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個人實踐心得體會多篇

個人實踐心得體會多篇

個人實踐心得體會多篇

實踐心得體會 篇一

最近,筆者拜讀了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魯子問教授撰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小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一書感觸頗深,使我對任務型教學有了更深刻、透析的認識。

任務教學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的動力或動機,以在情景中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的成果的方法來體現教學的成就。學生有了具體的動機就能自主地學習、主動地使用所學語言去做事,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使用所學的語言,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完成任務,獲得結果,發展語言實踐能力。簡言之,任務教學要求教師圍繞指定的交際目標和語言項目,設計出操作性強的任務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多種語言活動完成任務,最終達到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的目標。

任務教學包含三個部:任務前(Pre—task),即在任務的前期準備階段,教師要把主題和任務介紹給全班學生,即明確活動任務和目標;任務中(While—task),即師生圍繞主題而設計一系列真實的或模擬的、儘可能接近社會生活的任務和活動,熟悉語言,運用語言,通過獲得、處理和運用信息做事情;任務後(Post—task),即最後產生一個活動的結果。整個教學圍繞完成任務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感悟、體驗並學習和習得語言。這是一個動態的、各種語言技能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均得到綜合運用的過程。

本書還讓我明白,教師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六點。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並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

3。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4。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它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繫,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5。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活動不應該僅限於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

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讓我對英語課堂中的任務的意義及設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解答了一直以來困擾我的兩個疑惑:

疑惑1:我在課堂做的任務不叫任務叫什麼?

我對任務的理解即:處理對話、文章是通過完成相應的練習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講語法、翻譯、知識點的呈現與訓練的過程的'活動。看了任務型語言教學一書,否定了我的這些做法。書上舉例説:情景對話、較色扮演、角色朗讀對話、給出幾個問題,讀對話或短文回答這些問題,都不是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那麼什麼才是任務呢?我繼續讀書。搞明白了這些自己看來所謂的任務並不是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所指的認識是真實的任務。那麼什麼才是真實任務呢?

疑惑2:真實任務與學習型任務之間有什麼聯繫?

此書中還舉例:我們課堂上可能常操練這樣的對話:教師手裏拿個蘋果問What’s this?同學回答It’s an apple。這就是不真實的交際,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蘋果,只是不知道蘋果這個詞而已。還有我們在學習現在進行時時,可能會設計成:教師一邊寫字在黑板上,一邊説I am writing。這也是不真實的交際。因為人們不會一邊做動作一邊自言自語地描述。那我就想了,這些都是我們平常上課慣用的練習方式,為什麼現在卻被否定了?通過解讀這本書,我瞭解到,我們課堂上所做的的這些活動只能稱為“學習型任務“,即課堂以外不會發生的事情。換言之,我們只有在練習現在進行時時才會邊畫畫邊説I’m writing。課堂以外我們不會這樣做的。還有,我們只在課堂上才會針對一個對話或短文給出幾個問題,然後讓大家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或判斷正誤。這些活動只能稱為是為了實現某種學習目的而專門設計的任務,現實生活中是不會發生的。而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應該是指接近或類似現實生活中各種事情的任務,也就是説,學生離開課堂以後在學習、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事情,如訂飛機票、寫信、在地圖上找到目的地、為了確定本版牆報應設置哪些欄目等,這些與現實生活中做的事有聯繫的生活才叫做真實任務。當然,這些真實任務也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書上42頁就舉出了一個真實的任務設計,並且對於如何對任務進行選擇在52頁出世了一個圖示,告訴我們任務的設計應遵循由遠及近的原則。同時強調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課堂活動中,學生以表達意義為主,而不是以操練語言的形式為主,同時不過分強調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和正確性,只要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意義的表達上就可以了。我的理解就是:比如設計一個買機票的任務,可能是按照怎樣打車——告訴司機目的地——付錢——到機場——有可能找不到售票處——尋求幫助——找到售票處——怎樣與售票員的相關對話——最後買到了票。這只是我通過對真實任務的理解,假設的一個任務。那大家完成這樣一個任務的過程中,要有語言的選擇,確定如何完成這個任務,而中間環節的完成要實現英語協商。因為書中指出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學生可以使用他們以前學過的或接觸過的任何語言知識和技能進行表達,當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真實任務及如何實施真實任務時,我又產生了疑惑。

通過學習本書結合自己的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如果將任務型語言教學運用與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能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情感態度的視角對學困生的成因進行歸因分析,探索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下促使學困生轉化的策略,有以下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將任務型語言教學運用於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論證了學困生轉化的可能性和任務型語言教學對學困生轉化的優越性,豐富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理論。

2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下,為高中英語教學尤其是學困生轉化探索了有可操作性的學習策略和教學策略,有助於推動高中英語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3試圖呼喚教育工作者關注學困生,想方設法轉化學困生,落實新課程背景下的“三維目標”,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個人實踐心得 篇二

真的很高興能來XX靈星進行為期12天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在這段時間內我感觸非常深。以前,當我聽到智障兒童這個詞語心裏更多的是害怕和歧視,當我見到他們時,我對他們的看法和腦中的想法有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可愛的臉蛋和萌萌的眼神想要忍不住給他們更多的關愛,想要去關注他們,去在乎他們,想要讓他們像正常孩子度過快樂的每一天。

一名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是非常需要關注愛與耐心。但要做到這些會讓人疲憊,會讓人心煩有時會讓人精神奔潰,當孩子只能取得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鼓勵而不是放棄。這幾天的活動讓我真心的體會到照顧一些小孩是特別累人的,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他們會在高興的時候指着手高高興興的過來,親切地説一聲姐姐抱抱。雖然吐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聽見感覺心好痛,忍不住去抱抱她,當他們不舒服不高興的時候他會大哭大鬧甚至還會去咬你,當時真的很氣憤真的想去教訓一頓但是想了一下他們不是故意的,只不過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罷了,有時看看他們咬自己的舌或者自己的小手,看着一塊肉被咬的青紫,已經沒有疼痛感了,我真的是看在眼裏痛在心裏。真的,恨不得讓他們來咬自己。在這期間我還感受到了我們這個實踐不算個啥,最累的還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這樣堅持着,不厭其煩的教育他們,還一對一的上個訓課,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所以很感謝有他們。

活動中也看到了他們的活潑之處,每天早晨的身體鍛鍊是不可缺少的,但他們可能不配合但是我們是人為的強制性去鍛鍊,可能是那種恐懼和心理的不願意是他們不停的哭鬧着,但你擁抱一下就能讓他立刻停止哭鬧讓他們覺得安心,然後衝着你笑一下讓你覺得那麼可愛,跟他們的遊戲互動中可以讓他們和自己的關係拉的很近,他們剛開始的不理不睬到後來的親切他們的理想很簡單,你愛他們他們便愛你更多,所以,社會不能那麼自私,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愛,應該去在乎他們,他們是可愛的小寶貝兒不應該被另眼看待,這不僅是家庭和學校的努力付出,更多的是來自社會和政府的關注和更多方面的投入。

這些特殊兒童不僅是老師們的責任和義務他們真的很累,同時也很單調,所以希望有更多有愛心的人去關注他們給他們一些温暖,讓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幸福,而不是距他們千里之外另眼相看他們,不公平的待遇他們,因為他們也需要更多的成長和愛!

實踐心得體會 篇三

寒假期間我和媽媽一起去了第二課堂活動地點參觀。

在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場所,我們玩了許多遊戲,有:滾小球、猜生肖、拼金字塔、照鏡子、打網球、打乒乓球、龍捲風。這些遊戲不僅藴含着許多科學道理,使人受益匪淺,而且還體現出了人類聰明的頭腦。我們還通過機器看了貓頭鷹、鳥和魚所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看了之後我覺得貓頭鷹、鳥和魚的眼睛真奇特,看到的世界好奇特。

除了玩遊戲讓我們受益匪淺,還有通過3D眼鏡看動物的圖像和資料,使人受益匪淺。我們戴上3D眼鏡看圖畫,圖畫就好像變成了真的一樣,我伸手去摸卻什麼也摸不到,真神奇呀!我們看到了許多稀有的被保護的動物,有:白冠長尾錐、白頸長尾錐、蒼鷹、藏馬雞、丹頂鶴、金雕、草原雕、燕隼、遊隼、豚鹿、企鵝等等。我不禁感歎道:“這些動物真可憐呀!它們又沒有做什麼對我們人類不利的事情就要被人類弄得瀕臨滅絕,真可悲呀!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動物,不讓它們瀕臨滅絕,遭到滅頂之災!”

這次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利用聰明的頭腦造福人類。要呼籲大家積極保護動物,不要讓我們的朋友——動物遭到滅頂之災!”

實踐心得體會 篇四

漫長而快樂的一週過去了,我們又重返回了校園。可是,我依然對實踐基地的一切念念不忘,所以我在這裏寫下我對那裏的心得體會!

在那裏我們學到了一些平時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還有在家裏也接觸不到的東西。我們慢慢適應了羣體生活:和同學們住一個宿舍,和同學們一起吃飯、打飯、洗漱、玩耍、做手工,這些東西都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當我們每走進一個教室時,許多未知和有趣的挑戰都在等着我們,在這裏我們學會了絲網花、布藝、紙藝……玩過了驚險又刺激的攀巖,令人緊張的地震小屋。布藝、紙藝……這些手工的成果,都是我們勞動和汗水換來的,同時也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

在實踐基地我們不僅學到了許多手工,我們也擺脱了對父母的依賴,還學會了疊被子,自己照顧自己,和同學友好相處,自己解決問題。幾位老師就像媽媽一樣,關心着我們。使我們的班更像個温暖的大家庭,我非常喜歡這個家庭。

這次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真是讓我終身難忘。不僅讓我學會了很多本領,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在攀巖的時候要有到遇到困難不退縮的勇氣,地震小屋的時候,要做到遇到困難不緊張的精神。

個人實踐心得 篇五

有一句這樣説道:“在學校能學到的只是人生知識的5%,而另外的95%則完全依靠我們去在社會中去實踐。”的的確確,我們可以想想,學校的書本上有講到我們應該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社會洪流中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如何做好接人待物嗎?沒有!是的,我們要想在日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立足於不敗之地,必須去親身努力實踐,感受到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的到的那種不一樣的崇高。

在_中,便開始了我的實踐之一:在我們家鄉,有着一年一度在_的傳統。正直今年是x年,全縣的人們在體育場裏,舉行聲勢浩大的節目表演。主旨在於全縣人民,各鎮各鄉在這一年裏的豐碩成果。由於參演人數眾多,所以每鄉鎮都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去幫助他們抗旗頭和。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做起來並不是那樣的一帆風順。早晨8點準時集合,然後便是在縣城主幹道上抬上旗頭和標語一直到體育場。

我們扛的是4人一組的旗頭,但是竹竿較細,在風大的情況下可以把竹竿壓彎,這便需要我們去用外力把它扶正。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場面,是我近幾年沒有遇到的。風颳的面頰像刀割一般,手則是麻木沒有知覺,眼睛裏基本都是黃色的被風颳起來的塵土,簡直跟挖土窯洞的人差不多了。

在這期間,我們幾個人曾開玩笑説:“再也不幹這事了,掙得這錢真是不容易”。的確是這樣,等這一天的節目表演結束後,我回家洗頭時,用了兩遍洗頭膏都沒有起沫,可想而知這是怎樣的艱苦。雖然這只是小小的一次鍛鍊,但是讓我親身感受到了錢的來之不易,這也只是表面的,物質上的。更深層次的我們可以想到如果我們不去做這些,我們在家裏可以舒舒服服的,那麼肯定會有其他人去做,那我們就比別人幸運嗎?

也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享受,但是我們必須要有基礎,有一定的經濟來源讓我們可以奢侈那麼一段時間。而今的我們大家,都是學生,經濟來源也基本是父母,我們都20幾歲了,在上個世紀已經可以獨立了,在外國已經可以獨自過活,但是,這裏還是中國,教育方式和的差異讓我們遲一步進入社會,去了解它。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本來就不多,更需要我們去做,並且去做的好。

而在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裏,做了自己在假期裏的第二次社會實踐:我當了一次售貨員。我們學營銷專業的也就是去做銷售,本來心裏設想的面對顧客要微笑,然後利用所學的那些《消費心理學》、《公共關係學》裏面的知識去應用於實際,但這也只是設想,等自己親身去體驗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夢想和現實的差距是多麼的離譜。做的是零售,所以顧客也比較多,可以説是薄利多銷。來來往往的不只是需要我們有冷靜的頭腦,更重要的還有一顆平常心態和熱情心。

記得在一次銷售過程中,由於顧客買的東西比較多,等賣完東西時顧客看了我一眼,我也同樣用疑惑的眼神對視着,等待了兩秒多鍾,他説:“我需要一個塑料袋!”這時的我,突然有一種不適應的感覺,是自己的服務不周到,更是自己想的太少,沒有急顧客之所急。如是在日後也出現這樣的毛病,豈不是失去了一大批的顧客源?

這是我對那件事情後自己的感悟,也是對日後工作時對自己的警示。應該為顧客多想,因為顧客就是上帝!還有一次由於顧客比較多,找零時,顧客買了1.5元的物品,給了我5元,我想的找3.5元時,顧客突然給了我5角,當時我便不知所措了,其實也蠻可笑的,只是小小的加了五角,我便不知道找顧客多少錢,我慌張了幾秒。最後總算草草收尾。也許是我的第一次面對零售,也許是我對自己沒有自信,但這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們可能在日後面臨更多的複雜的情形,需要我們更加冷靜的去思考,但這些的前提,便是我們的基礎知識很紮實,不要到那時才懂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765jk.html
專題