,通向的是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

以“五個導向”行穩“幸福路”,踐行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堅定強基惠民的決心毅力。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是增進人民福祉。人民至上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是全球各國的執政理念與歷史擔當。在強基惠民的建設中,要有站在屋脊的“大視角”,也要有立足平地的“全視角”,既要着眼經濟建設,也要着力生態保護,既要有宏偉藍圖的偉大構想,也要有精描深繪的細膩工筆。經濟發展是擺在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要課題,“人民至上”則是永恆主題,是不斷髮展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為人民謀福祉的方向不能變,決心和毅力也不能丟。要以對人民的深情大愛標註行進方向,昂首鼓足精氣神,在奮發圖強中踏浪乘風遠航;俯身捧出為民心,在埋頭苦幹中收穫累累碩果,讓為民謀幸福的初心成為衝破浪潮的“飛舟”。

以“五個導向”拉大“開放門”,融入歷史機遇的開放浪潮,激發昂首闊步的豪邁氣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放開手腳謀發展,把“開放之門”越拉越大,迎來經濟發展的蓬勃生機。從高鐵動車的全線運行到各地立體交通網的形成,從文化優勢的充分彰顯到邊境貿易的往來互通,從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到重大項目的施工建設……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於政策環境的千波浪和歷史機遇的萬頃潮。自“一帶一路”戰略佈局提出七年來,中國敞開的胸懷不僅為自身帶來了發展和創新,也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增添亮色與動力,注入信心與活力。開放帶來奔騰而至的精彩,發展領航百舸爭流的未來。在各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今天,當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在開放中擴大共同利益,繼續昂首闊步於開放發展浪潮中,一路乘風破浪、奔湧向前,積聚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獲得更為廣闊的機遇空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全球治理要走實團結之步、走穩民生之路、走出開放之勢,以紮實的腳步、長遠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做文章”,以“五個導向”為基本遵循,善謀長遠之策、行穩固本之舉,凝心聚力譜寫世界經濟發展新篇章。

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習近平總書記《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專題“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一文中提到,“海洋對於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我們應將“藍色信念”深植於心,培養“海洋文化”,從“知海懂海”出發,為建設海洋強國而努力。

厚植“藍色信念”,鑄好海洋這塊“藍色國防盾”。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海洋事業關係民族生存發展狀態,關係國家興衰安危”。歷史上的中國一段時間內曾囿於“大陸文化”,修長城,守邊塞,以及“隔海內遷”“閉關鎖國”等政策,無不顯示着歷代封建帝王以及朝廷對於“海洋文化”的消極認識。正是這種盛長的“大陸文化”以及消極的“海洋文化”最終引爆了來自海上的“危險”,“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無一不在用堅船利炮告訴國人,“海洋上的軍事落後就是國防上的落後”。六百年前,鄭和也曾説過,“國家欲富強,不能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以及數代“海洋人”的艱苦奮鬥下,海防力量不斷增強,現已在三百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上建成一條鋼鐵長城。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從“心中有海”出發,深刻理解海洋對於國家國防、經濟的重大影響,從自身出發,增強“藍色信念”,厚植“海洋文化”,鑄好海洋這塊“藍色國防盾”。

厚植“藍色信念”,讀懂海洋這張“藍色藏寶圖”。習近平總書記説過,“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國土,又稱“藍色國土”,我國的藍色國土總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擁有長達18000千米綿長曲折的海岸線。物產豐富,資源儲量很大。但是由於經濟、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的海洋開發利用程度不高,既有開發不足和巨大潛力,又有過度利用和資源衰退問題。因此,必須讀懂海洋這張“藍色藏寶圖”。在開發海洋的同時也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要下定決心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堅持開發和保護雙管齊下,積極治理海洋污染,維護海洋生態的再生產能力,科學合理地用好海洋資源。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的發展道路,擴大海洋開發領域,加大海洋建設力度。通過讀懂、讀通海洋“藏寶圖”,讓三百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發揮其最大價值。

厚植“藍色信念”,用好海洋這塊“藍色聚寶盆”。我國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21世紀,人類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在新時代、新的挑戰下,我們在築好海洋這塊“藍色國防盾”的同時,也要充分開發好、利用好這塊“藍色聚寶盆”。習近平總書記説過,“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堅持“保護優先、紅線管控、節約集約、綠色發展”的原則下,在建設海洋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因此,我們要加快建設海防力量的同時,繼續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提高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加強各國在海上的經濟貿易、國防軍事、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合作,通過合作,使海洋產業更上一層樓。通過多措並舉,合理用好海洋這塊“藍色聚寶盆”,使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提供全方面的支持。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 篇六

實現各國共同安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慼相關,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看到,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難解,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着許多共同挑戰。安全問題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難以順利推進。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促進和平與發展,首先要維護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穩定,就談不上和平與發展。”對此,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何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點主張”切中要害,賦予這一時代命題更為豐富和深刻的內涵。“單者易折,眾則難摧。”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商量。一要堅持合作共建,實現持久安全。安全問題是雙向的、聯動的,各國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二要堅持改革創新,實現共同治理。各國政府和政府間組織要承擔安全治理的主體責任,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三要堅持法治精神,實現公平正義。國與國之間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兩國各自的法律規定,又要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更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四要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平衡普惠。各方應該堅定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努力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安全之路。

習近平主席強調:“實現本國發展是對世界的貢獻,實現本國安全穩定也是對世界的貢獻。”近年來,在不斷推進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進程中,中國政府不斷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嚴厲打擊、嚴密防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中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為世界安全穩定作出的貢獻。中國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還始終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遵守國際規則,履行國際義務,積極參與並倡導國際執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中國堅決支持國際反恐怖鬥爭,深度開展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提出責任共擔、社會共治的國際禁毒合作方案,聯合各國開展國際追逃追贓、打擊電信詐騙等執法行動,全面參與國際和區域合作框架內的執法安全合作,堅定支持和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什麼意思 篇七

人類命運共同體即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由2012年秋天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命運共同體”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反覆強調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

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當前國際形勢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

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

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何如、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

與此同時,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開始形成,並逐步獲得國際共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 篇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體現在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中,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中,也體現在中外社會治理水平的強烈對比中,是理論層面的精闢概括,更是實踐層面的生動註腳,具有強大的説服力。我們已經走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我們沿着這條道路繼續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源自中華文明歷經滄桑始終不變的“天下”情懷。從“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處世之道,再到“計利當計天下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判斷……天地萬物是一體的,人類命運也是一體的。我不是孤立的我,人也不是孤立的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每一個國家都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全球供應鏈是一副多米羅骨牌,任何一塊倒掉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這個世界的供應鏈網絡,因為疫情遭到破壞的話,這個世界的危險程度就會增加。

世界變得越來越撕裂,沒有國家能從一個撕裂的世界中受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對國外疫情幸災樂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的文明,就是從互相幫助開始的。我們和世界各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n3ly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