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篇1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積極融入集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説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篇2

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成績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髮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21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一、中學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產生高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恢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我是學校保送來的,學習不好,我無臉見老師和校長”,“有時真想一死了之”,於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

2.人際關係不協調。由於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讚揚,加之是獨生子在家多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於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係,顯得人際關係不協調。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校”,“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以至於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於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學肯定沒有希望了”於是灰心喪氣,失去自信心。

4.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髮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成績開始下降。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對策

對於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端正態度,樹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將心理教育分佈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們從古今中外、身邊周圍的許許多多的鮮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寶貴與珍重,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當他們的態度端正了,理想確立了,他們就會自覺形成免疫的抗體,百毒不侵。

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要轉變。

(2)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以鼓勵。

(4)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繫,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

(5)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淨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21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篇3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

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

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説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為。

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篇4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

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脱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篇5

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教導和書本的指導,我慢慢的開始正視自己。這門課程幫助我規劃人生,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人生的確需要規劃,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準備做些什麼樣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踏實的人生目標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永遠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有些時候,理想也等同於我們的目標,但只是有了理想卻沒有認真規劃,在實現的路上歧路多多,看着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計劃往往趕不上改變,到頭來感歎行路難,安慰自己已經追求了過程就不要太再意結果。這是理想與現實出入太大不得不給自己的安慰。而如果你的確認真規劃了你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標,如果過程出現了偏差就及時改正,始終讓自己的目標在現實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緊咬目標,你會發現你有戰無不勝的力量,而且會努力為自己的最終理想而奮鬥不已。目標清晰與昏昏噩噩根本就是兩種不同人生的選擇,規劃好你的人生,你會奮不顧身地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動的動力,也是你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規劃目標。所以一個好的人生規劃太重要了,而這門課就很好的幫助了我。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

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於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着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衞生問題。相比生理而言,心裏健康就尤為重要了,故只談心理方面的問題。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衞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

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諮詢是指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受益匪淺,對我以後的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篇6

1、讓學生樂觀的面對生活

教育學生用積極的態度、積極的心理去面對身邊的一切事情。積極樂觀的心理像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樣會將各種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邊,事情因此就有了改變的可能。

現在學生中單親家庭的比較多,有時候一個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都來自單親,極個別的學生對親人有種排斥、牴觸情緒,當讓不會相信身邊的任何人,給班級管理增加難度。20xx年我班轉來個女生,進校的穿着很社會化,進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學接觸,經常犯一些很小的紀律問題,我觀察,她的每次錯誤都做給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親叫來交換意見,也許是礙於面子,還是不想給學生增加思想負擔,家長根本沒給我談到他們家庭。在一次運動會上,我跟學生閒聊時我才知道她是單親家庭,她不能面對這個事實,他認為父母不愛她。我就給她講,父母肯定是愛你的,至於他們為什麼離婚,那畢竟是上一輩的事,你沒有必要去改變這個事實,但你要想想你今後的生活,要高高興興的、快快樂樂的生活學習。樂觀的面對生活,換一種眼光看待這件事,也許對你及父母都會

有好處。並鼓勵她多給同學接觸,我並安排幾個同學幫助她,在那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成績有較大的改觀,紀律觀念也加強了。

其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這樣,樂觀的心理總會帶來快樂明亮的結果,而悲觀的心理則會使一切變得灰暗。不僅如此,這對他們以後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

2、最好的幫助是給學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積極、肯定的力量,正如樂觀的心理一樣。它是早晨露珠中閃亮的光澤,它是雨後樹葉上動人的綠色,它是生命中沒有塵埃的寶石,是每個學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

(1)營造氛圍,樹立自信心

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超越自我。學生往往由於自己表現的機會少,而產生膽小的心理,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從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現自己,針對這種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表現自我,發現自我,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大膽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組織朗讀比賽、書法比賽、知識競賽等。學生一旦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便會樹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 讓學生學會善於競爭,增強自信心。

在班級管理中,引進競爭機制,幹部輪換,每個願意為班集體服務的學生都可以上台發表自己的“執政綱領”,競爭上崗,最後“優者上崗”。通過這種形式上崗的學生有正確的競爭態度,充分相信自己,幹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自信心很強。

(3)教會方法,培養自信心

學會正確評價自我,“我能行”與“我不行”,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本質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而“我不行”正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導學生克服“我不行”的錯誤評價,正確認識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可以首先讓學生清楚地瞭解自我否定的內容;其次,讓學生認真思考為什麼要自我否定;最後讓學生採取積極行動,變自我否定為自我肯定,從而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任重道遠,困難重重,我相信:只要我們愛這項工作,傾注我們對於教育事業的滿腔的熱情,雖然我們不一定輝煌,但是我們一定會進步,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快樂中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學生心理課心得體會篇7

通過上了這麼多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義與標準,研究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的特點與影響因素,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與原則,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備比較正確的認知、良好的情緒情感、堅強的意志品質與健康的個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一、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

我們都是從高中升到大學,面對新的環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例如煩躁、壓抑、苦悶等,當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千萬不要獨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鑽牛角尖,要積極主動調試自己的心理,知道適應環境;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學會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習輕鬆愉快,然後確定一個切乎實際的目標;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學會從心裏去接受現實中的一切,既來之,則安之,使自己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

二、人際關係的處理

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人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滿足,促進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係使人感到壓抑和緊張,承受孤獨與寂寞,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因此,我們大學生更要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要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認識到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戀愛中的矛盾問題

在現代大學生中戀愛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在戀愛中應遵循:以愛為基礎,以高尚情趣為戀愛發展的動力,在戀愛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選擇、自由與權利以及人格,同時信守責任,忠貞專一,以誠相待。要以理解為前提,以奉獻為內容,以被愛為結果。大學生要避免戀愛的消極影響,學會運用愛的技巧要學會澄清愛情價值觀,做出愛的決定,注重愛的交流,並履行愛的責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可以閲讀相關的心理輔導書籍,有需要的可以進行心理諮詢,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好自己的時間,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o7kp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