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有償家教心得體會多篇

有償家教心得體會多篇

有償家教心得體會多篇

有償家教心得體會篇1

20xx年5月28日下午,我校教師全體教師在校領導的組織下,認真學習了《臨沭縣教體局關於在職教師有償家教專向治理活動的通知》。在認真學習了通知後我深有體會:

我認為教師有償家教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教師想用課餘時間為學生補課,真正想提高學生的成績,順便獲得應有的勞動報酬;二是:以家教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賺取外快。但不論是出去怎樣的動機,我認為,長此以往教師有償家教對學生,甚至對家庭,對社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下面我將就以上兩種情況談談教師有償家教的不良影響:

近幾年,隨着素質教育的逐步開展,各學校開始關注學生除基礎知識外素質的培養,也相應的推出了各種特長加分政策。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的願望氾濫成災,不論有用沒用,也不管自己的經濟狀況是否承擔這筆不小的培訓費用,盲目的為學孩子報了各種特長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償家教更是呈現風聲水起的勢頭。其中,也不乏魚龍混雜的情況,更有甚者,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有真才實學,舉起一塊招生大旗就能開班賺錢。難以想象,長此以往有償家教會給學生,給家庭,給社會造成怎樣的惡性循環後果。

禁止在職教師進行有償補習,我舉雙手贊成。不僅是對學生,就是對自己來説,也意義非凡。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擔負培育下一代的艱鉅任務。“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當前形勢下,作為在職教師更要從自身做起,做到“廉潔從教”,無論面對怎樣迷離的塵世,都應始終堅持一面廉潔的大旗,遵守職業道德,堅守高尚情操。相信,隨着我們不懈的努力會換來教育之路的一片晴空萬里。

有償家教心得體會篇2

熱愛學生,愛崗敬業,廉潔從教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教育部印發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明確提出,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私利。

教師的工作不可能在八小時之內完成,或多或少地都要佔用八小時以外時間。如果允許教師給自己的學生做有償家教,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精力,教師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每一個教師而言,輔導學生,包括在課餘時間為後進生補課,這是教師職業範圍內的事情,有償家教使一些師德低下的教師在正常教學時間內不太關注後進生,然後在課後通過有償家教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有些學生也可能會依賴家教,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課前不做預習,不去主動發現問題,課後也懶得鑽研。利用職務之便開設有償家教,完全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嚴重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

我們還應看到,補課不過是應試教育的衍生產品。只有教育擺脱應試的怪圈,真正步入素質教育的良性軌道,違規補課才會失去需求。“有償家教”是老師將授課內容作為一種商品進行出售的商業化模式,在這個“賣方”占主導地位的市場中,極容易造成學生受教育的不平等。然而,嚴令禁止教師從事課堂之外的授課活動,又是對教育公共資源的浪費。教育關係到整個民族的持續發展,是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能,必須得到極大關注和極大投入。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必須從教育投資經費、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設施管理三個方面同時着力。素質教育、公平教育才會為政府所重視,並被納入了法律視野。

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有償家教的負面影響,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我們應該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依法執教,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有償家教心得體會篇3

“任何教師不得從事、參與任何有償家教,一經發現,調離崗位,情節嚴重的,解除聘約。”紅頭文件中這樣明明白白地寫着,而每個學年初,校長與教師之間也都簽訂相關的責任狀。嚴格的規定、嚴厲的懲處,效果卻幾乎為零,目前國小少部分學生,中學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接受着有償家教。

原因何在呢?其一,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今會考、大學聯考競爭激烈,各班班容量不斷增大,上課的時候老師根本輔導不過來。而分數差之毫釐,升學就會失之千里,家長們只有讓自己的孩子通過家教吃點小灶,基礎牢固再牢固、成績提高再提高了。那麼,老師又為什麼如此熱衷搞家教呢?一個字,老師們“窮”啊。哪個老師不願意在工作之餘和愛人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共敍天倫,和朋友逛逛街、爬爬山享受生活。可教師是低收入羣體,辛辛苦苦一個月拿到手裏不過3000元左右的工資,維持平時生活尚可,供孩子上學、買房等大宗花費根本承受不起。馬無夜草不肥,不做家教不富,做家教一個月的收入是工資的好幾倍,這樣大的誘惑,老師能不去幹嗎?強大的需求市場、熱切的供應團隊,家教不火才怪呢!

其二,民不舉官不究,法不責眾。對於有償家教,因為太普遍,有關部門也只能是睜隻眼閉隻眼,除非有人窮追不捨或過於猖獗才會抓個典型,大多數時候有人告發,花點錢、找找人也就過去了。我們這裏近幾年處理了兩起:去年,一所名校的名師進行有償家教,被舉報查證,結果取消了名師資格;今年,一位中學教師因為從事有償家教,被調離重點中學遣送到農村中學。但是,這麼長時間,這麼多從事家教的老師也只有這兩個倒黴蛋,老師們心裏明白,只要協調好方方面面的關係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由此可見,一張考卷定終身的評價制度不改,家教一日不休;老師的待遇不切實提高,家教之風也只會越刮越盛。那麼,目前是不是我們就毫無辦法了呢?也不是。對於有償家教,一刀切、三令五申禁止,根本無濟於事,倒不如本着求真務實的態度,把它納入正常的良性軌道:既然都這樣補了,允許學校在雙休日開辦一些提高班和輔導班,適當收取一些費用,這樣名正言順,教師有了一定的收入,面對自己的學生,瞭解學生情況,能有針對性地輔導,將來成績提高了還是自己的成績,何樂而不為。家長們則免去了四處奔波接送孩子的勞苦,又節省了大部分的花費;學校更可以對本校的提高班、輔導班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因為是收費辦班,機制完全可以靈活一些,引入競爭機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班級、選擇老師,這樣豈不幾全其美?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逐漸加快評價改革進程、減小班容量,提高教師待遇,使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都能輕鬆愉快地生活,讓教育健康地發展。

有償家教心得體會篇4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就是教師獻身精神的生動寫照。教師的工作不僅歷盡艱辛,而且默默無聞,一生清貧。“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為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過得卻是清苦的生活。甘於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教師精神的核心,是為人師表的體現。多少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奉獻者之歌。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廉潔是為人的根本,是中國傳統道德的基本規範。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擔負培育下一代的艱鉅任務,更應當為真為善為美,以廉潔立世,鑄就高尚師魂。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師道德情操不只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更是人們學習敬仰的典範。因此,社會期望教師具有比其它行業更高的道德情操,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求教師能做出表率。不廉潔,貪慾多,就很難為人師表。教師清正廉明是從教的一個重要的條件,是教師“育人”的品德基礎,它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秉持一種神聖的感情和執著的獻身精神,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在面臨社會各種誘惑時,嚴格約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潔從教,抵制不良風氣。

一、廉潔從教要自尊自愛

廉潔從教是處理教育教學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係的準則。在新的形勢下,把廉潔從教作為教師道德規範,更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廉潔從教就是要求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生涯中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教育本身作為一種育人活動,不能用經濟活動規律取代教育活動規律,不把育人過程等同於商品交換過程。近幾年來,有些人把教育活動作為營利性活動,把賺錢當作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對教育事業和教師形象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廉潔從教是教師堪稱人師的人格前提,是社會對教師素質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育人的品德基礎。教師廉潔從教有助於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①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堅持大義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錢、名利的誘惑,拒腐蝕、不取不義之財、非法之利,不貪受學生及家長的財物,不貪佔集體與他人的財物,不沾染社會上的不良惡習,始終以廉潔的道德品行為學生與世人作出表率。

②公正執教。廉潔從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因學生性別、智能、家庭狀況、學生家長等差異而採取不同的態度和情感模式。教師從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師人格的崇高性。

二、廉潔從教是為師之本

廉潔是師道之前提,師道是立教之根本。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執教,持儉守節,他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的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為學子們所敬重,為學子們所效仿,成為中國現代史上垂範世人的楷模。他的這種廉潔從教的作風,所產生的道德影響力,深刻地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學生在敬仰中,默默地產生着思想和行為的自我激勵、自我修養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師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檢點,做事粗糙,責任心不強,對學生沒有愛心,為人不廉不潔,則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作用,使學生產生對人、對事、對社會的不信任感,甚至對未來失去信心。

為師不廉,師道必壞,師道壞則必誤學子。因此,為人師必須要加強自身修養。“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這是為師立教之根本。

三、公正執教,關愛孩子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做到公正執教,這是廉潔從教的基礎。教師決不能因學生性別、智能、家庭狀況、學生家長等差異而採取不同的態度和情感模式。教師從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師人格的崇高性。尤其體現在對待後進生轉化問題,我們一要有愛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只要我們用愛心、寬容、理解、人文關懷去善待孩子的每一點錯誤,適時表揚、鼓勵,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會取得成功的。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丁”,一定要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範,為人師表,自覺抵制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做一個廉潔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有償家教心得體會篇5

“有償家教,究竟教出了什麼?”我想這應該是每一個學校領導以及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首先,“有償家教”,讓部分老師喪失了“默默無聞、樂於奉獻”的敬業意識。如果,默許老師在“非工作日期間從事有償家教”,那麼很可能導致一些老師工作日“磨洋工”,非工作日則對“有償教學”進行“急衝鋒”。這種做法可以讓一些老師快速致富,但在孩子們眼裏,老師的高尚形象陡然坍塌,長大後也形成金錢致上、惟利是圖的思想意識,這對一個國家來説,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其次,教師利用職務之便進行有償家教牟取私利的行為。試着想一想,如果不是佔有公共教育資源。一旦離開教師這一工作崗位,幾多老師能夠憑自己的“家教”掙到比上班工資更多的收入?儘管每年教育局信誓旦旦地對當地的百姓承諾:在職教師不能搞家教。由於“雷聲大,雨點小”,所以,膽大的老師總敢違反教育法規,偷偷地從事進入地下狀態的家教。更有膽大者,貼出廣告,招收學生。這與教育部制訂的教師職業道德“六不準”嚴重牴觸,如果當年的教師職業道德“六不準”是不能算數的,不過過時的一紙空文,應該及時廢除。

再者,…俗話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育法規的“疲軟無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直接導致當前教育管理的權大於法、我行我素,不被社會公眾指責、唾罵才怪。

客觀來看,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職業道德還是很高的,而且家教確實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有利於提高學習跟不上或是偏科孩子的成績,這種合理的有償家教是對教師人才優勢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師作為勞動者的兼職權利是需要保證的。

對於有償家‘一刀切’地不允許教師從事任何有償家教,學生只能到社會力量的辦學機構補課,而目前這些機構的水平當然不如在職教師,學生補課效果事倍功半,對一些教師而言也是資源浪費。

教絕不應一刀切地“一禁了之”,應該嚴令禁止“有損師德的有償家教”,但在教師保質保量完成應盡職責義務的前提下,可以考慮通過限定時間和範圍等方式對教師的有償家教行為予以認可。

對有償家教應區別對待,不宜一味封堵。“教師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適當的補課,應該是可以理解並得到接受的。

有償家教立法不能一刀切,老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在雙休、寒暑假補課並沒有佔用工作時間,用自己的時間與勞動換取報酬是合理的。

教師並非什麼需要全天候工作的特殊工種,既然有法律明確保障的休息時間,那麼教師顯然有權利自由支配,無論他是用來休閒娛樂還是掙錢養家。我認為,評價一個教師是否稱職的標準應該在課堂教學,而不是業餘時間他都做了什麼。那種認為有償家教必然影響正常教學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為什麼業餘有償家教影響教學,業餘打牌看電影就不影響呢?

很多老師會有這樣的遭遇:假期裏,親戚、朋友主動找來,要求給自己的孩子補補課,這種情況很難拒絕,也難免會收些禮品或費用。這種情況怎麼是教師的錯?

教師也是人,在當前市場經濟大背景下,教師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知識合理獲得一定報酬,無可厚非。

有償家教會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的觀點,同樣似是而非。有償家教的存在,是需求決定供給。即使把教師有償家教給禁了,該請家教的還得請,而收費沒準還要更貴,學生學業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根本不存在什麼減輕或增加的問題。有償家教是沒有“原罪”的,教師更是有權自由支配業餘時間,不要像老師管學生那樣來管有償家教。我總覺得,教育部門在規範教師教學活動時,有一種明顯的高度威嚴的居高臨下的“嚴師風範”。如果説孩子們是這些老師的學生,那麼這些老師就是教育部門領導的“學生”。只不過,前者是現代的師生關係,而後者還是古代的那種師生關係,是絕對不可以下犯上的。“嚴師”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事無鉅細實施監管,動不動還要打手板,這無益於讓學生在心底對教師建立起真正的尊重。

長久以來,教師被賦予了太多的意義。教師也是人,也有權謀求福利的提升,其職業道德應當有具體的可操作範圍,不能被無限誇大。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任務之外,教師當然有權支配自己的課餘時間。開展有償家教,於個人於學生都有利,這並不違法。

課餘時間完全屬於個人,以法律法規形式禁止他人正常的勞動,有干涉公民權之嫌。教育主管部門能做的是,對那些因有償家教影響工作,甚至敗壞師德的行為進行監督。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教育資源不均衡之下的升學率競爭,是有償家教產生的根源,如果沒有“會考”、“大學聯考”這樣的指揮棒在,沒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剛性需求,有償家教也不會如此火熱。而且,有償家教還在一定範圍內有利於打破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局面。有償家教的根本不在學校、教師、家長,其根源在制度、在社會。畢竟,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需要反省的決不是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n4j31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